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泸型酒糟醅中微生物组学和挥发性代谢物关联性分析
1
作者 贾勇磊 张宿义 +8 位作者 许德富 王思浓 敖宗华 贾俊杰 杨艳 陈垚 黄志久 付鑫 张榆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2-81,共10页
为了揭示泸型酒糟醅微生物-挥发性代谢物的时间特征,阐明泸型酒“窖香浓郁”风味的内在机制。该研究以不同发酵时间点的糟醅为研究对象,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法解析糟醅中的微生物组成,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测定糟醅中的代谢物的... 为了揭示泸型酒糟醅微生物-挥发性代谢物的时间特征,阐明泸型酒“窖香浓郁”风味的内在机制。该研究以不同发酵时间点的糟醅为研究对象,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法解析糟醅中的微生物组成,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测定糟醅中的代谢物的种类和含量,同时测定其水分、酸度、淀粉和还原糖的含量,并进行Pearson’s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糟醅中微生物和挥发性代谢物有明显的时间特征,其组成和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不断变化。Lactobacillus、Limosilactobacillus、Weissella、Bacillus、Pediococcus、Kazachstania、Aspergillus、Thermoascus、Thermomyces和Issatchenkia是糟醅发酵的优势菌群,其与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等163种代谢物质生成具有密切的关系。此外,该研究还发现,泸型酒糟醅在发酵过程中经历了糖化、酒化、生香3个典型的阶段,尤其生香阶段大量生成的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是确保其“窖香浓郁”风味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型 糟醅 微生物组学 挥发性代谢物 窖香浓郁
下载PDF
泸型酒中关键“窖香”风味物质确定及其馏出规律研究
2
作者 李培 倪斌 +6 位作者 高洪霞 敖宗华 敖灵 毛振宇 宋敏 贾俊杰 李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2-210,共9页
为探究泸型酒中关键“窖香”物质馏出规律,对酿造过程中收集的“无窖香”以及“窖香浓郁”酒样,通过品评打分,各选择3个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和直接进样法结合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技术对两类酒... 为探究泸型酒中关键“窖香”物质馏出规律,对酿造过程中收集的“无窖香”以及“窖香浓郁”酒样,通过品评打分,各选择3个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和直接进样法结合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技术对两类酒样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窖香浓郁”酒样中有48种物质未在“无窖香”酒样中检测到,而“无窖香”酒样中有29种物质在“窖香浓郁”酒样中未存在,且两类酒样含量差异较大的物质有31种,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类酒样风味物质存在明显差异,变量重要因子>1的差异化风味物质共有44种,通过香气重组及缺失实验确定己酸乙酯、戊酸乙酯、己酸、丁酸、己酸异戊酯、己酸己酯共6种风味物质为影响“窖香”的关键化合物。最终对分糟层摘取的68个酒样进行分析发现,上述4种酯类物质含量在不同糟层中随着蒸馏时间延长而降低,而丁酸、己酸则相反,且上述6种“窖香”关键风味物质在下层糟中含量最多。研究结果可为按需摘酒和提升浓香型白酒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型 窖香 气相色谱-质谱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 顶空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泸型酒新老窖池酒醅理化指标变化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思浓 张宿义 +8 位作者 钟世荣 敖宗华 杨艳 贾勇磊 贾俊杰 李寿富 薛瑞琪 张榆俊 刘芮荻 《酿酒科技》 2023年第4期58-64,共7页
为探究泸型酒不同窖龄窖池的酒醅在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情况,对不同窖龄窖池不同空间层次的酒醅进行理化指标(水分、酸度、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乙醇含量)分析检测与变化规律探究,可以更准确地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更好的指导实... 为探究泸型酒不同窖龄窖池的酒醅在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情况,对不同窖龄窖池不同空间层次的酒醅进行理化指标(水分、酸度、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乙醇含量)分析检测与变化规律探究,可以更准确地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更好的指导实际生产。研究结果表明,在泸型酒发酵过程中,随着淀粉的不断消耗,酒醅酸度、水分、乙醇含量逐渐上升,还原糖含量先上升后降低;老窖池不同空间层次的酒醅水分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各层次的酒醅酸度普遍高于新窖池;在第7~21天新窖池下层酒醅的还原糖含量普遍高于上层、中层,在发酵后期老窖池的上层酒醅还原糖含量高于中、下层;新、老窖池的乙醇含量呈现前期上升后期缓慢降低的趋势,但新窖池上层的乙醇含量在发酵第56天后因有机酸含量低,酯化反应底物不足,出现积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型 窖池 酒醅 理化指标
下载PDF
泸酒老窖资源对泸型酒发展的影响——纪念泸州大曲荣获巴拿马金奖90周年 被引量:6
4
作者 吴衍庸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泸州老窖有400多年的窖龄,老窖是一个微生物资源宝库,富集嫌气芽孢杆菌、甲烷菌、丁酸菌、乳酸菌、硫酸盐还原细菌、硝酸盐还原细菌等,特别是梭状芽孢杆菌较多。对老窖资源的开发、创新研究,取得了“香泥”培制、“人工老窖”、“二元... 泸州老窖有400多年的窖龄,老窖是一个微生物资源宝库,富集嫌气芽孢杆菌、甲烷菌、丁酸菌、乳酸菌、硫酸盐还原细菌、硝酸盐还原细菌等,特别是梭状芽孢杆菌较多。对老窖资源的开发、创新研究,取得了“香泥”培制、“人工老窖”、“二元发酵”等重大科研技术成果,这些技术成果在全国泸型酒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为泸型酒快速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孙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州老窖 资源 泸型酒发展 影响 微生物资源 泸型 硫酸盐还原细菌 巴拿马 梭状芽孢杆菌 大曲
下载PDF
利用窖泥甲烷菌与己酸菌二元发酵技术提高泸型曲酒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衍庸 卢世珩 +3 位作者 刘光烨 薛堂荣 ?明真 江跃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6,共6页
泸型曲酒生产中的一个大问题是其优质品在总出酒率中所占比例不高。而解决些问题的关键是提高酒中己酸乙酯的含量。本试验采用己酸菌与甲烷菌共栖生长,同时发酵的技术,对提高酒体中己酸乙酯含量效果很好。若以酒体中己酸乙酯含量180mg/1... 泸型曲酒生产中的一个大问题是其优质品在总出酒率中所占比例不高。而解决些问题的关键是提高酒中己酸乙酯的含量。本试验采用己酸菌与甲烷菌共栖生长,同时发酵的技术,对提高酒体中己酸乙酯含量效果很好。若以酒体中己酸乙酯含量180mg/100ml计,其优质品率可达到总出酒量的8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型曲酒 甲烷菌 己酸菌 二元发酵
下载PDF
泸型酒酿造过程中各层酒醅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 被引量:6
6
作者 敖灵 梅军兰 +9 位作者 郎召伟 曾珊 沈小娟 陆震鸣 张晓娟 柴丽娟 王松涛 沈才洪 史劲松 许正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33,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泸州老窖浓香型白酒(泸型酒)酿造过程中上、中、下层酒醅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基于酯类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三层酒醅的主要挥发...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泸州老窖浓香型白酒(泸型酒)酿造过程中上、中、下层酒醅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基于酯类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三层酒醅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醇类、酸类和酯类,其在不同层酒醅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相似,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发酵前期(0~15 d),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上升,酸类物质相对含量下降,发酵后期(18~39 d)这两种物质变化趋于平稳。发酵结束时,上层酒醅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高,下层酒醅次之,中层酒醅最低。PCA结果表明,泸型酒发酵过程分两个阶段,发酵前期特征酯类物质为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等,发酵后期特征酯类物质为己酸乙酯、乳酸乙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型 酒醅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泸型大曲冬夏两季培菌期微生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姚霞 明红梅 +4 位作者 周健 许德富 王小军 朱莉莉 陈晓旭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4-137,共4页
大曲的质量与大曲微生态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及理化指标等相关。通过对泸型大曲冬夏两季培菌期大曲微生态指标跟踪检测,并将冬夏两季培菌期大曲微生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冬季大曲品温比夏季低,水分散失比夏季慢;冬季大曲总体微生物... 大曲的质量与大曲微生态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及理化指标等相关。通过对泸型大曲冬夏两季培菌期大曲微生态指标跟踪检测,并将冬夏两季培菌期大曲微生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冬季大曲品温比夏季低,水分散失比夏季慢;冬季大曲总体微生物数量比夏季多,微生物的种类与夏季相当;冬季大曲氨态氮含量和糖化力均比夏季高,但酯化力比夏季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型大曲 培菌期 微生态
下载PDF
浓香型(泸型)大曲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61
8
作者 胡承 邬捷锋 +2 位作者 沈才洪 王忠彦 胡永松 《酿酒科技》 2004年第1期33-36,共4页
大曲的质量对曲酒的质量和出酒率都有极大的影响。大曲作为大曲酒生产的糖化剂、发酵剂,含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多种酶类。传统制曲采用自然接种,不同发酵阶段其微生物类群亦不同。整个发酵过程中,曲皮微生物的数量均高于曲心,因此,... 大曲的质量对曲酒的质量和出酒率都有极大的影响。大曲作为大曲酒生产的糖化剂、发酵剂,含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多种酶类。传统制曲采用自然接种,不同发酵阶段其微生物类群亦不同。整个发酵过程中,曲皮微生物的数量均高于曲心,因此,曲皮的糖化酶、液化酶活力始终高于曲心。总观发酵全过程,微生物的活动规律与酶类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大曲生产工艺的发展过程:(1)传统发酵工艺———地面堆积发酵,制曲坯的过程也是自然接种的过程,发酵期间通过人工翻动、堆烧、开启门窗等过程来控制发酵过程中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2)大曲强化发酵技术,制曲时,只需在拌料时加入0.5%~1.0%的优质种曲,按常规制曲,成曲即为强化大曲。(3)大曲架式发酵微机控制系统及制曲工艺,采用了自动控制系统。大曲质量的好坏,取决于生产过程各步工序的质量。传统浓香型(泸型)白酒采用中温曲生产,现也有厂家把高温曲、中温曲混合使用,把酯化曲与中温曲混合使用的,目的是使白酒产品更贴近市场。(小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大曲 制曲工艺 曲药质量 曲药应用 发酵机理 白酒工业 泸型大曲
下载PDF
放线菌的分离研究及在泸型酒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任玉茂 戴森 +5 位作者 樊林 魏敏 尚林虎 谢卫 庄名扬 侯明贞 《酿酒科技》 1997年第3期13-15,共3页
从老窖泥中分离到La放线菌菌株,经形态和化学分类鉴定,属链霉菌群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将La菌与主要酿酒微生物试验,不影响它们的正常生长和代谢。经与己酸菌共酵后应用于泸型酒生产,提高了泸型酒基酒质量。
关键词 La放线菌 己酸菌 分类 鉴定 泸型 应用
下载PDF
泸型大曲曲表与曲心理化生化特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明红梅 陈晓旭 +4 位作者 刘清斌 许德富 姚霞 张红莲 薛灯文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1445-1447,1451,共4页
以泸型大曲作为研究对象,对大曲曲表和曲心的理化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运用SPSS数学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大曲曲表与曲心的酸度、氨态氮含量差异显著;对曲表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淀粉转化率、酯化力,对曲心... 以泸型大曲作为研究对象,对大曲曲表和曲心的理化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运用SPSS数学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大曲曲表与曲心的酸度、氨态氮含量差异显著;对曲表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淀粉转化率、酯化力,对曲心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酯化力、酸度;将主成分综合得分结果进行比较,曲心质量得分显著高于曲表质量得分。由此说明,大曲曲表与曲心的理化生化特性及质量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型大曲 理化生化指标 主成分分析 均值检验
下载PDF
泸型酒拌沙酿造工艺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应鸿 刘永贵 +1 位作者 徐勇 胡杰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9-41,共3页
拌沙酿造工艺系采用正常发酵成熟糟醅(回糟或回沙),不经蒸酒就按一定比例拌入新粮继续入窖发酵的酿造工艺。该工艺能为发酵糟醅提供大量酿酒微生物、丰富的糟醅营养、乙醇和大曲酯化酶、酯化发酵和酒体陈熟的中间产物及香味前体物质。... 拌沙酿造工艺系采用正常发酵成熟糟醅(回糟或回沙),不经蒸酒就按一定比例拌入新粮继续入窖发酵的酿造工艺。该工艺能为发酵糟醅提供大量酿酒微生物、丰富的糟醅营养、乙醇和大曲酯化酶、酯化发酵和酒体陈熟的中间产物及香味前体物质。大生产试验表明,拌沙酿造工艺能显著改善糟醅风格,提高产品质量。与一年窖相比,拌沙窖的生产成本低、发酵期短、产量高,在相同时间内,优质酒产量提高约300%,极大提高经济效益。(孙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型 拌沙酿造工艺 糟醅
下载PDF
摊晾方式对泸型酒入窖糟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龙可 敖宗华 +4 位作者 蔡小波 杨建刚 罗杰 邢钢 敖灵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1,15,共4页
地晾堂、摊晾床和摊晾机是泸型酒生产中常使用的3种摊晾方式。从理化检测、感官评判和同一甑糟醅摊晾均匀性等方面对3种摊晾方式的入窖糟醅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3种摊晾方式的入窖糟醅在理化和感官方面都达到了泸型酒的生产工艺... 地晾堂、摊晾床和摊晾机是泸型酒生产中常使用的3种摊晾方式。从理化检测、感官评判和同一甑糟醅摊晾均匀性等方面对3种摊晾方式的入窖糟醅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3种摊晾方式的入窖糟醅在理化和感官方面都达到了泸型酒的生产工艺要求,其中摊晾机车间入窖糟醅的稳定性优于地晾堂和摊晾床车间,说明摊晾机工作稳定性更好,同时在同一甑糟醅均匀性的比较中摊晾机车间的表现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摊晾方式 入窖糟醅 泸型 稳定性 均匀性
下载PDF
泸型白酒主要物质组分在蒸馏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春 许德富 +4 位作者 税梁扬 梁川 李海龙 朱丽 黄卫星 《酿酒科技》 2009年第9期61-64,共4页
通过收集泸型白酒固态蒸馏过程中各段馏分,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测定各馏分中物质成分的含量,获得主要物质成分的馏出规律,结合组分物性及蒸馏扩散过程讨论影响物质馏出规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蒸馏操作过程的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泸型白酒 主要物质 馏出规律 分析
下载PDF
影响泸型大曲淀粉酶活力测定结果的因素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道群 唐玉明 +1 位作者 廖建民 姚万春 《酿酒》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1,共2页
主要对沪型大曲淀粉酶活力测定过程中,温度、过滤方法、淀粉浓度和定糖吸样量对大曲糖化力的影响;热处理温度、过滤方法、缓冲液的加入与否和终点判定标准等对大曲液化力的影响。
关键词 泸型大曲 淀粉酶 酶活力 测定 温度 过滤方法
下载PDF
人工窖泥在泸型酒酿造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海峰 沈才洪 +5 位作者 卢中明 敖宗华 师远军 李长江 李伟安 郝建宇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46,49,共4页
对人工窖泥在生产应用中理化指标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窖泥在前5排的生产中水分先增加后减少,有机质逐渐减少,pH值、腐殖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随着生产排次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白酒 泸型 人工窖泥 生产 理化指标 变化
下载PDF
泸型酒中的微量组份剖析技术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周平 阴莉 +2 位作者 刘力 梁丹 邹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42-144,共3页
建立了一套既先进又适用于白酒生产质量控制的毛细管色谱分析技术。较系统地剖析了泸型酒主要系列酒品中各类微量组份,考查了泸型酒中众多微量组份及量比变化规律,并对微量组份与酒质关系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 毛细管柱色谱分析 微量芳香组份 泸型 酒质
下载PDF
泸型酒窖内升温幅度及中挺时间与酒质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良 张宿义 +1 位作者 许德富 赵金松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0-61,64,共3页
通过探测泸型酒窖内粮糟发酵温度,研究窖内升温幅度与中挺时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升温幅度与发酵有密切关系。对于指导酿酒生产过程,科学地找准工艺数据,掌握升温幅度与中挺时间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达到优质生产低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泸型白酒 升温幅度 中挺时间 酒质
下载PDF
粳高粱酿造泸型酒配套工艺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建民 曾庆曦 +5 位作者 唐玉明 李永寿 赖高淮 罗小云 袁光和 吴晓萍 《酿酒科技》 1990年第1期5-8,共4页
通过高梁的籽粒品质特性及酿酒工艺参数测定,揭示了杂交粳高粱直链淀粉含量高,角质率高等籽粒品质特性,以及吸水量大,吸水率低,糊化温度高等工艺参数特点。
关键词 粳高梁 泸型 酿酒 配套工艺
下载PDF
泸型梭菌己酸发酵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衍庸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1-132,135,共3页
总结浓香型曲酒生产中,泸型梭状己酸菌与己酸发酵从理论到实践的专题研究过程,对泸型己酸菌的分离、生态学意义、窖内发酵机理以及生产上的创新应用的经验作了初步的介绍。
关键词 微生物 泸型梭菌 己酸发酵 浓香白酒
下载PDF
清爽泸型酒的酿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小柏 赵元森 +1 位作者 陈佳 刘永贵 《酿酒科技》 2002年第6期47-48,50,共3页
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对酿酒工艺条件的改变,将单粮发酵改为多粮发酵,其配比为高粱45%,大米35%,糯米8%,玉米7%,小麦5%;用糠量23%~25%,及其他工艺调整,生产出一种新型风格的酒品。有助于通过发酵的方式使白酒口感多样化,品种多样化,适应市... 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对酿酒工艺条件的改变,将单粮发酵改为多粮发酵,其配比为高粱45%,大米35%,糯米8%,玉米7%,小麦5%;用糠量23%~25%,及其他工艺调整,生产出一种新型风格的酒品。有助于通过发酵的方式使白酒口感多样化,品种多样化,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清爽泸型 酿造工艺 发酵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