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沙公式在伶仃洋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于乐江 詹杰民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901-909,共9页
本文用ECOMSED模型中的三维水动力模块和泥沙模块,模拟了1978年7月21日到23日的水动力和泥沙沉积过程,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模拟的结果合理,得到了伶仃洋水域的水动力和泥沙的基本规律。此外,对部分的泥沙沉降概率公式、沉降速度公... 本文用ECOMSED模型中的三维水动力模块和泥沙模块,模拟了1978年7月21日到23日的水动力和泥沙沉积过程,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模拟的结果合理,得到了伶仃洋水域的水动力和泥沙的基本规律。此外,对部分的泥沙沉降概率公式、沉降速度公式和再悬浮通量公式进行了验证和对比,通过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公式在伶仃洋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伶仃洋 数值模拟 ECOMSED模型 泥沙公式
下载PDF
用泥沙输移公式推求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 被引量:6
2
作者 严军 申红彬 +2 位作者 王俊 王飞 高胜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6,共2页
根据输沙水量的概念和黄河下游河道泥沙输移规律,分析了输沙水量与泥沙输移之间的关系,进而推求了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实用公式,计算了下游河道输沙水量,分析了冲淤平衡状态时下游河道单位输沙水量与输沙量的关系。分析表明,推导出的... 根据输沙水量的概念和黄河下游河道泥沙输移规律,分析了输沙水量与泥沙输移之间的关系,进而推求了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实用公式,计算了下游河道输沙水量,分析了冲淤平衡状态时下游河道单位输沙水量与输沙量的关系。分析表明,推导出的输沙水量实用公式可用于估算下游河道年输沙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水量 泥沙输移公式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不同泥沙输运公式在以潮流为主的浅海、陆架环境中的适用性探讨
3
作者 朱玉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泥沙运动 泥沙输运公式 潮流 浅海 陆架环境
下载PDF
采砂河段水流泥沙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亚婷 尹志刚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4期28-32,75,共6页
天然河道在采砂活动的作用下,会呈现河道冲刷加剧、河床纵横向大幅下切、河道断面面积显著增大的状态,导致床沙量大大减小。由于河床演变规律复杂、趋势难以准确预测,所以,为研究建立河道数学模型,预测河道采砂影响,分别从泥沙运移公式... 天然河道在采砂活动的作用下,会呈现河道冲刷加剧、河床纵横向大幅下切、河道断面面积显著增大的状态,导致床沙量大大减小。由于河床演变规律复杂、趋势难以准确预测,所以,为研究建立河道数学模型,预测河道采砂影响,分别从泥沙运移公式、采沙坑数值模拟、采砂河段水流数值模拟、泥沙数值模拟4个方面,对各种河型、水沙条件下的水沙特性及河床演变规律进行论述,并预测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经验公式 水流数值模拟 水沙数值模拟 采砂坑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产流输沙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春红 高建恩 +2 位作者 邵辉 王宏杰 许秀泉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6,共9页
针对目前多数坡面侵蚀预测模型难以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对坡面产流输沙过程影响的问题,基于运动波方程和泥沙输移公式,给出了一种能够反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坡面产流输沙时空变化的简化模型,并利用裸地、草地、坡耕地、灌木地及幼林地的... 针对目前多数坡面侵蚀预测模型难以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对坡面产流输沙过程影响的问题,基于运动波方程和泥沙输移公式,给出了一种能够反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坡面产流输沙时空变化的简化模型,并利用裸地、草地、坡耕地、灌木地及幼林地的试验及自然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输沙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符合较好。利用该模型对黄土高原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场景坡面产流输沙特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典型降雨条件下,5 a树龄以上的林地或覆盖度在60%以上的草地坡面标准小区基本不再发生侵蚀;坡度小于15°的裸地坡面中下部发生轻度侵蚀;十年一遇降雨条件下,10 a树龄以上的林地坡面土壤侵蚀基本得到控制,而草地调控坡面水沙的能力有限,裸地更差。对低强度短历时降雨,草地调控水沙的见效较快;对高强度长历时降雨,林地调控水沙的作用较大,两者宜配合进行;对不同坡度裸地,要严格控制坡面坡长。研究结果为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运动波 泥沙输移公式 产流输沙过程 模型应用
下载PDF
流速断面法在长江古流量估算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彦彦 王建 +2 位作者 周晓华 白世彪 曹光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5-301,共7页
河流古流量的估算可以定量化研究流域的水文、气候变化特征。根据收集的多个地质钻孔资料恢复出长江南京段3个古河槽横断面,对古深槽沉积物样品进行14C与ESR年代测定以及沉积相的分析,判定-50~-90 m的古深槽形成于末次冰期最盛期。根... 河流古流量的估算可以定量化研究流域的水文、气候变化特征。根据收集的多个地质钻孔资料恢复出长江南京段3个古河槽横断面,对古深槽沉积物样品进行14C与ESR年代测定以及沉积相的分析,判定-50~-90 m的古深槽形成于末次冰期最盛期。根据古河床沉积物粒度,利用泥沙起动公式计算古河槽不同深处的垂线平均流速,然后利用垂线平均流速和垂线间的过水面积计算单宽流量,最后累加恢复末次冰期最盛期的平滩流量。其计算结果为10 000~12 000 m3/s,与现在1月份多年平均流量相当。该时期的纵坡降为4×10-4~5×10-4,与现在长江上游屏山—宜宾段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剖面 末次冰期最盛期 古水位 泥沙起动公式 古流量 长江
下载PDF
An Empirical Formula for Suspended Sediment Delivery Ratio of Main River after Confluence of Debris flow 被引量:1
7
作者 ZHANG Jin-shan CUI P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2期326-336,共11页
In order to calculate the suspended sediment discharge of the flood debris flows into the main river,a small scale flume test was designed to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confluence of Jiangjia Ravine and Xiangjiang River ... In order to calculate the suspended sediment discharge of the flood debris flows into the main river,a small scale flume test was designed to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confluence of Jiangjia Ravine and Xiangjiang River in Yunnan province,China.By test observation and data analysis,suspended sediment discharge of Debris flow after its entry into the main river was found to have a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bulk density,the confluence angle of the Debris flow and the main river,the ratio between per unit width discharge of Debris flow and main river.Based on the measured and simulated results,and statistical analysis,an empirical formula was proposed for the suspended SDR(Sediment Delivery Ratio) of the main river after the confluence of Debris flow.Compared with the observed results of Debris flow in 2009,the error between the data calculated by the empirical formula and the monitored data is only about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 flow CONFLUENCE SuspendedSediment Delivery Ratio (SDR) Jiangjia Ravine Xiaojiang River Model
下载PDF
Incipient Velocity of Non-uniform Sediment in Sloping River Bends
8
作者 吴岩 徐海珏 +1 位作者 许栋 白玉川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4年第3期163-167,共5页
A model for incipient movement of sediment in rolling pattern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model, the starting of sediment particles under low transport rate, the exposure degree of sediment, the lateral slope of water su... A model for incipient movement of sediment in rolling pattern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model, the starting of sediment particles under low transport rate, the exposure degree of sediment, the lateral slope of water surface and the effect of transverse circulating current induced by the hydraulic structure of bend flow were fully considered. A theoretical formula for the incipient velocity of non-cohesive and non-uniform sediment in sloping river bends was developed. The results from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compar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ing river bend non-uniform sediment exposure degree low transport rate of start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