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山带板内洋岛-海山残片的识别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范建军 李才 +2 位作者 牛耀龄 解超明 王明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1-404,共24页
板内洋岛-海山残片是造山带"洋壳残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恢复造山带所代表的古洋盆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在造山带中识别板内洋岛-海山残片并通过其恢复古洋盆的构造演化等问题并不清楚.在综述现今板内洋岛-海山... 板内洋岛-海山残片是造山带"洋壳残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恢复造山带所代表的古洋盆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在造山带中识别板内洋岛-海山残片并通过其恢复古洋盆的构造演化等问题并不清楚.在综述现今板内洋岛-海山的岩石层序、岩浆岩类型、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等的基础上,结合对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数个板内洋岛-海山残片研究的成果,初步总结了造山带板内洋岛-海山残片的识别标志及其地质意义、时代的确定方法等基础地质问题.板内洋岛-海山记录了丰富的洋盆演化信息,且是大洋俯冲消亡时最易保存的地质体.因此,在古洋盆构造演化的恢复中,对造山带板内洋岛-海山残片的研究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板内洋岛-海山残片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地质年代学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洋岛-海山研究进展及其对于重建洋板块的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袁四化 潘桂棠 任飞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26-2845,共20页
在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研究中,对洋岛-海山/洋底高原的识别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为深入研究中国大陆洋板块构造,系统回顾了洋岛-海山/洋底高原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增生造山过程.洋岛-海山/洋底高原是在海底扩张、大洋壳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幔... 在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研究中,对洋岛-海山/洋底高原的识别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为深入研究中国大陆洋板块构造,系统回顾了洋岛-海山/洋底高原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增生造山过程.洋岛-海山/洋底高原是在海底扩张、大洋壳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幔热点/柱作用形成的有异常厚度洋壳的区域,是大洋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洋岛-海山/洋底高原在垂向上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下部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为主,上部以碳酸盐岩建造为主.现今大洋盆地中大面积分布着正在演化中和正在俯冲的洋岛-海山,根据比较大地构造学原理,古洋岛-海山的存在指示古大洋盆地的存在,是研究造山带的重要载体.认为地史时期大洋盆地中有相当数量的洋岛、海山,在俯冲增生碰撞造山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洋岛-海山残块以构造岩片(块)形式夹持在俯冲增生杂岩中,随大洋盆地关闭;其作为缝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识别对接带的重要判别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岛-海山 底高原 增生造山作用 俯冲增生杂岩 板块地质学
原文传递
滇西昌宁-孟连结合带石炭纪火山-沉积地层时代与构造环境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恩泽 罗亮 +2 位作者 徐争启 谢韬 黄晓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20-1932,共13页
昌宁-孟连结合带内大面积出露石炭纪火山-沉积地层,对其时代的精确厘定及古构造环境的识别,有助于认识和恢复昌宁-孟连结合带乃至东古特提斯洋演化。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剖面测制,查明玄武岩与碳酸盐岩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对碳酸... 昌宁-孟连结合带内大面积出露石炭纪火山-沉积地层,对其时代的精确厘定及古构造环境的识别,有助于认识和恢复昌宁-孟连结合带乃至东古特提斯洋演化。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剖面测制,查明玄武岩与碳酸盐岩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对碳酸盐岩开展了详细的微相分析,识别出4种微相类型,分别为颗粒生屑灰岩(MF1)、似球粒泥粒生屑灰岩(MF2)、鲕粒灰岩(MF3)和含珊瑚碎屑礁灰岩(MF4),主体形成于热带-亚热带较温暖的古气候背景,代表了浅水高能环境。对碳酸盐岩与玄武岩之间的凝灰岩夹层开展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51.7±2.5 Ma,表明玄武岩的喷发时代为早石炭世。该套火山-沉积地层岩石组合包括具有OIB型地球化学特征的玄武岩、礁灰岩、塌积砾岩、凝灰岩等,将其构造环境厘定为洋岛-海山。该洋岛-海山是三江造山带洋壳残片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古特提斯洋盆构造演化及造山带形成过程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微相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洋岛-海山 滇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