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被引量:4
1
作者 史全生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6-93,104,共9页
关键词 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 向西方学习 学习西方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劝学篇》 李鸿章 张之洞 地主阶级顽固派
下载PDF
洋务派与“中体西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全顺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复杂的历史环境中,中国地主阶级开始发生了新的政治分化,出现了以冯桂芬、李鸿章、张之洞、郑观应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他们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中体西用”具有“兴西学、保中学”的...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复杂的历史环境中,中国地主阶级开始发生了新的政治分化,出现了以冯桂芬、李鸿章、张之洞、郑观应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他们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中体西用”具有“兴西学、保中学”的双重性质,反映了中西文化处在激烈冲突的情势下调和共容的形态,在近代中国西学传播的初始阶段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 冯桂芬 郑观应
下载PDF
张之洞的基本教育活动及其基本的教育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续)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景磐 吕达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83年第1期8-15,共8页
(五)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种影响很大的思潮。它并非张之洞首创,而是洋务运动(当然也包括洋务教育)的一贯指导思想。但张之洞是全面阐述这一思想的第一人,并在教育活动中不遗余力地贯彻了这一思想。从张之洞转变成洋... (五)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种影响很大的思潮。它并非张之洞首创,而是洋务运动(当然也包括洋务教育)的一贯指导思想。但张之洞是全面阐述这一思想的第一人,并在教育活动中不遗余力地贯彻了这一思想。从张之洞转变成洋务派以后的教育活动加以分析,可以看出,“中体西用”是他的基本的教育思想。他于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乃是这一思想集大成的代表作;由他主持制定的1903年学制中的《学务纲要》共56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用论 教育思想 西学为用 中学为 封建主义 教育活动 半殖民地半封建 基本的 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下载PDF
重新评价张之洞及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济琛 陈志英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39-45,共7页
张之洞(1836—1909年)是清末光绪时期地主阶级政治家、实业家和教育家,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奠基人,也是我国近代史上争议颇大且毁多于誉的重要历史人物。本文试图根据张之洞在我国近代发挥作用的几个方面,对他重新评价。 一 张之洞... 张之洞(1836—1909年)是清末光绪时期地主阶级政治家、实业家和教育家,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奠基人,也是我国近代史上争议颇大且毁多于誉的重要历史人物。本文试图根据张之洞在我国近代发挥作用的几个方面,对他重新评价。 一 张之洞生活的时期,正是“欧洲资本家的贪婪魔掌已经伸向中国”,强迫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这一时期各类矛盾日趋复杂,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新评价 科举 清政府 新学制 《劝学篇》 学堂 “西学 帝国主义列强
下载PDF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演变 被引量:5
5
作者 汤奇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67-74,共8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象史著中流行的说法那样,是张之洞发明首创,其实,它是十九世纪后期一个广泛流行的口号.也有人用道器、本末、主辅代替"体用"二字,或以旧学、新学、圣学、洋学分别代替"中学"与"西学...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象史著中流行的说法那样,是张之洞发明首创,其实,它是十九世纪后期一个广泛流行的口号.也有人用道器、本末、主辅代替"体用"二字,或以旧学、新学、圣学、洋学分别代替"中学"与"西学"来表述这一思想.这一口号从模糊地提出到形成为一种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用 洋务派 中学为 西学为用 先进知识分子 学习西方 资产阶级改良派 康有为 资产阶级改革 李鸿章
下载PDF
再论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何继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中西用”论 洋务派 西学为用 洋务思想家 “中学为体 早期维新思想 向西方学习 封建主义意识形态 思想理论 中法战争
下载PDF
洋务派与“中体西用”
7
作者 顾雷 尤永斌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1997年第1期58-59,共2页
“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它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交流的产物,它首先由洋务派提出并以之作为兴办洋务的宣传口号.随着时代的发展,条件的变化,中体西用的内涵不断发生嬗变.在近代。
关键词 西用 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 “中西用” 郑观应 传教士 学习西方 清政府 郭嵩焘
下载PDF
简析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说
8
作者 许志杰 《理论学刊》 1987年第2期34-34,共1页
中国的洋务派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中体西用”说的实质,既保留了封建主义的纲常伦理,又强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那么,这一口号是如何产生的?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来评价它?在中国漫长的... 中国的洋务派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中体西用”说的实质,既保留了封建主义的纲常伦理,又强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那么,这一口号是如何产生的?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来评价它?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尽管王朝更替,战争频繁,但中国传统文化却代代相传,日益巩固发展。然而到了近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用 洋务派 中国传统文化 六十年代 巩固发展 中学为 西学为用 纲常伦理 封建主义 王朝更替
下载PDF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分析
9
作者 謝方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3-19,共7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个侧面,是早期维新派(包括冯桂芬)和洋务派的思想理论基础。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作出了成绩,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推敲的问题。《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年第三期刊登了夏东元同志...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个侧面,是早期维新派(包括冯桂芬)和洋务派的思想理论基础。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作出了成绩,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推敲的问题。《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年第三期刊登了夏东元同志的文章《洋务运动发展论》。文章在论述“中体西用”思想时写道:林则徐、魏源所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用 洋务派 西学为用 中学为 清王朝 冯桂芬 早期维新派 君主立宪制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思想史
下载PDF
简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10
作者 韩忠富 《东疆学刊》 1991年第1期43-44,共2页
1864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清朝封建统治得到暂时的稳定.这时,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思想开始改变,看到了机器生产的优越性,也认识到某些新思想、新文化是可取的.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把资本主义国家在... 1864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清朝封建统治得到暂时的稳定.这时,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思想开始改变,看到了机器生产的优越性,也认识到某些新思想、新文化是可取的.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把资本主义国家在武器制造、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当作“强壮剂”,在其代表人物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举办了以“自强”、“求富”为目的,以兴学校、办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晚清教育的指导思想.这一教育思想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要正确地评价它,就应该根据当时社会的背景,从横向和纵向去评价.所谓横向评价是指“中体西用”教育思想对当时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影响,纵向的评价是指“中体西用”对当时教育的影响,对受教育者个性发展的影响.这样才能看出“中体西用”进步的一面和保守的一面,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西用” 教育思想 张之洞 晚清教育 受教育者 封建生产关系 工艺学堂 圣人 封建统治
下载PDF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四大发明
11
作者 克非 《学习与探索》 1980年第5期40-40,共1页
一提起洋务运动,就想起张之洞的一句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际上洋务运动就是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失败的,洋务派也因此有所分化。所谓“体”者,就是坚持封建的政治、经济结构也;所谓“用”者,则是对固有的体不作任何改革,只限于科... 一提起洋务运动,就想起张之洞的一句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际上洋务运动就是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失败的,洋务派也因此有所分化。所谓“体”者,就是坚持封建的政治、经济结构也;所谓“用”者,则是对固有的体不作任何改革,只限于科学技术的引进也。在政治上搞封建专制主义;在经济上采用先进科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中学为 四大发明 西学为用 经济结构 封建专制主义 洋务派 先进科学技术 改革 社会政治
下载PDF
试论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12
作者 马治国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0-23,共4页
本文采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张之洞在《劝学篇》中“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内涵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作者坚持“古为今用”的立场,提倡吸取“中体西用”之精华,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本文采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张之洞在《劝学篇》中“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内涵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作者坚持“古为今用”的立场,提倡吸取“中体西用”之精华,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中学为 西学为用 教育思想
下载PDF
从“通经致用”到“中体西用”——论张之洞教育思想的转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继宗 《社会科学》 1982年第9期45-47,44,共4页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甲午丧师,举国震动”,“其时流行语,则有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张之洞对“中体西用”,不仅“乐道”,而且“力行”;不仅贯彻于经济,而且更贯彻于文化教育。
关键词 “中西用” 通经致用 《清代学术概论》 洋务派 地主阶级改革派 梁启超 西学为用 中学为 教育思想 “西学
下载PDF
“中体西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佩权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十九世纪中后期在中国风行的一种社会思潮,也是这一时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利用国家权力,推行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政策的指导思想。中国人学习西方并不是洋务派首倡。但洋务派通过洋务运动把自明末以来中国...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十九世纪中后期在中国风行的一种社会思潮,也是这一时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利用国家权力,推行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政策的指导思想。中国人学习西方并不是洋务派首倡。但洋务派通过洋务运动把自明末以来中国封建社会中萌生起来的这种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洋务派 西用 西学为用 学习西方 社会思潮 中国封建社会 中学为 地主阶级 洋务思想
下载PDF
“中体西用”与张之洞研究的新突破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厚立 《文史杂志》 1996年第2期64-64,共1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晚清士人在近代西潮冲击下逐步形成的一个变革性共识,而变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学习西方.毛泽东指出:“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习外国”.这是近代中国人得出的最后结论.的确,从这个角度看,魏源提出“师...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晚清士人在近代西潮冲击下逐步形成的一个变革性共识,而变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学习西方.毛泽东指出:“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习外国”.这是近代中国人得出的最后结论.的确,从这个角度看,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达的是同一观念.进而言之,清季讲西学源出中国的士人与讲中体西用的士人也基本是一致的,他们多半都是在保持中国认同的基础上,为引进西方文化找依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可以说是晚清中国思想的主流.正如梁启超指出的:中体西用已成当时的流行语,而“张之洞最乐道之,举国以为至言”.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整合诸家之说,将其表述得最为系统.四川大学教授谢放的新著《中体西用之梦——张之洞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研究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西用”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劝学篇》 “西学 毛泽东 思想资源 学习西方 梁启超
下载PDF
张之洞政治人格刍议——基于政治文化的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荃 贾乾初 刘坤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8,共8页
张之洞作为晚清重臣,在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来分析张之洞的政治人格,可以发现张之洞具有典型传统意义上的君子人格,同时,又具有鲜明的调适性人格特征。张之洞的政治人格也表现出强势的主体性,将传统... 张之洞作为晚清重臣,在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来分析张之洞的政治人格,可以发现张之洞具有典型传统意义上的君子人格,同时,又具有鲜明的调适性人格特征。张之洞的政治人格也表现出强势的主体性,将传统政治文化塑造的群体主体意识发挥到了极致,却没能完成以张扬个体主体意识为主要特征的近代政治人格的升华。虽然如此,张之洞能审时度势,调适其中,对中国的近代发展有丰功伟绩,亦可誉为"圣之时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政治人格 君子人格 中学为 西学为用 经世致用
下载PDF
张之洞在湖北兴办洋务平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皮明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Z1期32-43,共12页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先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欧亚遥。 喜弄楹联的张之洞,在武昌黄鹤楼留下的这付联语,是耐人玩味的。张之洞虽托辞说“昔贤”缔造江汉,真实的命意还是沾沾表白他自己在“治鄂”中的功业。如果去掉那些隐隐自...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先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欧亚遥。 喜弄楹联的张之洞,在武昌黄鹤楼留下的这付联语,是耐人玩味的。张之洞虽托辞说“昔贤”缔造江汉,真实的命意还是沾沾表白他自己在“治鄂”中的功业。如果去掉那些隐隐自矜的情绪,从历史事实本身对张之洞在湖北兴办洋务作一番考察,那么张之洞其人也还是有可以肯定的方面。还是在张之洞在世时,日本伊藤博文游历北京,言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说“中国办事大臣,惟张香帅耳”。这话有溢美之偏,但也表明张之洞之办事健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洋务 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武昌 汉口 李鸿章 汉阳 封建官僚 总督
下载PDF
中体西用:转型社会的文化模式 被引量:7
18
作者 谢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1-8,共8页
中体西用:转型社会的文化模式谢放“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转型社会的一种文化模式,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冲突的产物。海内外学术界对这一文化模式作了不少研究,新论迭出。不过,“中体西用”的嬗变和内涵尚须作进... 中体西用:转型社会的文化模式谢放“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转型社会的一种文化模式,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冲突的产物。海内外学术界对这一文化模式作了不少研究,新论迭出。不过,“中体西用”的嬗变和内涵尚须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认为必须将时人的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用” 文化模式 转型社会 张之洞 西学为用 甲午战争 郑观应 “中学为体 中西文化 新式学堂
下载PDF
试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泰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17-122,116,共7页
在中国近代史上,长达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影响其全程,并可作为其指导思想的东西是什么呢?近四十年来,许多论者都认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口号所表述的思想。他们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投其所好”的解释,说什么“中学为体”是“作... 在中国近代史上,长达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影响其全程,并可作为其指导思想的东西是什么呢?近四十年来,许多论者都认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口号所表述的思想。他们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投其所好”的解释,说什么“中学为体”是“作为洋务运动的目的”,即“死保封建体制”,而“西学为用”只是“有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的含义”,其全义并不就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而且,“洋务派妄图在死保封建体制的前提下来移植西方的科学技术,其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这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变成了一个“反动的口号”。因此,洋务运动也随之变成了反动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师夷制夷 指导思想 顽固派 洋务 洋人 西艺 向西方学习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人体育认知的轨迹 从“师夷长技”到“民力富强之本” 被引量:6
20
作者 熊晓正 曹夺 林登辕 《体育文化导刊》 1997年第2期18-21,14,共5页
20世纪中国人体育认知的轨迹从“师夷长技”到“民力富强之本”熊晓正,曹夺,林登辕鸦片战争的惨败,极大地震憾了素以“治国平天下”为使命的土大夫阶层。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被炮舰的震憾抛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思... 20世纪中国人体育认知的轨迹从“师夷长技”到“民力富强之本”熊晓正,曹夺,林登辕鸦片战争的惨败,极大地震憾了素以“治国平天下”为使命的土大夫阶层。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被炮舰的震憾抛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思想体系,“睁眼看世界”,提出了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夷长技以制夷 富强之本 育认知 洋务派 20世纪 洋务运动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郑观应 向西方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