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林玲 潘雯 关倩明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建立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实验。结果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稀释至质量浓度0.05 mg.mL-1以下时,对细菌内霉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采用细菌内... 目的建立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实验。结果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稀释至质量浓度0.05 mg.mL-1以下时,对细菌内霉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细菌内毒素,方法稳定可靠,可替代家兔热原检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干扰试验 热原检查法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致呼吸困难
2
作者 李悦 贾博军 温静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2年第6期370-371,共2页
1例7岁女性儿童,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年,既往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治疗期间在第一次使用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30 min后,出现呼吸困难、寒战、体温39℃,无头痛、低血压。立即停止输注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给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10... 1例7岁女性儿童,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年,既往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治疗期间在第一次使用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30 min后,出现呼吸困难、寒战、体温39℃,无头痛、低血压。立即停止输注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给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10 mg肌肉注射、注射用赖氨匹林0.45 g入莫菲氏管,30 min后症状缓解,4 h后体温降至正常,5 h后继续使用该药物,未再发生类似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困难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临床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曼曼 张雪媛 +3 位作者 祁欢欢 尹佩华 肇丽梅 李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2-368,共7页
1953年发现的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金标准”药物[1-2]。两性霉素B具有广泛的抗真菌谱,对念珠菌属、曲霉属都具有杀菌作用,抗真菌活性强,而且几乎没有耐药性[3]。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amphoteri... 1953年发现的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金标准”药物[1-2]。两性霉素B具有广泛的抗真菌谱,对念珠菌属、曲霉属都具有杀菌作用,抗真菌活性强,而且几乎没有耐药性[3]。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amphotericin B deoxycholate,AmB-DOC)是首个用于临床的两性霉素B普通制剂,临床应用已超过50年,也是应用最久的抗真菌药,但是其会产生不可逆的肾损伤、输液反应等严重的不良反应[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侵袭性真菌感染 作用机制 药动学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国产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深部真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殷凯生 王彤 +5 位作者 廖万清 洪微 尹有宽 章婉琴 诸葛传德 许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850-854,共5页
目的 评价南京药物研究所和上海先药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新药两性霉素B脂质体 (锋克松 )注射剂 ,治疗深部真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阳性药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 ;实际入选深部真菌感染患者 116例 ,其中包括试验... 目的 评价南京药物研究所和上海先药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新药两性霉素B脂质体 (锋克松 )注射剂 ,治疗深部真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阳性药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 ;实际入选深部真菌感染患者 116例 ,其中包括试验 (T)组 30例 (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剂 ) ,对照 (B)组 31例 (给予两性霉素B注射剂 ) ,开放试验 (O)组 5 5例 (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剂 )。结果 T组的痊愈率为 6 3 3% ,有效率为96 7% ,B组痊愈率为 5 0 0 % ,有效率为 86 7%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患者中 ,T组意识障碍消失平均时间 (7 75± 2 0 6 )d ,比B组 (2 1 6 7± 10 4 1)d短 (P <0 0 5 ) ;T组和B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3 3%和 93 5 % ,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临床分离出的 112株真菌的MIC50 为 0 5mg/L ,MIC90 为 1mg/L ,两性霉素B的MIC50 和MIC90 分别为 0 5mg/L和 2mg/L ;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6 0 0 % )显著低于B组 (83 9% ,P =0 0 5 )。结论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深部真菌病的疗效与两性霉素B相似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两性霉素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真菌 感染 治疗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致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低钾血症1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梁晓宇 曹译丹 +1 位作者 宋燕青 马洁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646-648,共3页
目的加强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用药监护,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导致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及低钾血症的病例进行关联性评价及文献查阅印证。结果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累积剂量1000 mg,出现血红蛋白、血小板及... 目的加强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用药监护,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导致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及低钾血症的病例进行关联性评价及文献查阅印证。结果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累积剂量1000 mg,出现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血钾降低,最低值分别为30 g/L、37×10^(9)/L、2.77 mmol/L,停药对症处理后,血红蛋白升至72 g/L,血小板升至42×10^(9)/L,K~+升至3.62 mmol/L,症状缓解出院。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很可能导致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低钾血症。临床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护、密切监测、尽早预防与处理,可降低不良反应程度及发生率,发挥药物最大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血小板减少 严重贫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中空纤维离心超滤-HPLC法测定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包封率 被引量:7
6
作者 许萌 陈丹 蒋晔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2-696,705,共6页
目的建立新型的中空纤维离心超滤法分离脂质体中游离药物,并结合HPLC法用于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包封率的表征。方法采用新型中空纤维微量离心超滤(HF-CF-UF)装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利用中空纤维超滤膜分离游离药物和包封药物。色... 目的建立新型的中空纤维离心超滤法分离脂质体中游离药物,并结合HPLC法用于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包封率的表征。方法采用新型中空纤维微量离心超滤(HF-CF-UF)装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利用中空纤维超滤膜分离游离药物和包封药物。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20 mmol·L-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体积比38∶62),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405 nm,柱温为30℃。结果两性霉素B质量浓度在0.670-21.4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回收率均在97%以上,RSD不大于2%。结论中空纤维离心超滤装置基本保持了脂质体处方的原始的、稳定的存在环境(物理化学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脂质体的泄露,结果准确且简便快速,为脂质体包封率的表征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离心超滤 包封率 脂质体 两性霉素b HPLC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致贫血、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1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颜明明 孙佩男 +3 位作者 武卓 张亮 赵晖 钟明康 《上海医药》 CAS 2015年第21期71-72,76,共3页
20岁女性患者,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4年,口服甲泼尼龙8 mg,qd治疗超过1年。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患者因头痛、发热入院,入院行腰椎穿刺,墨汁染色见新型隐球菌。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胞嘧啶治疗。两性霉素B脂质体用药15 d后,患者... 20岁女性患者,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4年,口服甲泼尼龙8 mg,qd治疗超过1年。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患者因头痛、发热入院,入院行腰椎穿刺,墨汁染色见新型隐球菌。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胞嘧啶治疗。两性霉素B脂质体用药15 d后,患者出现贫血、血小板降低,血红蛋白最低降至80 g/L,血小板最低降至71×109/L,停药1月余后血小板恢复正常,血红蛋白于1年后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血小板减少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致神经系统毒性1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敏 杨勇 周捷 《中国药物警戒》 2020年第11期841-844,共4页
目的对小儿隐球菌脑膜炎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儿童特殊人群中两性霉素B制剂鞘内注射不良反应的经验和教训,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梳理患儿住院治疗经过、用药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表现、处理... 目的对小儿隐球菌脑膜炎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儿童特殊人群中两性霉素B制剂鞘内注射不良反应的经验和教训,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梳理患儿住院治疗经过、用药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表现、处理及转归,查阅文献及相关诊治指南,分析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可能的原因,并给出相应处理措施。结果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致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可能性大,小儿心理应激可对治疗有一定负面影响。经停用鞘内注射及给予一定心理疏导,患儿不良反应好转。结论鞘内注射引起神经毒性反应风险大,对于非难治性隐球菌脑膜炎不应常规给予鞘内注射。确需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时,应避免选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儿科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有条件时应给予心理疏导,可优化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鞘内注射 神经系统毒性
下载PDF
用RP-HPLC法测定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中两性霉素B的含量 被引量:5
9
作者 朱文川 王丽彬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82-383,共2页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是一种多烯类广谱抗真菌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全身隐球菌、曲霉菌等真菌感染的一种有效药物,但该药在治疗剂量下比较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使用。研究表明,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有效地...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是一种多烯类广谱抗真菌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全身隐球菌、曲霉菌等真菌感染的一种有效药物,但该药在治疗剂量下比较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使用。研究表明,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有效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高压液相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效价测定法的改进 被引量:2
10
作者 蔺娟 蔡阳 常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133-1138,共6页
目的建立准确测定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效价含量的生物测定方法,解决现有质控标准中培养体系下无法形成抑菌圈的难点问题。方法效价测定方法:管碟法,沙氏培养基(含1%氯化钠)pH6.0~6.2,磷酸盐缓冲液(pH7.0,含1%聚山梨醇),检定菌为啤酒酵... 目的建立准确测定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效价含量的生物测定方法,解决现有质控标准中培养体系下无法形成抑菌圈的难点问题。方法效价测定方法:管碟法,沙氏培养基(含1%氯化钠)pH6.0~6.2,磷酸盐缓冲液(pH7.0,含1%聚山梨醇),检定菌为啤酒酵母(ATCC9763)。桥接液相方法:色谱柱:CAPCELLPAK MGⅡ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磷酸溶液(pH1.00±0.05)(370:630, V/V);流速:0.8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83nm;进样量:10μL。结果改进后的方法:抑菌圈边缘清晰,且其抑菌圈直径大小符合生物测定法的方法学要求;在1.0~11.9u/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可信限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不大于5%);通过HPLC间接桥接方式验证,效价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满足预期用途。结论改进后的效价测定方法通过了方法学验证,可作为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日常质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两性霉素b 脂质体 效价测定 方法改进
下载PDF
《中国真菌病学杂志》 上海新先锋药业限公司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锋克松)临床应用有奖征文
11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06-206,共1页
真菌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问题,两性霉素B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制剂,被誉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而脂质体独特的靶向作用,极大的减少了其毒副作用。已经广泛应用... 真菌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问题,两性霉素B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制剂,被誉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而脂质体独特的靶向作用,极大的减少了其毒副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治疗,获得较好疗效。锋克松作为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独家国产制剂自上市以来,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为临床医师和患者都带来了更好的选择。为了交流临床治疗和用药经验,《中国真菌学杂志》与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此次征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临床应用 脂质体 注射用 杂志 中国 药业 上海
下载PDF
《中国真菌病学杂志》上海新先锋药业限公司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锋克松)临床应用有奖征文
12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79-179,共1页
真菌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问题,两性霉素B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制剂,被誉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而脂质体独特的靶向作用,极大的减少了其毒副作用。已经广泛... 真菌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问题,两性霉素B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制剂,被誉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而脂质体独特的靶向作用,极大的减少了其毒副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治疗,获得较好疗效。锋克松作为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独家国产制剂自上市以来,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为临床医师和患者都带来了更好的选择。为了交流临床治疗和用药经验,《中国真菌学杂志》与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此次征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临床应用 脂质体 注射用 药业 上海 杂志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真菌病学杂志》 上海新先锋药业限公司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锋克松)临床应用有奖征文
13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6期323-323,共1页
真菌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问题,两性霉素B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制剂,被誉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而脂质体独特的靶向作用,极大的减少了其毒副作用。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临床应用 脂质体 真菌病 注射用 杂志 中国 药业
下载PDF
《中国真菌病学杂志》 上海新先锋药业限公司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锋克松)临床应用有奖征文
14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5期297-297,共1页
真菌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问题,两性霉素B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制剂,被誉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临床应用 真菌病 脂质体 注射用 杂志 中国 药业
下载PDF
锋克松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15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6年第10期F0004-F0004,共1页
[药理毒理]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内含有两性霉素B的双层脂质体,其有效成分两性霉素B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结合,造成膜通透性改变,胞内容物流出而使真菌细胞死亡。而双层脂质体中的胆固醇成为可增强药物的稳定性,从而使其有效成分... [药理毒理]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内含有两性霉素B的双层脂质体,其有效成分两性霉素B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结合,造成膜通透性改变,胞内容物流出而使真菌细胞死亡。而双层脂质体中的胆固醇成为可增强药物的稳定性,从而使其有效成分尽可能地在疏水层中保留最大含量,降低与人体细胞膜中胆固醇的结合而增强对真菌细胞麦角固醇的结合,发挥药物的最大杀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注射用 细胞死亡 有效成分 通透性改变 胆固醇 药理毒理 麦角固醇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锋克松)临床应用有奖征文
16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11-111,共1页
真菌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问题,两性霉素B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制剂,被誉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而脂质体独特的靶向作用,极大的减少了其毒副作用。已经广泛应用... 真菌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问题,两性霉素B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制剂,被誉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而脂质体独特的靶向作用,极大的减少了其毒副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治疗,获得较好疗效。锋克松作为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独家国产制剂自上市以来,其确切的疗效,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临床应用 脂质体 注射用 征文 真菌感染 毒副作用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锋克松)临床应用有奖征文
17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1期34-34,共1页
真菌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问题,两性霉素B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制剂,被誉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而脂质体独特的靶向作用,极大的减少了其毒副作用。已经广泛应用... 真菌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问题,两性霉素B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制剂,被誉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而脂质体独特的靶向作用,极大的减少了其毒副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治疗,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临床应用 脂质体 注射用 征文 真菌感染 毒副作用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18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08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药理毒理】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内含有两性霉素B的双层脂质体,其有效成分两性霉素B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结合,造成膜通透性改变,胞内容物流出而使真菌细胞死亡。而双层脂质体中的胆固醇成分可增强药物的稳定性,从而使其有效成... 【药理毒理】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内含有两性霉素B的双层脂质体,其有效成分两性霉素B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结合,造成膜通透性改变,胞内容物流出而使真菌细胞死亡。而双层脂质体中的胆固醇成分可增强药物的稳定性,从而使其有效成分尽可能地在疏水层中保留最大含量,降低与人体细胞膜中胆固醇的结合而增强对真菌细胞麦角固醇的结合,发挥药物的最大杀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注射用 真菌细胞膜 有效成分 通透性改变 胆固醇 药理毒理 细胞死亡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包封率测定
19
作者 沈宏一 陈玉双 郑玉林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3年第5期41-45,共5页
建立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通过微柱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以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在选定色谱条件下,辅料不干扰测定,两性霉素B质量浓度在0.408-16.3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3个浓度... 建立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通过微柱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以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在选定色谱条件下,辅料不干扰测定,两性霉素B质量浓度在0.408-16.3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3个浓度回收率分别为99.45%、99.75%、100.54%,RSD分别为0.34%、0.93%、0.42%(n=3);洗脱曲线和柱回收率的研究表明,Sephadex G-25微型柱可以较好地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3个浓度的柱回收率分别为99.79%、97.11%、97.71%,RSD分别为0.48%、1.04%、1.03%(n=3)。微柱离心-HPLC法可用于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封率 微柱离心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丽娟 朱蕻潮 +3 位作者 吴晓丽 杨康群 秦海艳 王昕雯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6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两性霉...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6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两性霉素B脂质体相关AKI分为AKI组23例(37.7%),非AKI组38例(62.3%)。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L-AMB使用累积剂量及治疗前血清钾水平在诊断AKI方面的能力。结果有23例病人在使用L-AMB治疗过程中发生AKI,AKI发生率为37.7%。L-AMB疗程、累积剂量、日剂量,L-AMB治疗前血钾水平在AKI及非AKI两组病人比较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累积剂量是发生L-AMB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6,95%CI:(1.08,1.98),P=0.014];在L-AMB治疗前低血钾水平是发生L-AMB相关AKI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0.05,95%CI:(0.01,0.43),P=0.007]。累积剂量和治疗前血钾水平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分别为0.88(0.79,0.98)、0.88(0.79,0.96),灵敏度分别为86.9%、81.5%,特异度分别为89.4%、86.9%。结论L-AMB累积剂量及治疗前低血钾水平均是L-AMB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L-AMB相关AKI的诊断中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且累积剂量的诊断价值大于治疗前低血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侵袭性真菌感染 急性肾损伤 药物毒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