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人机技术在泸县地震建筑物震害调查中的应用
1
作者 邓铎 张雪华 +1 位作者 孙圣鉴 王娟 《中国应急救援》 2023年第1期77-82,共6页
快速掌握震后建筑物破坏情况可为指挥决策、损失评估、应急救援、灾民安置、烈度评定等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6.0级地震为例,通过利用无人机获取震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资料,构建不同结构类型和破... 快速掌握震后建筑物破坏情况可为指挥决策、损失评估、应急救援、灾民安置、烈度评定等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6.0级地震为例,通过利用无人机获取震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资料,构建不同结构类型和破坏程度的建筑物震害无人机遥感解译标志,对建筑物震害进行调查评估,同时结合地面调查的建筑物震害特点说明无人机在地震烈度评估应用中的不足,以期对今后无人机建筑物震害调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6.0级地震 建筑物震害 无人机遥感 地面调查
下载PDF
泸县6.0级地震村镇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潘毅 易督航 +2 位作者 游文龙 范元青 林旭川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59,共13页
为了分析泸县6.0级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对泸县、泸州市龙马潭区、内江市和自贡市的村镇建筑进行震害调查,总结村镇结构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对评估烈度为Ⅵ~Ⅷ度区域的村镇建筑进行了破坏等级分类、统计与... 为了分析泸县6.0级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对泸县、泸州市龙马潭区、内江市和自贡市的村镇建筑进行震害调查,总结村镇结构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对评估烈度为Ⅵ~Ⅷ度区域的村镇建筑进行了破坏等级分类、统计与分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震害主要表现为墙体开裂、楼(屋)面破坏、非结构构件破坏和整体倒塌;框架结构震害主要表现为墙体开裂、梁柱破坏和非结构构件破坏。其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严重破坏分别为18.20%、13.08%和4.01%,倒塌分别占0.33%、0.01%和0。此次泸县地震中,砖木结构的严重破坏比例是框架结构的4倍,砖木结构的倒塌户数是砖混结构的7倍,而框架结构未出现倒塌。3种结构抗震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针对不同结构的震害特征,建议加强结构抗震措施,并研究人员逃生和避难策略,为减少村镇人员的地震伤亡提供技术支撑。根据不同结构类型的破坏情况统计,建议将现场震害调查和区域震害模拟相结合,研究村镇建筑的震害规律,以期为探索村镇建筑的高效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地震 震害调查 村镇建筑 砖木结构 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
下载PDF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_(S)6.0地震震区三维S波精细速度结构
3
作者 吴萍萍 李大虎 +6 位作者 詹艳 郭慧丽 刘雪华 徐微 杨歧焱 鲁来玉 丁志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86-2403,共18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南缘(川南)中强地震频次增多和地震活动性增强,2021年9月16日四川省泸州市泸县M_(S)6.0地震的发生再次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川南地区深部孕震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的密切关注.为了探究泸县6.0级地震震区的深部结构特征,本文... 近年来,四川盆地南缘(川南)中强地震频次增多和地震活动性增强,2021年9月16日四川省泸州市泸县M_(S)6.0地震的发生再次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川南地区深部孕震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的密切关注.为了探究泸县6.0级地震震区的深部结构特征,本文基于最新布设于震区70个短周期密集地震台站的观测资料,采用背景噪声成像法构建了泸县M_(S)6.0震区三维S波精细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喻家寺向斜和华蓥山断裂带东/西支深部速度结构表现明显非均匀性,喻家寺向斜构造区在深度3.0 km内表现为低速,随着深度增加,速度逐渐增大.华蓥山断裂带东、西支除了存在局部低速非均匀体,整体上表现为NE-SW展布的高速特征.泸县震源区西侧4.0~6.0 km深度呈现低速异常,东侧则表现高速异常分布,主震位于高低速分界带,震区周边存在大范围的明显线状几何特征的地震分布,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层位主要集中在3.0~5.0 km之间.综合已有的资料分析,主震西侧的低速异常区指示着该处可能存在流体,推测泸县6.0级地震可能是在区域构造应力和流体扰动的作用下,泸县震区的先存隐伏断层发生错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地震 背景噪声成像 S波速度结构 华蓥山断裂带 孕震环境
下载PDF
2021-09-16泸县M_(S)6.0地震前波速比变化研究
4
作者 陈丽娟 陈学忠 李艳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9-533,共5页
基于2017~2022年ML≥1.5地震的初至P、S波走时数据,利用单震多台和达法计算波速比,探讨2021-09-16四川泸县M_(S)6.0地震前后震中附近地区的波速比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泸县M_(S)6.0地震前震中附近波速比出现下降-回升变化,下降持续时间约... 基于2017~2022年ML≥1.5地震的初至P、S波走时数据,利用单震多台和达法计算波速比,探讨2021-09-16四川泸县M_(S)6.0地震前后震中附近地区的波速比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泸县M_(S)6.0地震前震中附近波速比出现下降-回升变化,下降持续时间约1.25 a,回升持续时间约0.5 a,波速比低值集中在震中周边区域。2019年泸县M_(S)6.0地震前,震中西北侧约66 km处发生的威远M_(S)5.4地震、资中M_(S)5.2地震周边波速比也出现相似的下降-回升变化,下降时间约2 a, 2次地震发生在波速比回升阶段,地震后波速比继续上升,直至泸县地震的发生,且2次地震震中也位于波速比低值集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M_(S)6.0地震 威远M_(S)5.4地震 资中M_(S)5.2地震 单震多台和达法 波速比
下载PDF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_(S)6.0地震前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异常分析
5
作者 王玮铭 廖晓峰 +2 位作者 任越霞 何畅 王迪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93-96,共4页
1研究背景。Hayakawa在1996年提出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在我国广泛应用。该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获知一次源来自高空电离层的极化值小于1,源自于震源的极化值大于或约等于1(Hayakawa et al,1996),Hayakawa利用该方法对1993年的关岛8级地... 1研究背景。Hayakawa在1996年提出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在我国广泛应用。该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获知一次源来自高空电离层的极化值小于1,源自于震源的极化值大于或约等于1(Hayakawa et al,1996),Hayakawa利用该方法对1993年的关岛8级地震进行研究,发现震前垂直强度极化Yz h值逐渐增大直到发震时达最大值,震后恢复。近年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地震往往发生在台站出现极化值高值异常后的1个月时间内(冯志生等,2010),发震地点在异常空间等值线的阈值线附近(冯丽丽等,2021),这种极化值异常与外空场活动无关(何畅等,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泸县M_(S)6.0地震 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
下载PDF
用PTD方法测定泸县Ms6.0地震序列的深度
6
作者 吴磊 《科技资讯》 2023年第9期115-118,共4页
震源深度的准确测定对地球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1年9月16日04时33分在四川泸州市泸县发生Ms6.0地震,且发生一系列余震。该文采用PTD方法和四川、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数据,基于四川2015速度模型,计算了该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得... 震源深度的准确测定对地球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1年9月16日04时33分在四川泸州市泸县发生Ms6.0地震,且发生一系列余震。该文采用PTD方法和四川、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数据,基于四川2015速度模型,计算了该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得到Ms6.0主震震源深度约为10 km,M≥2.5余震深度为10~15 km。所有震相数据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编目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Ms6.0地震 震源深度 四川2015模型 PTD方法
下载PDF
5G+卫星融合通信技术应用于“9.16泸县地震”伤员院前救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凯 孙颖 +17 位作者 黄雷 朱宗东 牛良波 陈世寅 肖宁 杜广刚 袁荣霞 王学杰 贾克刚 汪婷 李鑫 李璐 孙明伟 陈康 王杰 江华 曾俊 吕传柱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讨5G+卫星融合通信技术应用于“9.16泸县地震”伤员院前救治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16泸县地震”伤员的救治流程,总结分析5G+卫星融合通信支持的紧急医学救援模式,在灾害现场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和特点。结果基于5G+卫... 目的探讨5G+卫星融合通信技术应用于“9.16泸县地震”伤员院前救治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16泸县地震”伤员的救治流程,总结分析5G+卫星融合通信支持的紧急医学救援模式,在灾害现场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和特点。结果基于5G+卫星融合通信技术的紧急医学救援系统组网快捷、信号稳定,可顺利的实现灾区用户终端之间和灾区用户终端与非灾区用户的通信,较好的满足了灾害状态下院前救援的通信需求。通过5G与卫星两个链路建立了四方应急视频通讯,将前方灾害现场指挥部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后方专家团队联通,为一名69岁股骨颈骨折的伤员完成手术。在该系统指导下,紧急医学救援秩序快速建立,共远程会诊救治伤员80余名,中度伤员38名,重伤转运11名,完成手术10台,伤员零死亡。结论基于5G+卫星融合通信的紧急医学救援是对长宁地震中5G紧急医学救援系统的改进,是国内首次5G与卫星融合通讯用于灾害救援的实战经验,有利于将后方优质医疗资源无缝前移到院前,可为国内外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通信 泸县地震 院前急救 紧急医学救援 5G+卫星
原文传递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_(S)6.0地震强地面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萍萍 江鹏 +4 位作者 李同林 马康熙 温瑞智 苏金蓉 姜维松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0-270,共11页
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M_(S)6.0地震,震中附近的强震动观测台网获取了1320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对有效记录进行常规处理后计算出地震动相关参数,并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拟加速度反... 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M_(S)6.0地震,震中附近的强震动观测台网获取了1320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对有效记录进行常规处理后计算出地震动相关参数,并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拟加速度反应谱的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极震区与中远场的长轴方向有较大差异,地震动表现出沿断裂走向衰减较慢的特性。通过与常用衰减关系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了PGA和多个周期的拟加速度反应谱随距离的衰减特性,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PGA相比衰减关系预测值偏小,拟加速度反应谱相比各经验预测值呈现周期越大衰减变慢的特点,体现出川东南地区特有的衰减规律。最后分析了本次地震获得的最大加速度记录,进一步验证了局部地形和场地对地震动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地震 强震动记录 反应谱 衰减关系
下载PDF
泸县6.0级地震文化遗产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安仁兵 游文龙 +1 位作者 潘毅 刘升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24,共12页
2021年9月16日,四川省泸县发生6.0级地震,对当地的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为掌握文化遗产在此次地震中的破坏情况,对古建筑、古桥、渡槽、摩崖造像、古遗址以及可移动文物进行震害调查,分析破坏原因,提出不同文化遗产的震害等级... 2021年9月16日,四川省泸县发生6.0级地震,对当地的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为掌握文化遗产在此次地震中的破坏情况,对古建筑、古桥、渡槽、摩崖造像、古遗址以及可移动文物进行震害调查,分析破坏原因,提出不同文化遗产的震害等级,并统计其在此次地震中破坏占比。研究结果表明:古建筑中木结构的震害较轻,砖木结构和石木结构的损伤较为严重,表现为墙体开裂、倾斜、倒塌和屋面损毁等破坏;古桥的桥面板产生裂缝和起壳,桥头堡基石发生移位;摩崖造像发生开裂、石像脱落,部分岩石发生坠落;古遗址的原有缝隙增大,石砌墙歪闪或倾斜;可移动文物与陈列台连接的金属卡件在地震下崩落。根据震害调查结果,将文化遗产的震害划分为4个等级,并对古建筑的维修与加固、摩崖造像的一体化监测、古桥的维护与应急抢险、可移动文物的隔震保护提出几点建议,为我国文化遗产的抗震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地震 震害调查 古建筑 古桥 摩崖造像 可移动文物
下载PDF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6.0级地震震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璐遥 代友林 +2 位作者 毛利 刘洋 梁远玲 《四川地震》 2022年第1期15-19,共5页
2021年9月16日0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共造成3人死亡,159人受伤。地震现场工作队采用抽样调查、单项调查和现场核实等方法对震中区房屋及其他工程进行了实地勘察,获取了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及房... 2021年9月16日0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共造成3人死亡,159人受伤。地震现场工作队采用抽样调查、单项调查和现场核实等方法对震中区房屋及其他工程进行了实地勘察,获取了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及房屋震害情况,并对房屋震害特征进行了总结梳理。在此基础上,从房屋抗震设防、地震科普宣传、应急保障和地震风险防范意识等方面对震区防震减灾工作提出建议,为震区后续恢复重建和当地抗震设防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地震 震害特征 烈度分布
下载PDF
四川省泸县6.0级地震农村房屋震害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均岐 刘金龙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50,共8页
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本文依据第一时间在灾区获取的震害调查资料,概述了震区农村房屋的主要结构类型及其构造特点,分别介绍了土木结构、砖混结构以及其他附属结构的震害现象,并对相应的震害原因进行... 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本文依据第一时间在灾区获取的震害调查资料,概述了震区农村房屋的主要结构类型及其构造特点,分别介绍了土木结构、砖混结构以及其他附属结构的震害现象,并对相应的震害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在总结本次地震中各类房屋破坏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房屋抗震能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6.0级地震 农村房屋 震害 抗震能力
下载PDF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_(S)6.0地震序列特征及孕震构造环境 被引量:20
12
作者 易桂喜 赵敏 +4 位作者 龙锋 梁明剑 王明明 周荣军 王思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449-4461,共13页
2021年9月16日,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M_(S)6.0地震,是继2019年6月17日长宁M_(S)6.0地震后在四川盆地发生的又一次6级强震.泸县M_(S)6.0地震震中位于NE走向的华蓥山褶断带内部,极震区烈度达Ⅷ度,共造成3人死亡,159人受伤.M_(S)6.0主震后... 2021年9月16日,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M_(S)6.0地震,是继2019年6月17日长宁M_(S)6.0地震后在四川盆地发生的又一次6级强震.泸县M_(S)6.0地震震中位于NE走向的华蓥山褶断带内部,极震区烈度达Ⅷ度,共造成3人死亡,159人受伤.M_(S)6.0主震后余震活动频度低、强度弱,截止到9月23日,发生的最大余震为9月16日4时55分M_(S)2.8(M L3.4)地震,与主震震级差3.2,呈现孤立型地震序列特征.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宽频带波形资料,通过CAP波形反演,获取的本次M_(S)6.0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86°、倾角45°、滑动角103°,节面Ⅱ走向88°、倾角46°、滑动角77°,显示该地震为逆冲型.P轴方位187°、俯仰角1°,反映震源区主压应力呈近NS向水平推挤特征,与华南地块构造应力场NW\|SE向主压应力方向存在显著差异,揭示本次地震应受局部应力场控制.泸县M_(S)6.0地震的矩震级为M W5.36,远低于面波震级;震源矩心深度为3.5 km,与重新定位后的震源初始破裂深度5.1 km较接近,表明该地震发生在四川盆地上地壳浅部沉积盖层内,符合最近3年四川盆地中强地震活动深度分布普遍较浅的特征,也反映本次地震的震源破裂尺度相对较小.其震源机制解两节面走向均与震中附近的华蓥山褶断带西支断裂及附近的已知地表断层几何结构不匹配,结合重新定位的前震和早期余震空间展布近NWW向优势特征,本文初步判定走向NWW的节面Ⅰ为同震破裂面,发震断层倾角45°,推测此次泸县M_(S)6.0地震为沉积盖层内NWW向隐伏逆冲断层在近NS向水平主压应力作用下挤压错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M_(S)6.0地震 序列特征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地方党媒在灾难报道中的报道策略--以泸县6级地震为例
13
作者 谢蕤 《新闻文化建设》 2021年第22期39-40,共2页
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引起全国关注。《泸州日报》作为地方党报,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采访预案,在报道策略上,以新媒体报道、设置议题、持续关注为特点,掌握舆论主动权,为抗震救灾凝聚力量。移动... 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引起全国关注。《泸州日报》作为地方党报,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采访预案,在报道策略上,以新媒体报道、设置议题、持续关注为特点,掌握舆论主动权,为抗震救灾凝聚力量。移动优先战略,新媒体平台(微博、微信、客户端)立体传播各有侧重;在救援报道中设置议题,运用更加平和、自然的角度聚焦受灾人和救灾人,传递正能量;持续关注灾后重建,在常态化报道中的重要时间节点推出策划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报道 报道策略 泸县地震 地方党媒
下载PDF
芦山6.1级地震与泸县6.0级地震人员伤亡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代友林 刘洋 +2 位作者 梁远玲 肖本夫 杨璐遥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4-681,共8页
本文根据芦山6.1级地震及泸县6.0级地震现场调查资料,对比分析2次地震伤亡人员的空间分布及伤亡原因,得出避震不当是造成2次地震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芦山6.1级地震重伤及遇难人员多集中在Ⅶ度区,多数因次生地质灾害躲避不当致... 本文根据芦山6.1级地震及泸县6.0级地震现场调查资料,对比分析2次地震伤亡人员的空间分布及伤亡原因,得出避震不当是造成2次地震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芦山6.1级地震重伤及遇难人员多集中在Ⅶ度区,多数因次生地质灾害躲避不当致伤;泸县6.0级地震伤亡人员数量与地震烈度呈现正相关性,重伤及遇难人员均因房屋及其附属构件震损致伤。根据分析结果,从科普宣传、房屋及其附属构件抗震设防、次生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提出建议,为当地防震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伤亡 芦山6.1级地震 泸县6.0级地震
下载PDF
2021年泸县M_(S)6.0地震前视应力和b值以及中小地震与地球自转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丽娟 陈学忠 +1 位作者 龚丽文 李艳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3-1137,共5页
利用波形资料及地震目录分别计算2021年泸县M_(S)6.0地震前视应力与b值,分析震源区的应力变化过程;同时,利用舒斯特(Schuster)统计检验方法和统计参量P对地震前中小地震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检验,分析震源区的不稳定... 利用波形资料及地震目录分别计算2021年泸县M_(S)6.0地震前视应力与b值,分析震源区的应力变化过程;同时,利用舒斯特(Schuster)统计检验方法和统计参量P对地震前中小地震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检验,分析震源区的不稳定性。结果显示,震中周边区域M_(L)3.2~3.9与M_(L)3.5~3.9震级档视应力在震前7 a多呈现上升变化趋势,主震前视应力达到早期的2倍水平。b值在震前经历7 a的下降变化,从2014年的1.2下降至2020年的0.8。视应力与b值在震前呈现较好的负相关性,反映了震中附近地区应力增强的过程。震中附近M_(L)≥2.0地震P值在2020-08~2021-02期间低于1%,表明在泸县M_(S)6.0地震前约0.5 a震源区的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显著相关,此时震源区地壳介质已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M_(S)6.0地震 视应力 B值 P值 应力状态
下载PDF
2021年四川泸县M 6.0地震发震机理及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欣蔚 张广伟 +2 位作者 谢卓娟 李世杰 吕悦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284-4298,共15页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发生M 6.0地震,该地震发震构造不明,发震机理尚存在争议.地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有助于分析地震活动时空演化与震源破裂特征,能够有效揭示活动构造机制和地震发生机理,为评估区域地震危险性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文...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发生M 6.0地震,该地震发震构造不明,发震机理尚存在争议.地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有助于分析地震活动时空演化与震源破裂特征,能够有效揭示活动构造机制和地震发生机理,为评估区域地震危险性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文首先采用双差定位法对震中及附近2009年1月至2021年10月发生的地震进行了精定位,结果显示,研究区地震震源深度大多集中在10 km范围内,事件主要沿地表断层呈条带状或丛集分布,部分震群邻近当地工业井,周边无明显断层分布.其次,通过CAP波形反演计算得到M≥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表明研究区震源破裂以逆冲挤压型为主,部分震源机制解具有不确定性.基于震源机制解反演区域应力场,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应力场与地震事件的力学一致性.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应力场以水平构造挤压作用为主,部分事件震源机制解与其吻合度较低,暗示存在局部应力差异.综合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已知断层展布以及区域应力场等研究结果,认为华蓥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活动与资源开采活动密切相关,泸县M 6.0地震是在局部应力场扰动下,下方滑脱层活动触发了上覆隐伏断层的挤压错动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M 6.0地震 华蓥山断裂 双差定位 发震机理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2021年四川泸县M_(S)6.0地震震源性质及震前区域应力场特征
17
作者 刘慧敏 谢祖军 +1 位作者 李赫 熊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8-1142,1155,共6页
为了解2021-09-16四川泸县M_(S)6.0地震的发震机理,加强对四川盆地内地震活动性的认识,基于四川及周边地区地震台网的宽频带地震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获得泸县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矩心深度;同时,基于震前四川盆地内155个震源机制解,利用M... 为了解2021-09-16四川泸县M_(S)6.0地震的发震机理,加强对四川盆地内地震活动性的认识,基于四川及周边地区地震台网的宽频带地震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获得泸县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矩心深度;同时,基于震前四川盆地内155个震源机制解,利用MSATSI程序反演得到泸县地震震前四川盆地内的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泸县地震矩心深度为3 km,矩震级为M_(W)5.3,滑动性质为纯逆冲。震中附近震前构造应力最大主压应力和中间主压应力都近乎水平,最大主压应力在震中附近走向101°,此构造应力状态下,优势滑动断层为纯逆冲性质,与泸县地震震源机制一致。根据震源位置和性质、震前构造应力场及震中附近的断层性质推测,泸县地震发震断层不是华蓥山断裂,而是其分支和余脉之间极浅的盖层滑脱型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M_(S)6.0地震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四川南部中强地震震源区三维密度结构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永波 陈石 +1 位作者 李红蕾 张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26-4340,共15页
近年来,在四川南部地区相继发生了2019年6月17日的长宁M_(S)6.0地震、2021年9月16日的泸县M_(S)6.0地震.本文结合研究区陆地实测重力数据与WGM2012布格重力异常模型获得融合布格重力异常,以已有的速度结构模型为参考,利用贝叶斯原理构... 近年来,在四川南部地区相继发生了2019年6月17日的长宁M_(S)6.0地震、2021年9月16日的泸县M_(S)6.0地震.本文结合研究区陆地实测重力数据与WGM2012布格重力异常模型获得融合布格重力异常,以已有的速度结构模型为参考,利用贝叶斯原理构建密度参数的后验分布模型,通过MCMC方法提取后验样本,获得该区域的地壳三维密度结构.在反演结果的基础上,对比了1936年马边M_(W)6.7和M_(W)6.8双震、1974年大关M_(S)7.1地震与长宁、泸县两次地震的震源区深部物性结构特征,发现马边和大关两次地震震源区深部密度结构不均匀性较强,长宁地震震源区深部具备一定的不均匀性,但在泸县地震震源区深部没有发现明显的密度异常体.研究认为:相比于马边、大关这类构造地震,长宁地震具有类似的地震深部构造物性特征,而泸县地震此类特征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反演 长宁地震 泸县地震 MCMC方法 三维密度结构
下载PDF
川南泸州地区地震重定位与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研究
19
作者 陈成锋 张瑞青 +2 位作者 强正阳 李大虎 徐政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72-4684,共13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页岩气水力压裂开采区地震活动剧增的现象,引起社会公众、政府、产业部门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利用2010年至2021年期间四川南部区域台网和流动台站记录的近震P波和S波到时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泸州及周边地区地...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页岩气水力压裂开采区地震活动剧增的现象,引起社会公众、政府、产业部门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利用2010年至2021年期间四川南部区域台网和流动台站记录的近震P波和S波到时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泸州及周边地区地震位置和地壳浅部介质结构进行了联合反演.重新定位后,中小地震震源深度主要处于2~10 km范围内.在空间上,地震活动呈现丛集特征,集中在螺观山背斜和古佛山背斜之间的低缓区内,并具有一定的时空迁移特征.背斜以南区域和泸县M 6.0地震震中处,可观测到北西走向的地震丛集现象,与区域内已知断层分布并不一致.成像结果显示,在地壳浅部,背斜之间低缓区内的S波(V_(S))速度结构存在横向分区特征,中北部地区表现为明显的高速异常,对应的波速比(V_(P)/V_(S))值较低,且大部分地震分布在这些异常体内.但泸县M 6.0地震震源区位于P波和S波的高、低速异常的交界地带.结合其他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推测泸县地震发生在一条北西走向、以逆冲为主高角度的调节断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M_(L)6.0地震 双差层析成像 诱发地震机理
下载PDF
中医医学救援在四川近三次强震中的实践及探讨
20
作者 陈子锴 刘志刚 +10 位作者 方锐洁 熊建华 袁荣霞 梁超 徐一杰 刘亮 侯伟 向继林 刘磊 蒋晴 蒲坤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310-1314,共5页
目的 探讨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在四川近3次强震中的医学救援实践及经验,为今后地震等灾害医学救援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在泸县地震、芦山地震、泸定地震期间的的相关医疗资料及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 目的 探讨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在四川近3次强震中的医学救援实践及经验,为今后地震等灾害医学救援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在泸县地震、芦山地震、泸定地震期间的的相关医疗资料及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 3次地震救援中,共派出60名卫生应急救援队员,其中中医类技术人员共33人,占比55%;救治共计201人次,使用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特色诊疗技术141人次,巡诊4 990余人次,紧急熬制中药“大锅汤”5 560余人份,发放战略储备药物1万余瓶。结论 面对复杂多变、医疗物资匮乏的救援现场,将中医“简、便、廉、效”以及灾后疾病防治的优势和西医现有的医学救援体系有机结合,推行中西医结合的应急救援战略、分阶段辨证救治,对维护灾区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具有积极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救援 中医医学救援 中西医结合 泸县地震 芦山地震 泸定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