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南方泥盆—石炭系界线年龄
1
作者
季燕南
梁蕾
季强
《地质学刊》
CAS
2021年第1期8-12,共5页
以贵州大坡上剖面和广西南边村剖面为基础,介绍了我国泥盆—石炭系界线年龄研究现状。桂林南边村剖面属于斜坡相重力流沉积,牙形类的演化序列有些混乱。虽然前人将泥盆—石炭系界线定在‘56层’与‘57层’之间,但这些‘层’号实际上是...
以贵州大坡上剖面和广西南边村剖面为基础,介绍了我国泥盆—石炭系界线年龄研究现状。桂林南边村剖面属于斜坡相重力流沉积,牙形类的演化序列有些混乱。虽然前人将泥盆—石炭系界线定在‘56层’与‘57层’之间,但这些‘层’号实际上是牙形类采样号。‘55层’—‘58层’是一层介壳灰岩,采集了4个牙形类样品。研究认为,将泥盆—石炭系界线置于该层介壳灰岩内不正确,在理论上也不科学,不能将介壳灰岩中的腕足类化石一分为二,即个体的下部属于晚泥盆世,上部属于早石炭世。用于测年的样品采自‘58层’和‘66层’,明显高于剖面中牙形类Siphonodella sulcata出现的层位,很显然,获得的(361.0±4.1)Ma界线年龄值不可信。贵州大坡上剖面属于深水盆地相沉积,也是我国唯一既产出Wocklumeria动物群又产出Gattendorfia动物群的剖面。刘永清等(2012)在王佑组底部2~4 cm厚的含凝灰岩黑色页岩中采集了1件凝灰岩测年样品,获得了1个锆石U-Pb测定年龄(359.6±1.9)Ma,该年龄值非常接近但又老于国际地层委员会2020年公布的(358.9±0.4)Ma的界线年龄值,表面看来,该年龄值基本可信,也是可接受的,但其误差较大、精度较差,需再次采样加以验证。研究认为,国际地层委员会公布的界线年龄值(358.9±0.4)Ma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泥盆纪末期事件层的年龄值在360.0~361.0 Ma区间同样也是可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坡上剖面
南边村剖面
泥盆—石炭系界线
年龄
中国南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条新发现的深水相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剖面:中国贵州紫云火花剖面(英文)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旭日
季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77-987,共11页
在贵州省紫云县火花乡新发现一条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剖面。火花剖面位于新修的乡村公路边上,出露有连续的上泥盆统代化组、长顺页岩和下石炭统王佑组。为了研究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对该剖面进行了实测,并采集、分析了30多个牙形刺样品...
在贵州省紫云县火花乡新发现一条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剖面。火花剖面位于新修的乡村公路边上,出露有连续的上泥盆统代化组、长顺页岩和下石炭统王佑组。为了研究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对该剖面进行了实测,并采集、分析了30多个牙形刺样品。根据分析结果,在代化组和长顺页岩中识别出一些牙形刺,如Palmatolepis tenuipunctata,Pa.glabra,Pa.marginifera,Pa.gra-cilis,Polygnathus vogesi和Polygnathus purus purus。王佑组中的牙形刺较少,如Polygnathus communis和Hindeodella subtilis等,目前尚不具有建立生物地层单位的条件。根据与长顺睦化剖面和德国Hasselbachtal剖面岩性、沉积特征和牙形刺生物地层的对比,暂将火花剖面的泥盆系—石炭系界线放置于25层与26层之间,即长顺页岩与王佑组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
盆
系
—石炭系
界线
牙形刺生物地层
紫云
贵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富宁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小军
李波
+3 位作者
刘兵
关奇
李序贵
田素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47-1056,共10页
右江盆地沉积连续的泥盆纪—石炭纪岩石地层,是中国泥盆纪与石炭纪之交Hangenberg生物大灭绝事件的重点研究区域。选取右江盆地西缘云南富宁地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地层,在岩石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碳酸盐岩进行系统的碳、氧同位素组成...
右江盆地沉积连续的泥盆纪—石炭纪岩石地层,是中国泥盆纪与石炭纪之交Hangenberg生物大灭绝事件的重点研究区域。选取右江盆地西缘云南富宁地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地层,在岩石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碳酸盐岩进行系统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研究。富宁地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地层存在不同幅度的δ^(13)C、δ^(18)O负向偏移,尤其在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负偏移明显,δ^(13)C、δ^(18)O值偏移层位与层序地层学转换及古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层位一致,反映了晚泥盆世法门期海平面下降和早石炭世的海侵事件。研究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δ^(13)C值负偏趋势与右江盆地内δ^(13)C值演化偏移相似,华南其他典型剖面δ^(13)C值亦呈现不同幅度的负向偏移,泥盆纪与石炭纪之交的碳同位素演化序列与欧洲、北美地区δ^(13)C值负向偏移反映的海平面下降事件一致,具全球性对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
盆
系
—石炭系
界线
碳、氧同位素
碳酸盐岩
云南富宁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牙形类原颚齿刺属的分类、谱系和分带的再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季燕南
梁蕾
季强
《地质学刊》
CAS
2020年第3期244-249,共6页
详细研究了牙形类原颚齿刺属的分类、谱系和分带,重点研究了Protognathodus collinsoni—Pr.kockeli演化谱系。齿杯口面光滑无饰的Pr.meischneri形态型2演化为齿杯口面只有1个瘤齿的Pr.collinsoni,后者的口面瘤齿可以发育在外齿杯或内...
详细研究了牙形类原颚齿刺属的分类、谱系和分带,重点研究了Protognathodus collinsoni—Pr.kockeli演化谱系。齿杯口面光滑无饰的Pr.meischneri形态型2演化为齿杯口面只有1个瘤齿的Pr.collinsoni,后者的口面瘤齿可以发育在外齿杯或内齿杯。长期以来,一直认为Pr.kockeli是由Pr.collinsoni直接演化而来,但齿杯口面仅具1个瘤齿的Pr.Collinsoni难以直接演化为齿杯口面具3个以上瘤齿的Pr.Kockeli。理论上,二者之间应当还存在具2个瘤齿的过渡型分子,在演化上缺失了一个中间环节。众所周知,泥盆纪末期曾发生过一次全球性海平面下降事件(D-C事件),导致绝大多数晚泥盆世生物灭绝,只有少数生物躲过D-C事件幸存下来,直到早石炭世最早期才开始复苏,而后辐射演化。全球的资料表明,这些残存下来的生物的演化谱系几乎均被D-C事件打断,牙形类原颚齿刺属和管刺属(Siphonodella)的演化谱系也不例外,问题的关键在于应当找到被D-C事件打断的演化谱系的节点。原颚齿刺属演化谱系中被打断的节点正是Pr.collinsoni—Pr.kockeli支系,表明Pr.kockeli首次出现的位置是难以确定的,因此该种的首次出现不能用来定义泥盆—石炭系界线。相反,Pr.kuehni的首次出现可以用来定义泥盆—石炭系界线,因为其首次出现与Siphonodella sulcata的首次出现基本同时。根据原颚齿刺属各种的演化关系和地层分布,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可识别出6个牙形类带,即下meischneri带、上meischneri带、collinsoni带、待命名带、kockeli带和kuehni带,各带基本以带名种的首次出现来定义其底界(待命名带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类
原颚齿刺属
分类、谱系和分带
泥盆—石炭系界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牙形类管刺属的分类、谱系和分带的再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季强
季燕南
梁蕾
《地质学刊》
CAS
2020年第3期223-243,共21页
众所周知,泥盆纪末期曾发生了一次全球性海平面下降事件(D-C事件),导致绝大多数晚泥盆世生物灭绝,只有少数生物躲过D-C事件残存下来,直到早石炭世最早期才开始复苏,而后辐射演化。全球的资料表明,这些残存下来的生物的演化谱系几乎均被...
众所周知,泥盆纪末期曾发生了一次全球性海平面下降事件(D-C事件),导致绝大多数晚泥盆世生物灭绝,只有少数生物躲过D-C事件残存下来,直到早石炭世最早期才开始复苏,而后辐射演化。全球的资料表明,这些残存下来的生物的演化谱系几乎均被D-C事件打断,牙形类管刺属(Siphonodella)和原颚齿刺属(Protognathodus)的演化谱系被打断。问题的关键在于被D-C事件打断的演化谱系的节点究竟在什么位置,事实表明,管刺属演化谱系中被打断的节点恰好是Si.praesulcta M.3—Si.praesulcata M.4演化支系,原颚齿刺属演化谱系中被打断的节点正是Pr.collinsoni—Pr.kockeli演化支系。Si.praesulcata M.4和Pr.kockeli的所谓首次出现只是地层学含义的最低产出点,而不是生物演化含义的最早出现。这表明,无论是Si.praesulcata M.4还是Pr.kockeli的首次出现都不适合用来定义泥盆—石炭系界线。通过详细研究牙形类管刺属的分类、谱系和分带,重点研究Siphonodella praesulcata M.3—Si.praesulcata M.4的演化谱系,并根据管刺属演化谱系识别出10个牙形类带,即下praesulcata带、中praesulcata带、上praesulcata带、sulcata带、下duplicata带、上duplicata带、下sandbergi带、上sandbergi带、crenulata带和isosticha带,各带基本均以带名种的首次出现底界。Sandberg等1978年提出的以管刺属演化谱系为基础的分带方案是可信、可行的。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1979年提出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定义是正确的。因此,目前根本没有必要再修改原来的界线定义,建议仍然以Siphonodella sulcata在Si.praesulcata M.4—Si.sulcata演化支系中的首次出现来定义泥盆—石炭系界线。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能展示这种演化谱系的优秀剖面,并将其作为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推荐给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类
管刺属
分类、演化谱系和分带
泥盆—石炭系界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南方泥盆—石炭系界线年龄
1
作者
季燕南
梁蕾
季强
机构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河北地质大学
出处
《地质学刊》
CAS
2021年第1期8-12,共5页
基金
河北省人民政府特别资助基金项目(Z20177187)
河北地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TS2017-001)。
文摘
以贵州大坡上剖面和广西南边村剖面为基础,介绍了我国泥盆—石炭系界线年龄研究现状。桂林南边村剖面属于斜坡相重力流沉积,牙形类的演化序列有些混乱。虽然前人将泥盆—石炭系界线定在‘56层’与‘57层’之间,但这些‘层’号实际上是牙形类采样号。‘55层’—‘58层’是一层介壳灰岩,采集了4个牙形类样品。研究认为,将泥盆—石炭系界线置于该层介壳灰岩内不正确,在理论上也不科学,不能将介壳灰岩中的腕足类化石一分为二,即个体的下部属于晚泥盆世,上部属于早石炭世。用于测年的样品采自‘58层’和‘66层’,明显高于剖面中牙形类Siphonodella sulcata出现的层位,很显然,获得的(361.0±4.1)Ma界线年龄值不可信。贵州大坡上剖面属于深水盆地相沉积,也是我国唯一既产出Wocklumeria动物群又产出Gattendorfia动物群的剖面。刘永清等(2012)在王佑组底部2~4 cm厚的含凝灰岩黑色页岩中采集了1件凝灰岩测年样品,获得了1个锆石U-Pb测定年龄(359.6±1.9)Ma,该年龄值非常接近但又老于国际地层委员会2020年公布的(358.9±0.4)Ma的界线年龄值,表面看来,该年龄值基本可信,也是可接受的,但其误差较大、精度较差,需再次采样加以验证。研究认为,国际地层委员会公布的界线年龄值(358.9±0.4)Ma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泥盆纪末期事件层的年龄值在360.0~361.0 Ma区间同样也是可接受的。
关键词
大坡上剖面
南边村剖面
泥盆—石炭系界线
年龄
中国南方
Keywords
the Daposhang section
the Nanbiancun section
the age of the D-C boundary
Southern China
分类号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Q911.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条新发现的深水相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剖面:中国贵州紫云火花剖面(英文)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旭日
季强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77-987,共11页
基金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Geological Survey(Grant No.1212010911068)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Grant No.J1206)
文摘
在贵州省紫云县火花乡新发现一条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剖面。火花剖面位于新修的乡村公路边上,出露有连续的上泥盆统代化组、长顺页岩和下石炭统王佑组。为了研究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对该剖面进行了实测,并采集、分析了30多个牙形刺样品。根据分析结果,在代化组和长顺页岩中识别出一些牙形刺,如Palmatolepis tenuipunctata,Pa.glabra,Pa.marginifera,Pa.gra-cilis,Polygnathus vogesi和Polygnathus purus purus。王佑组中的牙形刺较少,如Polygnathus communis和Hindeodella subtilis等,目前尚不具有建立生物地层单位的条件。根据与长顺睦化剖面和德国Hasselbachtal剖面岩性、沉积特征和牙形刺生物地层的对比,暂将火花剖面的泥盆系—石炭系界线放置于25层与26层之间,即长顺页岩与王佑组之间。
关键词
泥
盆
系
—石炭系
界线
牙形刺生物地层
紫云
贵州
Keywords
Devonian-Carboniferous boundary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Ziyun
Guizhou
分类号
P534.4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34.4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富宁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小军
李波
刘兵
关奇
李序贵
田素梅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47-1056,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全国陆域及海区地质图件更新与共享》子项目《云南省系列地质图件数据处理与洋板块地质研究》(编号:DD20190370)、《云南1∶5万睦伦街、富宁县、木卓、郎恒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编号:12120100000150008-04)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地勘基金项目《云南1∶5万万寿山幅、宜良县幅、澄江县幅、百灵寺幅区域地质调查》(编号:D201902)
文摘
右江盆地沉积连续的泥盆纪—石炭纪岩石地层,是中国泥盆纪与石炭纪之交Hangenberg生物大灭绝事件的重点研究区域。选取右江盆地西缘云南富宁地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地层,在岩石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碳酸盐岩进行系统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研究。富宁地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地层存在不同幅度的δ^(13)C、δ^(18)O负向偏移,尤其在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负偏移明显,δ^(13)C、δ^(18)O值偏移层位与层序地层学转换及古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层位一致,反映了晚泥盆世法门期海平面下降和早石炭世的海侵事件。研究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δ^(13)C值负偏趋势与右江盆地内δ^(13)C值演化偏移相似,华南其他典型剖面δ^(13)C值亦呈现不同幅度的负向偏移,泥盆纪与石炭纪之交的碳同位素演化序列与欧洲、北美地区δ^(13)C值负向偏移反映的海平面下降事件一致,具全球性对比意义。
关键词
泥
盆
系
—石炭系
界线
碳、氧同位素
碳酸盐岩
云南富宁地区
Keywords
Devonian-Carboniferous boundary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carbonate rock
Funing area,Yunnan
分类号
P534.4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34.4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牙形类原颚齿刺属的分类、谱系和分带的再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季燕南
梁蕾
季强
机构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河北地质大学
出处
《地质学刊》
CAS
2020年第3期244-249,共6页
基金
河北省人民政府特别资助基金项目(Z20177187),河北地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TS2017-001)。
文摘
详细研究了牙形类原颚齿刺属的分类、谱系和分带,重点研究了Protognathodus collinsoni—Pr.kockeli演化谱系。齿杯口面光滑无饰的Pr.meischneri形态型2演化为齿杯口面只有1个瘤齿的Pr.collinsoni,后者的口面瘤齿可以发育在外齿杯或内齿杯。长期以来,一直认为Pr.kockeli是由Pr.collinsoni直接演化而来,但齿杯口面仅具1个瘤齿的Pr.Collinsoni难以直接演化为齿杯口面具3个以上瘤齿的Pr.Kockeli。理论上,二者之间应当还存在具2个瘤齿的过渡型分子,在演化上缺失了一个中间环节。众所周知,泥盆纪末期曾发生过一次全球性海平面下降事件(D-C事件),导致绝大多数晚泥盆世生物灭绝,只有少数生物躲过D-C事件幸存下来,直到早石炭世最早期才开始复苏,而后辐射演化。全球的资料表明,这些残存下来的生物的演化谱系几乎均被D-C事件打断,牙形类原颚齿刺属和管刺属(Siphonodella)的演化谱系也不例外,问题的关键在于应当找到被D-C事件打断的演化谱系的节点。原颚齿刺属演化谱系中被打断的节点正是Pr.collinsoni—Pr.kockeli支系,表明Pr.kockeli首次出现的位置是难以确定的,因此该种的首次出现不能用来定义泥盆—石炭系界线。相反,Pr.kuehni的首次出现可以用来定义泥盆—石炭系界线,因为其首次出现与Siphonodella sulcata的首次出现基本同时。根据原颚齿刺属各种的演化关系和地层分布,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可识别出6个牙形类带,即下meischneri带、上meischneri带、collinsoni带、待命名带、kockeli带和kuehni带,各带基本以带名种的首次出现来定义其底界(待命名带除外)。
关键词
牙形类
原颚齿刺属
分类、谱系和分带
泥盆—石炭系界线
Keywords
conodonts
genus Protognathodus
speciation,phylogeny and zonation
the Devonian-Carboniferous boundary
分类号
P539.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3.8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牙形类管刺属的分类、谱系和分带的再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季强
季燕南
梁蕾
机构
河北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出处
《地质学刊》
CAS
2020年第3期223-243,共21页
基金
河北省人民政府特别资助基金项目(Z20177187)
河北地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TS2017-001)。
文摘
众所周知,泥盆纪末期曾发生了一次全球性海平面下降事件(D-C事件),导致绝大多数晚泥盆世生物灭绝,只有少数生物躲过D-C事件残存下来,直到早石炭世最早期才开始复苏,而后辐射演化。全球的资料表明,这些残存下来的生物的演化谱系几乎均被D-C事件打断,牙形类管刺属(Siphonodella)和原颚齿刺属(Protognathodus)的演化谱系被打断。问题的关键在于被D-C事件打断的演化谱系的节点究竟在什么位置,事实表明,管刺属演化谱系中被打断的节点恰好是Si.praesulcta M.3—Si.praesulcata M.4演化支系,原颚齿刺属演化谱系中被打断的节点正是Pr.collinsoni—Pr.kockeli演化支系。Si.praesulcata M.4和Pr.kockeli的所谓首次出现只是地层学含义的最低产出点,而不是生物演化含义的最早出现。这表明,无论是Si.praesulcata M.4还是Pr.kockeli的首次出现都不适合用来定义泥盆—石炭系界线。通过详细研究牙形类管刺属的分类、谱系和分带,重点研究Siphonodella praesulcata M.3—Si.praesulcata M.4的演化谱系,并根据管刺属演化谱系识别出10个牙形类带,即下praesulcata带、中praesulcata带、上praesulcata带、sulcata带、下duplicata带、上duplicata带、下sandbergi带、上sandbergi带、crenulata带和isosticha带,各带基本均以带名种的首次出现底界。Sandberg等1978年提出的以管刺属演化谱系为基础的分带方案是可信、可行的。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1979年提出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定义是正确的。因此,目前根本没有必要再修改原来的界线定义,建议仍然以Siphonodella sulcata在Si.praesulcata M.4—Si.sulcata演化支系中的首次出现来定义泥盆—石炭系界线。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能展示这种演化谱系的优秀剖面,并将其作为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推荐给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
关键词
牙形类
管刺属
分类、演化谱系和分带
泥盆—石炭系界线
Keywords
conodonts
genus Siphonodella
speciation,phylogeny and zonation
the Devonian-Carboniferous boundary
分类号
P539.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3.8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南方泥盆—石炭系界线年龄
季燕南
梁蕾
季强
《地质学刊》
CAS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条新发现的深水相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剖面:中国贵州紫云火花剖面(英文)
王旭日
季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云南富宁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
李小军
李波
刘兵
关奇
李序贵
田素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牙形类原颚齿刺属的分类、谱系和分带的再研究
季燕南
梁蕾
季强
《地质学刊》
CAS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牙形类管刺属的分类、谱系和分带的再研究
季强
季燕南
梁蕾
《地质学刊》
CAS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