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西鲁山洛峪口组宏观藻类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尹崇玉 高林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9-343,共5页
本文报道在华北地台南缘豫西鲁山下汤九女洞剖面洛峪群洛峪口组下部灰绿色粉砂质页岩中发现可靠的宏观碳质印膜化石,包括Chuaria,Shouhsienia,Tawuia,Ovidiscina等属。通过同国内外已发现的前寒武纪宏观藻类资料广泛对比,并结合其他化... 本文报道在华北地台南缘豫西鲁山下汤九女洞剖面洛峪群洛峪口组下部灰绿色粉砂质页岩中发现可靠的宏观碳质印膜化石,包括Chuaria,Shouhsienia,Tawuia,Ovidiscina等属。通过同国内外已发现的前寒武纪宏观藻类资料广泛对比,并结合其他化石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华北地台南缘晚前寒武纪地层对比及新元古代地层格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 洛峪 洛峪口组 宏观藻类 寒武纪地层
下载PDF
豫西洛峪口组凝灰岩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及地层归属讨论 被引量:38
2
作者 李承东 赵利刚 +3 位作者 常青松 许雅雯 王世炎 许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1-525,共15页
洛峪群—汝阳群主要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它们主要由石英砂岩夹少量页岩及白云岩组成。通过对豫西汝州洛峪口村、阳坡村附近的洛峪口组野外调查,发现洛峪口组含有多层凝灰岩夹层。采用LA-MC-ICPMS测年方法,对不同地点的洛峪口组凝灰岩... 洛峪群—汝阳群主要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它们主要由石英砂岩夹少量页岩及白云岩组成。通过对豫西汝州洛峪口村、阳坡村附近的洛峪口组野外调查,发现洛峪口组含有多层凝灰岩夹层。采用LA-MC-ICPMS测年方法,对不同地点的洛峪口组凝灰岩夹层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1638±9)Ma、(1634±10)Ma的年龄,表明洛峪口组形成于中元古代长城纪,并非原来认为的中—新元古代蓟县纪和青白口纪。由于洛峪口组位于洛峪群的顶部,很显然洛峪群及下伏汝阳群的时代均应归属长城纪。该组年龄的精确标定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豫西洛峪群—汝阳群划分方案。这对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对探讨大地构造演化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关系及早期生命演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洛峪口组 锆石LA-MC-ICPMSU-Pb测年 长城系 华北克拉通南缘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官道口群和洛峪群的年代学研究新进展——来自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的新证据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恒 高林志 +5 位作者 周洪瑞 宋彪 丁孝忠 张传恒 刘昊岗 龚成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70-2486,共17页
华北克拉通南缘结晶基底之上广泛发育中-新元古代(1800~542Ma)盖层岩系,但由于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工作在河南省栾川县龙家园组底部和下部各发现了一套凝灰岩,进而获得了1594±1... 华北克拉通南缘结晶基底之上广泛发育中-新元古代(1800~542Ma)盖层岩系,但由于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工作在河南省栾川县龙家园组底部和下部各发现了一套凝灰岩,进而获得了1594±12Ma和1541±8Ma的SHRIMP锆石U-Pb年龄,首次精确标定了该地区龙家园组的形成时限,该组底界的时代接近1600Ma。龙家园组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蓟县纪最早期;在河南省汝阳、汝州、鲁山地区的洛峪口组凝灰岩中获得了1596±7Ma、1596±15Ma、1608±17Ma和1620±16Ma的SHRIMP锆石U-Pb年龄,进一步精确标定了洛峪口组的形成时代,洛峪口组形成于长城纪的末期。结合汝阳群云梦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结果,汝阳群-洛峪群的形成时限约为1700~1600Ma。官道口群应是汝阳群之后的地层系统,而不是早前认为的与之同期的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龙家园组 洛峪口组 SHRIMP 锆石U-PB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洛峪群-汝阳群属于中元古界长城系——河南汝州洛峪口组层凝灰岩锆石LA-MC-ICPMSU-Pb年龄的直接约束 被引量:72
4
作者 苏文博 李怀坤 +5 位作者 徐莉 贾松海 耿建珍 周红英 王志宏 蒲含勇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2年第2期96-108,共13页
运用LA-MC-ICPMS方法,对河南汝州阳坡村附近洛峪口组中部层凝灰岩夹层开展了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了1 611±8 Ma的高精度年龄。这一年龄第一次精确标定了该地区洛峪口组的形成时限,并显示该组顶界应接近1 600 Ma。由于洛... 运用LA-MC-ICPMS方法,对河南汝州阳坡村附近洛峪口组中部层凝灰岩夹层开展了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了1 611±8 Ma的高精度年龄。这一年龄第一次精确标定了该地区洛峪口组的形成时限,并显示该组顶界应接近1 600 Ma。由于洛峪口组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原划归"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洛峪群的最顶部,洛峪群又覆于"中元古界蓟县系"汝阳群之上,因此,这一新的年代学进展实际上同时也将洛峪群和汝阳群都下压到了中元古界长城系,并将洛峪群顶界限定为该地区长城系与蓟县系分界。结合区域资料,特别是熊耳群(下伏于汝阳群)火山岩近年来的年代学标定(多集中于1 750~1 780 Ma),可初步将该地区汝阳群-洛峪群的形成年代限定为1 750~1 600 Ma之间,对应于国际固结纪(Statherian,1 800~1 600 Ma)即中国长城纪中晚期。华北南缘洛峪口组形成年龄的直接约束及相关地层划分的重新厘定,为中元古代华北克拉通南北缘的准确对比及其与哥伦比亚超大陆关系、早期生命演化等重大地学命题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年代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峪口组 1611±8Ma层凝灰岩 锆石LA-MC-ICPMSU-Pb测年 长城系 固结纪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汝州阳坡的洛峪口组 被引量:5
5
作者 左景勋 刘良才 王令全 《河南地质》 1997年第2期116-123,共8页
汝州阳坡一带的洛峪口组,归属于上元古界洛峪群。洛峪口组自下而上可划分出四个岩性段,其中一、二段相当于汝阳洛峪口村附近建组剖面上的洛峪口组,三、四段则为汝州地区新发现的地层,它们之间均呈整合接触关系,时代归属晚元古代青... 汝州阳坡一带的洛峪口组,归属于上元古界洛峪群。洛峪口组自下而上可划分出四个岩性段,其中一、二段相当于汝阳洛峪口村附近建组剖面上的洛峪口组,三、四段则为汝州地区新发现的地层,它们之间均呈整合接触关系,时代归属晚元古代青白口纪。洛峪口组四个段,在岩性组合上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反映出潮下、潮间、潮上的沉积环境交替出现。海平面振荡频繁,发育三个Ⅱ类层序,除Ⅱ3顶部为Ⅰ型层序界面外,其他层序的顶底界面均为Ⅱ型层序界面。三个层序均具有共同的沉积特征,海侵体系域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峪口组 岩性 时代归属 地层 汝洲地区 震旦系
下载PDF
豫西阳坡地区中元古界洛峪口组叠层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6
作者 肖立志 《科技风》 2022年第36期85-88,共4页
豫西地区新元古界洛峪口组中发育大量叠层石,其宏观类型多样,出露完整,是研究豫西地区中元古代沉积环境的良好素材。洛峪口组叠层石在野外自下而上表现为柱状—丘状—波状—丘状—波状—丘状—层状叠层石的演变。通过对豫西阳坡剖面洛... 豫西地区新元古界洛峪口组中发育大量叠层石,其宏观类型多样,出露完整,是研究豫西地区中元古代沉积环境的良好素材。洛峪口组叠层石在野外自下而上表现为柱状—丘状—波状—丘状—波状—丘状—层状叠层石的演变。通过对豫西阳坡剖面洛峪口组叠层石样品进行宏、微观特征分析,认为豫西阳坡地区沉积环境自下而上经历了潮下带—潮间低能带—潮间高能带—潮间低能带—潮间高能带—潮上带的演变过程。本论文为豫西地区中元古界洛峪口组研究提供沉积学和地球生物学等方面的补充,为了解该时期微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提供了素材,也对进一步认识中元古代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沉积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界 豫西 洛峪口组 叠层石 沉积环境分析
下载PDF
仇池国与华夏早期文明——《仇池古国遗珍》序
7
作者 赵逵夫 《档案》 2023年第7期53-57,共5页
仇池国前后存在300多年,而长期处于偏僻的陇南之地,尽可能避免卷入当时的政治、军事纷争,在每一时期对力量强大的王朝采取进贡、受封的方式,以保证避免受到侵扰。仇池国为白马氐所建,主事者杨氏,为氐人之正宗,远古时居渭水上游,即少典氏... 仇池国前后存在300多年,而长期处于偏僻的陇南之地,尽可能避免卷入当时的政治、军事纷争,在每一时期对力量强大的王朝采取进贡、受封的方式,以保证避免受到侵扰。仇池国为白马氐所建,主事者杨氏,为氐人之正宗,远古时居渭水上游,即少典氏,史载其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可见氐人、羌人的合婚,形成黄帝族、炎帝族。商周以后中原王朝强大起来,白马氐移居于地势险要的仇池山。仇池国对周边的强力政权采取联络、化解矛盾的方式,一则体现出对旧有社会形态的坚守,二则也体现出在中国历史上很多部族发展变化的情况,对我们认识早期部族的社会有很大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池 仇池国 华夏早期文明 白马氐 洛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