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热点作用背景下的洋中脊跃迁和扩展作用:印度洋盆地张开过程探讨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江海
张华添
+1 位作者
李洪林
刘仲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80,共7页
在《印度洋底大地构造图》的基础上,分析了印度洋盆构造格局和洋盆演化重大事件序列,并从印度洋盆初始裂解机制、扩张中心跃迁与热点作用、洋中脊扩展作用等方面讨论了印度洋盆的张开过程,提出以下几点认识:(1)现今印度洋洋中脊可分为...
在《印度洋底大地构造图》的基础上,分析了印度洋盆构造格局和洋盆演化重大事件序列,并从印度洋盆初始裂解机制、扩张中心跃迁与热点作用、洋中脊扩展作用等方面讨论了印度洋盆的张开过程,提出以下几点认识:(1)现今印度洋洋中脊可分为两个系统:东南印度洋中脊-中印度洋中脊-卡斯伯格洋脊系统(东支)和西南印度洋中脊系统(西支),前者是太平洋洋中脊扩展作用的产物,后者是太平洋-东南印度洋中脊与大西洋中脊之间构造调节的产物;(2)印度洋盆最初裂解受地幔柱垂向挤压-水平伸展作用控制,沿前寒武造山带等地壳薄弱带发育;(3)印度洋盆经历两次扩张中心的跃迁,其趋向性跃迁方向与热点相对板块的运动方向具有一致性,显示两者存在内在联系。(4)大西洋和太平洋洋中脊在印度洋交汇,于古近纪连通,末端伴随陆块持续发生碎裂化、裂解化,可称为鱼尾构造模式,表明印度洋盆衔接和调节了三大洋盆的发育和演化过程,具有全球洋盆枢纽的关键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洋盆张开
洋中脊跃迁
洋中
脊
扩展
热点作用
构造格局
构造演化
鱼尾构造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东部海盆扩张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6
2
作者
许鹤华
马辉
+1 位作者
宋海斌
陈爱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70-3078,共9页
南海的形成演化一直足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南海的扩张发生在早渐新世-早中新世,并且在南海的扩张中至少包括一次洋脊跃迁.本文采用上升离散地幔流和热对流耦合模型模拟了南海东部海盆扩张、洋中脊跃迁和扩张停止后岩石圈的热结构演化...
南海的形成演化一直足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南海的扩张发生在早渐新世-早中新世,并且在南海的扩张中至少包括一次洋脊跃迁.本文采用上升离散地幔流和热对流耦合模型模拟了南海东部海盆扩张、洋中脊跃迁和扩张停止后岩石圈的热结构演化和岩浆熔融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洋中脊跃迁是南海扩张中的一个重要的过程,由于洋脊跃迁使得在两洋脊之间形成一个部分熔融岩浆区,岩浆部分熔融的存在使洋脊之间海底火山分布也相对较多以及地形相对较高,同时造成南侧的洋脊两侧地形以及海山都分布不对称的现象,这反过来也能论证跃迁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裂大陆边缘
上升离散地幔流
热流
洋中脊跃迁
岩浆熔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跃生型微地块:离散型板块边界的复杂演化
被引量:
3
3
作者
孟繁
李三忠
+6 位作者
索艳慧
朱俊江
李玺瑶
戴黎明
刘永江
于胜尧
汪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4-664,共21页
当今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越发需要精细化研究,前人在板内变形、洋中脊增生、裂谷拓展以及板块驱动力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大洋岩石圈内部仍有很多微型构造块体没有得到更完善的认识和整理。本文总结前人关于裂谷拓展、洋中脊跃迁以...
当今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越发需要精细化研究,前人在板内变形、洋中脊增生、裂谷拓展以及板块驱动力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大洋岩石圈内部仍有很多微型构造块体没有得到更完善的认识和整理。本文总结前人关于裂谷拓展、洋中脊跃迁以及洋中脊?热点相互作用的研究,归纳全球跃生型微地块实例。结合大洋岩石圈内部微地块的形成和消亡过程,提出了3个跃生型微地块演化模型,即三节点重组模型、微陆块的大陆裂谷跃迁模型和微洋块的洋中脊跃迁模型,并探讨其深部动力和物质来源,便于进一步开拓洋中脊重组和海底构造的研究工作。大多数跃生型微地块是由于洋中脊?热点相互作用导致的,地幔柱对跃生型微地块的形成具有显著控制作用。跃生型微地块是深浅部构造耦合研究的关键。跃生型微地块可以由延生型微地块、残生型微地块等转化而来,也可能在板块运动过程中转化为增生型微地块或碰生型微地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跃生型微地块
微板块
洋中脊跃迁
板块三节点
地幔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点作用背景下的洋中脊跃迁和扩展作用:印度洋盆地张开过程探讨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江海
张华添
李洪林
刘仲兰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80,共7页
基金
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成矿潜力与资源环境评价(DY125-12-R-03)
西南印度洋脊合同区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评价(DY125-11-R-01)
文摘
在《印度洋底大地构造图》的基础上,分析了印度洋盆构造格局和洋盆演化重大事件序列,并从印度洋盆初始裂解机制、扩张中心跃迁与热点作用、洋中脊扩展作用等方面讨论了印度洋盆的张开过程,提出以下几点认识:(1)现今印度洋洋中脊可分为两个系统:东南印度洋中脊-中印度洋中脊-卡斯伯格洋脊系统(东支)和西南印度洋中脊系统(西支),前者是太平洋洋中脊扩展作用的产物,后者是太平洋-东南印度洋中脊与大西洋中脊之间构造调节的产物;(2)印度洋盆最初裂解受地幔柱垂向挤压-水平伸展作用控制,沿前寒武造山带等地壳薄弱带发育;(3)印度洋盆经历两次扩张中心的跃迁,其趋向性跃迁方向与热点相对板块的运动方向具有一致性,显示两者存在内在联系。(4)大西洋和太平洋洋中脊在印度洋交汇,于古近纪连通,末端伴随陆块持续发生碎裂化、裂解化,可称为鱼尾构造模式,表明印度洋盆衔接和调节了三大洋盆的发育和演化过程,具有全球洋盆枢纽的关键意义。
关键词
印度洋
洋盆张开
洋中脊跃迁
洋中
脊
扩展
热点作用
构造格局
构造演化
鱼尾构造模式
Keywords
Indian Ocean
sea floor spreading
ridge jump
ridge extension
hotspot
tectonic pattern
tectonic evolution
Fish-Tail Tectonics
分类号
P544.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东部海盆扩张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6
2
作者
许鹤华
马辉
宋海斌
陈爱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综合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70-3078,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1170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项目(KZCX2-YW-Q05-0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2008AA09Z306)资助
文摘
南海的形成演化一直足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南海的扩张发生在早渐新世-早中新世,并且在南海的扩张中至少包括一次洋脊跃迁.本文采用上升离散地幔流和热对流耦合模型模拟了南海东部海盆扩张、洋中脊跃迁和扩张停止后岩石圈的热结构演化和岩浆熔融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洋中脊跃迁是南海扩张中的一个重要的过程,由于洋脊跃迁使得在两洋脊之间形成一个部分熔融岩浆区,岩浆部分熔融的存在使洋脊之间海底火山分布也相对较多以及地形相对较高,同时造成南侧的洋脊两侧地形以及海山都分布不对称的现象,这反过来也能论证跃迁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
张裂大陆边缘
上升离散地幔流
热流
洋中脊跃迁
岩浆熔融
Keywords
Rifted continental margin, Upwelling divergent mantle flow, Heat flow, Ridge jump,Mantle melting
分类号
P738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跃生型微地块:离散型板块边界的复杂演化
被引量:
3
3
作者
孟繁
李三忠
索艳慧
朱俊江
李玺瑶
戴黎明
刘永江
于胜尧
汪刚
机构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4-664,共21页
基金
“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GASI-GEOGE-01)
山东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1606401)
+1 种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6YFC0601002、2017YFC0601401)
试采海底孔隙压力监测与海洋物理环境研究项目(2018c-03-186)联合资助
文摘
当今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越发需要精细化研究,前人在板内变形、洋中脊增生、裂谷拓展以及板块驱动力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大洋岩石圈内部仍有很多微型构造块体没有得到更完善的认识和整理。本文总结前人关于裂谷拓展、洋中脊跃迁以及洋中脊?热点相互作用的研究,归纳全球跃生型微地块实例。结合大洋岩石圈内部微地块的形成和消亡过程,提出了3个跃生型微地块演化模型,即三节点重组模型、微陆块的大陆裂谷跃迁模型和微洋块的洋中脊跃迁模型,并探讨其深部动力和物质来源,便于进一步开拓洋中脊重组和海底构造的研究工作。大多数跃生型微地块是由于洋中脊?热点相互作用导致的,地幔柱对跃生型微地块的形成具有显著控制作用。跃生型微地块是深浅部构造耦合研究的关键。跃生型微地块可以由延生型微地块、残生型微地块等转化而来,也可能在板块运动过程中转化为增生型微地块或碰生型微地块等。
关键词
跃生型微地块
微板块
洋中脊跃迁
板块三节点
地幔柱
Keywords
ridge jumping-derived micro-block
microplate
ridge jump
triple junction
mantle plume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67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热点作用背景下的洋中脊跃迁和扩展作用:印度洋盆地张开过程探讨
李江海
张华添
李洪林
刘仲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海东部海盆扩张过程的数值模拟
许鹤华
马辉
宋海斌
陈爱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跃生型微地块:离散型板块边界的复杂演化
孟繁
李三忠
索艳慧
朱俊江
李玺瑶
戴黎明
刘永江
于胜尧
汪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