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洛阳宫集贤院址及布局考
1
作者 王书林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81,共10页
本文综合分析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确定了唐洛阳宫集贤院的四至范围为东至唐明福门外大街(T837与T74之间),北至章善门横街(GT56-77),西至明福门外西街(T57及以西),南至GT56-77向南对应的今唐宫中路一带(约T674南扩探方向东的延长线上... 本文综合分析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确定了唐洛阳宫集贤院的四至范围为东至唐明福门外大街(T837与T74之间),北至章善门横街(GT56-77),西至明福门外西街(T57及以西),南至GT56-77向南对应的今唐宫中路一带(约T674南扩探方向东的延长线上)。进而根据文献复原集贤院内布局,指出大内西区中部二号发掘区中所见两处唐代建筑基址可能与集贤院的西院北行廊和中院正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宫 集贤院 布局
原文传递
唐洛阳宫城出土哀帝玉册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岩 冯承泽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1087-1089,1155,共4页
1989年11月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在配合洛阳日报社家属楼基建工程中发现玉册十枚,其中六枚为唐哀帝即位册文。遗址位于今定鼎南路与中州路相交的西南部,隋唐城宫城南部,应天门内中轴线西侧(图一)。发掘面积324平方米。地层堆积分为三层... 1989年11月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在配合洛阳日报社家属楼基建工程中发现玉册十枚,其中六枚为唐哀帝即位册文。遗址位于今定鼎南路与中州路相交的西南部,隋唐城宫城南部,应天门内中轴线西侧(图一)。发掘面积324平方米。地层堆积分为三层:第一层,灰褐色杂土,土质松软,厚0.5—0.7米。上部为现代建筑垃圾,下部为近代耕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建筑垃圾 基建工程 考古研究 洛阳宫 中轴线 层堆积 宫城 西南部 发掘
原文传递
魏晋洛阳宫的形制与格局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苏镇 《考古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1-400,共20页
目次一洛阳宫的重建二宫门和殿门三中华门和上四太极殿等核心建筑魏晋的洛阳宫是在东汉北宫的废墟上重建的,其形制和格局与东汉有同也有异。学术界对此有所研究,但许多环节还没弄清,整体认识仍较模糊。笔者基于之前对两汉宫禁制度的研... 目次一洛阳宫的重建二宫门和殿门三中华门和上四太极殿等核心建筑魏晋的洛阳宫是在东汉北宫的废墟上重建的,其形制和格局与东汉有同也有异。学术界对此有所研究,但许多环节还没弄清,整体认识仍较模糊。笔者基于之前对两汉宫禁制度的研究,又仔细搜集和梳理了与魏晋洛阳宫有关的各种文献史料,认真研究了近年公布的一系列考古勘探发掘成果,对魏晋洛阳宫的形成过程,宫门、殿门、中华门、上等门禁设施的位置及其所构成的宫内格局,皇帝办公和居住的场所及其变迁等问题有了一些新看法。今详述于下,供大家参考,也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宫 文献史料 太极殿 考古勘探 宫门 中华门 整体认识 魏晋
原文传递
唐宋洛阳宫城御苑九洲池初探 被引量:6
4
作者 韩建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48,共14页
九洲池是隋唐宋洛阳宫城内一处重要的池苑建筑,荟萃了唐宋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可谓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典范。本文根据考古资料,对九洲池遗址进行考古分期,对不同时期九洲池的形状规模、池岸结构、池底结构、池中岛屿及建筑等园林要... 九洲池是隋唐宋洛阳宫城内一处重要的池苑建筑,荟萃了唐宋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可谓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典范。本文根据考古资料,对九洲池遗址进行考古分期,对不同时期九洲池的形状规模、池岸结构、池底结构、池中岛屿及建筑等园林要素进行归纳。分析九洲池的宫苑布局特点:"广水无山",平地筑园;多岛屿,九洲池中发现十多处大小不同的岛屿,中国古典园林的"一池三山"的传统依然存在,但并不拘泥于"三"这个数目;园林建筑形式多样,既有长廊建筑,又有亭类建筑,还有殿阁建筑;巧妙应用"尺度设计";生物配置范围广泛,品种丰富。"园囿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九洲池始建于隋代,得益于汉魏时期引谷工程而形成的小面积水域,唐代扩大面积,成为政治舞台,宋代九洲池面积变小,随着北宋西京政治地位的衰落,皇家的九洲池也随之衰落、废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洛阳宫 九洲池 御苑 分期
原文传递
洛阳宫唐武成宫院-宋文明宫院格局探微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书林 徐新云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182,共11页
唐武成殿-宋文明殿是位于洛阳宫西辅轴线上的核心建筑,为洛阳宫正衙所在,等级较高,地位突出。其所处宫院的位置、范围和格局对研究洛阳宫宫殿建筑布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确认了唐武成殿-宋文明殿遗址的位置和平面形制,进而根据遗... 唐武成殿-宋文明殿是位于洛阳宫西辅轴线上的核心建筑,为洛阳宫正衙所在,等级较高,地位突出。其所处宫院的位置、范围和格局对研究洛阳宫宫殿建筑布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确认了唐武成殿-宋文明殿遗址的位置和平面形制,进而根据遗迹现象分析唐宋时期宫院的四至范围和重要门址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核算宫院设计尺度,探讨隋唐洛阳宫大内的空间规划和布局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宫 唐武成殿 宋文明殿 宫院 格局
原文传递
唐代洛阳宫城三朝建筑布局检讨——兼论其对五代及北宋宫城之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贾鸿源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9-50,共12页
唐代洛阳宫城,太宗、高宗时期,在隋朝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中轴线上三朝建筑群(即应天门、乾元殿、贞观殿)的营造。武则天时期,因出临外朝之需要,宫城西侧的武成殿政治功能凸显;而天堂建筑的隳废,不仅消解了太宗、高宗时期对于“三朝”的... 唐代洛阳宫城,太宗、高宗时期,在隋朝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中轴线上三朝建筑群(即应天门、乾元殿、贞观殿)的营造。武则天时期,因出临外朝之需要,宫城西侧的武成殿政治功能凸显;而天堂建筑的隳废,不仅消解了太宗、高宗时期对于“三朝”的建设成果,且最终促成武成殿正衙地位的确立。及至唐末迁都洛阳,以武成殿及其北侧崇勋殿为核心的政治运作轴线确立,宫城内部正式演化出中、西二轴,以含元、武成、崇勋三殿构成的三朝建筑呈“L”形布局。因旧都长安已遭隳废,洛阳宫室制度于唐祚之标志性意义渐显,故五代及北宋初年之洛阳宫城皆因袭唐末之模式。而北宋东京之开封宫城,因摹写西京洛阳宫城,三朝建筑也呈现“L”形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洛阳宫 三朝建筑 五代 宋初
原文传递
略论北宋西京洛阳宫的几座殿址 被引量:6
7
作者 杨焕新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94-97,共4页
略论北宋西京洛阳宫的几座殿址杨焕新北宋西京洛阳城是承袭隋唐东都城之旧逐渐修茸改建的京城。宫城、皇城与隋唐东都城一样位于京城的西北隅。宫城内的主要殿字基本仍因隋唐宫城殿字的布局形式,只是具体位置与之不同。下面仅就《洛阳... 略论北宋西京洛阳宫的几座殿址杨焕新北宋西京洛阳城是承袭隋唐东都城之旧逐渐修茸改建的京城。宫城、皇城与隋唐东都城一样位于京城的西北隅。宫城内的主要殿字基本仍因隋唐宫城殿字的布局形式,只是具体位置与之不同。下面仅就《洛阳隋唐东都城1982一一1986年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宫 太极 《宋会要辑稿》 《纪要》 文献记载 中轴线 台基 五凤楼 北宋 西京
原文传递
《唐两京城坊考》洛阳宫城内诸曹署方位考误 被引量:2
8
作者 贾鸿源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6-200,共5页
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五《东京·宫城》关于唐洛阳宫城内诸中央曹署之位置,记曰,“当明德门内为会昌门,又北章善门,门内门下省、弘文馆在焉……当长乐门内为广运门,又北明福门,门内中书省、史馆、内医局、尚食厨、命妇院、修... 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五《东京·宫城》关于唐洛阳宫城内诸中央曹署之位置,记曰,“当明德门内为会昌门,又北章善门,门内门下省、弘文馆在焉……当长乐门内为广运门,又北明福门,门内中书省、史馆、内医局、尚食厨、命妇院、修书院在焉”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两京城坊考 洛阳宫 诸曹 门下省 考误 弘文馆
原文传递
魏晋洛阳宫禁军制度的变迁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苏镇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85,共19页
东汉的宫中宿卫由少府、卫尉和光禄勋分掌。进入魏晋后,少府的许多职掌归于光禄勋,原由光禄勋负责的殿中宿卫和由卫尉负责的宫中宿卫,逐步改由新的"中军"系统承担。魏晋的"中军"又分"殿中兵"和"宫中... 东汉的宫中宿卫由少府、卫尉和光禄勋分掌。进入魏晋后,少府的许多职掌归于光禄勋,原由光禄勋负责的殿中宿卫和由卫尉负责的宫中宿卫,逐步改由新的"中军"系统承担。魏晋的"中军"又分"殿中兵"和"宫中兵"两部分。曹魏的殿中兵有虎贲、羽林、冗从、常从、武卫、领军、中坚、中垒、骁骑、游击等营。西晋的殿中兵除虎贲、羽林、冗从、常从等营外,还有二卫所领三部司马、熊渠、佽飞、五部督等营。曹魏的宫中兵主要有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尉营和左军将军营,西晋增设右军、前军、后军将军营及翊军校尉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宫 中军 殿中兵 宫中兵 二卫
原文传递
武后时期之洛阳文学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祖譔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69-72,共4页
有唐一代,洛阳地区文学之盛,其唯武后之世欤!隋末,王世充据洛邑,李密攻之,李世民克之,兵燹连年,庐舍为墟,居人救死之不暇,遑论吮墨操觚。故武德四年,世充降后,旋废东都之号。贞观四年六月,太宗发卒修洛阳宫,而给事中张玄素竭谏,以为“... 有唐一代,洛阳地区文学之盛,其唯武后之世欤!隋末,王世充据洛邑,李密攻之,李世民克之,兵燹连年,庐舍为墟,居人救死之不暇,遑论吮墨操觚。故武德四年,世充降后,旋废东都之号。贞观四年六月,太宗发卒修洛阳宫,而给事中张玄素竭谏,以为“洛阳之地,不及关中之形胜”。足见洛阳于当时人之心目中,远不及长安之为重要也。逮高宗之世,关中食指渐繁,米粟不济,而洛阳有含嘉仓,江南漕运,多集于兹,取给为便,故终其世,七幸洛邑。并于显庆二年,复东都之号,“置东都官员,准雍州”。高宗崩于洛邑,拟迁葬长安,而伯玉上书有云:“陛下不思(?)、洛之壮观,关陇之荒芜,遂欲弃太山之安,履焦原之险”。所论与张玄素相较,何啻霄壤?时势然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后时期 洛阳地区 文学活动 洛阳宫 李世民 盛唐文学 洛邑 正始之音 东都 给事中
下载PDF
唐高宗武则天长驻洛阳原因辨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绍林 《史学月刊》 1985年第3期22-29,共8页
一唐代的洛阳和长安是东西两京。唐朝初建时即以长安为京师,终唐一代,迄未改变。但洛阳的地位也相当重要,甚至在高宗和武则天时超越于长安之上。高宗在位三十三年中,七幸洛阳,累计达十一年之久。高宗死后,武则天执政二十二年,除晚年一... 一唐代的洛阳和长安是东西两京。唐朝初建时即以长安为京师,终唐一代,迄未改变。但洛阳的地位也相当重要,甚至在高宗和武则天时超越于长安之上。高宗在位三十三年中,七幸洛阳,累计达十一年之久。高宗死后,武则天执政二十二年,除晚年一度回长安两年外,其余时间全在洛阳。可见,高宗、武则天时,洛阳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对于高、武长驻洛阳这一史实,旧史编纂者和近人都曾加以解释,大抵有三种说法。(一)皇后武则天和故后王氏、故妃萧氏争宠,王、萧失势被囚,高宗恻然伤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洛阳宫 长安 唐高宗 十三年 东西两京 旧唐书 政治中心 吐蕃 东都
下载PDF
宋代洛阳的特点与魅力 被引量:9
12
作者 程民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5期10-17,共8页
宋代洛阳的特点与魅力程民生从公元934年后唐灭亡起,洛阳结束了作为京师的历史。但是,洛阳的地位并没有一落千丈,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淡化政治,走向新的发展道路。宋朝建立后,定都于东京开封,以洛阳为陪都─-西京河南府。... 宋代洛阳的特点与魅力程民生从公元934年后唐灭亡起,洛阳结束了作为京师的历史。但是,洛阳的地位并没有一落千丈,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淡化政治,走向新的发展道路。宋朝建立后,定都于东京开封,以洛阳为陪都─-西京河南府。下辖河南、永安、偃师、巩、登封、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邵氏闻见录》 士大夫 司马光 东京开封 《宋史》 范仲淹 洛阳宫 御史台 魅力
下载PDF
盛唐时期的东都洛阳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涛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6期54-60,64,共8页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从其建立起(618年),到安史之乱止(755年),是它的极盛时期。洛阳在唐“贞观六年(632年)号洛阳宫·显庆二年(657年)曰东都,光宅元年(684年)曰神都,神龙元年(705年)复曰东都,天宝元年(742年)曰东京....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从其建立起(618年),到安史之乱止(755年),是它的极盛时期。洛阳在唐“贞观六年(632年)号洛阳宫·显庆二年(657年)曰东都,光宅元年(684年)曰神都,神龙元年(705年)复曰东都,天宝元年(742年)曰东京.上元二年(761年)罢京,次年,复为东都”。在盛唐期间,有五帝在洛阳居住达四十二年之久,其中武则天居洛有三十余年,称帝后,改唐为周,即以神都为国都。这是洛阳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洛阳宫 东都洛阳 十三年 中国历史 极盛时期 东京 长安 政治中心 宫城
下载PDF
我为何撰写《曹植诗传》 被引量:1
14
作者 木斋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8-19,共2页
关于《古诗十九首》代表的汉魏古诗与曹植甄后恋情之间的关系,我从2004年秋季动笔撰写,翌年开始在《山西大学学报》等多家刊物陆续发表,至2009年岁末,获得教育部高等教育社科文库资助,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问世,似乎,关于《古诗十九首... 关于《古诗十九首》代表的汉魏古诗与曹植甄后恋情之间的关系,我从2004年秋季动笔撰写,翌年开始在《山西大学学报》等多家刊物陆续发表,至2009年岁末,获得教育部高等教育社科文库资助,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问世,似乎,关于《古诗十九首》公案的研究,可以告一段落。但问题并不这么简单。自从拙作《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问世之后,不断有新的史料出现,或确认验证了此前推断假设式的论断,或修正微调了此前的认知。这种新材料的震撼感何止一端?可以说是络绎奔会,纷至沓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古诗 恋情 甄后 洛阳宫 灵芝池 诗传
下载PDF
曹魏西晋洛阳都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
15
作者 钱国祥 《华夏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13,共11页
曹魏西晋洛阳城在沿用东汉都城城圈的规模基础上,建立了居北居中的新宫城洛阳宫,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本文结合最新考古与研究资料,对曹魏西晋洛阳都城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复原研究,探讨了该都城的十二座城门与... 曹魏西晋洛阳城在沿用东汉都城城圈的规模基础上,建立了居北居中的新宫城洛阳宫,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本文结合最新考古与研究资料,对曹魏西晋洛阳都城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复原研究,探讨了该都城的十二座城门与街道、单一宫城洛阳宫及宫室格局、台观建筑与宫北禁苑、宫前轴线大街与左祖右社、南北郊祀与坊市分布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洛阳 曹魏、西晋 都城 洛阳宫 形制布局
原文传递
试论武则天与龙门石窟 被引量:15
16
作者 温玉成 《敦煌学辑刊》 1989年第1期119-127,共9页
唐高宗和武则天在早年即崇信佛法。高宗为太子时,作《述圣记》以褒美玄奘。又为其母文德皇后追福,建慈恩寺。武则天二十六岁时(公元649)曾随唐太宗其余妃嫔寄身感业寺(或如《长安志》说为安业寺)为尼,时间约一、二年。唐高宗登帝位后,... 唐高宗和武则天在早年即崇信佛法。高宗为太子时,作《述圣记》以褒美玄奘。又为其母文德皇后追福,建慈恩寺。武则天二十六岁时(公元649)曾随唐太宗其余妃嫔寄身感业寺(或如《长安志》说为安业寺)为尼,时间约一、二年。唐高宗登帝位后,于永徽六年十月下诏废王皇后为庶人,越五日,又下诏立武昭仪为皇后。同年十二月,以洛阳宫为东都。显庆元年,武则天生三子李显(中宗)敕赐号“佛光王”。唐高宗自显庆以后多苦风疾,由武后详决政事。显庆五年,始悉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至麟德元年以后,天下大权悉归中宫,中外谓之“二圣”。上元元年八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唐高宗 唐太宗 洛阳宫 慈恩寺 公元 长安 新唐书 中宗 政事
下载PDF
古都邺城略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平一 《河北学刊》 1983年第1期171-175,共5页
一、邺城在军事、地理上的重要地位 古都邺城在河北省临漳县西南35里的三台村,西距京广铁路讲武城车站8里。这座历史名城现在虽然是孤台荒冷、断垣裸露,在绿沙黄浪之中经受风雨剥蚀,但它却持有特殊的辉煌历史。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 一、邺城在军事、地理上的重要地位 古都邺城在河北省临漳县西南35里的三台村,西距京广铁路讲武城车站8里。这座历史名城现在虽然是孤台荒冷、断垣裸露,在绿沙黄浪之中经受风雨剥蚀,但它却持有特殊的辉煌历史。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后,因邺城为王业本基,谯县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遗迹,所以与洛阳共列为五都。以后邺城又相继成为后赵、冉魏、前燕、北齐等王朝的都城,于是邺城成了与邯郸的战国时期赵王城、易县的战国时期燕国下都在河北境内的三大古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邺城 石虎 石勒 公元 北齐 略述 洛阳宫 高欢 曹操 宫殿
下载PDF
浅论唐太宗民本思想及其产生条件
18
作者 马金花 艾新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74-77,共4页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善于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对隋朝遗留下来的种种积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整顿,从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作为唐太宗治国安...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善于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对隋朝遗留下来的种种积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整顿,从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作为唐太宗治国安邦思想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对“贞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思想 太宗 贞观政要 《资治通鉴》 少数民族 隋炀帝 贞观之治 劝课农桑 爱民重民 洛阳宫
下载PDF
曹植生平若干事迹考辨 被引量:4
19
作者 俞绍初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05-114,共10页
建安二十二年(217)十月,曹操立曹丕为太子,曹植的处境开始逆转。自此至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即位,其间又发生几件大事,如曹植行驰道开司马门出、曹操欲遣救曹仁而植醉不能受命以及曹操之死等。这些事件对曹植影响深远,是研究他生平思... 建安二十二年(217)十月,曹操立曹丕为太子,曹植的处境开始逆转。自此至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即位,其间又发生几件大事,如曹植行驰道开司马门出、曹操欲遣救曹仁而植醉不能受命以及曹操之死等。这些事件对曹植影响深远,是研究他生平思想所不可忽视的。但是这些事件发生之时曹植在何处?史无明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洛阳宫 影响深远 长安 诸侯 考辨 十三年 哲学社会科学版 曹丕 曹植
下载PDF
王褒生卒年小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洪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97-97,共1页
北周作家王褒的生卒年,史书无明文记载。曹道衡先生《关于王褒的生卒年问题》一文①推测其生年为公元511年、卒为公元574年,此说误。笔者认为王褒当生于梁天监十六年(517)、卒于周大象二年(580)。王褒集中有《玄圃浚池临泛奉和诗》,很... 北周作家王褒的生卒年,史书无明文记载。曹道衡先生《关于王褒的生卒年问题》一文①推测其生年为公元511年、卒为公元574年,此说误。笔者认为王褒当生于梁天监十六年(517)、卒于周大象二年(580)。王褒集中有《玄圃浚池临泛奉和诗》,很值得注意。玄圃在洛阳。庾信也有《奉和浚池初成清晨临泛》诗,王庾二诗当是奉和咏某周帝东游洛阳时作。按周帝东幸洛阳一带,只能是建德六年(577)正月以后的事。因为北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卒年 王褒 生年 洛阳宫 大象 北周 建德 宜州 北齐 刺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