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杀虫单对不同倍性泥鳅鳍细胞系的毒性作用
1
作者 向阳 李霞 +2 位作者 秦艳杰 单莉娟 杨艳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8-315,共8页
以泥鳅鳍二倍体(DIMF)和三倍体(TRMF)细胞系为受试细胞,研究杀虫单对2种细胞系的毒性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得DIMF与TRMF 24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9.73 mg·L-1、146.26 mg·L^(-1)。DIMF的敏感性明显高于TRMF。经杀虫单处... 以泥鳅鳍二倍体(DIMF)和三倍体(TRMF)细胞系为受试细胞,研究杀虫单对2种细胞系的毒性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得DIMF与TRMF 24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9.73 mg·L-1、146.26 mg·L^(-1)。DIMF的敏感性明显高于TRMF。经杀虫单处理的活体细胞表现为细胞伸长,空泡化和脱落并游离于培养基表面的现象。2种细胞系酶活力测定的结果显示:杀虫单浓度为0~100 mg·L^(-1)时,SOD和GST活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00~200 mg·L^(-1)浓度组酶活力逐渐降低;0~200 mg·L^(-1)时,ACh E活力与杀虫单浓度呈负相关,并且三倍体3种酶活力均高于二倍体。微核试验结果显示:50 mg·L^(-1)杀虫单就能对细胞核造成损伤并形成微核,微核率随杀虫单浓度增加而增加。当杀虫单浓度达到200 mg·L-1时,微核率出现最大值,DIMF和TRMF分别为3.3‰和3.7‰,2种细胞的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DIMF和TRMF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DIMF和TRMF病理变化情况相似:染色质凝集趋边,细胞核分解成多个,细胞内出现空泡和凋亡小体,表现出凋亡的特征。研究表明杀虫单的细胞毒性机制是通过改变细胞内酶活性从而诱导凋亡,不同倍性细胞系之间的差异主要与多倍体细胞体积大,胞内物质多,分裂快,生长旺盛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单 泥鳅鳍细胞系 二倍体 三倍体 酶活力 微核率 超微结构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