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土社往事
1
作者 方韶毅 《现代中文学刊》 2010年第2期99-103,共5页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文化产业的管制较为温和。因此,私人出版社允许存在,甚至可以新办。泥土社本是其中名不见经传的一家,但因为出版过胡风著作,在“胡风事件”中被视为“胡风集团”的“黑据点”而名振一时,乃至今日还有人提起。本...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文化产业的管制较为温和。因此,私人出版社允许存在,甚至可以新办。泥土社本是其中名不见经传的一家,但因为出版过胡风著作,在“胡风事件”中被视为“胡风集团”的“黑据点”而名振一时,乃至今日还有人提起。本文在走访了泥土社旧址和当事人的基础上,勾勒泥土社的兴衰过程,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一段出版界往事,为研究我国50年代私营出版社的状况提供了一个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营出版 泥土社 许史华 张禹 尹庚 应悱村 胡今虚
下载PDF
历史的文本与文本的历史——《吴奔星文学评论选》编后记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普光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82,共3页
那是在20余年前,我在故都开封读中学。常跑旧书摊的我,算得上是文学少年。偶见一本厚厚的《古今中外朦胧诗鉴赏辞典》,当时看来确实价格不菲,不过我那时热衷于诗歌,还是狠狠心咬咬牙买了下来。书前有一作为代序的长篇笔谈,依稀记得,应... 那是在20余年前,我在故都开封读中学。常跑旧书摊的我,算得上是文学少年。偶见一本厚厚的《古今中外朦胧诗鉴赏辞典》,当时看来确实价格不菲,不过我那时热衷于诗歌,还是狠狠心咬咬牙买了下来。书前有一作为代序的长篇笔谈,依稀记得,应该是吴奔星和赵瑞蕻二位先生做的。这大概是我第一次知道吴奔星这个名字。没有想到,后来负笈金陵,继而在南京师大工作,而南京师大即是吴奔星先生生前曾经任教的学校。这算是一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奔星 文学评论 编后记 诗歌理论 胡风 文学 南京师大 现代文学 泥土社 初版本
下载PDF
我的茅盾研究观 被引量:1
3
作者 林焕平 吴奔星 +20 位作者 叶子铭 孙中田 庄钟庆 邵伯周 黎舟 丁尔纲 朱德发 翟同泰 徐越化 查国华 张颂南 李广德 万树玉 李岫 李标晶 王嘉良 金燕玉 是永骏 阪口直树 白水纪子 青野繁治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1-15,共15页
怎样全面地正确地研究茅盾,对他一生的伟大业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对他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文学史上应排上正确的位置,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 过去对茅盾研究和评价,有很不公正的地方。 例如,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严重白色恐怖之下,被迫... 怎样全面地正确地研究茅盾,对他一生的伟大业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对他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文学史上应排上正确的位置,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 过去对茅盾研究和评价,有很不公正的地方。 例如,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严重白色恐怖之下,被迫逃亡日本,后来即失去党的组织关系。有些“左”的人物,对此多所非议;甚至对他真实地描写大革命的《三部曲》,也横加非难,这不是实事求是的、公正的态度。 近年又有一种偏见,认为茅盾的作品,尽是政治说教、缺乏艺术性。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不是实事求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史 《子夜》 中国现代革命史 泥土社 政治说教 现代历史 林家铺子 艺术构思 人物形象 左翼作家联盟
下载PDF
悼李何林先生
4
作者 卫俊秀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4,共4页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十三日晨,友人黎风同志来告诉我说:“李何老去世了。”说着便递给我一张《光明日报》。我的一颗沉重的久在切望先生病情好转的心,顿时堕入空虚之中。我失掉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失掉了一位诲人不倦的导师!国家失掉了...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十三日晨,友人黎风同志来告诉我说:“李何老去世了。”说着便递给我一张《光明日报》。我的一颗沉重的久在切望先生病情好转的心,顿时堕入空虚之中。我失掉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失掉了一位诲人不倦的导师!国家失掉了一位马克思主义者,鲁迅化的永战不休的战士,痛何如之!回想有缘得结识先生,为时仅仅六个年头,得见不过四五,而对于我的提携、教育、启迪,诱导,恩义之深,乃知相知固不必旧也。于是遐想如缕,先生的音容气态,仿佛就在眼前,该动笔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何林 告诉我 黎风 八年 志念 正象 一九 泥土社 一本 蝇头小楷
下载PDF
解读一份文件——以《中央宣传部关于胡风及胡风集团骨干分子的著作和翻译书籍的处理办法的通知》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泳 《南方文坛》 CSSCI 2004年第1期56-63,共8页
关键词 胡风集团 新文艺出版 泥土社 文件 翻译 处理办法
原文传递
胡风和《七月》、《希望》撰稿者[四] 被引量:1
6
作者 晓风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7-222,共6页
191.汶重 发表论文一篇《鲁迅思想的断片》(与雪苇合写,《七》六、1、2合刊)。情况不详。192.杨云琏 发表诗一首《给S·C》(《七》六、1、2合刊)。 是一位普通读者。
关键词 胡风 《七月》 《希望》 鲁迅思想 撰稿者 泥土社 合写 路翎 伍禾 蜗牛在荆棘上
原文传递
夏衍致周扬信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庆全 《纵横》 2001年第9期46-50,共5页
1953年6月15日,任上海《文艺月报》主编的唐弢就耿庸的《<阿Q正传>研究》一书观点的批判问题,致信请示任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的夏衍,夏衍将此事写信告诉周扬并附唐的信。
关键词 胡风集团 冯雪峰 《文艺月报》 彭柏山 新文艺出版 反革命集团 鲁迅思想 胡风文艺思想 文艺月报 泥土社 刘雪苇
原文传递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生活回忆录之二[续]
8
作者 贾植芳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6-64,45,共20页
第六节乍暖还寒时候(二)我自1952年8月调往复旦,到1955年5月被捕入狱,共三年不到,用李清照的词来形容,真是一段"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日子。一方面是时代的大变革,鼓舞起人们为它献身的热情;但另一方面又时时有一种被不... 第六节乍暖还寒时候(二)我自1952年8月调往复旦,到1955年5月被捕入狱,共三年不到,用李清照的词来形容,真是一段"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日子。一方面是时代的大变革,鼓舞起人们为它献身的热情;但另一方面又时时有一种被不信任以至被出卖的阴影笼罩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贾植芳 泥土社 自剖 《文艺报》 批判运动 对我说 许史华 中文系教授 施昌东
原文传递
胡风和《七月》、《希望》撰稿者[三]
9
作者 晓风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3-220,共8页
103.谢挺宇 发表小说一篇《茶馆听训记》(《七》二、6)。情况不详。104.马达 发表木刻二幅:兵士像(《七》二、6、封面);圣地卢沟桥(《七》三、5封面)。他也积极参加了武汉的抗战木刻展览会的筹备工作。105.袁勃 发表诗一篇《五月的歌》... 103.谢挺宇 发表小说一篇《茶馆听训记》(《七》二、6)。情况不详。104.马达 发表木刻二幅:兵士像(《七》二、6、封面);圣地卢沟桥(《七》三、5封面)。他也积极参加了武汉的抗战木刻展览会的筹备工作。105.袁勃 发表诗一篇《五月的歌》(《七》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七月》 《希望》 撰稿者 路翎 鲁迅精神 泥土社 国际宣传处 老舍创作 五四之夜
原文传递
许杰陪我们一起备课
10
作者 张兴渠 《世纪》 2017年第5期81-81,共1页
那是上世纪1954年或1955年光景的事吧,我刚从京剧团调到一所中学教高中语文。正遇到语文分离成"文学"和"汉语"两个科目。文学选的文章是按文学史分期先后编辑而成的。凑巧的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许杰先生带领学生前来实习。经过研究... 那是上世纪1954年或1955年光景的事吧,我刚从京剧团调到一所中学教高中语文。正遇到语文分离成"文学"和"汉语"两个科目。文学选的文章是按文学史分期先后编辑而成的。凑巧的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许杰先生带领学生前来实习。经过研究,教研组搞一次"公开课"来迎接实习生的到来。经过一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杰 高中语文 京剧团 施蛰存 暨南大学 抗战时代 一所 福建建阳 泥土社 教研组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