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粮食作物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31
1
作者 蒋洪恩 李肖 李承森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51-558,共8页
首次对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鉴定出3种粮食作物:黍(Panicum miliaceum)、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和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吐鲁番地区降水稀少、环境干燥,因此考古遗址中的植物遗存大都保存... 首次对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鉴定出3种粮食作物:黍(Panicum miliaceum)、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和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吐鲁番地区降水稀少、环境干燥,因此考古遗址中的植物遗存大都保存完好。这些粮食作物均为当地生产。其中,黍可能是古代洋海人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植物遗存分析,可知2800年前吐鲁番洋海地区的古气候应该比较适合农业生产。古环境分析表明,古洋海人的部落位于一片绿洲中,绿洲内有一定面积的湿地,内生喜湿杂草。另外,河旁或高地上还有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柳(Salix sp.)及云杉属(Picea sp.)等乔木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洋海墓地 植物遗存 粮食作物 古环境 古民族植物学
下载PDF
直挂云帆济沧海——评《新疆洋海墓地》
2
作者 魏坚 《吐鲁番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由吐鲁番市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学研究院和吐鲁番博物馆联合编著,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吐鲁番学研究院院长谢辰生先生和新疆著名考古学家王炳华先生作序,吕恩国、张永兵执笔的《新疆洋海墓地》三卷本考古发掘和研究报告,... 由吐鲁番市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学研究院和吐鲁番博物馆联合编著,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吐鲁番学研究院院长谢辰生先生和新疆著名考古学家王炳华先生作序,吕恩国、张永兵执笔的《新疆洋海墓地》三卷本考古发掘和研究报告,经15年的整理和研究,于2019年3月由文物出版社隆重出版。报告分上、下两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学研究 洋海墓地 考古发掘 文物出版社 王炳华 著名考古学家 文物保护 三卷本
下载PDF
洋海墓地分期与断代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吕恩国 王龙 郭物 《吐鲁番学研究》 2017年第1期1-18,共18页
2003年,文物部门对洋海墓地相毗邻的三个墓地发掘墓葬521座。根据出土文物先对墓葬形制的演变关系进行确定,然后用器物的组合型式变化量化分析,再对墓葬进行了分期,最后用碳十四数据进行验证。洋海墓地的发掘,将吐鲁番盆地的史前文化的... 2003年,文物部门对洋海墓地相毗邻的三个墓地发掘墓葬521座。根据出土文物先对墓葬形制的演变关系进行确定,然后用器物的组合型式变化量化分析,再对墓葬进行了分期,最后用碳十四数据进行验证。洋海墓地的发掘,将吐鲁番盆地的史前文化的早期阶段提到了青铜时代。墓地分起源、发展、繁荣、衰落四个渐进的阶段,是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墓地,彩陶文化非常发达。出土文物显示,木器与洋海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吐鲁番盆地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地理单元,已有关于史前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形成"苏贝希文化",其主要特征为竖穴墓的4种变化形式、彩陶纹样的特殊性,这已经成为衡量邻近地方出土文物及墓葬断代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海墓地 吐鲁番史前文化 彩陶 苏贝希文化
下载PDF
从洋海墓地的萨满巫师墓解析新疆的萨满教遗存 被引量:4
4
作者 吕恩国 张永兵 《吐鲁番学研究》 2009年第2期1-18,共18页
地处吐鲁番盆地火焰山山脚下的洋海墓地,考古发掘发现了2座被认为可能是萨满巫师的墓葬。通过与新疆已发现的石人、鹿石、岩画、墓葬资料的比较研究,试图确立后者同样为萨满教遗存。并进一步论述了新疆史前时期萨满教的起源、流行和... 地处吐鲁番盆地火焰山山脚下的洋海墓地,考古发掘发现了2座被认为可能是萨满巫师的墓葬。通过与新疆已发现的石人、鹿石、岩画、墓葬资料的比较研究,试图确立后者同样为萨满教遗存。并进一步论述了新疆史前时期萨满教的起源、流行和传播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海墓地 石人 鹿石 岩画 萨满教
下载PDF
吐鲁番鄯善洋海墓地出土皮铠甲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新勇 《吐鲁番学研究》 2019年第1期24-33,I0005,153,共12页
洋海墓地位于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村、吐鲁番盆地火焰山南麓的荒漠戈壁地带,墓地依自然地形分布在三处相对独立的台地上。2003年3月,由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建考古队,对洋海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因特殊的... 洋海墓地位于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村、吐鲁番盆地火焰山南麓的荒漠戈壁地带,墓地依自然地形分布在三处相对独立的台地上。2003年3月,由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建考古队,对洋海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因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洋海墓地大量的有机质文物得以很好的保存,皮革制品更是大宗,如皮衣、皮帽、皮鞋(靴)、皮弓箭袋,以及压、刻出精美花纹的皮盒、皮包,马辔头、马鞍具和皮带、皮条等。其中2号墓地127号墓出土了一领设计巧妙、做工考究的皮铠甲,整体铠甲用两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优质熟牛皮制成。这与中原出土铠甲十分相似,可分出左肩、右肩、前胸、腹块、左肋、右肋、后背、垂缘几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海墓地 皮铠甲
下载PDF
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游牧民器物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吕恩国 《吐鲁番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18,154,共19页
洋海墓地的发掘,在许多领域都有引人注目的发现,还有一些不易保存或较特殊的器物种类,如搅拌棒、木箭端(箭笴打磨器)、木旋镖、小觽(角锥)、皮射韝、化妆棒与画眉石、冠饰、带扣、钻木取火器等,因在别处发现较少,故而目前研究并不充分... 洋海墓地的发掘,在许多领域都有引人注目的发现,还有一些不易保存或较特殊的器物种类,如搅拌棒、木箭端(箭笴打磨器)、木旋镖、小觽(角锥)、皮射韝、化妆棒与画眉石、冠饰、带扣、钻木取火器等,因在别处发现较少,故而目前研究并不充分。从洋海墓葬出土的成套骑射、狩猎用具及丰富的毛纺(编)织物、动物纹样和牲畜骨骼看,洋海人的生产方式以畜牧和狩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海墓地 器物定名 搅拌棒 化妆棒 钻木取火器
下载PDF
吐鲁番盆地洋海墓地出土的马具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艾克拜尔.尼牙孜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76-79,F0003,共5页
洋海墓地是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吐鲁番地区文物局近年来在吐鲁番盆地发掘的一处大型史前墓地,其中出土了大量有关马具的考古资料,文章对墓地出土的衔、镳、鞭、辔头以及鞍进行了分类,认为与马具相关的墓葬、葬俗以及随葬品拥有不同特... 洋海墓地是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吐鲁番地区文物局近年来在吐鲁番盆地发掘的一处大型史前墓地,其中出土了大量有关马具的考古资料,文章对墓地出土的衔、镳、鞭、辔头以及鞍进行了分类,认为与马具相关的墓葬、葬俗以及随葬品拥有不同特点,推测即洋海墓地的早期可能同时存在两组人群,人群之间存在着阶层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洋海墓地 马具
下载PDF
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鞣革及裘皮制品调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祖力皮亚·买买提 《吐鲁番学研究》 2020年第1期27-48,154,共23页
通过对鞣革和裘皮制品的全面梳理,系统的分类,掌握其基本特点。对加工方法、使用工具、加工技术和制作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对这一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水平及与周边地区的考古文化类型做了对比分析研究,力求作出正确的结论。
关键词 吐鲁番 洋海墓地 鞣革 裘皮 手工业 苏贝希文化
下载PDF
试论新疆鄯善洋海墓地出土的早期土坯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春长 徐桂玲 +1 位作者 曹洪勇 王龙 《吐鲁番学研究》 2017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新疆鄯善洋海墓地出土早期土坯的时代涵盖了苏贝希文化的三个时期,从出现到成规模使用,其上面的符号从出现到消失;然而,这些早期土坯在吐鲁番早期墓葬中并未用于修砌墓室,而部分出现在填土中,部分用于墓葬的地表建筑,少数用于封堵墓门... 新疆鄯善洋海墓地出土早期土坯的时代涵盖了苏贝希文化的三个时期,从出现到成规模使用,其上面的符号从出现到消失;然而,这些早期土坯在吐鲁番早期墓葬中并未用于修砌墓室,而部分出现在填土中,部分用于墓葬的地表建筑,少数用于封堵墓门。洋海墓地早期土坯与哈密盆地和焉耆盆地发现的早期土坯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洋海墓地 土坯 苏贝希文化
下载PDF
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马衔与马镳
10
作者 艾克拜尔·尼牙孜 《吐鲁番学研究》 2012年第1期70-75,共6页
近年来伴随着吐鲁番盆地洋海墓地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有关马具的材料,使得对洋海墓地出土的马具研究成为可能,因此本文以近期洋海墓地出土的马衔与马镳的考古资料为基础。
关键词 洋海墓地 马衔 马镳
下载PDF
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木器及用途研究
11
作者 帕丽旦木·沙丁 《吐鲁番学研究》 2020年第1期49-60,154,共13页
吐鲁番盆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造就了它极具个性的人文历史。干燥少雨的气候,使大量木器完好地保存下来。通过对洋海出土木器的认真研究,确定了大部分木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再与周边地区遗存分类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可以清楚... 吐鲁番盆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造就了它极具个性的人文历史。干燥少雨的气候,使大量木器完好地保存下来。通过对洋海出土木器的认真研究,确定了大部分木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再与周边地区遗存分类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可以清楚地表明,不但是洋海人,中亚史前人类对木器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在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少不了木器,但能将史前木器保存下来的地点还是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洋海墓地 木器 游牧文化 动物纹样
下载PDF
《新疆洋海墓地》之人骨研究篇评介
12
作者 王龙 陈慧敏 黄玉清 《吐鲁番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35-137,共3页
新疆洋海墓地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村,吐鲁番盆地火焰山南麓的荒漠戈壁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42°48',东经89°39'。墓地主要分布在相对独立并毗邻的三块略高出周围地面的台地上,同时有九条东北-西南向... 新疆洋海墓地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村,吐鲁番盆地火焰山南麓的荒漠戈壁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42°48',东经89°39'。墓地主要分布在相对独立并毗邻的三块略高出周围地面的台地上,同时有九条东北-西南向的坎儿井从墓地穿过,每个墓地都有坎儿井的竖井。自2003年3月起,因墓地盗掘严重,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共同组建考古队,对洋海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521座墓葬,时代为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3世纪,出土的大量文物资料(3000余件随葬品)对建立吐鲁番乃至新疆地区考古学文化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海墓地 考古学文化 抢救性发掘 文物资料 荒漠戈壁 坎儿井 吐峪沟 吐鲁番盆地
下载PDF
论IM21墓主身份及洋海墓地的萨满墓葬
13
作者 玛尔亚木·依木拉音木 林铃梅 《吐鲁番学研究》 2021年第1期48-54,I0006,154,共9页
洋海墓地是研究吐鲁番盆地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文化的典范材料。由于盆地气候干燥,墓地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实物材料,其中部分特殊器物如木竖琴、角杯、钻木取火器、木旋镖、黄宝螺海贝、大麻、小花紫草果实等,都展现了吐鲁番盆地这一... 洋海墓地是研究吐鲁番盆地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文化的典范材料。由于盆地气候干燥,墓地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实物材料,其中部分特殊器物如木竖琴、角杯、钻木取火器、木旋镖、黄宝螺海贝、大麻、小花紫草果实等,都展现了吐鲁番盆地这一时期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宗教文化、审美。其中IM21尤为引人瞩目,被称为“萨满墓”。本文通过深入研究IM21墓主的服饰、装饰和随葬品,进一步讨论他的身份。此外,对洋海墓地中的萨满墓葬进行辨析,结合阿尔泰山区的考古发现,确认萨满身份的标识——铜铃、竖琴、大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海墓地 阿尔泰山区 萨满
下载PDF
裤子、骑马与游牧——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有裆裤子研究
14
作者 黎珂 王睦 +2 位作者 李肖 德金 佟湃 《新疆社会科学(哈文)》 2022年第1期62-81,I0002-I0005,共24页
本文是首篇从设计和制作角度来研究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裤子的报告。在该墓地M21和M157两座墓葬中,均发现有羊毛裤(残),碳十四年代为公元前13〜前10世纪之间,早于广为人知的斯基泰同类出土文物,而这一阶段正是中亚东部的游牧方式向外... 本文是首篇从设计和制作角度来研究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裤子的报告。在该墓地M21和M157两座墓葬中,均发现有羊毛裤(残),碳十四年代为公元前13〜前10世纪之间,早于广为人知的斯基泰同类出土文物,而这一阶段正是中亚东部的游牧方式向外传播时期。运用服装设计的相关方式方法,我们对两条裤子的结构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裤子由三块独立的织片制成,其中两片近长方形,分别做成左右两条裤腿,长度从腰部直至脚踝:第三片做成裤裆,连接左右裤腿。裤子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没有剪裁这一环节,因为所需裤料的特定尺寸已在织机上定制完成。三块织片所用织线与最后缝制时所用缝线在颜色和质地上-致,说明织工和裁缝或为同一人或为配合默契的两个人。整条裤子裆部宽大、裤腿修身,看上去很像现代马裤的前身。结合墓中同时出土的随葬马具和兵器,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分腿式下装的出现是与骑马盛行、战争频仍和大规模迁徙紧密相关的这一假设。裤子成为人类提高自身适应能力所需物质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海墓地 青铜时代晚期 苏贝希文化 服饰有裆裤子 吐鲁番
下载PDF
新疆洋海墓地先民的食物结构及人群组成探索 被引量:25
15
作者 司艺 吕恩国 +3 位作者 李肖 蒋洪恩 胡耀武 王昌燧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422-1429,共8页
新疆自古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根据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新疆地区先民的食物结构与人群组成等问题,可为文化与人群交流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分析了洋海墓地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先民骨胶原蛋白的C,N稳定同位素,结果... 新疆自古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根据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新疆地区先民的食物结构与人群组成等问题,可为文化与人群交流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分析了洋海墓地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先民骨胶原蛋白的C,N稳定同位素,结果显示:洋海先民长期以C3类的动物性食物为主,表明先民主要以畜牧业为生.此外,不同时期先民食物结构的变化,与其人群组成的更迭密切相关.这表现为:青铜时代中晚期,先民多变的食物结构,与人群的多样化有关;经长时间休养生息和文化融合,至早期铁器时代,先民的食物结构显得较为一致;而至两汉时期,先民摄取更多的动物性食物,缘于更为发达的畜牧业.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该变化应为匈奴的进入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海墓地 C N稳定同位素 食物结构 人群组成
原文传递
裤子、骑马与游牧--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有裆裤子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黎珂 王睦 +3 位作者 李肖 德金 佟湃 陈晓程(译)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62,I0002-I0005,共19页
本文是首篇从设计和制作角度来研究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裤子的报告。在该墓地M21和M157两座墓葬中,均发现有羊毛裤(残),碳十四年代为公元前13~前10世纪之间,早于广为人知的斯基泰同类出土文物,而这一阶段正是中亚东部的游牧方式向... 本文是首篇从设计和制作角度来研究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裤子的报告。在该墓地M21和M157两座墓葬中,均发现有羊毛裤(残),碳十四年代为公元前13~前10世纪之间,早于广为人知的斯基泰同类出土文物,而这一阶段正是中亚东部的游牧方式向外传播时期。运用服装设计的相关方式方法,我们对两条裤子的结构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裤子由三块独立的织片制成,其中两片近长方形,分别做成左右两条裤腿,长度从腰部直至脚踝;第三片做成裤裆,连接左右裤腿。裤子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没有剪裁这一环节,因为所需裤料的特定尺寸已在织机上定制完成。三块织片所用织线与最后缝制时所用缝线在颜色和质地上一致,说明织工和裁缝或为同一人或为配合默契的两个人。整条裤子裆部宽大、裤腿修身,看上去很像现代马裤的前身。结合墓中同时出土的随葬马具和兵器,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分腿式下装的出现是与骑马盛行、战争频仍和大规模迁徙紧密相关的这一假设。裤子成为人类提高自身适应能力所需物质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海墓地 青铜时代晚期 苏贝希文化 服饰 有裆裤子 吐鲁番
原文传递
新疆鄯善县洋海墓地的考古新收获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吕恩国 张永兵 +1 位作者 祖里皮亚 徐东良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共5页
In March to May2003,the Xinjiang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and the Turpan Prefectural Bureau of Cultural Relics excavated 510 tombs in three Yanghai cemeteries at Xiacun Village of Tuyugou Township... In March to May2003,the Xinjiang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and the Turpan Prefectural Bureau of Cultural Relics excavated 510 tombs in three Yanghai cemeteries at Xiacun Village of Tuyugou Township in Shanshan County,Xinjiang.The plentiful cultural relics unearthed fall into pottery,wooden,bronze,stone,bone,iron,antler,shell,straw—woven and lather objects,as well as woolen.silk and cotton articles.A Preliminary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cemeteries date from the first millennium BC.The discover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rchaeological culture system in the Turpa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洋海墓地 鄯善县 墓葬形制 出土器物 青铜时代
原文传递
鄯善洋海墓地出土部分皮质品文物的病害评估及保护修复建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玉珍 赵静 徐东良 《洛阳考古》 2016年第3期72-81,共10页
皮质品作为人类最早学会利用的物资之一,从石器时代开始,历经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时至今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依然有着极为广泛的使用。由于皮质品很容易劣化腐变,我国出土皮质文物数量甚少。吐鲁番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出土了... 皮质品作为人类最早学会利用的物资之一,从石器时代开始,历经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时至今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依然有着极为广泛的使用。由于皮质品很容易劣化腐变,我国出土皮质文物数量甚少。吐鲁番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出土了各种类型数量可观的皮质文物,这些文物成为研究古人生产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通过对洋海出土部分皮质文物进行病害分析评估、探伤仪分析,建议以预防性保护为主,及时监控环境温湿度、光照度、文物本体等因素的变化,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文物受到的损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海墓地 皮质品文物 病害
原文传递
新疆洋海墓地研究
19
作者 孙少轻 《考古学集刊》 2022年第1期105-110,I0003,111-165,I0024-I0027,共66页
通过分析洋海墓地的发表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可将墓地墓葬分为五期七段,绝对年代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5世纪。墓地布局经历了数次大的变动,不同时期的墓地布局至少可划分为“墓地”-“墓群”两个层级。墓葬形制结构、葬式、随葬品和... 通过分析洋海墓地的发表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可将墓地墓葬分为五期七段,绝对年代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5世纪。墓地布局经历了数次大的变动,不同时期的墓地布局至少可划分为“墓地”-“墓群”两个层级。墓葬形制结构、葬式、随葬品和人群也同步发生了数次变动。千余年间,以言牧业为主的生业经济结构不断发生着变化,游牧和农业的比重日益增加,但社会财富总体贫乏。不同时期洋海与周邻地区存在密切的人群流动,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外来人群的进入,“打断”或“刺激”了洋海先民社会的发展进程。洋海第一期先民是一个由二三十人组成的、有着一定程度社会分化的群体;第二期至第三期先民是一个相对普遍平等的、百余人口规模的群体;第三期偏晚,洋海先民的社会发生了巨变,社会复杂化加剧,百余人口规模的群体中可能出现了等级之别;第四期,洋海先民百余人口规模的等级社会,可能已经被纳入以交河故城和交河故城沟北大墓为核心的权力体系之中;第五期,洋海先民迁散,原有社会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洋海墓地 墓地布局 经济形态 社会结构 苏贝希文化
原文传递
吐鲁番洋海先民的生业模式探讨
20
作者 蒋洪恩 吕恩国 张永兵 《吐鲁番学研究》 2021年第1期41-47,154,共8页
洋海墓地位于吐鲁番火焰山前绿洲的边缘,时间跨度为晚青铜至早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2世纪),是苏贝希文化的典型代表。洋海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遗存,其中既有游牧成份,又有农耕成份。在为数众多的植物遗存中,除本地栽培的谷物外,... 洋海墓地位于吐鲁番火焰山前绿洲的边缘,时间跨度为晚青铜至早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2世纪),是苏贝希文化的典型代表。洋海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遗存,其中既有游牧成份,又有农耕成份。在为数众多的植物遗存中,除本地栽培的谷物外,还发现了取自北部天山冷凉地区的桦木、云杉等木材。这些木材应为先民在放牧过程中从天山带回盆地。综合分析,农业与游牧活动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古代洋海人的生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海墓地 游牧 苏贝希文化 农业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