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法律规范佛教僧侣四波罗夷罪之案例研究——以《驳案汇编》和《刑部比照加减成案》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晓聪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13-117,共5页
佛教四波罗夷罪是"性罪",有杀、盗、淫、妄四种,在佛教中意为断除僧侣的"法命"之罪,是佛戒中的第一重罪,危害极大。自唐以后历代法律大都对僧侣犯此四罪有成文的规定,也有僧侣犯此四种罪的相关案例。以清代的案例... 佛教四波罗夷罪是"性罪",有杀、盗、淫、妄四种,在佛教中意为断除僧侣的"法命"之罪,是佛戒中的第一重罪,危害极大。自唐以后历代法律大都对僧侣犯此四罪有成文的规定,也有僧侣犯此四种罪的相关案例。以清代的案例作为视角探讨法律对佛教僧侣犯四波罗夷罪之规范,厘清僧侣犯此四罪的常见情形,并以此论证佛教戒律与世俗法律在对四波罗夷犯罪进行规范的内在契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罗夷 《驳案汇编》 《刑部比照加减成案》
下载PDF
律藏解体研究序说
2
作者 佐佐木闲 李薇 《中国佛学》 2015年第1期113-128,共16页
本文对比丘尼独有的四条波罗夷法中的'八事'条文及语义说明进行了全面考察,并认为此条文原本'八事中犯任何之一即为波罗夷罪'后来变成了也就是如今佛教界所奉行的'犯全八事才为波罗夷罪',而且通过考察可知这一... 本文对比丘尼独有的四条波罗夷法中的'八事'条文及语义说明进行了全面考察,并认为此条文原本'八事中犯任何之一即为波罗夷罪'后来变成了也就是如今佛教界所奉行的'犯全八事才为波罗夷罪',而且通过考察可知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与条文末尾处的总结性词语at·t·havatthuk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本文作为'律藏之解体研究'的序说,也阐释了这一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等,并认为此研究对佛教史的整体研究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丘尼 波罗夷 八事
下载PDF
达赖与极少数不法僧尼是破坏藏传佛教正常秩序的最大障碍
3
作者 阙成平 《西藏发展论坛》 2008年第3期13-15,共3页
  3月10日极少数不法分子在拉萨非法聚集闹事.这些不法分子不听公安干警劝阻,呼喊"藏独"口号,冲撞、谩骂并用棍棒、石块、匕首暴力攻击执勤民警.3月14日上午11时许,一些僧人在小昭寺用石头攻击执勤民警,随后,一些暴徒开始...   3月10日极少数不法分子在拉萨非法聚集闹事.这些不法分子不听公安干警劝阻,呼喊"藏独"口号,冲撞、谩骂并用棍棒、石块、匕首暴力攻击执勤民警.3月14日上午11时许,一些僧人在小昭寺用石头攻击执勤民警,随后,一些暴徒开始在八廓街聚集,并同时在林廓北路、色拉路、纳金路、二环路、北京中路等地段多处实施打砸抢烧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戒律 达赖喇嘛 重罪 十善 波罗夷 西藏地方政府 噶厦政府 止持戒 果报 拉萨 日光城 西藏 达赖 班禅额尔德尼 佛教信徒 驻藏大臣 不净观 障碍
下载PDF
浅论中国佛教徒的“杀戒”
4
作者 庞政梁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44-47,53,共5页
众所周知,佛教产生于文明古国印度,它大约在两千年前正式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对于戒律十分重视,其戒律多而严格。梵文sila,汉文意译作“戒”,音译作“尸罗”,乃防非止恶之义。《大乘义章·卷一》云:“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 众所周知,佛教产生于文明古国印度,它大约在两千年前正式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对于戒律十分重视,其戒律多而严格。梵文sila,汉文意译作“戒”,音译作“尸罗”,乃防非止恶之义。《大乘义章·卷一》云:“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图澄 慧远 波罗夷 原始佛教 释道安 大乘义章 一切众生 于文明 二百五十戒 慈悲为本
下载PDF
戒学讲座之九——比丘比丘尼戒的内容及其同异 被引量:3
5
作者 净慧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18,共6页
止持与作持所谓戒律,应该是两种类别的共同称呼。广义地说,比丘戒也包括了比丘律;狭义地说,戒是戒,律是律;律中包含戒,戒中不含律。因为毗尼(律)藏中有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波罗提木叉中不能摄尽毗尼藏。说得明显一些,毗尼是统括止持... 止持与作持所谓戒律,应该是两种类别的共同称呼。广义地说,比丘戒也包括了比丘律;狭义地说,戒是戒,律是律;律中包含戒,戒中不含律。因为毗尼(律)藏中有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波罗提木叉中不能摄尽毗尼藏。说得明显一些,毗尼是统括止持与作持的,波罗提木叉则唯有止持。所以持律含有持戒,持戒不含有持律;因持律是僧团大众共同的事,持戒是各个比丘个人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丘尼戒 波罗提木叉 持戒 僧团 波逸提 突吉罗 单堕 八敬法 僧残 波罗夷
原文传递
受了菩萨戒之后
6
作者 净慧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9-22,共4页
菩萨戒的持犯与得失既然受了菩萨戒,就该明白持犯与得失的问题了。菩萨戒与声闻(小乘)戒的最大不同处,有两点:一是持戒的对象,二是受持的时间。前面已经约略说过,菩萨虽持一戒,要比小乘持具足戒的功德更大,因为菩萨戒的每一戒都是“无... 菩萨戒的持犯与得失既然受了菩萨戒,就该明白持犯与得失的问题了。菩萨戒与声闻(小乘)戒的最大不同处,有两点:一是持戒的对象,二是受持的时间。前面已经约略说过,菩萨虽持一戒,要比小乘持具足戒的功德更大,因为菩萨戒的每一戒都是“无尽戒”。持一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萨戒 持戒 具足戒 受持 戒体 一切众生 补特伽罗 布萨 波罗夷 断善根
原文传递
最上云音室读书记
7
作者 周叔迦 《法音》 1986年第2期16-20,共5页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一卷(大正新修《大藏经》本)宋释法颖集。颖姓索,敦煌人,今甘肃敦煌县也,为法香弟子。朱元嘉末南至江左,孝武时为都邑僧正,后辞任。齐高即位,复敕为僧主。建元四年卒,事迹具详《高僧传》本传。所撰有《十诵戒...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一卷(大正新修《大藏经》本)宋释法颖集。颖姓索,敦煌人,今甘肃敦煌县也,为法香弟子。朱元嘉末南至江左,孝武时为都邑僧正,后辞任。齐高即位,复敕为僧主。建元四年卒,事迹具详《高僧传》本传。所撰有《十诵戒本》并《羯磨》等。此卷元、明藏及大正新修《大藏经》皆作法显集。然法显初居道场寺,译出《僧祗律》,后至荆州,卒于辛寺。法颖居京师多宝寺,每以信施造经像及药藏,镇于长干。是故此卷题云长干寺沙门,正与传合。盖以字近误为显耳。所集儿八波罗夷,十七僧残,三十舍堕,一百七十八单堕,八向彼悔,一百零六众学,七灭诤,共三百五十四戒,与《四分律》相较,初三篇相同;舍堕篇以下条文互有增损。若仅以数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罗提木叉 四分律 向彼悔 法颖 单堕 《大藏经》 波罗夷 多宝寺 僧残 七灭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