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泥河湾盆地油房遗址MIS 5阶段人类活动与气候、植被的关系
1
作者
李冰
杜天愉
+5 位作者
梅惠杰
吴玥洁
马卿皓
郭玉杰
弋双文
李月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2-1337,共16页
新的研究表明,油房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是一处既包含华北传统石片石器工业,又富含细石叶和细石核的文化遗址,为研究华北传统石片石器文化向细石器传统文化转变提供了新线索。油房遗址探沟2剖面(YFTG2)(0~53...
新的研究表明,油房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是一处既包含华北传统石片石器工业,又富含细石叶和细石核的文化遗址,为研究华北传统石片石器文化向细石器传统文化转变提供了新线索。油房遗址探沟2剖面(YFTG2)(0~535 cm)是泥河湾盆地旧石器中期的典型地层,年代大致为100.6±5.7~52.3±2.5 ka,主要包括MIS 5增温期和MIS 3初期温暖期,MIS 4沉积缺失。本研究基于孢粉和粒度等指标探讨了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活动的气候环境背景,结果表明:1)该遗址MIS 5阶段包括MIS 5d、MIS 5c和MIS 5b;其中MIS 5d(535~255 cm,100.6±5.7~92.1±2.9 ka),花粉组合以藜科(37.1%)和蒿属(23.2%)等草本为主,中值粒径偏粗(10.2~93.4μm),有机质含量为2.2%~4.4%,碳酸钙含量为1.7%~5.0%,指示在MIS 5d时期泥河湾盆地气候较为寒冷干燥;MIS 5c(255~180 cm,92.1±2.9~89.8±3.5 ka),松属(47.5%)和桦木属(15.8%)等乔灌木花粉显著增加,粒度中值粒径为19.4μm,碳酸钙含量降低(1.9%),指示MIS 5c阶段气候十分温暖湿润;MIS 5b(180~130 cm,89.8±3.5~87.7±4.4 ka),花粉组合仍以乔灌木为主(75.8%),桦木属(21.4%)含量达到最大值,蒿属增加(13.6%),有机质含量(5.0%)显著升高,碳酸钙含量(0.2%)显著降低,指示MIS 5b阶段泥河湾盆地气候相对凉湿;在MIS 3初期(130~0 cm,55.7±3.5~52.3±2.5 ka),乔灌木花粉含量下降(68.2%),桦木属(10.8%)含量减少,蒿属(15.6%)和藜科(5.3%)增加,中值粒径显著增大,为39.0μm,有机质含量略有下降(4.5%),碳酸钙含量上升至1.0%,指示气候较为温暖湿润。2)植被定量重建结果显示,在MIS 5d阶段,研究区草本植物盖度达78.1%,形成以禾本科(37.8%)、藜科(16.2%)和栎属(6.1%)为主的疏林草地景观;MIS 5c阶段乔灌木植被盖度达88.4%,形成以松属(46.2%)、鹅耳枥属(21.6%)和禾本科(4.7%)等为主的针阔混交林;MIS 5b阶段依然是以松属(42.8%)、桦木属(12.8%)、栎属(8.1%)、禾本科(5.8%)和蒿属(4.4%)为主的针阔混交林;MIS 3初期阶段为以松属(41.8%)、鹅耳枥属(22.1%)、栎属(7.3%)、禾本科(7.3%)和蔷薇科(6.0%)为主的针阔混交林。3)MIS 5d~MIS 5b以及MIS 3初期,泥河湾盆地气候经历了从寒冷干燥到温暖湿润,研究区植被由以禾本科、蒿属和栎属为主的疏林草地转变为以松属、栎属和鹅耳枥属等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均有较强的人类活动,说明在整个研究时段内古人类对干湿交替的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泥河湾盆地较为适宜的气候以及疏林草地~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景观为该时期人类活动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活动场所。在MIS 5b时期,遗址区域环境凉湿,水量增大,古人类活动强度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
5阶段
MIS
3初期
花粉
气候与植被
泥河湾盆地油房遗址
原文传递
题名
泥河湾盆地油房遗址MIS 5阶段人类活动与气候、植被的关系
1
作者
李冰
杜天愉
梅惠杰
吴玥洁
马卿皓
郭玉杰
弋双文
李月丛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2-1337,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4227115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批准号:22BKG005)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批准号:U20A20116)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D2020205016和D2024205036)共同资助。
文摘
新的研究表明,油房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是一处既包含华北传统石片石器工业,又富含细石叶和细石核的文化遗址,为研究华北传统石片石器文化向细石器传统文化转变提供了新线索。油房遗址探沟2剖面(YFTG2)(0~535 cm)是泥河湾盆地旧石器中期的典型地层,年代大致为100.6±5.7~52.3±2.5 ka,主要包括MIS 5增温期和MIS 3初期温暖期,MIS 4沉积缺失。本研究基于孢粉和粒度等指标探讨了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活动的气候环境背景,结果表明:1)该遗址MIS 5阶段包括MIS 5d、MIS 5c和MIS 5b;其中MIS 5d(535~255 cm,100.6±5.7~92.1±2.9 ka),花粉组合以藜科(37.1%)和蒿属(23.2%)等草本为主,中值粒径偏粗(10.2~93.4μm),有机质含量为2.2%~4.4%,碳酸钙含量为1.7%~5.0%,指示在MIS 5d时期泥河湾盆地气候较为寒冷干燥;MIS 5c(255~180 cm,92.1±2.9~89.8±3.5 ka),松属(47.5%)和桦木属(15.8%)等乔灌木花粉显著增加,粒度中值粒径为19.4μm,碳酸钙含量降低(1.9%),指示MIS 5c阶段气候十分温暖湿润;MIS 5b(180~130 cm,89.8±3.5~87.7±4.4 ka),花粉组合仍以乔灌木为主(75.8%),桦木属(21.4%)含量达到最大值,蒿属增加(13.6%),有机质含量(5.0%)显著升高,碳酸钙含量(0.2%)显著降低,指示MIS 5b阶段泥河湾盆地气候相对凉湿;在MIS 3初期(130~0 cm,55.7±3.5~52.3±2.5 ka),乔灌木花粉含量下降(68.2%),桦木属(10.8%)含量减少,蒿属(15.6%)和藜科(5.3%)增加,中值粒径显著增大,为39.0μm,有机质含量略有下降(4.5%),碳酸钙含量上升至1.0%,指示气候较为温暖湿润。2)植被定量重建结果显示,在MIS 5d阶段,研究区草本植物盖度达78.1%,形成以禾本科(37.8%)、藜科(16.2%)和栎属(6.1%)为主的疏林草地景观;MIS 5c阶段乔灌木植被盖度达88.4%,形成以松属(46.2%)、鹅耳枥属(21.6%)和禾本科(4.7%)等为主的针阔混交林;MIS 5b阶段依然是以松属(42.8%)、桦木属(12.8%)、栎属(8.1%)、禾本科(5.8%)和蒿属(4.4%)为主的针阔混交林;MIS 3初期阶段为以松属(41.8%)、鹅耳枥属(22.1%)、栎属(7.3%)、禾本科(7.3%)和蔷薇科(6.0%)为主的针阔混交林。3)MIS 5d~MIS 5b以及MIS 3初期,泥河湾盆地气候经历了从寒冷干燥到温暖湿润,研究区植被由以禾本科、蒿属和栎属为主的疏林草地转变为以松属、栎属和鹅耳枥属等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均有较强的人类活动,说明在整个研究时段内古人类对干湿交替的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泥河湾盆地较为适宜的气候以及疏林草地~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景观为该时期人类活动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活动场所。在MIS 5b时期,遗址区域环境凉湿,水量增大,古人类活动强度较弱。
关键词
MIS
5阶段
MIS
3初期
花粉
气候与植被
泥河湾盆地油房遗址
Keywords
MIS 5
early MIS 3
pollen
climate and vegetation
Youfang site in Nihewan Basin
分类号
K871.1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3.8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泥河湾盆地油房遗址MIS 5阶段人类活动与气候、植被的关系
李冰
杜天愉
梅惠杰
吴玥洁
马卿皓
郭玉杰
弋双文
李月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