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9篇文章
< 1 2 2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病原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的表型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26
1
作者 邴旭文 阎斌伦 +2 位作者 张晓君 秦蕾 毕可然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2-698,共7页
从江苏连云港某养殖场养殖死亡的泥鳅肝脏、血液及腹水中分离出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对泥鳅具有很强的致病性。采用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胞外酶活性及溶血活性等生物学性状... 从江苏连云港某养殖场养殖死亡的泥鳅肝脏、血液及腹水中分离出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对泥鳅具有很强的致病性。采用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胞外酶活性及溶血活性等生物学性状检验;用PCR方法同时扩增其16SrRNA和gyrB基因,分析了16SrRNA和gyrB两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通过基因序列分析,比较了两种基因在相似细菌的检测和鉴定能力;基于16SrRNA和gyrB基因的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分离菌(LD081008B-1)所扩增的16SrRNA和gyrB基因序列均与GenBank数据库中霍乱弧菌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且gyrB基因用于细菌种间鉴定更具优越性;16S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46bp(GenBank登录号:GQ205447),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1207bp(GenBank登录号:GQ205452);根据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及分子特征,判定病原菌为弧菌属(VibrioPacini1854)的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胞外酶活性及溶血活性检测表明分离菌均具有蛋白酶、卵磷脂酶、淀粉酶、明胶酶及DNA酶活性,在含7%家兔脱纤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β型溶血。分离菌的耐药谱测定结果显示,除对供试49种抗菌药物中的杆菌肽耐药外,对其它48种药物敏感或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霍乱弧菌 生物学特性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下载PDF
重金属Cu、Pb在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卵巢的蓄积特性及其对卵细胞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唐建勋 邢承华 +2 位作者 刘忠良 程樟顺 李君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6-390,共5页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浓度梯度Cu、Pb(各0.00、0.10、0.25、0.50mg/L)随时间变化在泥鳅卵巢中的蓄积特性以及对卵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鳅卵巢对Cu、Pb有较强的蓄积能力,在暴露期间20天内,蓄积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浓度梯度Cu、Pb(各0.00、0.10、0.25、0.50mg/L)随时间变化在泥鳅卵巢中的蓄积特性以及对卵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鳅卵巢对Cu、Pb有较强的蓄积能力,在暴露期间20天内,蓄积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之后呈对数关系。其中,Cu的蓄积显著大于Pb(P<0.01);卵巢中重金属的蓄积与水溶液中Cu、Pb的浓度梯度相关(P<0.01),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泥鳅卵巢中卵细胞的发育水平,亦与溶液重金属浓度的高低、暴露时间长短有关;在不同浓度重金属溶液中较长时间的暴露,将对卵巢及卵细胞的发育产生不可逆转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PB 泥鳅 卵巢 蓄积特性 卵细胞发育
下载PDF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病原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分子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姚东瑞 邴旭文 +3 位作者 朱明 毕可然 陈丽 张晓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6-762,共7页
采用常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RNA、gyrB及rpoD基因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引起养殖泥鳅大量死亡的病原细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NQ090701与气单胞菌属的温和气单胞菌相近;16SrRNA、... 采用常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RNA、gyrB及rpoD基因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引起养殖泥鳅大量死亡的病原细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NQ090701与气单胞菌属的温和气单胞菌相近;16SrRNA、gyrB及rpoD基因Blast序列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均与温和气单胞菌相似性最高;综合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RNA、gyrB与rpoD基因的分子特征,确认分离菌株NQ090701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同时,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了养殖生产中常用的10种抗菌药物对病原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表明氟哌酸杀菌作用最好,其次为盐酸沙拉沙星;甲砜霉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在所试验的药物浓度范围对温和气单胞菌无杀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温和气单胞菌 16SRRNA基因 gyrB基因 rpoD基因 耐药性
下载PDF
重金属Cu、Pb 对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卵细胞凋亡及 DNA 损伤的 SCGE 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建勋 程樟顺 +3 位作者 郑荣泉 陶晓敏 刘忠良 赵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7-181,共5页
采用室内暴露试验方法,以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研究了Cu、Pb不同浓度梯度与不同暴露时间联合染毒对泥鳅卵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各Cu、Pb浓度组DNA平均迁移长度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随着Cu... 采用室内暴露试验方法,以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研究了Cu、Pb不同浓度梯度与不同暴露时间联合染毒对泥鳅卵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各Cu、Pb浓度组DNA平均迁移长度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随着Cu、Pb染毒剂量的增加,各试验组DNA的平均迁移长度逐渐增加,在试验浓度梯度范围内(Cu0.01mg/L+Pb0.05mg/L、Cu0.10mg/L+Pb0.50mg/L、Cu0.25mg/L+Pb0.75mg/L),存在较为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但未见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P>0.05)。Cu、Pb可引起泥鳅卵细胞凋亡和DNA损伤,卵细胞的不同损伤水平可望作为较为理想的水环境基因毒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PB 泥鳅 卵细胞 SCGE DNA损伤
下载PDF
人工催产时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尾部神经分泌系统单胺荧光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根兴 朱洪文 +1 位作者 孙群 潘建林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657-664,共8页
在人工催产过程中,我们用单胺荧光结合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化方法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尾部神经分泌系统进行了研究。给泥鳅注射LRH-A(0.05微克/克)12小时后,尾部神经分泌系统中单胺荧光强度明显比催产前增强,但神经分... 在人工催产过程中,我们用单胺荧光结合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化方法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尾部神经分泌系统进行了研究。给泥鳅注射LRH-A(0.05微克/克)12小时后,尾部神经分泌系统中单胺荧光强度明显比催产前增强,但神经分泌细胞的AChE活性却明显降低;当注射LRH-A 24小时和48小时后,单胺荧光强度减弱,而AChE活性却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尾部神经 分泌系统 单胺荧光
下载PDF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Wiegmann)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幼鱼的捕食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袁向阳 邹李昶 +2 位作者 申屠琰 朱卫东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6-211,共6页
以规格6m×4m×1.2m的室内水泥池为实验单元,A[(37.53±7.72)mm]、B[(63.13±12.95)mm]肛长组泥鳅幼鱼为猎物,采用捕食者-猎物间捕食效应研究方法,研究了中华鳖对泥鳅幼鱼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1)中华鳖捕食泥鳅幼鱼... 以规格6m×4m×1.2m的室内水泥池为实验单元,A[(37.53±7.72)mm]、B[(63.13±12.95)mm]肛长组泥鳅幼鱼为猎物,采用捕食者-猎物间捕食效应研究方法,研究了中华鳖对泥鳅幼鱼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1)中华鳖捕食泥鳅幼鱼的时段主要集中于00:00—4:00,其对A肛长组泥鳅幼鱼所具的捕食选择性与A、B肛长组间初始数量的配置比例无关;(2)中华鳖捕食泥鳅幼鱼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其对A、B肛长组泥鳅幼鱼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6.13ind/d和9.06ind/d;(3)中华鳖对A、B肛长组泥鳅幼鱼的种内干扰模型可分别由各自的指数方程表达,用来描述实验鱼初始数量、实验期间实验鱼被捕食数量以及中华鳖个数等参数的统计关系,并指导确定合理的中华鳖和泥鳅的初始放养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泥鳅幼鱼 肛长 捕食作用
下载PDF
重金属Pb和Cu对Cd在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组织器官蓄积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唐建勋 程樟顺 +2 位作者 张婕 徐玉花 邢承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265,共4页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Pb(0.5mg/L)和Cu(0.1mg/L)的相互作用对Cd(0.05mg/L)在泥鳅组织器官中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Cd在泥鳅组织器官中蓄积的影响与重金属的种类、数量、染毒时间及组织器官性质有关,Cd在泥...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Pb(0.5mg/L)和Cu(0.1mg/L)的相互作用对Cd(0.05mg/L)在泥鳅组织器官中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Cd在泥鳅组织器官中蓄积的影响与重金属的种类、数量、染毒时间及组织器官性质有关,Cd在泥鳅组织器官中的蓄积顺序为肝>肾>肌肉。研究发现,Cd在组织器官中的蓄积受单一重金属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与Pb、Cu的联合胁迫有关。随着Pb、Cu的混合添加和时间的延续,其相互作用对肝、肾中Cd的蓄积影响逐渐变得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但对肌肉中Cd的蓄积则未见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重金属离子 相互作用 蓄积 CD
下载PDF
苯、氯苯及酚、氯酚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Sauvage)鱼苗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17
8
作者 尹伊伟 林嘉 朱永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为扩充水生生物的毒性试验材料,用人工催产的方法在不同的季节获得大鳞副泥鳅鱼苗,并用苯、氯笨、酚、氯酚对其进行静止式急性毒性试验,48小时苯,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及六氮苯的LC_(50)值分别为156.... 为扩充水生生物的毒性试验材料,用人工催产的方法在不同的季节获得大鳞副泥鳅鱼苗,并用苯、氯笨、酚、氯酚对其进行静止式急性毒性试验,48小时苯,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及六氮苯的LC_(50)值分别为156.7、12.27、4.95及2.07mg/L.酚、3-氯酚,2.4-二氯酚的毒性分别为36.5、14.22.78及0.1mg/L,与其它鱼类现有毒性试验资料比较,其敏感性基本相似,在全年中可代替其它鱼类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鱼苗 急性毒性
下载PDF
镉“加标”沉积物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生物毒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赵艳民 张雷 +1 位作者 秦延文 郑丙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80-86,共7页
选择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作为受试生物,以泥鳅死亡率、血液红细胞数量、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作为测试指标,考察了沉积物中"加标"金属镉(Cd)的毒性状况,探讨了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影响... 选择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作为受试生物,以泥鳅死亡率、血液红细胞数量、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作为测试指标,考察了沉积物中"加标"金属镉(Cd)的毒性状况,探讨了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影响。结果表明:高有机质的粘土粉砂性沉积物能够有效吸附重金属镉;镉加标暴露组泥鳅的死亡率以及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各测试指标随着沉积物中镉"加标"浓度的增加而上升。经过计算,水体-沉积物体系中的镉对泥鳅24、48、72和96h LC50分别为2.8037、2.4997、2.2705和1.7538mg.g-1干重。而泥鳅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对沉积物中的镉的毒性反应灵敏,可以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泥鳅 死亡率 红细胞 微核 核异常
下载PDF
两种乳化剂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胚胎、鱼苗的亚慢性毒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秋奇 骆育敏 尹伊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5期116-119,共4页
参照瑞典制订的欧洲国家标准法的鱼类胚胎-鱼苗毒性测定技术,进行了农乳2201及吐温-80两种常用乳化剂对大鳞副泥鳅胚胎-鱼苗阶段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鱼苗比鱼卵对这两种乳化剂更敏感。农乳2201对鱼苗的最低影响浓度(L... 参照瑞典制订的欧洲国家标准法的鱼类胚胎-鱼苗毒性测定技术,进行了农乳2201及吐温-80两种常用乳化剂对大鳞副泥鳅胚胎-鱼苗阶段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鱼苗比鱼卵对这两种乳化剂更敏感。农乳2201对鱼苗的最低影响浓度(LOEC)为0.14mg/L,最高无影响浓度(NOEC)为0.07mg/L,而吐温-80则分别为50、25mg/L.与由经验公式推算的结果相比较,差别比较大。尽管在鱼类毒性试验中通常要求溶剂及乳化剂不得超过0.1mg/L,但这个浓度对农乳2201来说仍有亚慢性效应。此外,由于浓度的吐温-80对饥饿状态的鱼苗有延长存活时间作用,故在使用欧洲国家标准法进行试验时,不适合使用这种乳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大鳞副泥鳅 胚胎 鱼苗 亚慢性毒性 毒性
下载PDF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精子寿命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如卫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70-71,共2页
研究鱼类精子寿命对于提高人工繁殖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不少学者已先后对多种鱼类的精子作过研究。但未见有关泥鳅精子活力及寿命的报道,为此笔者于1989年5月进行了本项工作。材料与方法实验用泥鳅于1989年4月上旬购自沈家门水产品市场... 研究鱼类精子寿命对于提高人工繁殖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不少学者已先后对多种鱼类的精子作过研究。但未见有关泥鳅精子活力及寿命的报道,为此笔者于1989年5月进行了本项工作。材料与方法实验用泥鳅于1989年4月上旬购自沈家门水产品市场,在水泥池经一个月暂养后,发育正常,全长平均为13.5cm,体重15.6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精子 寿命
下载PDF
人工诱导泥鳅雌核发育的细胞学研究和诱导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汶蓉 陶彬彬 +5 位作者 徐闻 谭娟 罗红瑞 宋焱龙 陈戟 胡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341,共8页
为培育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全雌品种,研究通过细胞荧光染色后进行细胞学观察确定人工诱导泥鳅雌核发育的热休克起始时间,并进一步利用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对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泥鳅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二倍体泥鳅受到... 为培育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全雌品种,研究通过细胞荧光染色后进行细胞学观察确定人工诱导泥鳅雌核发育的热休克起始时间,并进一步利用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对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泥鳅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二倍体泥鳅受到灭活的鲤(Cyprinus carpio)精子刺激后,第二极体与卵核分开的时间在人工授精后3—5min;卵子在人工授精后3.5min后再热休克2min的诱导孵化率达到10.26%。通过分析野生型泥鳅胚胎、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泥鳅胚胎、泥鳅×鲤杂交胚胎和单倍体泥鳅胚胎的发育,发现部分雌核发育的胚胎可以正常发育,而杂交胚胎和单倍体胚胎会出现明显的发育障碍。核型和流式细胞检测分析表明利用本研究获得的热休克参数进行处理可得到二倍体雌核发育子代,二倍率达64.71%。研究从细胞学层面获得泥鳅雌核发育的诱导参数,可为利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开展全雌泥鳅育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诱导 减数分裂雌核发育 热休克 受精细胞学 泥鳅
下载PDF
浅水藕—泥鳅综合种养生态高效生产技术
13
作者 李培之 张敬敏 李法君 《长江蔬菜》 2024年第2期23-25,共3页
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采用浅水藕—泥鳅生态混养模式,高效地利用立体空间,实现了良好的生态循环,让特色产业成为发展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浅水藕 泥鳅 综合种养 生态 生产技术
下载PDF
动力学模型预测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半干制品的货架期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卓然 翁佩芳 +1 位作者 敖雨燕 吴祖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2-386,共5页
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半干制品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其在不同贮藏温度(4°C、20°C、30°C和40°C)下,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脂肪氧化程度(TBA值)与感官评分各项指标随贮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 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半干制品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其在不同贮藏温度(4°C、20°C、30°C和40°C)下,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脂肪氧化程度(TBA值)与感官评分各项指标随贮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泥鳅半干制品在不同贮藏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品质逐渐下降,贮藏温度越低,品质指标变化越缓慢。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影响泥鳅半干制品品质变化的关键因子为菌落总数;基于Arrhenius方程,进一步建立菌落总数与贮藏时间、贮藏温度之间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中活化能Ea为26.5 kJ/mol,反应速率常数k0为3186.6,推算得出泥鳅半干制品货架期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较小,该动力学模型可准确预测泥鳅半干制品在4—40°C贮藏温度下的货架期。本研究可为泥鳅半干制品的开发、流通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半干制品 贮藏 动力学模型 货架期
下载PDF
泥鳅早期生长特征及不同投喂策略对仔稚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陈琪 潘杰 +6 位作者 曾毅 张亚洲 张锦华 余传启 杨竹青 周秋白 王自蕊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0-616,共7页
实验通过研究不同投喂策略对泥鳅仔稚鱼时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理想的饵料组合,通过对泥鳅早期生长曲线的拟合分析,初步探究泥鳅早期生长的特点,为泥鳅苗种培养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用蛋黄、轮虫、卤虫及配合饲料的不同组合分阶... 实验通过研究不同投喂策略对泥鳅仔稚鱼时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理想的饵料组合,通过对泥鳅早期生长曲线的拟合分析,初步探究泥鳅早期生长的特点,为泥鳅苗种培养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用蛋黄、轮虫、卤虫及配合饲料的不同组合分阶段投喂均重为0.01 g左右的泥鳅,并在15dph、40dph和55dph时对各组称重并测量全长,比较不同饵料组合对泥鳅仔稚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SPSS 26.0进行方差分析及生长曲线拟合和回归分析。在15—40dph期间,轮虫+卤虫+蛋黄组SGR(9.50±0.18)%显著高于轮虫+蛋黄组(7.40±0.13)%及卤虫组(5.75±0.04)%(P<0.05);在41—55dph阶段,饲喂卤虫+配合饲料组SGR最高,为(8.89±0.49)%,显著高于轮虫+卤虫+蛋黄及卤虫+蛋黄+配合饲料组(P<0.05)。终末全长、末均重及WGR变化与SGR趋势相同。对仔稚鳅前期15—40dph投喂轮虫+卤虫+蛋黄,后期41—55dph投喂卤虫+配合饲料组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及回归分析,全长和日龄之间的关系符合三次函数:TL=1E–05x^(3)–0.0007x^(2)+0.0679x+0.4071(R^(2)=0.995);体重与日龄之间的关系符合三次函数:BW=5E–06x^(3)–0.0002x^(2)+0.0048x–0.0125(R^(2)=0.958);全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关系式:LWR=0.0062x^(2).7838(R^(2)=0.988)。实验表明泥鳅仔稚鱼期前期15—40dph投喂轮虫+卤虫+蛋黄,后期41—55dph投喂卤虫+配合饲料可获得较佳生长性能。泥鳅仔稚鱼体重与全长之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LWR=0.0062x^(2).7838(R^(2)=0.988),b值显著小于3(P<0.05),为负异速生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稚鱼 特定生长率 生长曲线 投喂策略 泥鳅
下载PDF
温度对金红色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本贺 王海华 +4 位作者 马爱军 黄智慧 李燕华 王梦杰 孙志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8-456,共9页
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新品系“赣红1号”为对象,探究了不同温度(20,23,26,29,32℃)对其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温度在20~32℃范围内时,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与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均随着温... 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新品系“赣红1号”为对象,探究了不同温度(20,23,26,29,32℃)对其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温度在20~32℃范围内时,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与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培育周期在各温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孵化周期在29和32℃组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率先升高后降低,26℃时孵化率达到最高;畸形率呈现与孵化率相反的趋势,26℃时畸形率最低,且显著低于20、29和32℃组(P<0.05);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3℃时SAI值为59.77,最大可存活时间为15日龄;此外,雄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温可促进个体趋向雄性发育。研究发现“赣红1号”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均受到温度的重要影响,结合生产实际和试验数据,其孵化和仔鱼培育的适宜温度应保持在2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赣红1号” 温度 孵化 仔鱼活力 性别分化
下载PDF
菲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肝性腺指数和卵黄蛋白原转录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娜 谭婷 +3 位作者 杨超超 吴航利 王佳 雷忻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7-506,共10页
为探究菲(phenanthrene,PHE)对鱼类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及生殖毒性损伤,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暴露于菲浓度为1.33、1.77、2.36和3.13 mg·L^(-1)的水体中28 d,分别于7、14和28 d取样,采用称重法测定肝脏指数、性腺指数;q... 为探究菲(phenanthrene,PHE)对鱼类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及生殖毒性损伤,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暴露于菲浓度为1.33、1.77、2.36和3.13 mg·L^(-1)的水体中28 d,分别于7、14和28 d取样,采用称重法测定肝脏指数、性腺指数;qRT-PCR法检测卵黄蛋白原基因(vtg1、vtgc)在泥鳅肝脏和性腺的转录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含量。结果显示:(1)PHE胁迫使雄性泥鳅肝脏指数升高、性腺指数下降;高浓度PHE胁迫引起雌性泥鳅肝脏指数上升,性腺指数升高;(2)PHE胁迫导致泥鳅vtg1和vtgc表达量显著升高,雄性泥鳅vtg1和vtgc转录水平与菲胁迫浓度之间呈现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的趋势;(3)PHE暴露使泥鳅肝脏、性腺VTG含量显著升高,且在PHE较高浓度组中尤为明显。这表明,一定浓度PHE暴露可以导致泥鳅肝脏和性腺发育异常;较低浓度PHE暴露可诱导肝脏和性腺vtg1、vtgc转录水平的表达,而高浓度PHE则抑制上述基因表达,PHE胁迫引起vtg1和vtgc表达水平存在差异;PHE可以显著诱导肝脏和性腺VTG的产生。因此,高浓度PHE干扰了泥鳅的性腺作用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慢性毒性 卵黄蛋白原
下载PDF
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慧宇 陈君义 +1 位作者 王云飞 顾开朗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8-131,共4页
通过研究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在泥鳅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为水产养殖业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和休药期。试验前,从养殖场购买的泥鳅在试验水质条件下暂养7 d后,分成3组投放入不同水温的养殖系统中。以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作为目标化合物,以... 通过研究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在泥鳅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为水产养殖业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和休药期。试验前,从养殖场购买的泥鳅在试验水质条件下暂养7 d后,分成3组投放入不同水温的养殖系统中。以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作为目标化合物,以拌料给药的方式,按20 mg/kg鱼体重的剂量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7 d后,对15、20、25℃3种水温条件下,目标化合物在泥鳅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均按一级动力学过程从泥鳅体内消除,且水温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代谢衰减消除速率有很大影响,在25、20、15℃水温条件下,泥鳅体内的恩诺沙星代谢至10.0μg/kg以下分别需要25、32、50 d,环丙沙星则分别需要27、31、33 d。由于徐州及周边地区的泥鳅主要输往韩国,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限量要求是不超过10μg/kg,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合理的休药期应不少于3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泥鳅 残留 消除
下载PDF
甲苯咪唑对大鳞副泥鳅肝脏氧化损伤的毒性作用
19
作者 曾贤良 方汉孙 +6 位作者 王润萍 隗黎丽 阮记明 李福贵 熊六凤 高瑾 梁惜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77,共7页
为了探究甲苯咪唑对大鳞副泥鳅肝脏氧化损伤的毒性作用,将大鳞副泥鳅暴露于浓度为0(对照)、0.004、0.02、0.1 mg·L^(-1)的甲苯咪唑溶液中,分别于24、72、144 h测定大鳞副泥鳅肝脏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超氧化物歧化酶... 为了探究甲苯咪唑对大鳞副泥鳅肝脏氧化损伤的毒性作用,将大鳞副泥鳅暴露于浓度为0(对照)、0.004、0.02、0.1 mg·L^(-1)的甲苯咪唑溶液中,分别于24、72、144 h测定大鳞副泥鳅肝脏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4 h时GOT活性随着甲苯咪唑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72 h和144 h时则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低(0.004 mg·L^(-1))、中(0.02 mg·L^(-1))和高(0.1 mg·L^(-1))浓度组GPT活性在甲苯咪唑整个暴露过程中均低于对照组;SOD活性除了中浓度组在7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各浓度组SOD活性整体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趋势;在甲苯咪唑的整个暴露过程中,GPx活性和T-AOC水平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而MDA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24 h时各浓度组中ACh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2 h和144 h时AChE活性则随着甲苯咪唑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低浓度组受到显著抑制(P<0.05),而高浓度组受到显著诱导(P<0.05)。研究表明,甲苯咪唑暴露可对大鳞副泥鳅肝脏组织产生氧化胁迫和损伤作用,干扰神经递质系统,并对鱼类机体产生神经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咪唑 大鳞副泥鳅 抗氧化系统 酶活性
下载PDF
鄱阳湖泥鳅黑斑形成观察及mitfa表达分析
20
作者 李志雄 盛军庆 +4 位作者 盛斌 王馨晨 赵亚飞 丁佳丽 易小兵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本研究观察了孵化后1~60日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中色素细胞的形成、分布和主要类型。孵化后3 h,在泥鳅卵黄囊内首次观察到幼体型黑色素细胞;从仔鱼期到21日龄,泥鳅体表可见幼体型黑色素细胞;从22日龄的幼鱼到成鱼阶段,泥... 本研究观察了孵化后1~60日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中色素细胞的形成、分布和主要类型。孵化后3 h,在泥鳅卵黄囊内首次观察到幼体型黑色素细胞;从仔鱼期到21日龄,泥鳅体表可见幼体型黑色素细胞;从22日龄的幼鱼到成鱼阶段,泥鳅体表可见成体型黑色素细胞。虹彩细胞首先在1日龄泥鳅仔鱼的眼睛中出现,直到12日龄才在体表被观察到。7日龄稚鱼体表出现黄色素细胞。在孵化后2~21d内,泥鳅的黑色素细胞为幼体型黑色素细胞,其形状由星状变化成雪花状,进一步变化成黑点状。从22 d开始,3种花斑类型的泥鳅体表形成不同形态的成体型黑色素细胞。在大花斑泥鳅体表,菊花状黑色素细胞有规律地聚集成大花斑;在小花斑泥鳅体表,圆形和树枝状黑色素细胞聚集形成小花斑;在无花斑泥鳅体表,树突状黑色素细胞分布均匀。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泥鳅色素沉着相关基因mitfa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a基因(micropht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a,mitfa)编码的MITFa蛋白含40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5.68kDa,预测等电点为7.16,包含MITF_TFEB_C_3_N、bHLH-Zip和DUF3371结构域。与各种鱼类的mitf基因序列相比,mitfa保守性较好,序列相似度较高(58.8%~83.2%)。qRT-PCR结果显示,mitfa mRNA在胚胎发育的受精卵阶段达到峰值,背部皮肤的表达水平高于腹部皮肤。本研究初步探究了鄱阳湖泥鳅色素和体表花斑的形成及mitfa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了解泥鳅体色形成的遗传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泥鳅 色素形成 mitfa 基因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