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视时长及扫视速度与管制负荷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靳慧斌 王丹 +2 位作者 张颖 蔡亚敏 宋祥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52-255,共4页
利用雷达管制模拟机设定了不同工作负荷水平下的管制任务,采用tobii X2-60眼动仪,对16名被试在不同工作负荷下的实时眼动数据进行采集。在分别分析了注视时长、扫视速度与工作负荷变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注视时长及扫视速度与工作负荷... 利用雷达管制模拟机设定了不同工作负荷水平下的管制任务,采用tobii X2-60眼动仪,对16名被试在不同工作负荷下的实时眼动数据进行采集。在分别分析了注视时长、扫视速度与工作负荷变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注视时长及扫视速度与工作负荷的回归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工作负荷的增大,注视时长和扫视速度都会随之减小。回归模型的准确性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制员 工作负荷 注视时长 扫视速度 回归模型
下载PDF
草原公路随机风险点驾驶人注视及视觉转移特征
2
作者 吕贞 戚春华 +1 位作者 朱守林 王海晓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1-429,共9页
为了分析草原公路行车环境常见随机风险点驾驶人的动态视觉特征,将随机风险点按照相对位置及所处状态进行分类,选取14名驾驶人开展典型草原公路实驾试验,使用I view X HED眼动仪同步采集驾驶人的眼动数据,对比分析驾驶人行经不同类别风... 为了分析草原公路行车环境常见随机风险点驾驶人的动态视觉特征,将随机风险点按照相对位置及所处状态进行分类,选取14名驾驶人开展典型草原公路实驾试验,使用I view X HED眼动仪同步采集驾驶人的眼动数据,对比分析驾驶人行经不同类别风险点的注视时长、注视次数及注视点转移特征及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在有随机风险的情形下平均注视时长均较长,且在路内停车风险点处注视时长最长,超车切入与路侧动物风险点相近,路侧停车次之,注视次数规律则相反。一旦出现随机风险时,驾驶人除了将道路区域作为主要获取信息区域外,还会选择风险点所处的区域作为辅助区域来补充信息的获取,且对处于运动状态的风险关注程度更多。在路内随机风险点驾驶人注视区域相对集中,视觉转移路径较单一,而在路侧随机风险点,驾驶人的注视区域广,注视转移路径分散,无序性增加,带来的视觉负荷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风险 草原公路 注视时长 注视次数 注视转移概率
下载PDF
虚拟试验下驾龄对驾驶人危险感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丰元 陈晓婷 《现代交通技术》 2018年第1期61-64,共4页
为提高行车安全,设计危险场景并进行虚拟试验,选择眼动参数作为驾驶人危险感知能力的衡量指标,利用Face LAB眼动仪测试了37名驾驶人的眼动参数,分析了不同驾龄驾驶人的平均注视时长及注视次数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导... 为提高行车安全,设计危险场景并进行虚拟试验,选择眼动参数作为驾驶人危险感知能力的衡量指标,利用Face LAB眼动仪测试了37名驾驶人的眼动参数,分析了不同驾龄驾驶人的平均注视时长及注视次数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导致不同驾龄驾驶人注视行为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驾龄的驾驶人的危险感知能力有显著差异:当发生突发危险状况,驾龄短的驾驶人的紧张程度较高,平均注视时长相对较小,注视点分布比较集中;而驾龄长的驾驶人对危险区域的关注范围更大,注视点分布分散而密集;就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而言,驾龄短的驾驶人对危险的感知水平要明显低于驾龄长的驾驶人,其视觉搜索策略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龄 危险感知 眼动仪 虚拟试验 注视时长 注视次数
下载PDF
眼动测谎指标的新探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邬奇杰 屠斌斌 +1 位作者 章俊龙 宋佳 《科教导刊》 2011年第3期115-118,120,共5页
测谎技术是指在控制条件下的一种心理检测,本文基于在角色扮演的实验范式下,考查主动撒谎的被试的眼动特征,从而为寻找除瞳孔大小外的其他眼动测谎证据提供依据。结果发现,实验组在撒谎时的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长显著大于不撒谎时的时... 测谎技术是指在控制条件下的一种心理检测,本文基于在角色扮演的实验范式下,考查主动撒谎的被试的眼动特征,从而为寻找除瞳孔大小外的其他眼动测谎证据提供依据。结果发现,实验组在撒谎时的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长显著大于不撒谎时的时长,对照纽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观察时间长度、注视点次数、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长、注视点记录长度可以作为眼动测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仪 测谎 观察时间长度 注视点次数 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长 注视点记录长度
下载PDF
预测人眼扫视路径的新方法
5
作者 龚思宏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年第3期80-81,共2页
人眼扫视路径预测旨在利用计算模型模拟人眼在自由无约束的观测条件下注意力移动的方式。在以前的研究工作中,人们利用了低层次特征、手工设计的高层次特征、扫视幅度和记忆因素,但这些并不能完美地诠释人眼视觉系统的机制。在这篇论文... 人眼扫视路径预测旨在利用计算模型模拟人眼在自由无约束的观测条件下注意力移动的方式。在以前的研究工作中,人们利用了低层次特征、手工设计的高层次特征、扫视幅度和记忆因素,但这些并不能完美地诠释人眼视觉系统的机制。在这篇论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在预测人眼扫视路径时考虑更多影响因素的综合性方法,该方法包括四个特征:低层次特征,扫视幅度,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学习得到的语义特征,以及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个方面的记忆因素。通过计算一张图像中所有候选区域的概率,下一个关注点的位置就可以由拥有最大概率值的区域所选定。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我们提出的方法的优越性。值得一提的是,在预测扫视路径时,注视时长作为一个关键因素是首次被用来对记忆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视路径预测 高层次特征 记忆因素 注视时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