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类油层不同注采类型井组聚驱最佳调整时机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宜强 苏伟明 +3 位作者 王争进 刘少鹏 吕秀芹 郭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7-652,共6页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与主力油层相比,油层非均质性更加严重,决定了其聚驱动态特征与主力油层有较大差别,二类油层笼统注聚过程中,层间开采矛盾依然较突出,薄差层动用程度低,厚层突进现象严重,聚驱整体技术经济效果不理想。为明确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与主力油层相比,油层非均质性更加严重,决定了其聚驱动态特征与主力油层有较大差别,二类油层笼统注聚过程中,层间开采矛盾依然较突出,薄差层动用程度低,厚层突进现象严重,聚驱整体技术经济效果不理想。为明确大庆油田二类油层不同注采类型井组的聚驱调整时机,达到最佳的聚驱效果,针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4种典型的矿场注采类型,建立厚注厚采、厚注薄采、薄注薄采、薄注厚采4种注采类型井组,通过开展4种注采类型模型等压聚合物驱油实验,得到厚注厚采、厚注薄采、薄注厚采、薄注薄采最佳调整时机聚合物用量分别为740 PV.mg/L、780 PV.mg/L、810 PV.mg/L和860 PV.mg/L。各井组在最佳调整时机时吨聚增油量最大,提高采收率值最高,应在最佳调整时机停止注聚合物,同时应在注聚过程中及时采取跟踪调整措施,最大限度地达到不同注采类型井组技术经济界限注入量,提高聚合物驱效率和效果。通过对比厚注薄采与薄注厚采聚合物驱效果,得到了平面非均质地层开采时,高渗带注入、低渗带采出的注采模式驱替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层 注采类型 聚合物驱 非均质 调整时机
下载PDF
二类油层不同注采类型井组停聚模式与停聚时机探讨
2
作者 李莉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3年第17期63-65,共3页
目前萨中聚驱进入二类油层大规模上返工业化聚驱开发阶段,多个注聚区块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由于二类油层层数多,纵向非均质性强,井组对应关系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各类井在注采能力的适应性、聚驱开发效果上均有很大差异,不同类型... 目前萨中聚驱进入二类油层大规模上返工业化聚驱开发阶段,多个注聚区块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由于二类油层层数多,纵向非均质性强,井组对应关系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各类井在注采能力的适应性、聚驱开发效果上均有很大差异,不同类型井组开发效果不同,尤其是在注聚后期,虽然区块整体进入含水回升期,但井组间开采效果差异很大,部分井组的各项指标已经接近经济极限,为了合理利用成本,并保证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必须制定合理的停聚模式并确定合理的停聚时机。本论文通过采用四块不同注采类型的人造平板模拟地下四层油层聚驱开采(采用并联等压方式注入)的物模研究成果,结合现场实际生产规律总结出了适合二类油层的停聚模式,给出合理的停聚时机,提出了纵向均质井组采取全井停聚,纵向非均质性严重井组在对应采出井生产参数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停层不停井的模式,制定了不同类型井组、层段的停聚时机。并在早期注聚的北一二排西、东二类油层应用,应用后两个区块在井距175m条件下阶段提高采收率值分别达到11.56和10.71个百分点。与已结束注聚的一类油层相比,采收率值多提高1.04个百分点,使区块开发效果达到最好,经济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层 不同注采类型 停聚模式 停聚时机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层内非均质表征程度对水淹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甯波 贾爱林 +3 位作者 彭缓缓 蒋俊超 刘辉 许家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14-119,8,共6页
河流相储层平面及纵向物性变化均较快,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影响了垂向水淹规律。通过建立精细数值模型,量化表征了储层内部韵律性、夹层分布特征及注采井网类型对水淹规律的影响。测试及精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储层组合形式下,水淹... 河流相储层平面及纵向物性变化均较快,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影响了垂向水淹规律。通过建立精细数值模型,量化表征了储层内部韵律性、夹层分布特征及注采井网类型对水淹规律的影响。测试及精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储层组合形式下,水淹程度可达到15%~60%,垂向表征厚度对单井水淹规律影响较大,最高相对误差可达120%,且漏斗型储层物性夹层区域垂向表征厚度不宜大于0.4m,研究成果为油田生产井开发指标的确定及开发调整方案的编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层内非均质 层内韵律性 夹层分布特征 井网类型 水淹规律 精细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