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山县洞峡子沟泥石流工程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1
作者 范文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4期179-181,共3页
我国国土面积大,气候类型复杂,降水量分布不均,每年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其中最为频繁的是泥石流、滑坡、塌方等灾害。据统计,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三种地质灾害共占全国自然灾害的约90%,其类型复杂、分布广、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给... 我国国土面积大,气候类型复杂,降水量分布不均,每年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其中最为频繁的是泥石流、滑坡、塌方等灾害。据统计,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三种地质灾害共占全国自然灾害的约90%,其类型复杂、分布广、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给我国造成诸多直接经济损失。2012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洞峡子沟附近曾发生中型泥石流,由于4.20地震的发生导致自由物源大量增加,本文通过地貌条件调查获得了泥石流条件、自由物源条件、自然水源条件和泥石流冲淤特征,以及泥石流基本特征、对泥石流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县洞峡子沟 泥石流工程 地质特征 成因机制
下载PDF
部、省、厅级领导分别在红椿沟泥石流工程治理现场指导工作
2
作者 杨建 《四川地质学报》 2011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红椿沟 泥石流工程治理 指导
下载PDF
三工河小流域泥石流生态—岩土工程调控措施减缓土壤侵蚀的定量研究
3
作者 吴铭洋 陈宁生 +2 位作者 杨溢 侯儒宁 李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为探讨泥石流治理措施对小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以天池上游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地形图叠加、遥感解译和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等手段,实测计算了该流域1971~2003年、2008~2020年两期土壤侵蚀模数,定... 为探讨泥石流治理措施对小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以天池上游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地形图叠加、遥感解译和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等手段,实测计算了该流域1971~2003年、2008~2020年两期土壤侵蚀模数,定量评估了在该流域开展的泥石流生态—岩土工程调控措施对小流域生态和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发现:(1)三工河流域平均植被覆盖度经泥石流综合治理后增加11.34%,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增加16.93%,泥石流沟道及河谷的植被覆盖度明显提升;(2)三工河流域1971~2003年平均侵蚀模数为0.34 mm/a,较北天山山地流域同期平均侵蚀速率高出131%,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等人为因素激发山洪泥石流的爆发导致流域生态环境恶化;(3)流域经生态—岩土工程调控后(2008~2020年),平均侵蚀模数降低至治理前的15%(0.051 mm/a),为北天山地区山地流域同期平均侵蚀模数的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 土壤侵蚀 植被覆盖度 定量评估
下载PDF
长江上游梯级电站开发区泥石流的治理工程效果评估与减灾策略——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胡桂胜 陈宁生 +2 位作者 赵春瑶 李俊 苏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1期241-247,269,共8页
[目的]评估灾害性泥石流严重的长江上游梯级电站开发区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效果,为长江上游同类水电站的泥石流防灾减灾与治理效果评估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选择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施工区的矮子沟和大寨沟泥石流治理工程为案例,通过2013... [目的]评估灾害性泥石流严重的长江上游梯级电站开发区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效果,为长江上游同类水电站的泥石流防灾减灾与治理效果评估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选择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施工区的矮子沟和大寨沟泥石流治理工程为案例,通过2013—2015年连续3a的现场跟踪调查分析,结合模型计算对矮子沟和大寨沟泥石流峰值流量过程进行计算,分别评估2014和2015年矮子沟、大寨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效果,并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基于长江上游梯级电站开发区泥石流灾害特点,提出了长江上游梯级电站开发区泥石流治理工程效果评估模式,并提出了基于风险控制的水电工程泥石流"以排为主,适当拦挡"治理模式与减灾策略。[结论]矮子沟、大寨沟现有的泥石流防治措施在满库的状态下能够满足500年一遇泥石流过流的要求,泥石流危险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梯级水电站 泥石流工程 效果评估 减灾策略
下载PDF
工程弃渣型坡面泥石流形成过程试验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菲 唐红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519-522,529,共5页
从试验模型、试验材料、试验装置及测试内容等方面制定了工程弃渣型坡面泥石流试验方案,拟定了模型试验过程,降雨历时16~18 h,其中0~13 h属于前期降雨阶段,降雨强度控制在6.8 mm/(10 min),分4次完成,每次降1 h,停2 h;13 h以后属于短... 从试验模型、试验材料、试验装置及测试内容等方面制定了工程弃渣型坡面泥石流试验方案,拟定了模型试验过程,降雨历时16~18 h,其中0~13 h属于前期降雨阶段,降雨强度控制在6.8 mm/(10 min),分4次完成,每次降1 h,停2 h;13 h以后属于短历时强降雨阶段,降雨强度控制在16.7 mm/(10 min);分析了坡面渣体含水量、孔隙水压力和地表位移高程随降雨历时的变化,揭示了工程弃渣型坡面泥石流形成过程的物理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弃渣型坡面泥石流 形成过程 模型试验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舟曲县城区灾后重建泥石流防治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吴宏 董金义 +3 位作者 李瑞冬 张华伟 尚海龙 曾建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3-388,共6页
结合舟曲县城区灾后重建泥石流防治工程相关数据,采用3ds Max、Maya等三维建模软件构建了泥石流防治工程三维模型,基于Skyline三维GIS平台建立了灾后泥石流防治工程三维可视化场景.对三维可视化场景构建的关键技术、三维空间数据处理、... 结合舟曲县城区灾后重建泥石流防治工程相关数据,采用3ds Max、Maya等三维建模软件构建了泥石流防治工程三维模型,基于Skyline三维GIS平台建立了灾后泥石流防治工程三维可视化场景.对三维可视化场景构建的关键技术、三维空间数据处理、三维模型制作和三维场景构建进行详细阐述,最终建立的舟曲县城区灾后重建泥石流防治工程三维场景将直观、逼真地显示舟曲县地形、泥石流防治工程部署情况,可为今后当地政府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此外,应用目前先进的流体、刚体动力学模拟软件对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过程进行三维动态模拟,效果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地质灾害 泥石流防治工程 三维可视化 舟曲县
下载PDF
泥石流综合防治工程构建旅游品牌的优势分析与价值评估:以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明丽 黄成敏 张勇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1-898,共8页
开展山区风景名胜区内泥石流防治工程对景区自然环境和景区旅游品牌的影响研究,对促进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天山天池上游三工河流域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剖析以该工程为核心的高山湿地公园产生的附加旅... 开展山区风景名胜区内泥石流防治工程对景区自然环境和景区旅游品牌的影响研究,对促进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天山天池上游三工河流域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剖析以该工程为核心的高山湿地公园产生的附加旅游品牌特色与优势,并对该工程产生的品牌效益进行定量评估。分析表明:(1)以拦沙坝为主体的天池高山湿地公园,可作为天池风景区的附加景点和附加品牌,该附加品牌具有品牌依附和叠加效应等优势,可以丰富天山天池的旅游资源。(2)应用基于泥石流灾害的旅游风景区品牌价值评估公式,估算因泥石流综合防治工程修建而挽回的品牌价值损失,得出实现的品牌效益为24930万元,而泥石流工程治理投入9841万元,即旅游品牌的效益产出与工程投入比为2.5∶1。研究表明风景区的泥石流综合防治工程有利于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多赢,对促进风景区的地质灾害防治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天山天池 泥石流综合防治工程 旅游品牌 品牌价值 价值评估
下载PDF
泥石流防治工程混凝土材料的抗冲磨性能
8
作者 方鑫 陈晓清 +1 位作者 陈剑刚 赵万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120,共8页
[目的]开展在混凝土中复掺纳米二氧化硅、微硅粉、聚丙烯纤维等材料,增强工程耐磨性的试验研究,探讨复掺材料掺量变化影响抗冲磨强度的规律,旨在为泥石流防护工程建设中抗冲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目的]开展在混凝土中复掺纳米二氧化硅、微硅粉、聚丙烯纤维等材料,增强工程耐磨性的试验研究,探讨复掺材料掺量变化影响抗冲磨强度的规律,旨在为泥石流防护工程建设中抗冲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水下钢球法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水下冲磨试验,得出了复掺纳米二氧化硅、微硅粉、聚丙烯纤维的混凝土试件的抗冲磨强度。[结果]在选定的掺量范围内,混凝土试件的抗冲磨强度随纳米二氧化硅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在掺量为1.5%时达到最大值;随微硅粉的增加而增大,在掺量为12%时达到最大值;随聚丙烯纤维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大,在掺量为1.8 kg/m 3时达到最大值;随着引气剂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大,在掺量为0.005%时达到最大值。[结论]影响混凝土抗冲磨性能最为显著的因素是纳米二氧化硅掺量,其次是聚丙烯纤维,再次是微硅粉,最后是引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防治工程 混凝土 纳米二氧化硅 正交试验 抗冲磨强度
下载PDF
震后泥石流治理工程有效性评价及存在问题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宋国虎 张继 杨桢贤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7,共10页
汶川8.0级地震及芦山7.0级地震后,针对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在强震区实施了大量防治工程。通过对地震重灾区92条泥石流沟治理工程实地调查分析,初步建立了基于事前(P)、事中(N)、事后(F)阶段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 汶川8.0级地震及芦山7.0级地震后,针对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在强震区实施了大量防治工程。通过对地震重灾区92条泥石流沟治理工程实地调查分析,初步建立了基于事前(P)、事中(N)、事后(F)阶段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研究区的泥石流防治工程进行了有效性评价,治理工程效果“良好-优”的占到总数的59.78%,防治工程多数起到了良好的减灾效果。目前防治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拦挡坝淤满、坝肩淘蚀与护坦损坏,排导槽或防护堤基础掏蚀等,影响防治效果。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震后泥石流在启动特征、流量、冲出规模、冲刷深度、物源及转化等方面的特征与震前发生较大变化,震后泥石流的这些特征导致现有规范的工程设计参数计算方法结果普遍偏小。最后对后期泥石流防治工程问题提出了初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区 泥石流治理工程 有效性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基于模糊最优识别理论的水电工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康业渊 张娜 狄文龙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6-60,共5页
为评价水电工程泥石流的危险性,结合水电工程泥石流灾害的特点,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基于多因素的水电工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搜集、调研资料,建立了典型泥石流范例库。借助模糊最优识别理论,建立了水... 为评价水电工程泥石流的危险性,结合水电工程泥石流灾害的特点,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基于多因素的水电工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搜集、调研资料,建立了典型泥石流范例库。借助模糊最优识别理论,建立了水电工程泥石流危险性初步评价的模糊最优识别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某水电工程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泥石流 不确定性分析 模糊最优识别理论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叶城县泥石流防治工程拦砂坝设计分析
11
作者 郝建群 谭亮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第14期100-101,共2页
拦砂坝,是在沟道中以拦蓄山洪及泥石流中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的拦挡建筑物.拦砂坝在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可以拦蓄山洪或泥石流中的泥沙(包括块石),减轻对下游的危害.论文通过阐述新疆叶城县泥石流灾害发展分析、防治工程的设计指标,重点介... 拦砂坝,是在沟道中以拦蓄山洪及泥石流中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的拦挡建筑物.拦砂坝在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可以拦蓄山洪或泥石流中的泥沙(包括块石),减轻对下游的危害.论文通过阐述新疆叶城县泥石流灾害发展分析、防治工程的设计指标,重点介绍了拦砂坝的设计、计算及在防治工程中起到的作用,可为类似泥石流防治工程中拦砂坝的设计与应用起到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防治工程 拦砂坝 计算
下载PDF
悬挑式格栅坝在泥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建兵 张文山 《地球》 2013年第3期102-104,共3页
悬挑式格栅坝为一新型的格栅坝体类型,本文阐述其在以水流为主的稀性泥石流和挟带大量推移质的高含沙洪水的泥石流治理工程中的优点,并以工程实例应用作为悬挑式格栅坝设计实践,从而进行泥石流治理推广。
关键词 悬挑式格栅坝 泥石流治理工程
下载PDF
参建参治
13
《云南国防》 2002年第4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昭通军分区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建设 民兵 罗平县 会泽县 泥石流工程 社会治安
下载PDF
GULLY-SPECIFIC DEBRIS FLOW HAZARD ASSESSMENT IN CHINA 被引量:4
14
作者 LIU Xi-lin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 hengdu 610041, P.R.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3年第2期112-118,共7页
Techniques of gully-specific debris flow hazard assessment develope d in four periods since the end of the 1980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improvement for the empirical assessment method is the sec... Techniques of gully-specific debris flow hazard assessment develope d in four periods since the end of the 1980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improvement for the empirical assessment method is the sectionalized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for the factor value, rather than the classified logical transformation. The theoretical equation of the gully-specific debris flow haz ard is expressed as the definite integral of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and its num erical solution is expressed by the Poisson Limit Equation. Current methods for assessment of debris flow hazard in China are still valid and practical. The fur ther work should be put on the study of the reliability (or uncertainty) of the techniques. For the future, we should give a high priority to the relationship b etween debris flow magnitude and its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make more developm ents of prediction model on debris flow magnitude, so as to finally reach the go al of assessing the hazard of debris flow by theoretical model, and realize both actuality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appraisal of debris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 flow HAZARD gully-specific debris flow assessment theoreticalequation
下载PDF
Debris-flow Treatment:The Integration of Botanical and Geotechnical Methods 被引量:13
15
作者 崔鹏 林勇明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3年第2期97-104,共8页
Due to special topographical, ge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debris flows occur frequently and result in heavy losses of lives and properties in mountainous areas, which become a great threaten to the susta... Due to special topographical, ge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debris flows occur frequently and result in heavy losses of lives and properties in mountainous areas, which become a great threaten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 western China. At present, debris-flow prevention has performed well in many mountainous countries and has made headway in early warning, disaster mitigation by structural engineering methods, and 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debris-flow preven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s of botanical metho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ethods, and synthetic preven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above two methods. In addition, the treatment system of multilevel runoff and unconsolidated soil in the catchment with a chain of "slope-gully-valley" is set up in consideration of sediment load of main rivers, incorporation of slope improvement and gully retention, as well as micro-site factors for matching species with the site. Further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the mechanism and technical details of vegetation measures for debris-flow prevention, as well as effective incorporation between botanical method and geotechnical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 flow HAZARD PREVENTION botanical method geotechnical metho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