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洛阳话探微
被引量:
1
1
作者
胡进京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10,18,共6页
洛阳话在汉语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发音方法独特,音调亲切委婉,表达的意义丰富精确。
关键词
洛阳话
发音
表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言与社会环境——从“洛阳涧西话”看社会发展对语言的影响
2
作者
李立
江春霞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38-39,共2页
"洛阳涧西话"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国家的语言政策,学校教育,人口增和以及语言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改变而形成的。它大致经历了第一代人的"方言混杂的涧西话",第二代人的双语现象,到第三代人的近似普通话的"涧西话...
"洛阳涧西话"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国家的语言政策,学校教育,人口增和以及语言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改变而形成的。它大致经历了第一代人的"方言混杂的涧西话",第二代人的双语现象,到第三代人的近似普通话的"涧西话"这样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涧西
话
社会环境
语言变体
语言价值观
标准普通
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洛阳玄风与南朝文化
3
作者
郑欣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11-13,共3页
先秦至西汉,河洛是先进地区,经济发展,又为政治中心,所以河洛文化对全国的影响是巨大的,长期居于主导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分裂割据,洛阳又几次遭战乱破坏,河洛文化是否衰落了呢?我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河洛文化仍有重要...
先秦至西汉,河洛是先进地区,经济发展,又为政治中心,所以河洛文化对全国的影响是巨大的,长期居于主导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分裂割据,洛阳又几次遭战乱破坏,河洛文化是否衰落了呢?我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河洛文化仍有重要的开拓和发展,这种开拓和发展主要表现在江南地区。 魏晋南北朝以前,江南尚处于拓荒阶段,文化水平不高,河洛文化对这个地区的影响不太时显。至魏晋时期,北方动乱,造成大量北人南迁,永嘉之乱以后达到高峰。据有人统计,自永嘉之乱迄刘宋之季,北人南迁的总数约90万左右,占当时南朝注籍人口的六分之一强,这种比例是很高的。当时门阀士族渡江南下的更多,《晋书·王导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文化
玄风
河洛文化
玄学
洛阳话
江南
北人
永嘉之乱
支道林
魏孝文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也谈《切韵》音系的性质
被引量:
2
4
作者
胡和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67-72,共6页
《切韵》是隋代陆法言所撰写的一部韵书,虽已亡佚,但其语音系统却靠宋代的《广韵》完整地保留下来了。自《切韵》问世以来,历代官修的韵书,如唐代的《唐韵》,宋代的《广韵》、《集韵》等,多是在它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其语音系统是一脉相...
《切韵》是隋代陆法言所撰写的一部韵书,虽已亡佚,但其语音系统却靠宋代的《广韵》完整地保留下来了。自《切韵》问世以来,历代官修的韵书,如唐代的《唐韵》,宋代的《广韵》、《集韵》等,多是在它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其语音系统是一脉相承的。在其后的一千多年里,它占据着韵书的正统地位,其影响之大是其他韵书无可比拟的。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韵
语音系统
韵书
方言区
洛阳
方言
广韵
语音学
中原音韵
音韵学
洛阳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方言词论《切韵》的性质
被引量:
1
5
作者
邓少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17-119,125,共4页
《切韵》是研究汉语音韵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然而对《切韵》的性质及它的音系基础,向来争论不已。唐代李涪在《刊误》中说《切韵》反映的是“吴民之言”,他以洛阳音为依据,批评《切韵》“又有字同一声,分为两韵”、“何须东冬中终妄别...
《切韵》是研究汉语音韵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然而对《切韵》的性质及它的音系基础,向来争论不已。唐代李涪在《刊误》中说《切韵》反映的是“吴民之言”,他以洛阳音为依据,批评《切韵》“又有字同一声,分为两韵”、“何须东冬中终妄别声律”。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则认为《切韵》是唐代的长安音。近代学者章太炎认为《切韵》包含古今方国之音。他说:“《广韵》所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韵
方言词
音系
广韵
综合体系
性质
洛阳话
汉语音韵
江东
章太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切韵》音系的性质
6
作者
周凤玲
《集宁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59-62,共4页
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切韵》音系性质的论定存在很大分歧,大致可归纳为三派: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古今南北语音的大杂凑;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纯一时一地之音;另一派则认为《切韵》音系是以某地语音为基础的综合音系。本文在辨析...
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切韵》音系性质的论定存在很大分歧,大致可归纳为三派: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古今南北语音的大杂凑;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纯一时一地之音;另一派则认为《切韵》音系是以某地语音为基础的综合音系。本文在辨析上述三种观点的基础上,论定《切韵》音系是以当时的洛阳话为基础,吸收了部分方音和古音的一个综合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韵》音系
性质
洛阳话
综合音系
古今南北语音
韵书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洛阳方言记略
被引量:
33
7
作者
贺巍
《方言》
1984年第4期278-299,共22页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背靠邙山,面临洛河,是我国的历史名城。洛阳市现划分为老城、?河、涧西、西工、吉利、郊区等六个区,人口约一百万左右。老城区是洛阳的旧市区,居民多是本地人;除郊区外,其他各区是行政和工业企业的所在地,外地人较...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背靠邙山,面临洛河,是我国的历史名城。洛阳市现划分为老城、?河、涧西、西工、吉利、郊区等六个区,人口约一百万左右。老城区是洛阳的旧市区,居民多是本地人;除郊区外,其他各区是行政和工业企业的所在地,外地人较多,语音较杂,如多数的年轻人已不分尖团,儿化音正在向北京话靠拢等。本文记录的是老城区中心魏家街一带的方言。一九八四年记音时发音合作人耿彤先生六十六岁,刘冬芝女士六十四岁。两人世居城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语音
名词
洛阳
方言
词汇
洛阳话
儿化韵
阴阳
数词
洛阳
市
原文传递
晋人吟诗与“洛生咏”
被引量:
3
8
作者
范子烨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晋人酷爱吟诗。《晋书》卷九二《顾恺之传》!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恺之的"痴绝"素来著称于世,由此可见一斑。但当时有这种雅好...
晋人酷爱吟诗。《晋书》卷九二《顾恺之传》!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恺之的"痴绝"素来著称于世,由此可见一斑。但当时有这种雅好者并不止他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安
士族
吴语
洛阳话
语音
东晋南朝
桓玄
吟诵
自力
审美
原文传递
关于六朝建康的语言
被引量:
4
9
作者
郭黎安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8,共3页
关键词
六朝建康
东晋南朝
《世说新语》
吴语
《建康实录》
语言
语音
六朝时期
洛阳话
文章志
原文传递
洛下书生咏
10
作者
刘少江
《中学生百科(阅读写作)》
2008年第3期7-8,共2页
东晋时"东山再起"的主人公,创造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的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家族是流寓江东的北方世家大族。
关键词
谢安
世家大族
桓温
洛阳话
鼻音
发音
东晋
家族
战例
河南
原文传递
题名
洛阳话探微
被引量:
1
1
作者
胡进京
机构
洛阳理工学院东方文化研究院
出处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10,18,共6页
文摘
洛阳话在汉语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发音方法独特,音调亲切委婉,表达的意义丰富精确。
关键词
洛阳话
发音
表意
Keywords
Luoyang dialect
articulation
meanings
分类号
H031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言与社会环境——从“洛阳涧西话”看社会发展对语言的影响
2
作者
李立
江春霞
出处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38-39,共2页
文摘
"洛阳涧西话"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国家的语言政策,学校教育,人口增和以及语言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改变而形成的。它大致经历了第一代人的"方言混杂的涧西话",第二代人的双语现象,到第三代人的近似普通话的"涧西话"这样三个阶段。
关键词
洛阳
涧西
话
社会环境
语言变体
语言价值观
标准普通
话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洛阳玄风与南朝文化
3
作者
郑欣
机构
山东大学
出处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11-13,共3页
文摘
先秦至西汉,河洛是先进地区,经济发展,又为政治中心,所以河洛文化对全国的影响是巨大的,长期居于主导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分裂割据,洛阳又几次遭战乱破坏,河洛文化是否衰落了呢?我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河洛文化仍有重要的开拓和发展,这种开拓和发展主要表现在江南地区。 魏晋南北朝以前,江南尚处于拓荒阶段,文化水平不高,河洛文化对这个地区的影响不太时显。至魏晋时期,北方动乱,造成大量北人南迁,永嘉之乱以后达到高峰。据有人统计,自永嘉之乱迄刘宋之季,北人南迁的总数约90万左右,占当时南朝注籍人口的六分之一强,这种比例是很高的。当时门阀士族渡江南下的更多,《晋书·王导传》
关键词
南朝文化
玄风
河洛文化
玄学
洛阳话
江南
北人
永嘉之乱
支道林
魏孝文帝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谈《切韵》音系的性质
被引量:
2
4
作者
胡和平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67-72,共6页
文摘
《切韵》是隋代陆法言所撰写的一部韵书,虽已亡佚,但其语音系统却靠宋代的《广韵》完整地保留下来了。自《切韵》问世以来,历代官修的韵书,如唐代的《唐韵》,宋代的《广韵》、《集韵》等,多是在它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其语音系统是一脉相承的。在其后的一千多年里,它占据着韵书的正统地位,其影响之大是其他韵书无可比拟的。因此。
关键词
切韵
语音系统
韵书
方言区
洛阳
方言
广韵
语音学
中原音韵
音韵学
洛阳话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方言词论《切韵》的性质
被引量:
1
5
作者
邓少君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17-119,125,共4页
文摘
《切韵》是研究汉语音韵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然而对《切韵》的性质及它的音系基础,向来争论不已。唐代李涪在《刊误》中说《切韵》反映的是“吴民之言”,他以洛阳音为依据,批评《切韵》“又有字同一声,分为两韵”、“何须东冬中终妄别声律”。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则认为《切韵》是唐代的长安音。近代学者章太炎认为《切韵》包含古今方国之音。他说:“《广韵》所包。
关键词
切韵
方言词
音系
广韵
综合体系
性质
洛阳话
汉语音韵
江东
章太炎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切韵》音系的性质
6
作者
周凤玲
机构
内师大中文系
出处
《集宁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59-62,共4页
文摘
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切韵》音系性质的论定存在很大分歧,大致可归纳为三派: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古今南北语音的大杂凑;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纯一时一地之音;另一派则认为《切韵》音系是以某地语音为基础的综合音系。本文在辨析上述三种观点的基础上,论定《切韵》音系是以当时的洛阳话为基础,吸收了部分方音和古音的一个综合音系。
关键词
《切韵》音系
性质
洛阳话
综合音系
古今南北语音
韵书研究
分类号
H1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洛阳方言记略
被引量:
33
7
作者
贺巍
出处
《方言》
1984年第4期278-299,共22页
文摘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背靠邙山,面临洛河,是我国的历史名城。洛阳市现划分为老城、?河、涧西、西工、吉利、郊区等六个区,人口约一百万左右。老城区是洛阳的旧市区,居民多是本地人;除郊区外,其他各区是行政和工业企业的所在地,外地人较多,语音较杂,如多数的年轻人已不分尖团,儿化音正在向北京话靠拢等。本文记录的是老城区中心魏家街一带的方言。一九八四年记音时发音合作人耿彤先生六十六岁,刘冬芝女士六十四岁。两人世居城内。
关键词
河南省
语音
名词
洛阳
方言
词汇
洛阳话
儿化韵
阴阳
数词
洛阳
市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晋人吟诗与“洛生咏”
被引量:
3
8
作者
范子烨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文摘
晋人酷爱吟诗。《晋书》卷九二《顾恺之传》!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恺之的"痴绝"素来著称于世,由此可见一斑。但当时有这种雅好者并不止他一人。
关键词
谢安
士族
吴语
洛阳话
语音
东晋南朝
桓玄
吟诵
自力
审美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六朝建康的语言
被引量:
4
9
作者
郭黎安
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8,共3页
关键词
六朝建康
东晋南朝
《世说新语》
吴语
《建康实录》
语言
语音
六朝时期
洛阳话
文章志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洛下书生咏
10
作者
刘少江
出处
《中学生百科(阅读写作)》
2008年第3期7-8,共2页
文摘
东晋时"东山再起"的主人公,创造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的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家族是流寓江东的北方世家大族。
关键词
谢安
世家大族
桓温
洛阳话
鼻音
发音
东晋
家族
战例
河南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洛阳话探微
胡进京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语言与社会环境——从“洛阳涧西话”看社会发展对语言的影响
李立
江春霞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洛阳玄风与南朝文化
郑欣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也谈《切韵》音系的性质
胡和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方言词论《切韵》的性质
邓少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切韵》音系的性质
周凤玲
《集宁师专学报》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洛阳方言记略
贺巍
《方言》
1984
33
原文传递
8
晋人吟诗与“洛生咏”
范子烨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5
3
原文传递
9
关于六朝建康的语言
郭黎安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5
4
原文传递
10
洛下书生咏
刘少江
《中学生百科(阅读写作)》
200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