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保护视阈下的泥哇呜乐器文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邓思杭 马知遥 《北方音乐》 2016年第13期159-160,共2页
泥哇呜是宁夏地区作为一种古老而别具特色的陶土乐器,当前面临着技艺失传、传承断代的问题。从非遗文化保护的视角切入,对这种乐器进行文化、审美的深层分析,发现其作为文化遗产的独到价值,为其生存和传承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指出文化... 泥哇呜是宁夏地区作为一种古老而别具特色的陶土乐器,当前面临着技艺失传、传承断代的问题。从非遗文化保护的视角切入,对这种乐器进行文化、审美的深层分析,发现其作为文化遗产的独到价值,为其生存和传承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指出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化的重要结合是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的一条出路,对泥哇呜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哇呜 陶土乐器 音乐审美 非遗保护
下载PDF
宁夏民间乐器泥哇呜的研究与思考
2
作者 郅勇 《北方音乐》 2018年第3期47-47,共1页
本文通过搜集与整理泥哇呜在历史发展流源、制作材料、音色特点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梳理与罗列,旨在对流行于宁夏地区的民间乐器泥哇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 泥哇呜 民间乐器 发展流源 音色特点
下载PDF
宁夏回族民间乐器“泥哇呜”的传承与发展
3
作者 王羿晨 《智库时代》 2020年第15期221-222,共2页
“泥哇呜”又称泥吹吹、吹吹子、泥箫、泥娃娃、啊欧子,泥牛埙和牛角箫。是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尤以是西海固一带的一种回族特色民间乐器。本文在实地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对回族“泥哇呜”的音乐形式进行了深刻剖析,力求在融合发展的... “泥哇呜”又称泥吹吹、吹吹子、泥箫、泥娃娃、啊欧子,泥牛埙和牛角箫。是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尤以是西海固一带的一种回族特色民间乐器。本文在实地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对回族“泥哇呜”的音乐形式进行了深刻剖析,力求在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对其发展模式进行探索。2016年,“泥哇呜”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哇呜 回族 民间乐器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窖龄窖泥真菌群落多样性与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4
4
作者 任海伟 李志娟 +7 位作者 刘美琪 蔡早宁 孙一帆 郭晓鹏 范文广 张丙云 李彦涛 尉军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利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冗余分析和FUNGuild等方法对甘肃金徽酒10a和50a窖龄窖池及其不同空间位置窖泥的真菌群落结构、真菌菌群与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真菌功能预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窖池深度的增加,10 a窖池窖泥... 利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冗余分析和FUNGuild等方法对甘肃金徽酒10a和50a窖龄窖池及其不同空间位置窖泥的真菌群落结构、真菌菌群与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真菌功能预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窖池深度的增加,10 a窖池窖泥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呈现降低趋势,50 a窖池窖泥的多样性整体呈现升高趋势,而丰富度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其中10a窖池窖壁上层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位置(P<0.05),而50a窖池窖底层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位置(P<0.05)。10a窖池窖壁层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50a窖池(P<0.05),而50a窖底层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明显高于10a窖池(P<0.05)。所有窖泥样品共检测到21个真菌门和520个真菌属,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4个优势真菌门以及曲霉属(Aspergillus)和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等多数优势真菌属的相对丰度随窖池窖龄和空间位置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镰刀霉属(Fusarium)、Aspergillus、Kazachstania和红曲霉属(Monascus)与水分、腐殖质、K^(+)和Ca^(2+)含量呈正相关,枝孢菌属(Cladosporium)、维希尼克氏酵母属(Vishniacozyma)与pH值呈正相关。窖泥真菌营养类型主要有腐生营养型和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等7种,功能类群包括4个单一功能群和7个混合功能群。通过系统分析不同窖龄窖池和空间位置的窖泥真菌群落多样性,为明确甘肃金徽酒窖泥的真菌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 冗余分析 功能预测
下载PDF
加权断层泥比率法(WSGR)定量判别断层封闭性——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永安地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储华 于雯泉 丁建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5,共8页
断层封闭性评价是断块圈闭成藏条件分析的重要内容,在改进断层泥比率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加权断层泥比率法(WSGR)。首先,通过不同的地质模型开展断层泥比率法计算参数及影响因素分析,明确了断层断距、泥质含... 断层封闭性评价是断块圈闭成藏条件分析的重要内容,在改进断层泥比率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加权断层泥比率法(WSGR)。首先,通过不同的地质模型开展断层泥比率法计算参数及影响因素分析,明确了断层断距、泥质含量及泥岩分布特征是泥岩涂抹的重要影响因素;并认为断层断距范围内,滑过目标位置的对置盘所有泥质含量都具有涂抹贡献,但不同点的涂抹贡献不同,距离目标位置越近泥质含量越高的对置盘泥岩点,其涂抹贡献越大。为此引入了一个新的表征参数——距离系数,定义为断层断距与各泥岩点到目标位置距离的差与断层断距的比值,来表征泥岩分布对泥岩涂抹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加权断层泥比率计算方法,定义为各点的泥质含量与距离系数的乘积之和再与距离系数之和的比值。利用加权断层泥比率法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上含油气系统已知的油水层进行封闭性验证,认为当加权断层泥比率值大于0.6时,断层具有较好的封闭性,从而确定了该方法的封闭性判别标准。在高邮凹陷永安等地区始新统戴南组断层封闭性评价中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断层比率法 距离系数 断层封闭性 永安地区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西准噶尔构造带包古图地层小区上泥盆统红山梁组的建立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永军 黄家瑄 +5 位作者 朱钊 王绪龙 彭南赫 郑孟林 杨高学 张越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5-1036,共12页
西准噶尔构造带包古图地层小区白碱滩北红山梁剖面上新发现一套晚泥盆世红色“硅质岩、粉砂质硅质岩、凝灰质硅质岩”海相沉积组合,与上覆包古图组深灰色—灰黑色含碳粉砂岩呈整合接触。经区域对比确认,该套地层显著有别于研究区乃至整... 西准噶尔构造带包古图地层小区白碱滩北红山梁剖面上新发现一套晚泥盆世红色“硅质岩、粉砂质硅质岩、凝灰质硅质岩”海相沉积组合,与上覆包古图组深灰色—灰黑色含碳粉砂岩呈整合接触。经区域对比确认,该套地层显著有别于研究区乃至整个西准噶尔构造带地层分区已发现的全部上泥盆统各组岩石地层,符合“野外可识别、界面可区别、区域可对比、图面可表达”的原则,据此新建红山梁组。本次于红山梁组枕状玄武岩、玄武岩、安山岩中分别获得365.9±5.0Ma、370.6±7.4Ma和374.6±3.6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佐证其时代为晚泥盆世。红山梁组与包古图组连续沉积之确认,消除了包古图组老于希贝库拉斯组这一存疑,建立了完整的下石统地层序列,新增了包古图地层小区泥盆纪的沉积记录,为区域沉积与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统红山梁组 海相红色硅质岩组合 新建岩石地层单位 锆石U-Pb年龄 包古图地层小区 西准噶尔构造带
下载PDF
复杂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钻井液材料研究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贤斌 张学皓 +1 位作者 袁侦航 张洋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3期46-53,共8页
针对复杂泥页岩地层钻井过程中频繁出现的井壁失稳问题,目前国内外已形成了用于稳定井壁的钻井液技术,包括泥页岩水化抑制技术、地层孔隙封堵技术和化学固壁技术。但以上多种技术均无法抑制泥页岩的表面水化作用,高温条件下快速封堵和... 针对复杂泥页岩地层钻井过程中频繁出现的井壁失稳问题,目前国内外已形成了用于稳定井壁的钻井液技术,包括泥页岩水化抑制技术、地层孔隙封堵技术和化学固壁技术。但以上多种技术均无法抑制泥页岩的表面水化作用,高温条件下快速封堵和化学固壁剂的效果也相当有限,因此井壁失稳问题仍难以解决。系统总结了复杂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钻井液材料的研究工作,通过对井壁稳定钻井液材料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不同钻井液材料包括泥页岩水化抑制剂、封堵剂、化学固壁剂的作用机理,探讨了不同种类井壁稳定材料的优势和缺陷。据此指出开展泥页岩水化基础理论研究、开发高温高盐条件下稳定有效的新型纳米材料、建立能够模拟井下条件的化学固壁剂的评价方法将成为未来复杂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钻井液材料和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最后对复杂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钻井液技术和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井壁失稳 钻井液 页岩抑制剂 封堵剂 固壁剂
下载PDF
泥蚶提取物抗氧化及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邱小明 林良美 胡元庆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开发利用泥蚶资源,探究泥蚶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氧化及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能力为指标... 为开发利用泥蚶资源,探究泥蚶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氧化及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能力为指标评价泥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通过测定小鼠转棒停留时间、负重力竭游泳时间及小鼠运动后体内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分析泥蚶提取物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泥蚶醇提物对DPPH、O_(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抑制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的褪色能力较强,其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1.38、1.87、2.07 mg/mL。泥蚶水提物高剂量组对应的小鼠转棒停留时间为64.10±1.86 s、负重力竭游泳时间为102.55±2.49 min,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另外,高剂量泥蚶水提物还可提高小鼠运动后体内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降低尿素氮和血乳酸水平,其结果分别为16.36±0.42 mg/g、2.56±0.22 mg/g、7.84±0.31 mmol/L、3.44±0.25 mmol/L,与泥蚶醇提物各组差异显著(P<0.05)。该研究可为泥蚶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转棒停留 力竭游泳 运动性疲劳
下载PDF
贵州镇宁-紫云泥盆系大型沉积重晶石矿床成矿过程研究
9
作者 高军波 杨瑞东 +9 位作者 刘灵 谢兴友 刘建中 杨光忠 张旭 鲍淼 李鑫正 高磊 涂灵玲 蒋元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9-990,共12页
古生代是全球沉积型重晶石矿床成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多个大型和超大型重晶石矿。特别是在扬子陆块西南缘的镇宁-紫云地区,发育一个泥盆系大型沉积重晶石矿床,其资源储量逾6000万吨。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最... 古生代是全球沉积型重晶石矿床成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多个大型和超大型重晶石矿。特别是在扬子陆块西南缘的镇宁-紫云地区,发育一个泥盆系大型沉积重晶石矿床,其资源储量逾6000万吨。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最新的野外调查和研究成果,探讨了重晶石成矿过程、成矿规律和关键控矿要素。研究认为,重晶石矿床成矿与甲烷渗漏活动存在成因上的联系。水城-紫云-南丹裂陷槽内次级盆地对矿体的形态和空间展布有重要控制和影响作用。在含矿岩系出露区,矿体明显呈透镜状赋存于上泥盆统响水洞组硅质建造之中,并且显示出从NW至SE厚度不断减薄的规律性变化。结合Sr、S、C、O同位素组成,推断乐纪一带可能更靠近重晶石成矿的中心。甲烷渗漏强度及其消耗途径变化是不同剖面之间重晶石矿体厚度及其共生灰岩的产出特征和数量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综合研究,将重晶石成矿过程划分为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三个阶段,并总结了不同阶段的野外识别标志,初步构建了重晶石成矿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矿 成矿过程 成矿规律 盆系 贵州
下载PDF
2 ka以来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泥楔的稀土元素特征及物源识别
10
作者 吴淑玉 刘俊 +7 位作者 冯永财 常青 李佳林 远继东 李梦婷 宁伏龙 刘昌岭 宋轩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4,共13页
山东半岛泥楔是连接渤海和黄海的关键沉积体,在中国海域的沉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陆架边缘重要的“源-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分析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泥楔ZZ04柱状样的AMS^(14)C测年、沉积物粒度以及稀土元素含量等... 山东半岛泥楔是连接渤海和黄海的关键沉积体,在中国海域的沉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陆架边缘重要的“源-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分析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泥楔ZZ04柱状样的AMS^(14)C测年、沉积物粒度以及稀土元素含量等,探讨研究区稀土元素的控制因素以及泥楔沉积物的来源。结果表明,ZZ04柱状样的沉积物类型以粉砂为主,物质组分相对单一,在剖面上,粒度自下而上呈现由细至粗的变化过程。稀土元素经球粒陨石标准化后,显示出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相对稳定的右倾“V”字型特征,为明显的陆源型特征。进一步将ZZ04与周围河流的稀土元素进行上陆壳标准化后对比分析可知,ZZ04与黄河的配分曲线较为相似,而与韩国河流以及山东半岛河流的配分曲线差异较大。此外,通过对稀土元素与粒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两者曲线的对比分析发现,2 ka以来,山东半岛泥楔的稀土元素分布受“粒度效应”的影响,泥楔的物源主要来自黄河。在现代海洋环流体系建立后,黄河携带的细粒沉积物沿着山东半岛北部沿岸流向东穿过渤海海峡进入黄海。在此过程中受到由南向北的黄海暖流的顶托作用,流速降低,导致大量细颗粒物质在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沉积,并形成“Ω”型的独特水下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 粒度 稀土元素 物源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东谷坨遗址2016-2019年发掘简报
11
作者 高星 张月书 +3 位作者 李锋 陈福友 王晓敏 仪明洁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21,共16页
泥河湾盆地内埋藏有诸多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是研究古人类扩散、适应和技术演化的重要区域。东谷坨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的东缘,丰富的文化遗物为研究石器技术和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证据。在2016-2019年的发掘中,发掘团队将原来的6A-6E五... 泥河湾盆地内埋藏有诸多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是研究古人类扩散、适应和技术演化的重要区域。东谷坨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的东缘,丰富的文化遗物为研究石器技术和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证据。在2016-2019年的发掘中,发掘团队将原来的6A-6E五个文化层进一步划为八个文化层,共出土编号石制品6800余件、化石4100余件。本文重点对6A2和6C1两个主要文化层的出土标本进行初步报道。石制品原料均以遗址周边分布的燧石为主,质量相对较高的石料被优选。锤击石核与石片、砸击石核均有发现;尝试石核和多面多向剥片的石核是主要类型。石器以刮削器为主,多为单刃。两个文化层的石制品类型与技术存在一定差异,如:6A2层石核转向频率更高、双刃石器比例更高,而6C1层锯齿刃器比例高于6A2层等,但总体上呈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相对简单的剥片与加工模式。可鉴定动物化石种类不多,少量骨骼上有疑似人工砍砸的痕迹。本次发掘出土的材料为解释盆地内早更新世人类的石器技术和行为演化等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也为理解早期人类对原料资源的利用方式、流动性组织等提供了重要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湾盆地 东谷坨遗址 旧石器时代早期 石器技术 原料利用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西部山西组—太原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
12
作者 王阳 张涵宇 +4 位作者 朱炎铭 秦勇 陈尚斌 王之炫 曹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0-1107,共18页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处于初级阶段,而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西部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太原组泥页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也是中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开发的重要层位。为研究山西组—太原组泥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关系,以XJ1井为研究...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处于初级阶段,而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西部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太原组泥页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也是中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开发的重要层位。为研究山西组—太原组泥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关系,以XJ1井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岩石矿物、有机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数值分析等工作。研究表明:研究区山西组—太原组泥页岩脆性矿物含量低、黏土矿物含量高,压裂难度大,TOC含量平均值为4.03%,属于优质烃源岩,具备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太原组泥页岩沉积时期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具有频繁变化的陆源碎屑输入、较低的沉积速率以及低—中等古生产力水平,沉积水体为海水沉积,处于缺氧还原和中等滞留环境;山西组泥页岩沉积时期,古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具有稳定且较高的陆源碎屑输入、中等的沉积速率以及中—高等古生产力水平,沉积水体为微咸水—海水沉积,处于缺氧还原和中等—强滞留环境。根据古环境条件与TOC含量的线性相关性、灰色关联度以及稳健回归分析,认为太原组泥页岩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控于古气候、古氧化还原以及古水体盐度条件,而山西组泥页岩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控于古气候以及陆源碎屑输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临清坳陷西部 山西组—太原组 海陆过渡相页岩 沉积环境 有机质富集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概览及若干新认识
13
作者 同号文 张贝 陈曦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83,共27页
泥河湾盆地最初以其广泛分布的含化石河湖相地层而受关注,并以其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著称于世,而今,泥河湾盆地已成为世界著名旧石器考古重地和研究第四纪地质古生物的重要场所。狭义泥河湾动物群(或下沙沟动物群)是我国北方早更新世... 泥河湾盆地最初以其广泛分布的含化石河湖相地层而受关注,并以其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著称于世,而今,泥河湾盆地已成为世界著名旧石器考古重地和研究第四纪地质古生物的重要场所。狭义泥河湾动物群(或下沙沟动物群)是我国北方早更新世的标准动物群,其古地磁年龄是2.2-1.7 MaBP。随着地层古生物工作的深入开展,盆地内也发现了若干中-晚更新世化石点;丁家堡水库全新统中发现的象颊齿,之前被鉴定为亚洲象,新的测年数据表明其时代大于5万年,依据牙齿测量数据和形态特征,本研究将其归入诺氏古菱齿象。目前已在泥河湾盆地发现百余个化石地点,鉴定出236种(包括未定属种)哺乳动物,分属于8目、32科和121属,其中38个属种(包括亚种)最初是以泥河湾化石材料而建立。总而言之,泥河湾盆地哺乳动物化石以早更新世者居多,并且化石材料保存完好;有些属种在欧亚大陆古北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形成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例如早期猛犸象、披毛犀、野牛及真枝角鹿等,还有直隶狼、貉及各种真马。泥河湾盆地由于河流和断层切割以及沉积相变等原因,导致各个化石点及史前考古遗址地层难以直接对比,更难全窥盆地内动物群演化的整体脉络;新的生物地层对比研究表明,桑干河南岸的岑家湾台地周缘的早更新世化石点,其主化石层位与下沙沟地区经典泥河湾动物群的层位大致相当。泥河湾盆地哺乳动物化石主要产自细砂、粉砂及黏土地层;化石成堆产出或者呈条带状及凸镜状分布的特点,多数与水流搬运有关。除过1枚豪猪牙齿和少量麂类化石之外,泥河湾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中几乎不含东洋界动物,总体反映了干冷草原为主的古环境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生物地层 古环境 河湾 第四纪
下载PDF
热处理污泥联合间歇梯度曝气实现短程硝化
14
作者 李冬 张景昭 +2 位作者 曾凡旭 李柱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19-3728,共10页
提出了一种结合热处理污泥和间歇梯度曝气的新策略.在为期120d的实验中,探索了联合策略对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以排泥比为主要变量,进一步优化短程硝化运行的长期稳定性.结果显示,在未添加外部... 提出了一种结合热处理污泥和间歇梯度曝气的新策略.在为期120d的实验中,探索了联合策略对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以排泥比为主要变量,进一步优化短程硝化运行的长期稳定性.结果显示,在未添加外部碳源的条件下,间歇梯度曝气(DO:2.0mg/L//DO:1.2mg/L//DO:0.5mg/L)可以快速恢复因热处理而活性降低的AOB,并在5d内亚硝酸盐氮积累率(NAR)达到80%以上.在稳定运行阶段,比氨氧化速率(SAOR)和比亚硝酸盐氧化速率(SNPR)分别为30.12和6.69mg N/(gVSS⋅h),氨氮出水浓度低于0.1mg/L,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出水浓度分别为53.42和8.01mg/L.进一步研究表明,排泥比设置为1%的反应器相较于排泥比分别为0.5%和1.5%的反应器,展现出更高的NAR(88.96%)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间歇梯度曝气 热冲击 定期排
下载PDF
盾构施工克泥效浆液扩散性能试验研究
15
作者 张志强 张康健 陈豪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66,共7页
研究目的:盾构隧道近接既有结构穿越工程中逐渐引进克泥效工法进行辅助施工,克泥效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性能对中盾壁后注浆效果有重要影响。基于自主研制的克泥效浆液恒压注浆扩散试验系统,开展A液水粉比、净注浆压力、地层渗透系数对浆... 研究目的:盾构隧道近接既有结构穿越工程中逐渐引进克泥效工法进行辅助施工,克泥效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性能对中盾壁后注浆效果有重要影响。基于自主研制的克泥效浆液恒压注浆扩散试验系统,开展A液水粉比、净注浆压力、地层渗透系数对浆液在地层中扩散性能(终浆量、终浆时间、扩散距离)影响试验。结合宾汉姆流体砂土扩散模型,对比浆液扩散距离的理论值和试验值,验证模型试验系统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论:(1)克泥效浆液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随着A液水粉比的增加先增后减,且在A液水粉比3.0时出现极大值;(2)克泥效浆液在土体中的扩散行为表现出填充扩散和渗透扩散的明显差异,填充扩散阶段主要出现在注入的前30 s内,可达到终浆量的70%~80%;渗透扩散阶段浆液注入缓慢,与注浆终浆时间密切相关;(3)随着A液水粉比增加,注浆终浆量、终浆时间先减后增;随着净注浆压力增加,注浆终浆量、终浆时间均增加;克泥效浆液扩散距离与浆液黏度负相关,与净注浆压力正相关;(4)各因素对浆液扩散距离的影响强弱为:地层渗透系数>A液水粉比>净注浆压力;(5)本研究成果可为克泥效工法的工程运用和施工参数选取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扩散性能 注浆试验 宾汉姆流体
下载PDF
河南矿区高灰细泥煤泥水的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16
作者 鲁忠良 王擘昊 +3 位作者 于跃先 史长亮 何俊 王婕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重介质选煤工艺普及,入选浮煤泥中高灰细泥的含量逐渐增加。高灰细泥是影响煤泥水沉降效率的最直接因素,对煤泥水中的高灰细泥进行处理,直接关系着煤炭资源生产和水资源利用。针对河南矿区煤泥水具有高... 目的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重介质选煤工艺普及,入选浮煤泥中高灰细泥的含量逐渐增加。高灰细泥是影响煤泥水沉降效率的最直接因素,对煤泥水中的高灰细泥进行处理,直接关系着煤炭资源生产和水资源利用。针对河南矿区煤泥水具有高灰细泥的特性,方法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测试不同种类的絮凝剂和搅拌速度对煤泥水的沉降率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效果,提高煤泥水沉降效率。结果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与聚丙烯酰胺的分散性能及絮凝性能更优,搅拌速度、六偏磷酸钠用量、聚丙烯酰胺用量对高灰细泥煤泥水沉降率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小,搅拌速度和聚丙烯酰胺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沉降率影响最为显著;当六偏磷酸钠用量40.08 mg/L、聚丙烯酰胺用量5.75 mg/L、搅拌速度411.12 r/min,沉降率可达95.5%,沉降率提高的原因在于高灰细泥絮凝过程中絮团成球明显,絮凝剂的桥接作用可以使分散颗粒聚团并发展为球形,长条不规则颗粒明显减少,颗粒群粒形的改变有助于煤泥水的沉降,在一定搅拌速度下粒形保持较为规整,可增加沉降概率,使煤泥水得以有效沉降。结论通过改善煤泥水中颗粒的粒度粒形特性,可以有效提高河南矿区高灰细泥煤泥水的沉降效率。研究结果可为处理高灰细泥煤泥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矿区 高灰细 沉降率 粒形
下载PDF
硫酸亚铁焙烧-水浸工艺分离黑铜泥中铜和砷
17
作者 贺山明 李威 +3 位作者 张佳敏 王龙倩 刘庆生 彭如振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37,84,共6页
采用硫酸亚铁焙烧-水浸工艺实现黑铜泥中铜、砷一步分离。考察了铁砷摩尔比(Fe/As)、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水浸初始pH等对试验效果的影响。较优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400℃、Fe/As=0.3、焙烧时间120 min、水浸温度80℃、水浸时间60 min、... 采用硫酸亚铁焙烧-水浸工艺实现黑铜泥中铜、砷一步分离。考察了铁砷摩尔比(Fe/As)、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水浸初始pH等对试验效果的影响。较优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400℃、Fe/As=0.3、焙烧时间120 min、水浸温度80℃、水浸时间60 min、水浸液固比7 mL/g、水浸初始pH=4.5,沉砷率高达99%以上,铜浸出率高达96%以上。经XRD分析,沉砷渣主要成分为臭葱石和氧化铁,实现了砷的安全固化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铜 铜砷分离 臭葱石 焙烧 水浸
下载PDF
河北泥河湾盆地西白马营遗址1985-1986年出土的石制品
18
作者 周振宇 王法岗 关莹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6,共12页
西白马营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于1985年调查发现并进行了试掘;次年正式发掘并获取了石制品、骨制品、动物化石等丰富的文化遗物。铀系法测年遗址距今约1.8万年,推测为临时石器加工场所。石器技术属于中国北方的小型石片石器传统。新... 西白马营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于1985年调查发现并进行了试掘;次年正式发掘并获取了石制品、骨制品、动物化石等丰富的文化遗物。铀系法测年遗址距今约1.8万年,推测为临时石器加工场所。石器技术属于中国北方的小型石片石器传统。新的田野工作和测年数据表明,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我们对1985年试掘及1986年正式发掘出土的石制品进行了类型划分及技术分析,并结合最新的年代测定结果,对遗址文化面貌及属性进行了重新厘定及研究成果重要性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湾盆地 旧石器时代晚期 西白马营遗址 石制品 技术
下载PDF
高含泥人工砂不同清洗方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19
作者 吕兴栋 和超 +3 位作者 夏求林 李平刚 周世华 刘恒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4-439,共6页
依托于滇中引水工程,研究了清水清洗和六偏磷酸钠清洗高含泥人工砂对MB值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对比了不同方式的技术经济性。结果表明:与清水清洗相比,采用六偏磷酸钠溶液清洗,MB值下降更明显,同时可避免石粉大量流失,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依托于滇中引水工程,研究了清水清洗和六偏磷酸钠清洗高含泥人工砂对MB值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对比了不同方式的技术经济性。结果表明:与清水清洗相比,采用六偏磷酸钠溶液清洗,MB值下降更明显,同时可避免石粉大量流失,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性能更佳。具体而言,采用清水清洗人工砂,MB值从1.4 g/kg下降至0.85 g/kg,石粉含量从21.8%降低至10.3%。采用六偏磷酸钠溶液清洗人工砂,MB值从1.4 g/kg下降至0.45 g/kg,石粉含量从21.8%降低至16.8%;保持混凝土拌和物状态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六偏磷酸钠溶液清洗人工砂,混凝土用水量下降了40 kg/m^(3),28 d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值分别提高11.7%、23.1%和24.1%,60 d龄期混凝土干缩率降低106×10^(-6),混凝土原材料成本降低了23.3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值 清洗方式 六偏磷酸钠 混凝土性能
下载PDF
水浴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糖厂滤泥中的总砷和总汞
20
作者 陆云 龙智翔 +2 位作者 黄殿贵 刘洋 班雁华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88-90,138,共4页
建立了采用水浴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糖厂滤泥中总砷和总汞含量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测试条件下,糖厂滤泥样品中总砷、总汞的线性浓度范围分别为0~100μg/L、0~2.00μg/L;总砷、总汞的检出限分别为0.012 mg/kg、0.001 mg/kg;... 建立了采用水浴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糖厂滤泥中总砷和总汞含量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测试条件下,糖厂滤泥样品中总砷、总汞的线性浓度范围分别为0~100μg/L、0~2.00μg/L;总砷、总汞的检出限分别为0.012 mg/kg、0.001 mg/kg;精密度试验(n=9)总砷、总汞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4%、3.8%;回收试验总砷、总汞的回收率分别为98.8%~107.9%、98.5%~107.2%。该方法准确度高,其精密度、检出限、回收率均能满足检测的要求,可为广西糖厂滤泥中总砷和总汞的含量测定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浴消解 原子荧光 糖厂滤 总砷 总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