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中生代晚期增生过程的数值模拟:以那丹哈达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陶建丽
楼达
+7 位作者
戴黎明
李三忠
董昊
马芳芳
兰浩圆
李法坤
王亮亮
刘泽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4-185,共12页
许多现存造山带中均发现了洋岛玄武岩(OIB)和地幔柱型蛇绿岩记录,因此洋底高原增生是大陆生长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对控制洋底高原增生过程的机制仍不清楚。采用热-机械-岩石学模型数值模拟研究洋底高原的陆缘增生过程,结果显示洋底高原向...
许多现存造山带中均发现了洋岛玄武岩(OIB)和地幔柱型蛇绿岩记录,因此洋底高原增生是大陆生长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对控制洋底高原增生过程的机制仍不清楚。采用热-机械-岩石学模型数值模拟研究洋底高原的陆缘增生过程,结果显示洋底高原向大陆边缘增生具有3个控制因素:(1)减薄的大陆边缘;(2)海洋岩石圈中的“薄弱”层;(3)年轻的洋底高原。模拟结果与中国东北地区那丹哈达地体的野外构造解析结果和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揭示了洋底高原和东北亚大陆边缘的强烈挤压引起俯冲带的应变集中,产生与阿尔卑斯型褶皱相关的高角度逆冲断层和背冲断层,并伴随低级变质作用的构造折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底高原增生
数值模拟
构造折返
那丹哈达地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中生代晚期增生过程的数值模拟:以那丹哈达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陶建丽
楼达
戴黎明
李三忠
董昊
马芳芳
兰浩圆
李法坤
王亮亮
刘泽
机构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4-185,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板块汇聚与晚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深部过程”(2017YFC0601401)、“华北古陆中新元古代原型盆地及差异改造”(2016YFC0601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91858215)
文摘
许多现存造山带中均发现了洋岛玄武岩(OIB)和地幔柱型蛇绿岩记录,因此洋底高原增生是大陆生长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对控制洋底高原增生过程的机制仍不清楚。采用热-机械-岩石学模型数值模拟研究洋底高原的陆缘增生过程,结果显示洋底高原向大陆边缘增生具有3个控制因素:(1)减薄的大陆边缘;(2)海洋岩石圈中的“薄弱”层;(3)年轻的洋底高原。模拟结果与中国东北地区那丹哈达地体的野外构造解析结果和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揭示了洋底高原和东北亚大陆边缘的强烈挤压引起俯冲带的应变集中,产生与阿尔卑斯型褶皱相关的高角度逆冲断层和背冲断层,并伴随低级变质作用的构造折返过程。
关键词
洋底高原增生
数值模拟
构造折返
那丹哈达地体
Keywords
oceanic plateaus accretion
numerical modelling
tectonic exhumation
Nadanhada Terrane
分类号
P736.15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中生代晚期增生过程的数值模拟:以那丹哈达为例
陶建丽
楼达
戴黎明
李三忠
董昊
马芳芳
兰浩圆
李法坤
王亮亮
刘泽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