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产权明晰,经营绩效优良的“泰隆城市信用社”挤兑案例的研究,讨论了挤兑发生的原因;检验了银行挤兑产生机制的理论争论。本文延用了Diamond and Dy-bvig(1983)和Peck and Shell(2003)的模型,我们发现传统银行业务的存款合约...本文通过对产权明晰,经营绩效优良的“泰隆城市信用社”挤兑案例的研究,讨论了挤兑发生的原因;检验了银行挤兑产生机制的理论争论。本文延用了Diamond and Dy-bvig(1983)和Peck and Shell(2003)的模型,我们发现传统银行业务的存款合约受到现金流动性、偿还能力、先到先服务的限制,储户偏好可能受到外在谣言、扰动和经济冲击的影响,无论(利息)收入是否会受到损失,任何储户都会争相从金融机构提取现金。本文还讨论了解决挤兑事件的几种途径的可行性。例如,政府救助与银行管制、存款保险制度、“萨罗夫”银行制度(Suffolk System)以及各种金融创新、中间业务对于解决挤兑事件的有效性。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通过对产权明晰,经营绩效优良的“泰隆城市信用社”挤兑案例的研究,讨论了挤兑发生的原因;检验了银行挤兑产生机制的理论争论。本文延用了Diamond and Dy-bvig(1983)和Peck and Shell(2003)的模型,我们发现传统银行业务的存款合约受到现金流动性、偿还能力、先到先服务的限制,储户偏好可能受到外在谣言、扰动和经济冲击的影响,无论(利息)收入是否会受到损失,任何储户都会争相从金融机构提取现金。本文还讨论了解决挤兑事件的几种途径的可行性。例如,政府救助与银行管制、存款保险制度、“萨罗夫”银行制度(Suffolk System)以及各种金融创新、中间业务对于解决挤兑事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