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施剖面栖霞组下部贫氧一缺氧环境成因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江增光 韦恒叶 +1 位作者 邱振 于永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8-229,共12页
我国华南地区二叠系栖霞组沉积了多套富有机碳的暗色岩系,是华南地区油气勘探的潜在烃源岩。其形成主要与水体的氧化还原以及古特提斯海洋洋流系统有关。然而,栖霞期水体的缺氧一贫氧的成因模式还需要更多的地质证据。本文选择湖北省... 我国华南地区二叠系栖霞组沉积了多套富有机碳的暗色岩系,是华南地区油气勘探的潜在烃源岩。其形成主要与水体的氧化还原以及古特提斯海洋洋流系统有关。然而,栖霞期水体的缺氧一贫氧的成因模式还需要更多的地质证据。本文选择湖北省恩施剖面栖霞组下部臭灰岩段钙质页岩及碳酸盐岩夹层为研究对象,开展稀土元素REE、微量元素Th/U比值以及碳酸盐矿物晶格内微量硫酸盐硫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栖霞组下部臭灰岩段的下部沉积水体主要为缺氧至贫氧条件,而臭灰岩段上部主要为贫氧至氧化条件。这些缺氧至贫氧沉积主要是由洋流的上涌造成。洋流的上涌将深水环境中缺氧、贫氧的底部水体涌至陆棚斜坡地带,造成斜坡浅水地带形成一个近似倒三角的缺氧一贫氧水体带,从而沉积了栖霞组暗色薄层石灰岩或钙质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组 氧化还原 洋流上涌 稀土元素 碳酸盐晶格微量硫酸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