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易》注疏合刻本源流系統考——基於乾卦經傳注疏異文的完全歸納法 被引量:4
1
作者 顧永新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7年第1期18-44,共27页
《周易》注疏合刻本有八行本和十行本兩個系統,二者卷數、卷次、題目不同,編纂方式如所出《正義》的位置及其解釋經傳、注文的次序也是不同的,可知十行本絶不出於八行本,分别是由單疏本和經注本獨立構建而成的。本文嘗試用完全歸納法對... 《周易》注疏合刻本有八行本和十行本兩個系統,二者卷數、卷次、題目不同,編纂方式如所出《正義》的位置及其解釋經傳、注文的次序也是不同的,可知十行本絶不出於八行本,分别是由單疏本和經注本獨立構建而成的。本文嘗試用完全歸納法對全面校勘《周易·乾卦》經傳注疏所得之異文進行研究,以期釐清兩個系統之間的關係,特别是後世刻本和抄本對於可資取材的早期刻本的去取,及其採信份額和改易程度,從而科學剖判十行本系統内部的多層級結構;尤其是對於永樂本性質的判定,推證其底本爲宋刻十行本,適切補足了十行本鏈條上的缺環,突破了前人有關十行本的粗綫條甚至模糊的認識,對於《周易》版本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注疏合刻本 十行本 八行本 錢本 殿本
原文传递
《周易》注疏合刻本的卷次与体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張麗娟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2年第1期191-203,共13页
本文将《周易》注疏合刻版本剧分为南宋初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元刻十行本及明清通行诸本、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及《四库全书》本三个系统,分析了三个系统版本间卷次、注疏缀合体例、附释音体例之异同,并对武英殿本的版本来源进行了初步探... 本文将《周易》注疏合刻版本剧分为南宋初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元刻十行本及明清通行诸本、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及《四库全书》本三个系统,分析了三个系统版本间卷次、注疏缀合体例、附释音体例之异同,并对武英殿本的版本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藉此反映历代《周易》注疏合刻本之版刻源流,并利于对诸本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注疏合刻本 版本系统
原文传递
《谷梁》单疏本与注疏合刻本考
3
作者 張麗娟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09年第1期344-365,共22页
本文通过对文献记载与现存版本的考察,梳理《谷梁》单疏本和注疏合刻本的刊刻流传情况,重点探讨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单疏抄本《春秋谷梁疏》与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注疏合刻本《监本附音春秋谷梁注疏》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谷梁》 单疏本 注疏合刻本
原文传递
正經注疏合刻早期進程蠡測——以題名更易和内容構成爲中心
4
作者 顧永新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104,共46页
對於正經注疏合刻進程的循常認知是經注本和單疏本原本各自别行,至南宋先後有注疏合刻本——八行本、十行本出。事實上,注疏合刻的進程恐非如此簡單化。本文根據傳世版本實物及相關文獻著録,通過對八行本和十行本兩個系統的整合研究,尤... 對於正經注疏合刻進程的循常認知是經注本和單疏本原本各自别行,至南宋先後有注疏合刻本——八行本、十行本出。事實上,注疏合刻的進程恐非如此簡單化。本文根據傳世版本實物及相關文獻著録,通過對八行本和十行本兩個系統的整合研究,尤其是個性化的《周易》《尚書》《論語》《爾雅》四經注疏合刻本,着眼於注疏合刻本題名更易和内容構成兩個層面,全面探究注疏合刻的早期進程。早期注疏合刻本基本上都是由經注本(或經注附《釋文》本)和單疏本獨立構成的,由於卷次分合不同而造成内容的結構性變化,以及由於疏文所出位置及其内容分合不同而造成經、注、疏構成體式的變化,由此即可探求注疏合刻的豐富細節和演進軌迹。注疏合刻本題名計有"正義(疏)""兼義""注疏""注疏解經"等,題名不同往往卷次分合和經、注、疏構成體式以及附入《釋文》與否即有不同,進而形成不同的版本系統。總之,本文所呈現的、注疏合刻早期進程的諸多具體環節和細部特徵,足以説明其複雜性和多樣性超乎傳統認知,各經注疏合刻的時間、進度及其路徑容有不同,對於注疏合刻時間以及最早注疏合刻本的認定也值得我們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經注疏 注疏合刻本 八行本 十行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