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丽兹·洛克海德诗歌中的女性声音
1
作者
何宁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28,共8页
女性诗人在英国战后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当代苏格兰首位女性民族诗人,丽兹·洛克海德的诗歌创作展现出了对文学中女性身份呈现的探索,是当代苏格兰文学的标志。她的诗歌作品通过对文学经典的重写,以多样化的形式来探讨女性通...
女性诗人在英国战后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当代苏格兰首位女性民族诗人,丽兹·洛克海德的诗歌创作展现出了对文学中女性身份呈现的探索,是当代苏格兰文学的标志。她的诗歌作品通过对文学经典的重写,以多样化的形式来探讨女性通过文学创作的发声之道。洛克海德的诗歌同时思考了女性的身份问题和苏格兰的民族身份问题,以自己独特的风格来探讨当代苏格兰社会的重要议题。洛克海德对苏格兰诗歌传统的发展让她成为当代文学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声音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兰
洛克海德
女性主义
诗歌
原文传递
民间旋律的交织与素材变形带来的(非)连续性(下)——解读陈怡《八板》(1999)
2
作者
陈念如(译)
史付红(校)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40-148,6,共10页
与众多接受过西方作曲训练的中国作曲家一样,陈怡在创作钢琴独奏曲《八板》(1999)时,将中国民间传统音乐中令人回味的旋律片段融入西方后调性音乐的写作中,而这一整个过程可以借用变形理论进行充分的阐明。乐曲中所引用的同名民间曲调[...
与众多接受过西方作曲训练的中国作曲家一样,陈怡在创作钢琴独奏曲《八板》(1999)时,将中国民间传统音乐中令人回味的旋律片段融入西方后调性音乐的写作中,而这一整个过程可以借用变形理论进行充分的阐明。乐曲中所引用的同名民间曲调[八板]为丝竹乐中的“母曲”。在丝竹乐这类支声型复调音乐中,原型[八板]的音高得到了丰富的加花装饰,节拍也在先前规律的68板(拍)上进行了扩充。陈怡的这首作品,不仅多次对丝竹乐的音色进行了模仿,还通过引用并装饰极具辨识度的乐句,再现了这首民间乐曲是如何把控听众对于时间流动的感知。然而,在与后调性音乐的融合过程中,民间旋律素材通过结合西方钢琴作品中典型的炫技音型,呈现出了多层次的线性动机变形思路。与此同时,自由的节奏不禁唤起了人们对另一种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山歌的想象,这也是作曲家所提及的灵感来源之一。从整首作品的发展脉络来看,最初,民间曲调[八板]的线性连续性(即,由音高序进带来的心理预期)虽因多个后调性结构元素的引入而被打断,但后者此时还未能在逻辑上构成一个指向明确的关联。不过最终它们还是像乐曲开始处的[八板]曲调一样,在音乐的时间性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八板]此时则转化为了非节拍的律动。鉴于山歌和丝竹乐所折射出的鲜明气质(尤指性别隐喻方面的)差异,笔者认为文中所论述的有关作曲家对于节奏的处理可与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些想法产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怡《八板》
变形
中国
洛克海德
节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间旋律的交织与素材变形带来的(非)连续性(上)——解读陈怡《八板》(1999)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念如(译)
史付红(校)
《音乐文化研究》
2022年第4期138-148,M0005,共12页
与众多接受过西方作曲训练的中国作曲家一样,陈怡在创作钢琴独奏曲《八板》(1999)时,将中国民间音乐中令人回味的旋律片段融入西方后调性音乐的写作中,而这一整个过程可以借用变形理论((2))进行充分的阐明。乐曲中所引用的民间同名曲调...
与众多接受过西方作曲训练的中国作曲家一样,陈怡在创作钢琴独奏曲《八板》(1999)时,将中国民间音乐中令人回味的旋律片段融入西方后调性音乐的写作中,而这一整个过程可以借用变形理论((2))进行充分的阐明。乐曲中所引用的民间同名曲调[八板]为丝竹乐中的“母曲”。在丝竹乐这类支声型复调音乐中,原型[八板]的音高得到了丰富的加花装饰,节拍也在先前规律的68板(拍)上进行了扩充。陈怡的这首作品,不仅多次对丝竹乐的音色进行了模仿,还通过引用并装饰极具辨识度的乐句,再现了这首民间乐曲是如何把控听众对于时间流动的感知。然而,在这一进程中,音乐通过结合西方钢琴作品中典型的炫技音型,呈现出了多层次的线性动机变形思路。与此同时,自由的节奏不禁唤起了人们对另一种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山歌的想象,这也是作曲家所提及的灵感来源之一。从整首作品的发展脉络来看,最初,音乐的线性连续性(由音高序进带来的心理预期)((3))建立在了民间曲调[八板]的素材之上,之后,该连续性虽因多个后调性结构元素的引入而被打断,但后者此时还未能在逻辑上构成一个指向明确的关联。不过最终,这些后调性音乐元素还是像乐曲开始处的[八板]曲调一样,在音乐的时间性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八板]此时则转化为非节拍的律动。另外,鉴于山歌和丝竹乐所折射出的鲜明气质(尤指性别隐喻方面的)差异,笔者认为文中所述的有关作曲家对于节奏的处理可与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些观点产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怡
变形
中国
洛克海德
节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苏格兰玛丽女王被斩首》中的仪式书写
4
作者
周楚汉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1-148,共8页
苏格兰剧作家丽兹·洛克海德的《苏格兰玛丽女王被斩首》再现了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的悲剧传奇。本文借人类学家特纳的仪式理论,探讨剧中婚礼、刺杀、枭首三起历史事件背后的仪式书写策略。在王室婚礼的通过仪式中,玛丽借...
苏格兰剧作家丽兹·洛克海德的《苏格兰玛丽女王被斩首》再现了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的悲剧传奇。本文借人类学家特纳的仪式理论,探讨剧中婚礼、刺杀、枭首三起历史事件背后的仪式书写策略。在王室婚礼的通过仪式中,玛丽借苏格兰语的身体叙事走出了伊丽莎白一世女性君主的身体阈限。荷里路德宫的刺杀案在地位逆转仪式中与《莎乐美》的“戏中戏”交融,完成了玛丽在父权制下君主权威的重塑。古今交融的“角色叠置”将古老的斩首仪式化为现代孩童的狂欢游戏,反映撒切尔时代苏格兰的社会问题和女性困境。剧作家借仪式书写重塑了作为苏格兰文化符号的玛丽女王,传达出对当代苏格兰民族生存境遇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兹·
洛克海德
《苏格兰玛丽女王被斩首》
仪式书写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丽兹·洛克海德诗歌中的女性声音
1
作者
何宁
机构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2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苏格兰诗歌研究”(18AWW009)。
文摘
女性诗人在英国战后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当代苏格兰首位女性民族诗人,丽兹·洛克海德的诗歌创作展现出了对文学中女性身份呈现的探索,是当代苏格兰文学的标志。她的诗歌作品通过对文学经典的重写,以多样化的形式来探讨女性通过文学创作的发声之道。洛克海德的诗歌同时思考了女性的身份问题和苏格兰的民族身份问题,以自己独特的风格来探讨当代苏格兰社会的重要议题。洛克海德对苏格兰诗歌传统的发展让她成为当代文学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声音之一。
关键词
苏格兰
洛克海德
女性主义
诗歌
Keywords
Scotland
Liz Lochhead
feminism
poetry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民间旋律的交织与素材变形带来的(非)连续性(下)——解读陈怡《八板》(1999)
2
作者
陈念如(译)
史付红(校)
机构
UBC(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出处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40-148,6,共10页
文摘
与众多接受过西方作曲训练的中国作曲家一样,陈怡在创作钢琴独奏曲《八板》(1999)时,将中国民间传统音乐中令人回味的旋律片段融入西方后调性音乐的写作中,而这一整个过程可以借用变形理论进行充分的阐明。乐曲中所引用的同名民间曲调[八板]为丝竹乐中的“母曲”。在丝竹乐这类支声型复调音乐中,原型[八板]的音高得到了丰富的加花装饰,节拍也在先前规律的68板(拍)上进行了扩充。陈怡的这首作品,不仅多次对丝竹乐的音色进行了模仿,还通过引用并装饰极具辨识度的乐句,再现了这首民间乐曲是如何把控听众对于时间流动的感知。然而,在与后调性音乐的融合过程中,民间旋律素材通过结合西方钢琴作品中典型的炫技音型,呈现出了多层次的线性动机变形思路。与此同时,自由的节奏不禁唤起了人们对另一种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山歌的想象,这也是作曲家所提及的灵感来源之一。从整首作品的发展脉络来看,最初,民间曲调[八板]的线性连续性(即,由音高序进带来的心理预期)虽因多个后调性结构元素的引入而被打断,但后者此时还未能在逻辑上构成一个指向明确的关联。不过最终它们还是像乐曲开始处的[八板]曲调一样,在音乐的时间性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八板]此时则转化为了非节拍的律动。鉴于山歌和丝竹乐所折射出的鲜明气质(尤指性别隐喻方面的)差异,笔者认为文中所论述的有关作曲家对于节奏的处理可与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些想法产生共鸣。
关键词
陈怡《八板》
变形
中国
洛克海德
节奏
Keywords
Chen Yi
Transformation
China
Lochhead
Rhythm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间旋律的交织与素材变形带来的(非)连续性(上)——解读陈怡《八板》(1999)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念如(译)
史付红(校)
机构
UBC(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出处
《音乐文化研究》
2022年第4期138-148,M0005,共12页
文摘
与众多接受过西方作曲训练的中国作曲家一样,陈怡在创作钢琴独奏曲《八板》(1999)时,将中国民间音乐中令人回味的旋律片段融入西方后调性音乐的写作中,而这一整个过程可以借用变形理论((2))进行充分的阐明。乐曲中所引用的民间同名曲调[八板]为丝竹乐中的“母曲”。在丝竹乐这类支声型复调音乐中,原型[八板]的音高得到了丰富的加花装饰,节拍也在先前规律的68板(拍)上进行了扩充。陈怡的这首作品,不仅多次对丝竹乐的音色进行了模仿,还通过引用并装饰极具辨识度的乐句,再现了这首民间乐曲是如何把控听众对于时间流动的感知。然而,在这一进程中,音乐通过结合西方钢琴作品中典型的炫技音型,呈现出了多层次的线性动机变形思路。与此同时,自由的节奏不禁唤起了人们对另一种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山歌的想象,这也是作曲家所提及的灵感来源之一。从整首作品的发展脉络来看,最初,音乐的线性连续性(由音高序进带来的心理预期)((3))建立在了民间曲调[八板]的素材之上,之后,该连续性虽因多个后调性结构元素的引入而被打断,但后者此时还未能在逻辑上构成一个指向明确的关联。不过最终,这些后调性音乐元素还是像乐曲开始处的[八板]曲调一样,在音乐的时间性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八板]此时则转化为非节拍的律动。另外,鉴于山歌和丝竹乐所折射出的鲜明气质(尤指性别隐喻方面的)差异,笔者认为文中所述的有关作曲家对于节奏的处理可与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些观点产生共鸣。
关键词
陈怡
变形
中国
洛克海德
节奏
Keywords
Chen Yi
Transformation
China
Lochhead
Rhythm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苏格兰玛丽女王被斩首》中的仪式书写
4
作者
周楚汉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1-14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苏格兰启蒙时代文学研究”(18BWW04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苏格兰剧作家丽兹·洛克海德的《苏格兰玛丽女王被斩首》再现了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的悲剧传奇。本文借人类学家特纳的仪式理论,探讨剧中婚礼、刺杀、枭首三起历史事件背后的仪式书写策略。在王室婚礼的通过仪式中,玛丽借苏格兰语的身体叙事走出了伊丽莎白一世女性君主的身体阈限。荷里路德宫的刺杀案在地位逆转仪式中与《莎乐美》的“戏中戏”交融,完成了玛丽在父权制下君主权威的重塑。古今交融的“角色叠置”将古老的斩首仪式化为现代孩童的狂欢游戏,反映撒切尔时代苏格兰的社会问题和女性困境。剧作家借仪式书写重塑了作为苏格兰文化符号的玛丽女王,传达出对当代苏格兰民族生存境遇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
丽兹·
洛克海德
《苏格兰玛丽女王被斩首》
仪式书写
Keywords
Liz Lochhead
Mary Queen of Scots Got Her Head Chopped Off
representation of rituals
分类号
I106.3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丽兹·洛克海德诗歌中的女性声音
何宁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2
民间旋律的交织与素材变形带来的(非)连续性(下)——解读陈怡《八板》(1999)
陈念如(译)
史付红(校)
《音乐文化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民间旋律的交织与素材变形带来的(非)连续性(上)——解读陈怡《八板》(1999)
陈念如(译)
史付红(校)
《音乐文化研究》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苏格兰玛丽女王被斩首》中的仪式书写
周楚汉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