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泥石流多发区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 1
-
-
作者
张淑娟
王道杰
梅永丽
常士秋
王海帆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局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7-262,共6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06B02)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项目(Y3K2040040)
-
文摘
以泥石流多发区云南东川阿旺小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流域内4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林地、灌丛、草地、耕地)对土壤物理性质、抗冲能力、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级配组成差异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差异明显;含水量表现为林地>草地>灌丛>耕地,容重表现为灌丛>草地>耕地>林地,孔隙度表现为林地>耕地>草地>灌丛;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抗冲性能不同,但变化趋势相似,并且抗冲系数的大小为林地>草地>灌丛>耕地;在土壤养分的7种指标中,除水解氮含量在不同利用类型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有显著差异;从土壤物理性质与养分特征的相关分析中可知,含水量与其他因子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林地的蓄水保土效益最佳,而耕地的蓄水保土效益最差。
-
关键词
泥石流多发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物理性质
抗冲性能
养分特征
-
Keywords
debris flow activity region
land use types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ti-scourability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S151.9
[农业科学—土壤学]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泥石流多发区生态安全评价——以汶川县为例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汪西林
谢宝元
关文彬
-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90-1996,共7页
-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B15B05)
-
文摘
通过对四川省汶川县的地形、植被、气候和社会经济等数据的收集、整理,应用生态安全理论构建泥石流多发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指数,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汶川县119条小流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泥石流多发区生态安全水平主要与地形因子相关,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剧了生态安全的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2)划分的五类生态安全区中,生态不安全区、较不安全区、临界区占全县面积的41.17%,其大部分位于岷江沿岸;3)对生态安全指数的分级经过验证,评价结果与现实状况吻合。
-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汶川县
泥石流多发区
生态安全评价
-
Keywords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Wenchuan County
heavy debris flow region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
分类号
P642.23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
-
题名长江上游泥石流多发区的调查
- 3
-
-
作者
贲克平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
出处
《当代生态农业》
1998年第3期61-64,共4页
-
-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泥石流多发区
调查
-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P642.23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