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波苏关系史上有哪些芒剌?
1
作者
普勒
《国际展望》
1987年第18期18-19,共2页
当年莫洛托夫对波兰的一句错误提法,严重损伤了波兰的民族自尊心,成为扎在波苏关系上的一根“芒刺”。今天当两国正在愈合这些“伤痕”时,人们更想知道在波苏关系史上究竟还有哪些芒刺?
关键词
波苏关系
莫洛托夫
苏
联人
波
兰人
华沙起义
寇松线
苏
共二十大
苏
联政府
波
兰统一工人党
卡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联与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
被引量:
3
2
作者
胡舶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2,共6页
苏联在斯大林死后虽然有限地调整了对东欧的政策,相对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但并未放弃它在东欧的绝对支配地位。苏联在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中,开始就决定干涉,后在武力干涉的图谋受挫后,又不得不暂时“妥协”退让,但并未放弃军事干涉的念...
苏联在斯大林死后虽然有限地调整了对东欧的政策,相对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但并未放弃它在东欧的绝对支配地位。苏联在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中,开始就决定干涉,后在武力干涉的图谋受挫后,又不得不暂时“妥协”退让,但并未放弃军事干涉的念头,而且赫鲁晓夫一直对波兰问题存有一种欲阻不能、欲罢不休的复杂矛盾心态。只是后来由于匈牙利事发,苏联对外视线的重心转移,才迫使其忙于应付匈牙利危机,并最终放弃武力干涉波兰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事件
赫鲁晓夫
哥穆尔卡
波苏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波兰1944年“风暴行动”研究
3
作者
龚建伟
周焱
《理论观察》
2017年第5期70-75,共6页
"风暴行动"是二战中波兰的国家起义计划,其雏形诞生于1942年。1943年随着苏德前线战局的发展,被进一步完善。根据波兰流亡政府于1943年10月27日的指示与地下国家内部的修正,风暴行动于1944年2月18日正式出台了最终版本。1944...
"风暴行动"是二战中波兰的国家起义计划,其雏形诞生于1942年。1943年随着苏德前线战局的发展,被进一步完善。根据波兰流亡政府于1943年10月27日的指示与地下国家内部的修正,风暴行动于1944年2月18日正式出台了最终版本。1944年初,风暴行动开始正式被执行,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苏军出尔反尔,对国家军进行了逮捕。最终,风暴行动不得不进行临时性质的修改,将起义的范围扩大,并且最终导致了华沙起义的爆发。该行动为波兰流亡政府争取波兰独立的斗争,最终由于计划本身的不周全和波兰流亡政府与苏联的重重矛盾而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
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风暴行动
华沙起义
波苏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41至1942年波兰军队在苏联的组建与撤离
被引量:
2
4
作者
耿志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8,共8页
希特勒对苏联发动的进攻,改变了这场战争的意义和关系,也为苏联领土上波兰军队的组建创造了条件。这支波兰军队组建和最终撤出苏境内的艰难历程,折射出苏德战争开始前后,苏英波三国之间既相互协作,又隐含着矛盾与斗争的关系。
关键词
波
兰军
波苏关系
英
苏
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原文传递
亲历报道华沙事件真相
5
作者
谢文清
《中共党史资料》
2007年第3期40-53,共14页
1956年夏,波兰西部工业城市波兹南数千工人大罢工,史称波兹南事件。事件发生后,波兰全国政局发生动荡,波苏关系十分紧张。当时,我在华沙担任新华社驻华沙首席记者。
关键词
波苏关系
首席记者
波
兰人
波
兹南事件
苏
联人
穆尔
罗科索夫斯基
驻
波
苏
军
事件真相
西部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波捷联邦问题
6
作者
亨利·巴托夫斯基
姚永祥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1991年第7期32-33,共2页
几十年来已被忘却的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联合的方案今天又被重新提及。具体说来,这一问题是由波兰总理马佐维耶茨基牵头,大洋彼岸的兹·布热津斯基教授(系流亡国外的捷前任总统爱德华·贝奈斯的侄女婿)公开提出来的。第二次世界...
几十年来已被忘却的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联合的方案今天又被重新提及。具体说来,这一问题是由波兰总理马佐维耶茨基牵头,大洋彼岸的兹·布热津斯基教授(系流亡国外的捷前任总统爱德华·贝奈斯的侄女婿)公开提出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将军对此问题也曾抱有极大的兴趣,但因苏联对此不满,当时流亡在国外的贝奈斯总统更注重苏联的声音而使其搁置下来。我了解这个问题的详情,因60多年前(1927—1929年)我曾作为波兰驻布拉格几家报刊的记者在捷工作过,后来也一直跟踪这一问题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奈斯
苏
联人
流亡国外
布热津斯基
耶茨
波
兰人
波
兰社会党
帝国主义者
对外政策
波苏关系
原文传递
波兰十月事件中的插曲 驻波兰使馆和记者的一场笔墨官司
7
作者
刘彦顺
《世界博览》
2016年第10期93-95,共3页
毋庸置疑,使馆和记者都是波兰十月事件的目击者,但他们对十月事件的性质和波兰前途的看法,却截然不同、针锋相对。他们的看法分歧由小到大,唱了一场对台戏。
关键词
十月事件
波
兰人
波
兰统一工人党
中央第一书记
前
波
穆尔
波苏关系
驻
波
苏
军
波
兰事件
王炳
原文传递
雅鲁泽尔斯基和“卡廷之谜”的澄清
8
作者
刘彦顺
《纵横》
2004年第2期12-16,共5页
关键词
波
兰共和国
波苏关系
戈尔巴乔夫
雅鲁泽尔斯基
原文传递
题名
波苏关系史上有哪些芒剌?
1
作者
普勒
出处
《国际展望》
1987年第18期18-19,共2页
文摘
当年莫洛托夫对波兰的一句错误提法,严重损伤了波兰的民族自尊心,成为扎在波苏关系上的一根“芒刺”。今天当两国正在愈合这些“伤痕”时,人们更想知道在波苏关系史上究竟还有哪些芒刺?
关键词
波苏关系
莫洛托夫
苏
联人
波
兰人
华沙起义
寇松线
苏
共二十大
苏
联政府
波
兰统一工人党
卡廷
分类号
D8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联与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
被引量:
3
2
作者
胡舶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2,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2CSS003)资助.
文摘
苏联在斯大林死后虽然有限地调整了对东欧的政策,相对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但并未放弃它在东欧的绝对支配地位。苏联在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中,开始就决定干涉,后在武力干涉的图谋受挫后,又不得不暂时“妥协”退让,但并未放弃军事干涉的念头,而且赫鲁晓夫一直对波兰问题存有一种欲阻不能、欲罢不休的复杂矛盾心态。只是后来由于匈牙利事发,苏联对外视线的重心转移,才迫使其忙于应付匈牙利危机,并最终放弃武力干涉波兰的想法。
关键词
十月事件
赫鲁晓夫
哥穆尔卡
波苏关系
Keywords
October Incident
Khrushchev
Gomulka
Soviet-Poland Relations
分类号
D829.5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波兰1944年“风暴行动”研究
3
作者
龚建伟
周焱
机构
天津理工大学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理论观察》
2017年第5期70-75,共6页
文摘
"风暴行动"是二战中波兰的国家起义计划,其雏形诞生于1942年。1943年随着苏德前线战局的发展,被进一步完善。根据波兰流亡政府于1943年10月27日的指示与地下国家内部的修正,风暴行动于1944年2月18日正式出台了最终版本。1944年初,风暴行动开始正式被执行,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苏军出尔反尔,对国家军进行了逮捕。最终,风暴行动不得不进行临时性质的修改,将起义的范围扩大,并且最终导致了华沙起义的爆发。该行动为波兰流亡政府争取波兰独立的斗争,最终由于计划本身的不周全和波兰流亡政府与苏联的重重矛盾而失败。
关键词
波
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风暴行动
华沙起义
波苏关系
分类号
K513.43 [历史地理—世界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41至1942年波兰军队在苏联的组建与撤离
被引量:
2
4
作者
耿志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8,共8页
文摘
希特勒对苏联发动的进攻,改变了这场战争的意义和关系,也为苏联领土上波兰军队的组建创造了条件。这支波兰军队组建和最终撤出苏境内的艰难历程,折射出苏德战争开始前后,苏英波三国之间既相互协作,又隐含着矛盾与斗争的关系。
关键词
波
兰军
波苏关系
英
苏
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分类号
K513.43 [历史地理—世界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亲历报道华沙事件真相
5
作者
谢文清
出处
《中共党史资料》
2007年第3期40-53,共14页
文摘
1956年夏,波兰西部工业城市波兹南数千工人大罢工,史称波兹南事件。事件发生后,波兰全国政局发生动荡,波苏关系十分紧张。当时,我在华沙担任新华社驻华沙首席记者。
关键词
波苏关系
首席记者
波
兰人
波
兹南事件
苏
联人
穆尔
罗科索夫斯基
驻
波
苏
军
事件真相
西部工业
分类号
K513.5 [历史地理—世界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波捷联邦问题
6
作者
亨利·巴托夫斯基
姚永祥
机构
中联部
出处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1991年第7期32-33,共2页
文摘
几十年来已被忘却的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联合的方案今天又被重新提及。具体说来,这一问题是由波兰总理马佐维耶茨基牵头,大洋彼岸的兹·布热津斯基教授(系流亡国外的捷前任总统爱德华·贝奈斯的侄女婿)公开提出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将军对此问题也曾抱有极大的兴趣,但因苏联对此不满,当时流亡在国外的贝奈斯总统更注重苏联的声音而使其搁置下来。我了解这个问题的详情,因60多年前(1927—1929年)我曾作为波兰驻布拉格几家报刊的记者在捷工作过,后来也一直跟踪这一问题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贝奈斯
苏
联人
流亡国外
布热津斯基
耶茨
波
兰人
波
兰社会党
帝国主义者
对外政策
波苏关系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波兰十月事件中的插曲 驻波兰使馆和记者的一场笔墨官司
7
作者
刘彦顺
机构
外交笔会
出处
《世界博览》
2016年第10期93-95,共3页
文摘
毋庸置疑,使馆和记者都是波兰十月事件的目击者,但他们对十月事件的性质和波兰前途的看法,却截然不同、针锋相对。他们的看法分歧由小到大,唱了一场对台戏。
关键词
十月事件
波
兰人
波
兰统一工人党
中央第一书记
前
波
穆尔
波苏关系
驻
波
苏
军
波
兰事件
王炳
分类号
J617.6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雅鲁泽尔斯基和“卡廷之谜”的澄清
8
作者
刘彦顺
机构
原驻波兰大使
出处
《纵横》
2004年第2期12-16,共5页
关键词
波
兰共和国
波苏关系
戈尔巴乔夫
雅鲁泽尔斯基
分类号
K51 [历史地理—世界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波苏关系史上有哪些芒剌?
普勒
《国际展望》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苏联与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
胡舶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波兰1944年“风暴行动”研究
龚建伟
周焱
《理论观察》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1941至1942年波兰军队在苏联的组建与撤离
耿志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2
原文传递
5
亲历报道华沙事件真相
谢文清
《中共党史资料》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关于波捷联邦问题
亨利·巴托夫斯基
姚永祥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1991
0
原文传递
7
波兰十月事件中的插曲 驻波兰使馆和记者的一场笔墨官司
刘彦顺
《世界博览》
2016
0
原文传递
8
雅鲁泽尔斯基和“卡廷之谜”的澄清
刘彦顺
《纵横》
200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