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曾本和 廖增艳 +3 位作者 吴双 赵杰锌 向枭 王强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5-1113,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0.15±0.01)g的大鳞副泥鳅幼鱼1 6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2.50%、4.49%、6.4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0.15±0.01)g的大鳞副泥鳅幼鱼1 6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2.50%、4.49%、6.48%、8.47%、10.46%和12.45%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47%时最高,为4.99%/d,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饲料系数(FCR)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47%时最低,为1.09,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低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大鳞副泥鳅幼鱼SGR、FCR最优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9.18%、9.00%。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大鳞副泥鳅幼鱼肝胰脏及前肠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8.47%组达到最高值,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肝胰脏和前肠淀粉酶的活性则呈先下降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8.47%组达到最高值,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由此得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促进大鳞副泥鳅幼鱼的生长,提高其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其饲料的适宜脂肪水平为8.47%-1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幼鱼 饲料脂肪水平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维生素C对泥鳅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武迪 管婷婷 +1 位作者 张思雨 赵兴文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8-662,共5页
水温21-26℃下,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维生素C(以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为维生素C源,添加量分别为0、50、120、240、360、500mg/kg),研究维生素C对(1.996±0.176)g泥鳅幼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 水温21-26℃下,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维生素C(以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为维生素C源,添加量分别为0、50、120、240、360、500mg/kg),研究维生素C对(1.996±0.176)g泥鳅幼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泥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并在添加量为132.2mg/kg时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几个试验组(P〈0.05)。组织和肌肉中的维生素C积累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32.2mg/kg时和248.8mg/kg时分别达到最高。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增加,溶菌酶活性也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在362.6mg/kg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呈上升趋势,以特定生长率和血清溶菌酶含量为指标,做折线模型回归分析最终求得泥鳅幼鱼饲料中维生素C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95mg/kg和423.3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幼鱼 维生素C 肝脏和肌肉积累量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不同营养素配比对泥鳅幼鱼肌肉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泽 邵璞毓 +4 位作者 朱志琦 李雨霁 李越 穆雨婷 赵玉敏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3期67-68,共2页
本文以泥鳅幼鱼为试验材料,用3种饲料投喂30 d,观察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等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Duncan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从数据中可明显看出,不同营养素配比的饲料饲喂泥鳅幼鱼,肌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会随饲料... 本文以泥鳅幼鱼为试验材料,用3种饲料投喂30 d,观察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等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Duncan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从数据中可明显看出,不同营养素配比的饲料饲喂泥鳅幼鱼,肌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会随饲料蛋白质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肌肉粗灰分、肌肉水分基本保持不变.结果显示,投喂中浓度蛋白低浓度纤维素配比(MPLC)的饲料,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幼鱼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灰分 水分
下载PDF
不同营养素配比对泥鳅幼鱼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穆雨婷 邵璞毓 +4 位作者 纪金强 王泽 孙鹤洋 于佳鑫 赵玉敏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5期76-77,共2页
用3组不同营养素配比的饲料(HPMC、MPMC、 LPMC)分别饲养泥鳅1龄半幼鱼30 d,采用单因素方差Duncan对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蛋白质浓度的升高,泥鳅幼鱼的体长、体重、成活率、增重率、蛋白质效率、特定生长率以及肌肉粗蛋... 用3组不同营养素配比的饲料(HPMC、MPMC、 LPMC)分别饲养泥鳅1龄半幼鱼30 d,采用单因素方差Duncan对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蛋白质浓度的升高,泥鳅幼鱼的体长、体重、成活率、增重率、蛋白质效率、特定生长率以及肌肉粗蛋白质会先升高后下降,饵料系数会随饲料蛋白质浓度的升高先下降后升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泥鳅幼鱼的适宜饲料为中浓度蛋白饲料(MP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幼鱼 饲料 蛋白质浓度
下载PDF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Wiegmann)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幼鱼的捕食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袁向阳 邹李昶 +2 位作者 申屠琰 朱卫东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6-211,共6页
以规格6m×4m×1.2m的室内水泥池为实验单元,A[(37.53±7.72)mm]、B[(63.13±12.95)mm]肛长组泥鳅幼鱼为猎物,采用捕食者-猎物间捕食效应研究方法,研究了中华鳖对泥鳅幼鱼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1)中华鳖捕食泥鳅幼鱼... 以规格6m×4m×1.2m的室内水泥池为实验单元,A[(37.53±7.72)mm]、B[(63.13±12.95)mm]肛长组泥鳅幼鱼为猎物,采用捕食者-猎物间捕食效应研究方法,研究了中华鳖对泥鳅幼鱼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1)中华鳖捕食泥鳅幼鱼的时段主要集中于00:00—4:00,其对A肛长组泥鳅幼鱼所具的捕食选择性与A、B肛长组间初始数量的配置比例无关;(2)中华鳖捕食泥鳅幼鱼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其对A、B肛长组泥鳅幼鱼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6.13ind/d和9.06ind/d;(3)中华鳖对A、B肛长组泥鳅幼鱼的种内干扰模型可分别由各自的指数方程表达,用来描述实验鱼初始数量、实验期间实验鱼被捕食数量以及中华鳖个数等参数的统计关系,并指导确定合理的中华鳖和泥鳅的初始放养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泥鳅幼鱼 肛长 捕食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