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对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视力恢复、视觉感知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胡思雨 张静 刘婷婷 《实用防盲技术》 2024年第2期77-79,76,共4页
目的研究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对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视力恢复、视觉感知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96例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行常规围术期管理,观察组48例增加术前... 目的研究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对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视力恢复、视觉感知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96例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行常规围术期管理,观察组48例增加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眼位情况、术后视力恢复、视觉感知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眼球旋转偏移率、眼位调整次数>3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预后,术后视力恢复状态、无运动视觉感知测试(MVPT-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预后,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生理状况、社会及家庭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眼位注视训练有利于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中眼位固定,能够促进患者视力恢复,增强患者视觉感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视觉感知能力 注视训练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眼科局麻手术患者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对手术质量和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吕玲娟 王媚 冯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88-0191,共4页
分析眼科局麻手术患者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对手术质量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的120例眼科局麻手术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参照组,各6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引入术前眼位注视训练。比较两组手术质... 分析眼科局麻手术患者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对手术质量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的120例眼科局麻手术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参照组,各6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引入术前眼位注视训练。比较两组手术质量和护理质量。结果 研究组手术质量和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眼科局麻手术患者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对手术质量和护理质量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局麻手术 术前注视训练 手术质量 护理质量
下载PDF
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玻璃体腔注药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妮娜 李靖 王淑萍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8期70-73,78,共5页
目的 分析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玻璃体腔注药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眼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84例接受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间随机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 目的 分析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玻璃体腔注药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眼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84例接受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间随机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术前接受常规术前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眼位注视训练。比较两组平均眼位调整次数、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平均眼位调整次数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087,P<0.05);研究组头面部偏移率、眼球旋转偏移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分别为25.553、22.598,P<0.05);研究组角膜损伤率低于对照组(χ2=6.158,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行玻璃体腔内注药术前实施眼位注视训练可优化手术流程,预防术后并发症,规避不必要的损伤,建议临床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视训练 玻璃体腔注药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近视人群不同注视眼位下的眼压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芳圆 唐浚杰 +4 位作者 陈迪生 何晓娟 方博翰 李昕 周清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9期671-675,共5页
目的:研究近视人群在不同注视眼位下的眼压变化。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校的暨南大学单纯性近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度、中度、高度近视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眼部检查,获取眼轴长度(... 目的:研究近视人群在不同注视眼位下的眼压变化。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校的暨南大学单纯性近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度、中度、高度近视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眼部检查,获取眼轴长度(AL)、中央前房深度(ACD)、中央角膜厚度(CCT)及角膜曲率(K1、K2)等参数。采用iCare回弹式眼压计测量双眼原在位放松状态下的基础眼压(IOPP)及分别注视9个不同眼位(集合、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5 min后的眼压,每个注视眼位间隔休息5 min。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对象60例(60眼),其中低、中、高度近视组分别为21、28、11眼。左右眼IO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5,P=0.406),以右眼为研究眼。3组间SE、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789,P<0.001;F=21.917,P<0.001),而组间IOPP、ACD、CCT、K1、K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近视眼人群向9个不同眼位注视5 min后的眼压值与IOPP[(13.80±3.9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IOPP、下方眼位眼压(IOPD)与SE均无相关性,IOPP与AL均无相关性。低、中度近视组的集合眼位眼压(IOPC)与SE之间无相关性,高度近视组的IOPC与SE呈正相关(r=0.713,P=0.014)。结论:不同注视眼位下的眼压与IOPP之间无差异,IOPP与SE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高度近视者更应科学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注视眼位 屈光度
原文传递
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应用于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星英 宋莉 郭露萍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4期1304-1305,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患者182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术前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眼位注... 目的探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患者182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术前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眼位注视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眼球旋转偏移发生率、头面部偏移发生率、手术时间、一次手术成功率及角膜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眼球旋转偏移、头面部偏移发生率及角膜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可降低患者术中眼球旋转偏移和头面部偏移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减少角膜损伤发生率,并且其操作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 术前 注视训练 护理
下载PDF
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对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中眼位及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保吉红 赵文博 +2 位作者 海华 陈栋力 赵海运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第2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对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中眼位及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05例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试验组53例。对照... 目的探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对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中眼位及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05例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试验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术前眼位注视训练。观察两组术中眼位情况,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中调整眼位次数>3次和眼球旋转偏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视力恢复至0.5以上比例为60.38%,高于对照组的40.38%(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9%,低于对照组的32.69%(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前进行眼位注视训练,通过降低术中调整眼位次数和眼球旋转偏移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注视训练 老年人
下载PDF
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徐皓芝 郭献密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第24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术前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眼位注视训练。比较两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铁质角膜异物剔除术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术前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眼位注视训练。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眼位调整次数、术中眼球旋转偏移发生率、术中头面部偏移发生率、围术期焦虑情况、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遵医嘱复诊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眼位调整次数、眼球旋转偏移发生率、头面部偏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手术成功率、遵医嘱复诊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可提高患者术中配合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术前焦虑,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视训练 铁质 角膜异物剔除术
下载PDF
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殷承英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第16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术前眼位注视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调整眼... 目的:探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术前眼位注视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调整眼位次数、调整显微镜次数、头面部偏移率、眼球旋转偏移率、角膜损伤率、手术时间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调整眼位次数、调整显微镜次数少于对照组,头面部偏移率、眼球旋转偏移率、角膜损伤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眼位注视训练能保证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术中眼位固定,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且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注视训练 青光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玻璃体腔注药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何颖 刘梅 +1 位作者 施铁琴 侯建兰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第5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玻璃体腔注药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月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眼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 目的探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玻璃体腔注药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月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眼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术前眼位注视训练。比较两组术中眼位调整次数、手术时间、头面部偏移率、眼球旋转偏移率、角膜损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调整眼位次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面部偏移率、眼球旋转偏移率、角膜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应用于玻璃体腔注药术老年患者中,可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减少术中眼位调整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损伤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法安全有效,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视训练 玻璃体腔注药术
下载PDF
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0
作者 廖炜 段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201-203,共3页
分析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患者进行眼位注视训练的价值。方法 筛选2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术前眼位注视训练。结果 观察组术中调整眼位次数为0次比例57.0%高于对照组... 分析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患者进行眼位注视训练的价值。方法 筛选2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术前眼位注视训练。结果 观察组术中调整眼位次数为0次比例57.0%高于对照组的19.0%,调整眼位1次、2次、≥3次比例29.0%、11.0%、3.0%低于对照组的46.0%、25.0%、10.0%(X230.645、6.165、6.640、4.031,P0.000、0.013、0.010、0.045);观察组干预后一般健康评分(2.8±0.6)分,总体视觉评分(11.1±2.2)分,周边视野评分(2.7±0.5)分,色彩视觉评分(2.6±0.4)分,眼痛评分(4.4±1.0)分,社交功能评分(7.9±1.3)分,社会角色限制评分(4.7±1.0)分,驾驶评分(7.9±1.7)分,近距离工作评分(6.3±1.2)分,远距离工作评分(7.9±2.2)分,独立性评分(8.0±1.3)分,精神健康评分(7.2±1.0)分,高于对照组的(2.3±0.4)分、(8.5±2.0)分、(2.4±0.3)分、(2.2±0.3)分、(3.8±0.6)分、(7.0±1.4)分、(4.0±0.8)分、(7.0±1.3)分、(5.5±1.4)分、(5.6±2.1)分、(7.1±1.5)分、(6.1±0.8)分(t6.934、8.745、8.000、5.145、4.711、10.747、4.205、4.339、7.562、4.534、8.590,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前,开展眼位注视训练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摘除术 术前注视训练
下载PDF
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汪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年第23期3303-3305,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前行眼科常规性指导,观察组患者行术前眼位注... 目的探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前行眼科常规性指导,观察组患者行术前眼位注视训练。比较两组手术治疗依从性、术中调整眼位次数、眼球旋转偏移率、一次性手术成功率、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患者调整眼位次数>3次、眼球旋转偏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眼位注视训练能有效确保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中眼位固定及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并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视力且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注视训练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手术效果 满意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