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药型气管导管对腭咽成形术后留置导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振华 张俊莉 +2 位作者 童明军 郑改芳 刘胜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80-983,共4页
目的评价注药型气管导管用于腭咽成形术后留置导管期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18~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三组均静脉持续输注舒芬太尼5μg/h,A组每隔2小时经... 目的评价注药型气管导管用于腭咽成形术后留置导管期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18~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三组均静脉持续输注舒芬太尼5μg/h,A组每隔2小时经注药型气管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2ml,B组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1)·h^(-1),C组不做处理。如出现高血压及心动过速,给予额外药物处理。记录入ICU即刻(T_0)、2h(T_1)、6h(T_2)、12h(T3)、拔管前即刻(T4)的HR、MAP、动脉血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并记录入室至停药期间三组需药物调整HR、MAP的例数及呛咳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_1~T_4时A、B组HR明显慢于C组,T_2~T_4时B组HR明显慢于A组(P<0.05);T1~T4时A、B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且T2时A组MAP高于B组。T_1~T_4时A、B组动脉血E水平明显低于C组,且T1时A组动脉血E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T_1~T_4时A、B组动脉血NE水平明显低于C组,且T_1~T_3时A组动脉血E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带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药物干预例数明显少于C组,但多于B组,A、B组医患满意度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呛咳发生率(55%)明显低于C组(80%),呛咳程度明显轻于C组(P<0.05)。结论注药型气管导管间断注入局麻药可明显降低腭咽成形术后患者带管期间应激反应,稳定循环,并缩短患者拔管及ICU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药型气管导管 腭咽成形术 应激反应
下载PDF
普通气管导管、声门上下注药型气管导管和喉罩用于全麻腹腔镜胆囊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丽琴 康娜 +2 位作者 于洋 张永谦 吴安石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646-649,共4页
目的 比较普通气管导管、声门上下注药型气管导管和喉罩用于全麻腹腔镜胆囊手术时,气管插管及拔管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及术后咽部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气管导管组(A组)... 目的 比较普通气管导管、声门上下注药型气管导管和喉罩用于全麻腹腔镜胆囊手术时,气管插管及拔管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及术后咽部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气管导管组(A组)、声门上下注药型气管导管组(B组)和喉罩组(C组)。分别记录3组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喉罩/气管导管插入前(T1),插入后即刻(T2)、3 min(T3)、5 min(T4)、10 min(T5),喉罩/气管导管拔除前(T6),拔除后即刻(T7)、3 min(T8)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T2-T6时的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拔管时间(从停药至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的时间),插入和拔除过程中喉痉挛、反流误吸等情况,及拔管前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SAS)、24 h后声嘶咽痛的发生率及声嘶咽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有无肺部感染等。结果 T2时的SBP、DBP、HR,C组显著低于A组与B组;T3、T4、T6-T8时A组显著高于B、C组。A、B两组在T2时的Pmean、Ppeak明显高于C组(P〈0.05),A组T3、T6时的Pmean、Ppeak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PETCO2、SpO2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间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前躁动评分(SAS),24 h后声嘶咽痛的发生率及声嘶咽痛视觉模拟评分(VAS)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3组患者插入和拔除过程中均无喉痉挛、反流误吸等情况发生。3组患者均无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结论 声门上下注药型气管导管和喉罩用于全麻气管插管及拔管前后可以很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通气可靠有效,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少,效果优于普通气管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全身麻醉 喉罩 血流动力学 声门上下注药型气管导管
下载PDF
经注药型气管导管表面麻醉对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病人全麻苏醒拔管期时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杨芳 柳爱军 +1 位作者 王坤 王月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865-867,共3页
目的探讨经注药型气管导管表面麻醉对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病人全麻苏醒拔管期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开颅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94例,据全麻苏醒拔管期气道表面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3)。观察组经注... 目的探讨经注药型气管导管表面麻醉对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病人全麻苏醒拔管期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开颅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94例,据全麻苏醒拔管期气道表面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3)。观察组经注药型气管导管给予2 ml的2%利多卡因进行气道表面麻醉,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利多卡因给药前(T0)、拔管前5 min(T1)、拔管前即刻(T2)、拔管后即刻(T3)和拔管后5 min(T4)监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T3时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对全麻苏醒围拔管期时呛咳和挣扎、恶心和呕吐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麻醉后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1~T4时,观察组心率和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T3时,观察组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3时,观察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呛咳和挣扎评分([1.29±0.52)分]、恶心和呕吐评分([1.43±0.4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47±0.45)分、(1.95±0.42)分;P<0.05]。结论经注药型气管导管进行气管表面麻醉可以稳定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病人全麻苏醒拔管期时的血流动力学,缓解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显微手术 注药型气管导管 表面麻醉 应激反应
下载PDF
注药型气管导管表面麻醉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傅润乔 王雯 +1 位作者 彭晓风 闫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18-422,共5页
目的 观察“声门上下注药型气管导管”(专利号:ZL 2008 20111377.4)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立刻注射表面麻醉药能否减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方法 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0例,ASA 分级Ⅰ、Ⅱ级,年龄20-60岁,BMI 22-30 kg/m2,按随机... 目的 观察“声门上下注药型气管导管”(专利号:ZL 2008 20111377.4)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立刻注射表面麻醉药能否减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方法 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0例,ASA 分级Ⅰ、Ⅱ级,年龄20-60岁,BMI 22-30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以咪达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2 μg/kg、依托咪酯0.25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诱导,手控呼吸3 min后30 s内完成经口插入声门上下注药型气管导管,试验组立即注射1%丁卡因1.5 ml(声门下即气管内1 ml,声门上即咽喉部0.5 ml)施表面麻醉,对照组不注射药。固定导管,接麻醉机通气。分别于入室安静时(基础值,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和插管后5 min(T5)记录BP、HR和抽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pinephrine, E)、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E)、皮质醇(cortisol, Cor)水平。 结果 试验组SBP仅在T2时较T0时显著升高17%(P〈0.05),对照组SBP在T2、T3、T4时分别较T0时显著升高29%(P〈0.01)、36%(P〈0.01)、15%(P〈0.05);在T2-T5时,试验组SBP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HR插管后没有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HR在T2、T3时分别显著升高18%(P〈0.01)和14%(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浆E水平在T3和T5时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血浆NE水平在T3和T5时试验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血浆Cor水平在T5时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 结论 使用注药型气管导管在插入时立即注射表面麻醉药实施气管内、咽喉表面麻醉,能明显降低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药型气管导管 表面麻醉 气管内插管 心血管反应 儿茶酚胺
原文传递
注药型气管导管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立红 傅润乔 +2 位作者 康娜 岳云 吴安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835-839,共5页
目的探讨注药型气管导管表面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ASA分级Ⅰ、Ⅱ级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气管导管组(A... 目的探讨注药型气管导管表面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ASA分级Ⅰ、Ⅱ级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气管导管组(A组)、注药型导管组(B组)、TEAS+普通气管导管组(C组)和TEAS+注药型导管组(D组),每组25例.分别记录入室平静后(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插管后10 min(T5)的SBP、DBP、MAP、心率、心指数(cardiac index,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和BIS值.结果①SBP:4组在T1时均比T0时明显降低(P<0.05);与T1时比较,T2~T4时,A组分别升高26%、36%和34%(P<0.01),B组分别升高28%、20%(P<0.01)和9%(P<0.05),C组分别升高25%、27%和21%(P<0.01),D组分别升高16%、16%(P<0.01)和9%(P<0.05).T3和T4时,与A组比较,B组分别降低12%(P<0.05)和19%(P<0.01),C组分别降低9%(P<0.05)和12%(P<0.01),D组分别降低14%(P<0.01)和19%(P<0.01);T2时,D组比A组、B组、C组降低8%、8%和4%(P<0.05);T4时,D组比C组降低7%(P<0.05).DBP、MAP变化趋势与SBP相似.②心率:与T0时比较,4组在T1时均下降(P<0.05);与T1时比较,T2~T4时,A组分别升高30%、49%和44%(P<0.01),B组分别升高36%、21%和11%(P<0.01),C组分别升高19%、35%(P<0.01)和17%(P<0.05),D组分别升高14%、17%(P<0.01)和9%(P<0.05).③CI:与T0时比较,各组T1时均下降(P<0.01),T2时A组、B组、C组、D组分别升高18%(P<0.01)、8%、8%(P<0.05)和6%(P<0.05),T3时B组、C组、D组接近于T0,但A组仍升高15%(P<0.01);T0、T1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D组较A组分别降低13%和12%(P<0.05).④SVRI:与T0时比较,各组T1时均下降(P<0.05);与T1时比较,C组T3时升高27%(P<0.01),D组T2、T3时分别升高15%和12%(P<0.05).与A组比较,D组在T2、T3时分别降低14%和10%(P<0.05).⑤BIS:与T0时比较,4组T1~T5时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间各个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药型气管导管实施气管内-咽喉表面麻醉和TEAS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插管期高循环动力学反应,二者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注药型气管导管 表面麻醉 穴位 经皮电刺激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连续气管内-咽喉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药物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傅润乔 王雯 +1 位作者 彭晓风 闫莉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8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使用注药型气管导管,施行连续气管内-咽喉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46岁,BMI 22~28 kg/m^2,随机分为注药组(试验组,n=20)和非注药组(对照组,n=20)。静注咪达唑仑0.0... 目的使用注药型气管导管,施行连续气管内-咽喉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46岁,BMI 22~28 kg/m^2,随机分为注药组(试验组,n=20)和非注药组(对照组,n=20)。静注咪达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2μg/kg、依托咪酯0.25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诱导,气管内插入注药型气管导管,试验组立即对气管内(声门下)注射1%丁卡因1 m L和咽喉(声门上)1%丁卡因0.5 m L,随后每隔1 h再注射表面麻醉药于整个术中,对照组则不注药。以丙泊酚4~6 mg/(kg·h)静脉泵入,舒芬太尼0.1μg/kg和维库溴铵0.08 mg/kg按需间断静注,七氟醚(挥发罐刻度0.5~0.8)Vol%吸入,来维持术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40~50、血压(BP)和心率(HR)变化幅度小于30%基础值。分别于患者入室安静后(基础值,T_0),切皮前(T_6),手术开始15 min(T_7)、60 min(T_8)、90 min(T_9)和手术结束时(T_(10))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HR数值和取桡动脉血测定血糖(Glu)、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水平;手术结束时统计全麻用药量。结果在术前、术中,2组患者SBP、DBP、MAP、HR、BIS和血浆E、NE、Cor浓度及血糖Glu水平,在各时点比较组间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0试验组BIS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8.70 vs 58.45,P<0.05);全身麻醉用药量,七氟醚、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减少3.4%、8.3%、4.1%和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在较小样本量下,连续气管内-咽喉表面麻醉能轻度减轻机体应急反应,并促进苏醒。尽管气管内插管患者全身麻醉药用量有减少的趋势,但本研究可能因为样本量小而未能显示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药型气管导管 表面麻醉 气管 咽喉 全麻需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