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祁连东段早古生代洋壳俯冲作用记录——来自晚奥陶世高镁埃达克岩的证据
1
作者 赵少卿 海连富 +5 位作者 孙永亮 梅超 母彩霞 魏向成 徐清海 郭蓉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482,共18页
具有特殊成因机制的埃达克质岩石是探究深部岩浆动力学过程与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岩石探针之一。本文对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宁夏南华山地区出露的石洼里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龄、主量-微量元素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以探讨其岩石... 具有特殊成因机制的埃达克质岩石是探究深部岩浆动力学过程与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岩石探针之一。本文对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宁夏南华山地区出露的石洼里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龄、主量-微量元素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石洼里花岗岩侵位年龄为452±4 Ma,为晚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具有较高的SiO_(2)(68.60%~71.42%)、Al_(2)O_(3)(14.95%~15.75%)和Na_(2)O(5.06%~5.79%)含量,较低的K_(2)O(2.23%~3.10%)、MgO(0.91%~1.73%)含量和较高的Mg^(#)值(55~59),属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具有高Ba(1025×10^(-6)~1250×10^(-6))、Sr(324×10^(-6)~577×10^(-6))和低Y(6.99×10^(-6)~7.69×10^(-6))、Yb(0.65×10^(-6)~0.71×10^(-6))含量,较高的Sr/Y(45~79)和(La/Yb)_(N)(17~31)值,且无明显Eu负异常。锆石εHf(t)值相对较高,变化范围为+0.5~+15.5。主量-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石洼里花岗岩具有高镁埃达克岩的典型特征,可能是在30~40 km深度的岛弧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源区中可能存在早古生代的新生地壳。结合区内蛇绿岩、高压变质岩、弧岩浆岩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受北祁连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影响,石洼里高镁埃达克岩形成于老虎山弧后盆地洋壳在晚奥陶世的南向俯冲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镁埃达克岩 晚奥陶世 洋壳俯冲 原特提斯 南华山 石洼里花岗岩 北祁连
下载PDF
华南晚三叠世火山岩的识别:对古太平洋洋壳俯冲启动时限的制约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杰 刘磊 +2 位作者 李响 赵增霞 赵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以粤东地区原认定为早侏罗世的嵩灵组中酸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嵩灵组下部3件火山岩形成于204~200 Ma,据此可将华南晚中生代连续活动的火山作用时代前推至晚三叠世。3件样品... 以粤东地区原认定为早侏罗世的嵩灵组中酸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嵩灵组下部3件火山岩形成于204~200 Ma,据此可将华南晚中生代连续活动的火山作用时代前推至晚三叠世。3件样品均具有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其ε_(Hf)(t)值分别为+9.2~+5.7、+5.7~+2.2和+10.0~+2.9,相对于研究区地壳成分明显亏损,暗示该火山岩主要源于古元古代地壳基底物质的重熔,但有明显的亏损幔源物质贡献。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可知,粤东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岩石成因中亏损幔源物质贡献的程度,由晚三叠世向中侏罗世逐渐减弱,但随后又逐渐增强。华南晚侏罗世以来的岩浆活动记录了古太平洋洋壳俯冲晚阶段的信息,中侏罗世以前的岩浆活动则是古太平洋洋壳俯冲早阶段的诱发结果。本文识别出的华南晚三叠世火山岩,暗示古太平洋洋壳俯冲作用的起始时间不晚于晚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洋壳俯冲 启动时限 晚三叠世 华南
下载PDF
从洋壳俯冲到陆壳俯冲和碰撞:来自羌塘中西部地区榴辉岩和蓝片岩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修政 董永胜 +4 位作者 李才 解超明 王明 邓明荣 张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21-2834,共14页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低温/高压变质带是目前青藏高原内部延伸规模最大的高压变质带,但大量关键高压变质岩石出露地区地球化学资料匮乏,严重制约了对高压变质带原岩建造以及构造演化的全面认识。本文以羌塘中西部地区尚无地球化学资料的果...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低温/高压变质带是目前青藏高原内部延伸规模最大的高压变质带,但大量关键高压变质岩石出露地区地球化学资料匮乏,严重制约了对高压变质带原岩建造以及构造演化的全面认识。本文以羌塘中西部地区尚无地球化学资料的果干加年山榴辉岩和红脊山蓝片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以及原岩恢复工作。研究表明,果干加年山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围岩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片岩和少量大理岩中,其原岩为亚碱性玄武岩,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REE=51.19×10^-6~59.43×10^-6)和轻稀土亏损的特征[(La/Yb)N=0.59~0.70],不具有Nb、Ta、Ti的亏损,与典型的N-MORB特征一致,暗示其原岩可能来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形成于洋中脊环境。红脊山地区基性蓝片岩的原岩为碱性玄武岩-亚碱性玄武岩,具有高的TiO2(2.97%~4.14%)和P2O5(0.29%~0.48%)含量,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6.10~11.6]和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OIB。但是这些基性蓝片岩与大量的陆源碎屑岩伴生产出,且具有明显的硅铝质上地壳物质混染的特征,与南羌塘地区二叠纪大陆板内基性岩墙的产出特征以及地壳混染特征一致,可能是其俯冲消减的产物。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并结合区域内已识别出的E-MORB型洋壳和洋岛/海山物质深俯冲的证据,我们认为羌塘中部晚三叠世高压变质带以洋壳物质深俯冲为主,同时亦保留了部分陆壳物质俯冲的证据,暗示大洋向北俯冲消减结束之后,又牵引至少一部分南羌塘北缘陆壳物质经历了随后的俯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蓝片岩 地球化学 洋壳俯冲 俯冲 羌塘
下载PDF
洋壳俯冲过程中的地幔楔上升对流:来自芝麻坊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早期变质的证据 被引量:2
4
作者 宋衍茹 叶凯 续海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7-158,共12页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中发现了大量包裹在超高压(UHP)变质片麻岩和混合岩中的造山带石榴橄榄岩。根据它们的野外产出特征和全岩地球化学成分,其中一部分石榴橄榄岩的原岩来自于亏损地幔,后来被卷入俯冲陆壳并经受过俯冲陆壳产生的熔/流体...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中发现了大量包裹在超高压(UHP)变质片麻岩和混合岩中的造山带石榴橄榄岩。根据它们的野外产出特征和全岩地球化学成分,其中一部分石榴橄榄岩的原岩来自于亏损地幔,后来被卷入俯冲陆壳并经受过俯冲陆壳产生的熔/流体的交代。但是,对这些岩石早期的亏损过程尚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报道了东海芝麻坊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早期变质演化的新证据。根据详细的变质反应结构观察和矿物成分研究,芝麻坊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在经历高压低温俯冲带型超高压变质之前经历了至少两期变质演化。其原岩矿物组合由石榴子石变斑晶的高Ca-Cr核部及其中包裹的高Mg单斜辉石、高Al-Cr斜方辉石和高Mg-Ni橄榄石所记录;指示芝麻坊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原岩为高温-高压的富集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第二期矿物组合为包裹在低Cr变斑晶石榴子石幔部和细粒新生石榴子石核部的大量富Al铬铁矿和高Mg低Ni橄榄石以及少量高Mg斜方辉石。该期组合未发现单斜辉石,表明岩石随后被转变为高温低压的难熔尖晶石方辉橄榄岩或尖晶石纯橄岩。芝麻坊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早期变质演化记录了它们被卷入大陆板片俯冲带之前的地幔楔上升对流过程。笔者认为芝麻坊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原岩来源于早期俯冲大洋板片之上的深部高温富集地幔楔,洋壳俯冲过程中的地幔楔对流导致其上升到弧后或岛弧之下的地幔楔浅部,减压部分熔融使原本富集的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转化为难熔的尖晶石方辉橄榄岩或尖晶石纯橄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 洋壳俯冲 地幔楔对流 芝麻坊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
下载PDF
洋脊和年轻洋壳俯冲与埃达克岩生成的热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健 石耀霖 吴春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7-624,共8页
新生代以来 ,环太平洋周边分布的埃达克岩 (Adakite)主要与年轻洋壳俯冲时在 70~ 90km深处的部分熔融有关。利用数值方法 ,模拟了洋壳俯冲的热演化过程并讨论了脱水、熔融对埃达克岩浆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仅在活动海岭俯冲前后约 1... 新生代以来 ,环太平洋周边分布的埃达克岩 (Adakite)主要与年轻洋壳俯冲时在 70~ 90km深处的部分熔融有关。利用数值方法 ,模拟了洋壳俯冲的热演化过程并讨论了脱水、熔融对埃达克岩浆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仅在活动海岭俯冲前后约 10Ma内 ,年轻的、热的俯冲海洋板片在 75~85km深度范围内 ,温度升高至 82 5~ 10 0 0℃脱水 ,导致年轻洋壳中角闪岩部分熔融 ,形成埃达克岩(Adakite)。而一般洋壳俯冲在 10 0km以下深度才脱水 ,由于脱水区压力较高洋壳自身不能熔融 ,水进入上覆地幔楔状体导致部分熔融 ,形成安山岩 (Ande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壳俯冲 埃达克岩 热模拟 部分熔融
下载PDF
拉萨地块吉朗榴辉岩的岩石学研究及其对古特提斯洋壳俯冲折返过程的限定 被引量:4
6
作者 申婷婷 张聪 +2 位作者 田作林 李杨 杨经绥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7-932,共16页
拉萨地块东部松多(超)高压榴辉岩记录了古特提斯洋俯冲及折返过程。松多榴辉岩带已发现松多、新达多、白朗和吉朗4个榴辉岩出露区,它们的峰期温压条件及变质p-T轨迹的研究对揭示拉萨地块古特提斯时期的俯冲及折返过程有重要意义。松多... 拉萨地块东部松多(超)高压榴辉岩记录了古特提斯洋俯冲及折返过程。松多榴辉岩带已发现松多、新达多、白朗和吉朗4个榴辉岩出露区,它们的峰期温压条件及变质p-T轨迹的研究对揭示拉萨地块古特提斯时期的俯冲及折返过程有重要意义。松多榴辉岩带东段吉朗榴辉岩的主要矿物为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角闪石、金红石、绿帘石、石英以及退变形成的后成合晶结构(透辉石+角闪石+斜长石)和少量的黑云母。石榴子石具有含丰富矿物包裹体的"脏"核和极少包裹体的"净"边,具有典型的进变质成分环带特征,从核部到边部镁铝榴石组分升高,锰铝榴石和钙铝榴石组分降低。石榴子石边部发育窄的角闪石+斜长石(An=28)组成的冠状体,表明石榴子石边部发生了后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通过变质相平衡模拟计算得到石榴子石以及多硅白云母记录的峰期温压条件为563℃、2. 4 GPa。结合岩相学特征,确定吉朗榴辉岩经历了4期变质演化阶段:(1)进变质阶段以石榴子石核部及其包裹体为代表性矿物组合;(2)峰期变质阶段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边部、绿辉石、多硅白云母、蓝闪石、硬柱石、金红石和石英;(3)早期退变质阶段以硬柱石分解产生绿帘石为特征;(4)晚期退变质阶段以绿辉石发育后成合晶和石榴子石生长冠状体为特征。认为吉朗榴辉岩为典型的低温高压榴辉岩,经历了顺时针p-T演化轨迹,折返过程为近等温降压过程。与松多带内其他(超)高压岩石相比,吉朗榴辉岩峰期温压条件较低,其围岩为变石英岩,区别于区内其他(超)高压榴辉岩的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及蛇纹岩围岩。推测吉朗榴辉岩来自于俯冲带浅部,由俯冲隧道中低密度沉积物裹挟折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榴辉岩 变质相平衡 古特提斯 洋壳俯冲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朱日和地区中奥陶世洋壳俯冲作用:来自奥长花岗岩年龄及地球化学的制约 被引量:4
7
作者 周路路 舒广强 +8 位作者 王继春 刘俊刚 李冬均 赵鑫 陈璋 刘志伟 汤刚 王双桃 黎勤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5-558,共14页
系统研究了内蒙古中部朱日和地区最新发现的奥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区中奥陶世洋壳俯冲作用给出制约。结果显示,奥长花岗岩形成于中奥陶世(472±3 Ma和466±5 Ma),富Si、富Al、富N... 系统研究了内蒙古中部朱日和地区最新发现的奥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区中奥陶世洋壳俯冲作用给出制约。结果显示,奥长花岗岩形成于中奥陶世(472±3 Ma和466±5 Ma),富Si、富Al、富Na、贫K,高Sr、低Y和Yb,具正Eu异常、正Sr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表现为典型的俯冲洋壳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奥长花岗岩的锆石ε_(Hf)(t)值为+8.8~+15.1,一阶段模式年龄(T_(DM1))为475~728 Ma,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476~885 Ma。最新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显示,朱日和地区存在一个早古生代洋壳俯冲带,表明至少在中奥陶世,朱日和日地区开始出现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的洋壳俯冲作用,而具有典型埃达克岩特征的奥长花岗岩所代表的岩浆侵位结晶活动正是对该洋壳俯冲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长花岗岩 早古生代 古亚洲 洋壳俯冲 地球化学 内蒙古中部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黑龙江省造山带研究:关于洋壳俯冲造山和陆壳碰撞造山磨拉石的认识
8
作者 张铁安 刘宇奇 +4 位作者 高洪岩 杜兵盈 刘宇崴 赵雨生 王旭楠 《现代矿业》 CAS 2022年第9期36-42,52,共8页
在造山带研究中,洋壳俯冲过程和陆壳碰撞造山时限是全球造山带研究的重要内容。磨拉石是研究造山带洋壳俯冲过程和陆壳碰撞造山时限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通过对黑龙江省造山带的深入研究,认为从造山带角度分析,磨拉石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 在造山带研究中,洋壳俯冲过程和陆壳碰撞造山时限是全球造山带研究的重要内容。磨拉石是研究造山带洋壳俯冲过程和陆壳碰撞造山时限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通过对黑龙江省造山带的深入研究,认为从造山带角度分析,磨拉石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重塑造山历史,即磨拉石不仅能够限定地块边缘洋盆关闭时限,还可以反演造山带洋壳后退式俯冲造山期次(洋陆转换阶段)。分析结果对于研究磨拉石和洋壳俯冲造山过程(洋陆转换过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洋壳俯冲造山磨拉石 碰撞造山磨拉石
下载PDF
西阿尔卑斯Zermatt-Saas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与我国新疆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的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立飞 吕增 +1 位作者 李旭平 Kurt Bucher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8-506,共9页
根据对西阿尔卑斯Zernatt-Saas带的野外地质考察及有关资料的总结,详细地介绍了西阿尔卑斯Zermatt-Saas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的地质概括、岩石组成和变质作用演化过程,并着重与我国新疆西南天山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进行了比较,探... 根据对西阿尔卑斯Zernatt-Saas带的野外地质考察及有关资料的总结,详细地介绍了西阿尔卑斯Zermatt-Saas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的地质概括、岩石组成和变质作用演化过程,并着重与我国新疆西南天山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这两个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在变质作用和地质演化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两个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典型的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的基本地质特征是都具有保存完好的洋壳岩石组合特征和较低的地热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带 俯冲 西阿尔卑斯 新疆西南天山
下载PDF
俯冲洋壳的折返及其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意 叶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61-1478,共18页
大洋俯冲带中高压(HP)和超高压(UHP)岩石的折返机制一直以来都是俯冲工厂中最不为人知的问题之一。本文根据搜集全球折返到地表的洋壳榴辉岩基础数据(包括岩石学特征、峰期温压条件和折返P-T轨迹),初步探讨了洋壳榴辉岩的折返机制。根... 大洋俯冲带中高压(HP)和超高压(UHP)岩石的折返机制一直以来都是俯冲工厂中最不为人知的问题之一。本文根据搜集全球折返到地表的洋壳榴辉岩基础数据(包括岩石学特征、峰期温压条件和折返P-T轨迹),初步探讨了洋壳榴辉岩的折返机制。根据峰期矿物组合、温压条件和对应的地温梯度,典型大洋俯冲带中的榴辉岩可以分为三类:含柯石英的UHP硬柱石榴辉岩(2.7~3.2GPa,470~610℃,5~7℃/km)、HP硬柱石榴辉岩(1.7~2.6GPa,360~620℃,5~8℃/km)和HP绿帘石榴辉岩(1.5~2.3GPa,540~630℃,7~12℃/km)。与大陆俯冲碰撞造山带中的HP-UHP榴辉岩相比,洋壳榴辉岩具有较低的峰期温压条件和较高的低密度含水矿物的含量,但是普遍缺失高密度的蓝晶石。已有的俯冲洋壳的折返模式都基于一个假设:洋壳榴辉岩密度比周围地幔大。因此,洋壳榴辉岩的折返必须借助于低密度的蛇纹岩或者变沉积岩。MORB体系的热力学模拟研究表明,俯冲洋壳的矿物组合、矿物含量和密度主要受低密度含水矿物(如硬柱石、绿泥石、蓝闪石和滑石等)的稳定性控制,并且在同等深度条件下,冷俯冲洋壳的密度低于热俯冲洋壳的密度。经历冷俯冲(~6℃/km)洋壳的密度在<110~120km(P<3.3~3.6GPa)的深度仍小于周围地幔,但是经历热俯冲(~10℃/km)洋壳的密度在>60km(P>1.8GPa)的深度就已经超过周围地幔。结合高温高压实验资料和地球物理观察数据,我们认为在>120km的深度,俯冲基性洋壳本身密度大于周围地幔,不存在低密度的地幔楔蛇纹岩(蛇纹石已发生分解),并且大洋板块的俯冲角度突然增大可能阻碍了更深部的低密度变沉积岩的折返。以上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可能导致现今折返到地表的洋壳榴辉岩和变沉积岩的形成深度普遍小于120km。折返过程中硬柱石脱水分解会导致洋壳密度增大,退变形成的蓝晶石榴辉岩的密度大于周围地幔,无法折返,这可能是全球洋壳榴辉岩中普遍缺失蓝晶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返 俯冲 密度 低密度含水矿物 蛇纹石化俯冲通道 增生楔
下载PDF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从大洋到大陆的深俯冲过程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贵宾 张立飞 宋述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40,共13页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同我国大别-苏鲁造山带类似,同属典型的大陆型俯冲碰撞带。柯石英在榴辉岩和片麻岩中均有发现,且石榴橄榄岩锆石中含有金刚石。本文从岩石学、温压计算、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四个方面,对此带中的鱼卡、绿梁山、锡铁山和...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同我国大别-苏鲁造山带类似,同属典型的大陆型俯冲碰撞带。柯石英在榴辉岩和片麻岩中均有发现,且石榴橄榄岩锆石中含有金刚石。本文从岩石学、温压计算、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四个方面,对此带中的鱼卡、绿梁山、锡铁山和都兰4个榴辉岩和石榴橄榄岩出露地区近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综述。与典型的大陆型俯冲碰撞带不同,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保存了早期陆壳俯冲前发生的洋壳深俯冲的证据。因此,结合现有数据,本文对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碰撞的构造演化模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 洋壳俯冲 大陆俯冲碰撞
下载PDF
柴北缘沙柳河地区洋壳超高压变质单元中异剥钙榴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贵宾 张立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在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东端的沙柳河地区蛇绿岩剖面中,首次发现了与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共生的异剥钙榴岩。该异剥钙榴岩主要由钙铝榴石、透辉石、绿泥石、碳酸盐及少量葡萄石和黝帘石组成。异剥钙榴岩通常被认为是洋底变质作用的标志性... 在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东端的沙柳河地区蛇绿岩剖面中,首次发现了与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共生的异剥钙榴岩。该异剥钙榴岩主要由钙铝榴石、透辉石、绿泥石、碳酸盐及少量葡萄石和黝帘石组成。异剥钙榴岩通常被认为是洋底变质作用的标志性产物。因此,此异剥钙榴岩的确定,为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曾经存在过洋壳俯冲提供了又一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剥钙榴岩 洋壳俯冲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
下载PDF
大洋平板俯冲的数值模拟再现:洋–陆汇聚速率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皇甫鹏鹏 王岳军 +3 位作者 范蔚茗 李忠海 王喻鸣 周永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9-445,共17页
利用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洋-陆汇聚时,大洋岩石圈的绝对俯冲速率和上覆大陆岩石圈的向洋绝对逆冲速率对俯冲模式的影响,尤其是上覆大陆的向洋绝对逆冲速率与平板俯冲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对于年龄为40 Ma的含正常洋壳厚... 利用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洋-陆汇聚时,大洋岩石圈的绝对俯冲速率和上覆大陆岩石圈的向洋绝对逆冲速率对俯冲模式的影响,尤其是上覆大陆的向洋绝对逆冲速率与平板俯冲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对于年龄为40 Ma的含正常洋壳厚度的大洋岩石圈,在初始俯冲角度为现今洋–陆俯冲平均倾角的极小值(19°)条件下,低速大洋俯冲(绝对俯冲速率≤3 cm/a)且上覆大陆岩石圈向洋绝对逆冲速率≥1 cm/a时,具备形成平板俯冲的条件。当中–高速大洋俯冲(绝对俯冲速度>3 cm/a)时,在上覆大陆的绝对逆冲速率不小于俯冲速率时可以形成平板俯冲。当增加初始俯冲角度到平均倾角的极大值(36°)时,仅在低速大洋俯冲(绝对俯冲速率≤3 cm/a)且绝对逆冲速率达到10 cm/a时(自然界中基本不存在),才有可能出现平板俯冲,其他情况均表现为陡俯冲。我们的模拟结果表明:(1)较高的大洋岩石圈绝对俯冲速率更容易克服板间耦合作用力而有利于陡俯冲形成;(2)较高的上覆大陆绝对逆冲速率更有利于俯冲板片弯曲而趋向于平板俯冲形成;(3)上覆大陆朝向海沟的逆冲速率会在俯冲板片下方产生水平向陆的地幔流,绝对逆冲速率越大该地幔流越强烈,导致作用于板片下表面的水平剪切分量越大而有利于板片弯折和平板俯冲发生;(4)初始俯冲角度的增加对平板俯冲的形成起到强烈抑制作用。这些能被现今平板俯冲,如具相似洋–陆汇聚速率条件的南美洲西海岸平板俯冲实例所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俯冲 数值模拟 俯冲速率 大陆岩石圈向逆冲速率 初始俯冲角度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大洋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被引量:51
14
作者 朱小辉 陈丹玲 +2 位作者 王超 王红 刘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4-251,共18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一条典型的早古生代造山带,是由陆壳深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产于其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原岩形成时代普遍大于750Ma,原岩的性质为陆壳属性,但柴北缘东段都兰沙柳河地区出露的含柯石英榴辉岩原岩的形...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一条典型的早古生代造山带,是由陆壳深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产于其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原岩形成时代普遍大于750Ma,原岩的性质为陆壳属性,但柴北缘东段都兰沙柳河地区出露的含柯石英榴辉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为516Ma,原岩的性质为洋壳属性,证实柴北缘局部地段还存在洋壳深俯冲,柴北缘地区可能记录了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再到碰撞造山这一完整的演化历史。本文主要从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对柴北缘地区陆壳深俯冲前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大洋发展与演化的岩石记录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柴北缘地区在700~850Ma时受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影响发生了裂解;535~700Ma时在裂解事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大洋,沿柴北缘连续分布的岩石记录表明该洋盆可能在早古生代已具有一定的规模;460~535Ma时该洋壳发生了俯冲消减作用;450~460Ma期间洋盆闭合消失。这一认识对全面深入了解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 洋壳俯冲 大陆俯冲碰撞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柴北缘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羌塘南缘俯冲型石英正长斑岩的发现:来自地球化学分析证据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洪瑞 侯增谦 +6 位作者 杨天南 宋玉财 李政 王召林 王晓虎 汪元奎 刘群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3-412,共10页
北(东)羌塘地块的二叠纪构造演化久存争议。笔者等在沱沱河地区发现了一套晚二叠世石英正长斑岩,其大地构造属性对北羌塘地块及青藏高原北缘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石英正长斑岩侵位于早二叠世火山岩和灰岩中,属钙碱性系列,... 北(东)羌塘地块的二叠纪构造演化久存争议。笔者等在沱沱河地区发现了一套晚二叠世石英正长斑岩,其大地构造属性对北羌塘地块及青藏高原北缘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石英正长斑岩侵位于早二叠世火山岩和灰岩中,属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具明显Eu负异常,εNd(t)值在2.1~4.1之间,n(87Sr)/n(86Sr)初始比值为0.70065~0.70566。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浆起源于俯冲板片或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具有岛弧岩浆典型特征,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作用,最终高温条件下浅成侵位,由此反映北羌塘地块在晚二叠世还存在一定规模的消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正长斑岩 地球化学 洋壳俯冲 二叠纪 沱沱河 羌塘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鄂霍茨克洋与太平洋构造域叠合的岩浆作用与成矿响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建平 牛贺才 +4 位作者 汤华云 任钟元 葛文春 苏玉平 李益龙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5-550,共6页
课题拟重点开展华北北缘及其邻区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规律、成岩-成矿性质及形成背景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时空背景下岩浆-成矿作用的类型,查找典型构造带上岩浆的岩石化学及同位素组成的时空演变规律,明确古鄂霍茨克洋和太平... 课题拟重点开展华北北缘及其邻区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规律、成岩-成矿性质及形成背景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时空背景下岩浆-成矿作用的类型,查找典型构造带上岩浆的岩石化学及同位素组成的时空演变规律,明确古鄂霍茨克洋和太平洋俯冲体系对区内岩浆作用的制约,限定古洋壳向华北地块俯冲、转换的时限。分析岩浆-金属成矿作用区岩浆产生的物理化学条件、运移演化过程、源区性质及记录的壳幔相互作用,并在剖析典型资源矿产聚集区燕山期成矿类型及成矿机理基础上,探讨岩浆性质、成岩过程与成矿类型、成矿作用的关系,建立岩浆-成矿作用与古洋壳俯冲叠合的内在联系,构建成岩-成矿作用与块体俯冲拼合的动力学过程。同时,将深源岩石包体示踪和地球物理资料有机结合,开展不同地区深部岩石圈组成、结构,以及深部过程与浅部响应的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 成矿作用 洋壳俯冲转换 岩石圈性质与结构 燕山期 华北北缘及邻区
下载PDF
新特提斯洋俯冲时间:变质洋壳残片^(40)Ar/^(39)Ar微区年龄 被引量:15
17
作者 钟大赉 季建清 胡世玲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6期1782-1785,共4页
在东缅密支那缝合带以东 ,滇西盈江岛弧岩体中发现了具正常洋中脊属性的基性麻粒岩包体 .采用40 Ar/3 9Ar微区连续激光质谱方法 ,对其早期变质矿物组合的石榴子石和单斜辉石测定 ,获得等时线年龄为≈ 75Ma .结合研究区新生代岩石圈构造... 在东缅密支那缝合带以东 ,滇西盈江岛弧岩体中发现了具正常洋中脊属性的基性麻粒岩包体 .采用40 Ar/3 9Ar微区连续激光质谱方法 ,对其早期变质矿物组合的石榴子石和单斜辉石测定 ,获得等时线年龄为≈ 75Ma .结合研究区新生代岩石圈构造演化、构造热事件、变形 变质年龄 ,给定了新特提斯洋壳俯冲到下地壳深度的时间 .在岛弧地体中寻找高级 (高压 )变质的洋壳残片包体 ,研究其P T t轨迹 ,可以直接追溯洋壳俯冲、裂离、折返年代和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碰撞 造山带 新特提斯 俯冲年龄 洋壳俯冲
原文传递
海南岛二叠纪—三叠纪构造演化:源自岩浆岩和变质岩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6
18
作者 吕方 辛宇佳 +1 位作者 李建华 王金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51,共22页
本文对海南岛广泛出露的中-酸性花岗质岩体和中—高级变质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识别出270~259 Ma和242 Ma两期岩浆事件和251~248 Ma变质-深熔事件。270~259 Ma岩浆岩包括花岗(石英)闪长岩和含石榴... 本文对海南岛广泛出露的中-酸性花岗质岩体和中—高级变质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识别出270~259 Ma和242 Ma两期岩浆事件和251~248 Ma变质-深熔事件。270~259 Ma岩浆岩包括花岗(石英)闪长岩和含石榴子石花岗岩。花岗(石英)闪长岩为准铝质I型花岗岩,锆石εHf(t)值变化较大,Mg#和CaO/Na_(2)O比值较高,Rb/Sr比值较低,起源于玄武质下地壳,并存在少量幔源岩浆的混入;含石榴子石花岗岩为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锆石εHf(t)值为负,CaO/Na_(2)O比值较高,源岩主要为壳源贫黏土的碎屑岩。它们均富集LREEs(轻稀土元素)和LILEs(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HFSEs(高场强元素),显示出与洋壳俯冲相关的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大陆弧背景下。251~248 Ma变质-深熔事件与区域上广泛分布的壳源S型花岗岩和韧性剪切变形同期,推测为一期弧-陆碰撞造山事件。242 Ma花岗岩为A_(2)型花岗岩,具正的锆石εHf(t)值,其源岩为新生的玄武质下地壳物质,标志造山已进入伸展垮塌阶段。海南岛在二叠纪末期到三叠纪初期完成了由洋壳俯冲向弧-陆碰撞造山的转换,该时期构造演化主要受古特提斯构造域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花岗岩 洋壳俯冲 弧-陆碰撞 锆石U-Pb同位素 LU-HF同位素
下载PDF
橄榄石湿润性质研究揭示俯冲带地幔楔内部流体循环
19
作者 袁超(编译) Huang Y +2 位作者 Nakatani T Nakamura M McCammon C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4-1324,共1页
流体是控制地球内部能量传递和物质迁移的重要媒介之一。俯冲带流体循环对弧火山的形成、全球物质循环和地震的发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准确限定流体在俯冲带的分布范围和迁移机制对理解全球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的研究普... 流体是控制地球内部能量传递和物质迁移的重要媒介之一。俯冲带流体循环对弧火山的形成、全球物质循环和地震的发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准确限定流体在俯冲带的分布范围和迁移机制对理解全球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的研究普遍认为:俯冲洋壳脱水产生的流体只在较深的深度(通常在弧火山以下~105 km处)才开始进入上覆地幔,降低地幔物质部分熔融的温度,进而控制弧火山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 地球内部 地幔物质 部分熔融 俯冲 橄榄石 物质迁移 能量传递
下载PDF
青岛榴辉岩相蛇绿混杂岩——俯冲“洋壳”推覆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曙光 刘德良 +4 位作者 葛宁洁 陈移之 张志敏 韩宗珠 赵广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5期1161-1164,共4页
长期以来,人们观察到的蛇绿岩均被解释为是在板块聚敛边界仰冲侵位于陆壳内的“洋壳”残片;而俯冲消减到深部的洋壳,根据现代碰撞造山模型,只能在陆壳俯冲时,作为碰撞混杂岩被推覆上来。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榴辉岩相 俯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