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2篇文章
< 1 2 1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洞穴救援体系构建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1
作者 罗书文 吴克华 +12 位作者 贺卫 罗时琴 周文龙 毛永琴 杨桃 李坡 张远海 邓亚东 刘宇炫 Jean Botazzi 张弘智 钱治 王德远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6-490,共15页
完善的岩溶洞穴救援体系、促进岩溶地区体育产业和旅游行业发展,对岩溶洞穴旅游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国外洞穴救援成果及洞穴救援手册分析洞穴救援要素,结合我国救援主体和洞穴救援技能特性以及贵州实际,构建贵州洞穴救援组织... 完善的岩溶洞穴救援体系、促进岩溶地区体育产业和旅游行业发展,对岩溶洞穴旅游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国外洞穴救援成果及洞穴救援手册分析洞穴救援要素,结合我国救援主体和洞穴救援技能特性以及贵州实际,构建贵州洞穴救援组织架构及救援响应机制。依据贵州洞穴发育特征和洞穴事故发生概率及性质,部署贵州洞穴救援力量。根据我国救援体制和洞穴救援人员技能需求及其分布特性,建立统一指挥平台和洞穴救援专家库(消防队洞穴救援专家,洞穴协会会员洞穴救援专家),实现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作战。完善的洞穴救援体系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洞穴救援有序高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 洞穴救援 救援体系 洞穴安全 贵州 绳索技术
下载PDF
岩溶洞穴温度与当地多年平均气温的关系研究——以云南普者黑排龙洞为例
2
作者 杨明凤 殷建军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0-795,共16页
一般而言,岩溶洞穴温度等于当地多年平均气温,但实际监测中发现,不同地区洞穴温度与当地多年平均气温的关系并不一致。为更好地认识岩溶洞穴温度与当地多年平均气温的关系,对云南普者黑排龙洞洞穴内部及洞口温湿度进行连续高频监测,发... 一般而言,岩溶洞穴温度等于当地多年平均气温,但实际监测中发现,不同地区洞穴温度与当地多年平均气温的关系并不一致。为更好地认识岩溶洞穴温度与当地多年平均气温的关系,对云南普者黑排龙洞洞穴内部及洞口温湿度进行连续高频监测,发现平均温度呈现洞穴内部>洞外>洞口的空间特征。洞口温度主要受洞穴通风效应影响,而洞穴内部温度则主要受到温度和降水的季节分布影响。结合我国已探究洞穴的洞穴内部温度与洞外气温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就大的空间尺度而言,洞穴温度同当地多年平均气温一样都与纬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洞内外温差与纬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分析不同区域气象数据发现,洞内外温差的变化与当地暖季(4-10月)温度距平显著相关,暖季时间越长,暖季温度距平越大,洞内外温差越大。另外,雨季的时间分布同样会影响随滴水输入到洞穴的热量变化。因此,认识到中国洞穴洞内外的温度差主要受控于当地热量的分布。这项工作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岩溶洞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 洞穴温度 洞内外温差 空间差异 暖季温度距平
下载PDF
基于洞穴铸模对中华穿山甲洞穴结构特征的研究
3
作者 张圣 孙松 +6 位作者 杨锦圳 王镜欣 郭瑞萍 张奕航 吴文斌 吴庆明 华彦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0-497,共8页
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夜行穴居,野外观测率极低,其洞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介质。然而,中华穿山甲洞穴结构特征量化研究极少,洞穴分类标准(居住洞、觅食洞)的验证未见报道。为探究中华穿山甲居住洞、觅食洞的形态结构差异,选... 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夜行穴居,野外观测率极低,其洞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介质。然而,中华穿山甲洞穴结构特征量化研究极少,洞穴分类标准(居住洞、觅食洞)的验证未见报道。为探究中华穿山甲居住洞、觅食洞的形态结构差异,选取中华穿山甲遗弃的居住洞(4个)和觅食洞(3个)进行模型铸造,通过3D扫描技术构建三维数字模型。结果表明:7个洞穴洞口朝向皆为西,洞道直径普遍大于洞口直径,洞道首段长、洞穴全长、洞道角度(洞口向内第1个拐角)和洞穴体积均值分别为147.5 cm、322.7 cm、130.0°和0.0732 m^(3)。两种类型洞穴存在结构差异,居住洞的洞口朝向更偏北,其洞口、洞道直径、洞穴首段长、洞穴全长和洞穴体积均大于觅食洞;觅食洞的洞道拐角角度、白蚁巢穴数量大于居住洞。研究结果精准量化了中华穿山甲洞穴结构特征,验证了洞穴分类标准的准确性,为深入开展中华穿山甲洞穴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穴居动物 洞穴结构 洞穴铸模 3D扫描
下载PDF
塔河油田良里塔格组迷宫型岩溶洞穴系统发育特征
4
作者 张长建 蒋林 +2 位作者 汪彦 曾清勇 马雪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2-532,共11页
为了明确塔河油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迷宫型岩溶洞穴系统的样式和结构,利用古地貌恢复、古水系刻画、测井地层对比、构造断裂解析、地震属性刻画等方法,进行了塔河油田11区的古水文地貌恢复、岩溶层组格架构建、岩溶洞穴识别和成因模式... 为了明确塔河油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迷宫型岩溶洞穴系统的样式和结构,利用古地貌恢复、古水系刻画、测井地层对比、构造断裂解析、地震属性刻画等方法,进行了塔河油田11区的古水文地貌恢复、岩溶层组格架构建、岩溶洞穴识别和成因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南部加里东运动中期Ⅱ幕古地貌西北高、东南低,发育北北西—南南东向树枝状地表深切沟谷,良里塔格组发育近水平状分布、闭合管道结构及溶蚀强度较高的迷宫型岩溶洞穴系统;良里塔格组岩溶洞穴系统与澳大利亚Judbarra地区Bullita洞穴系统成因相似,属于典型的表生岩溶扩散下渗型迷宫型岩溶洞穴系统;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泥岩段为隔水层,控制了良里塔格组迷宫型岩溶洞穴系统的侧向溶蚀作用;沟通地表水系的断裂为岩溶水主要下渗溶蚀通道,随着区域基准面下降,岩溶水沿断裂下渗进入中奥陶统,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形成断溶体。塔河油田加里东运动中期Ⅱ幕表生岩溶“双层”迷宫型岩溶洞穴系统的认识对上奥陶统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加里东运动中期 迷宫型岩溶洞穴系统 断溶体 古地貌 古水系
下载PDF
异空间的想象与传承:新武侠“洞穴”意象研究
5
作者 陈卫华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20世纪的中国新武侠作品营造了诸多“洞穴”意象。这类意象别有洞天,充满神秘感,具有空间的隐秘性、时间的悬置性、内涵的传奇性、主题的伦理性等特征,深受道家洞穴信仰、传统隐逸文化、佛家重生观念等的影响。作为江湖空间的一个特殊构... 20世纪的中国新武侠作品营造了诸多“洞穴”意象。这类意象别有洞天,充满神秘感,具有空间的隐秘性、时间的悬置性、内涵的传奇性、主题的伦理性等特征,深受道家洞穴信仰、传统隐逸文化、佛家重生观念等的影响。作为江湖空间的一个特殊构件,小小“洞穴”意味深长,负载着人类心灵进化史中沉淀下来的经验与模式,既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原型在艺术作品中的无意识表达,也是民族集体无意识心理的空间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武侠 洞穴”意象 异空间 原型
下载PDF
芙蓉洞洞穴景观现状评价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6
作者 王晨艺 《环境保护前沿》 2024年第4期821-830,共10页
重庆市武隆县芙蓉洞是世界自然遗产,但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芙蓉洞的洞穴景观发生退化,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分析了温度、湿度、CO2浓度及洞穴通风等主要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和规律,研究了洞穴景观退化机理,并提出其保护对... 重庆市武隆县芙蓉洞是世界自然遗产,但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芙蓉洞的洞穴景观发生退化,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分析了温度、湿度、CO2浓度及洞穴通风等主要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和规律,研究了洞穴景观退化机理,并提出其保护对策。游人和洞穴灯光释放的能量导致芙蓉洞内气温升高。由于洞内外的温度差和空气流通,洞穴内表现出“夏季高温、冬季干燥”的特征。洞穴CO2浓度会随游人进入的数量增加而明显升高。洞穴升温、灯光热量释放,及空气对流导致洞穴湿度降低,使景观产生干裂和风化等现象。气流带入的洞外气体及高浓度CO2溶解于水汽,溶蚀洞穴景观。洞穴灯光为苔藓类植物生长提供了条件,附着于洞穴景观的表面;以及洞穴大气粉尘的进入,致使洞穴景观暗沉发黑。洞穴内部环境保护能有效防止洞穴景观退化,保证游客健康旅游,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Furong Cave in Wulong County of Chongqing is a world natural heritage, bu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economy, the cave landscape of Furong Cave has been degraded, which has affe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is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maj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CO2 concentration and cave ventilation were analyzed, the mechanism of cave landscape degradation was studied, and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were proposed. The energy released by visitors and cave lights causes the temperature inside Furong Cave to rise. Due to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air circul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ave, the cav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emperature in summer and dry in winter”. The CO2 concentration of the cave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visitors entering the cave. The warming of the cave, the release of heat from lighting, and air convection lead to a decrease in humidity within the cave, causing phenomena such as drying, cracking, and weathering of the landscape. The gas outside the cave and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CO2 brought by the airflow dissolve in the water vapor and dissolve the cave landscape. Cave light provides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 bryophytes, which adhere to the surface of the cave landscape;And the entry of atmospheric dust into the cave, causing the cave landscape dark and black. Cave interi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degradation of the cave landscape, ensure the healthy tourism of tourists,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洞 洞穴景观 旅游洞穴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滇西南沧源岩溶洞穴硝洞堆积物来源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石林 杨青 +6 位作者 刘连文 张晋 郑妍 张俞 杨万书 邹梓宁 郑洪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6,共16页
岩溶洞穴是第四纪时期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开展岩溶洞穴碎屑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及物质来源分析,对其沉积环境演变历史及古人类活动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了解硝洞洞穴及其周围不同沉积物黏土矿物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硝洞洞穴沉积物... 岩溶洞穴是第四纪时期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开展岩溶洞穴碎屑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及物质来源分析,对其沉积环境演变历史及古人类活动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了解硝洞洞穴及其周围不同沉积物黏土矿物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硝洞洞穴沉积物的粒度和矿物学等特征对其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硝洞洞穴沉积物的主要来源为洞穴外地表较高处的沉积物,其通过片流作用被带入洞穴内进行堆积。其次,还同时堆积有少量灰岩不溶性物质及其经历进一步风化成壤作用后形成的物质,总体可能存在4次进一步的风化成壤作用。此外,也有洞壁崩塌的石灰岩角砾和岩块参与堆积,总体存在4次大量灰岩角砾或岩块参与堆积过程,而最近一次的堆积作用,显然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堆积 堆积物来源 粒度 黏土矿物
下载PDF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存在上新世洞穴堆积吗?
8
作者 张颖奇 潘越 《化石》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中国南方地区一般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是现代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东洋界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域,也是喀斯特地形地貌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域。根据我国新近纪的哺乳动物化石记录,东洋界和古北界在我国南北分治的动物地理... 中国南方地区一般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是现代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东洋界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域,也是喀斯特地形地貌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域。根据我国新近纪的哺乳动物化石记录,东洋界和古北界在我国南北分治的动物地理区系格局在中新世晚期就已经初步形成。然而,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事实就是,我国古北界的哺乳动物化石记录从晚中新世到更新世基本是连续演替的,而东洋界的化石记录在整个上新世期间都是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化石记录 晚中新世 主要分布区域 东洋界 喀斯特地形 古北界 洞穴堆积
下载PDF
洞穴动物的起源与适应
9
作者 王浩丞 《科教文汇》 2024年第4期I0007-I0008,共2页
中国是喀斯特大国,拥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的喀斯特地貌。洞穴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形态,由地下水长期对可溶性岩层溶蚀和侵蚀作用而形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且类型多样。据估计,中国洞穴数量多达50万个,拥有丰富多样的洞穴生物,既... 中国是喀斯特大国,拥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的喀斯特地貌。洞穴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形态,由地下水长期对可溶性岩层溶蚀和侵蚀作用而形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且类型多样。据估计,中国洞穴数量多达50万个,拥有丰富多样的洞穴生物,既有盲螈、鱼类和蝙蝠等高等动物,也有盲步甲、蕈甲等无脊椎动物[1-2]。洞穴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动物 喀斯特地貌 无脊椎动物 洞穴生物 生态系统 蝙蝠 侵蚀作用 丰富多样
下载PDF
岩溶洞穴滴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叶 周忠发 +5 位作者 董慧 丁圣君 龚晓欢 苏丹 王小朵 郑佳佳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8,共12页
为探究麻黄洞滴水δD、δ^(18)O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本文对双河洞系一级支洞麻黄洞中4个滴水点进行系统监测分析,4个监测点分为2个Ⅰ类(低流量点)和2个Ⅱ类(高流量点)。研究得出:(1)洞穴滴水δD、δ^(18)O值表现出旱季高、雨季低... 为探究麻黄洞滴水δD、δ^(18)O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本文对双河洞系一级支洞麻黄洞中4个滴水点进行系统监测分析,4个监测点分为2个Ⅰ类(低流量点)和2个Ⅱ类(高流量点)。研究得出:(1)洞穴滴水δD、δ^(18)O值表现出旱季高、雨季低的变化特征。(2)低流量滴水点的δ^(18)O及离子的变化均较小,对外界气候的响应较小;高流量点中又有渗滤流和包气带流之分,渗滤流滴水点对外界气候无明显响应,推断其有稳定的含水层补给;包气带流滴水点δ^(18)O值与气温、降雨量的相关性最大,能很好地响应气候的变化。本研究通过阐述麻黄洞滴水δD、δ^(18)O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水化学特征,以期对洞穴沉积物古气候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滴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气候指示 水化学
下载PDF
喀斯特洞穴沉积物中可培养固碳和固氮细菌多样性分析
11
作者 冉光娟 吴庆珊 +5 位作者 方正 安妮 陈秀 李诗霞 任篓 翁庆北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9-391,共13页
微生物固碳和固氮作用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洞穴黑暗和寡营养极端环境中蕴藏丰富独特的微生物资源.为了解喀斯特洞穴固碳细菌和固氮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利用9种分离培养基,分离筛选喀斯特洞穴沉积物固碳... 微生物固碳和固氮作用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洞穴黑暗和寡营养极端环境中蕴藏丰富独特的微生物资源.为了解喀斯特洞穴固碳细菌和固氮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利用9种分离培养基,分离筛选喀斯特洞穴沉积物固碳细菌和固氮细菌,并基于16S rDNA序列测定,分析分离菌株的系统发育和多样性.共分离获得230株固碳细菌,隶属于3门、16属和64种,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固碳细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65,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1.5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8.共分离获得425株固氮细菌,分别属于3门、14属和68种,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和贪铜菌属(Cupriavidus).固氮细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43,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1.0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1.此外,无碳培养基CFMD和无氮培养基NFb分离获得的菌株多样性最高.以上结果表明,荔波喀斯特洞穴沉积物中存在丰富的固碳和固氮细菌类群,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固碳和固氮微生物在喀斯特洞穴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以及农业应用提供了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洞穴 可培养 固碳细菌 固氮细菌 多样性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螃蟹洞穴形态结构对土壤水盐运移过程的影响
12
作者 解璐萌 查玟琦 +4 位作者 车纯广 李游蕊 李纪尧 刘佳凯 张振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1-839,共9页
明晰潮汐驱动下螃蟹洞穴对盐沼湿地水盐运移过程的扰动效应,对基于生态过程的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研究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水槽模拟实验,探究潮间带螃蟹洞穴形态与分布特征,分析了潮汐作用下不同螃... 明晰潮汐驱动下螃蟹洞穴对盐沼湿地水盐运移过程的扰动效应,对基于生态过程的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研究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水槽模拟实验,探究潮间带螃蟹洞穴形态与分布特征,分析了潮汐作用下不同螃蟹洞穴形态对水盐运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潮汐影响下,黄河三角洲潮间带螃蟹洞穴空间分布密度有差异,3条潮沟洞穴密度分别为(15.50±4.65)、(12.90±2.69)和(6.60±2.76)个·(0.25 m^(2))^(-1);(2)对螃蟹洞穴树脂模型进行简化归类,发现其主要形态结构为I型、L型、S型、X型、Y型,以上5种形态在获得的42个螃蟹洞穴中占比高达85.7%;(3)不同螃蟹洞穴形态在潮汐作用下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没有明显差异,而电导率随高潮与低潮呈现不同的升高与降低过程;(4)潮汐影响下,空白实验组潮汐水入渗量、孔隙水排泄量均显著低于有螃蟹洞穴的实验组,孔隙水排泄主要集中在水位下降时段,而L型洞穴因具有一定的储水能力,使更多的孔隙水在稳定时段排泄。(5)不同螃蟹洞穴形态对土壤盐排泄量有显著影响,S2、X和I组盐排泄量最高,空白组最低,仅为(0.403±0.003)g·d^(-1)。研究结果从水文学角度揭示了螃蟹洞穴的生态功能,将为后续的滨海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沼湿地 螃蟹洞穴 水盐运移过程 模拟实验
下载PDF
高原鼠兔洞穴对土壤入渗的影响及机制
13
作者 王迪 钱嘉鑫 +4 位作者 朱妮 李珂欣 毛佳怡 赵理荣 刘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49,共7页
[目的]探究高原鼠兔洞穴对高寒草甸土壤入渗性能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以揭示其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和土壤水文功能的潜在作用。[方法]以高寒草甸高原鼠兔洞穴不同部位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洞口(PE)与洞道(PB),对照为无高原鼠兔洞穴... [目的]探究高原鼠兔洞穴对高寒草甸土壤入渗性能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以揭示其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和土壤水文功能的潜在作用。[方法]以高寒草甸高原鼠兔洞穴不同部位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洞口(PE)与洞道(PB),对照为无高原鼠兔洞穴分布的未扰动高寒草甸(AM),用单环法对土壤入渗速率进行测定。[结果](1)高原鼠兔洞穴促进高寒草甸土壤入渗速率,相比于未扰动高寒草甸,洞口和洞道初始入渗速率分别升高377.63%和189.47%,稳定入渗速率分别升高314.29%和220.00%(p<0.05);(2)高原鼠兔洞穴破坏高寒草甸土壤结构,相比于原生高寒草甸,洞口表层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分别显著降低4.69%和16.27%,但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升高22.47%,洞口和洞道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分别显著降低20.09%和9.45%,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各部位大小依次为未扰动高寒草甸>洞道>洞口(p<0.05);(3)高原鼠兔洞穴主要通过影响高寒草甸草毡层根系促进土壤入渗,根系生物量是影响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的主导因子,标准化总效应分别为-0.717和-0.539。[结论]鼠兔洞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但同时也破坏了高寒草甸原本的土壤结构,加剧高寒草甸退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洞穴 土壤性质 土壤入渗 高寒草甸 三江源区
下载PDF
从“原始”走向“智能”:“洞穴隐喻”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教育省思
14
作者 胡航 杨琳 《现代教育技术》 2024年第10期13-22,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指出教育、科技、人才实质上是一个统一体,但当前仍存在这三者之间融合困难的现实问题,阻碍社会从“原始”走向“智能”、我国从大国迈向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指出教育、科技、人才实质上是一个统一体,但当前仍存在这三者之间融合困难的现实问题,阻碍社会从“原始”走向“智能”、我国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前进道路。基于此,文章首先通过援引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审视从“原始”走向“智能”过程中“教育、科技与人才”的内涵转变,接着厘清教育、科技与人才“三位一体”的逻辑遵循,然后省思“三位一体”超越“原始洞穴”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明晰“三位一体”的实践路径,分别为教育筑牢人的主体性地位以跨越“原始洞穴”门槛;强化科技、人才为教育增效赋能以优化“智能洞穴”治理;统筹“三位一体”的发展观以平衡“智能洞穴”生态。文章通过研究,旨在助力破解教育、科技、人才走向“智能洞穴”过程中的关键矛盾,形成“三位一体”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科技 人才 三位一体 洞穴隐喻
下载PDF
煤层气水平井扇形洞穴完井应力—渗透率演化机理
15
作者 陈健翔 杨睿月 +4 位作者 秦小舟 黄中伟 井美洋 李嘉文 李国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4-198,共15页
我国煤层渗透率低且地质条件复杂,采用常规油气储层改造的开发方式难度大、技术适应性差。近年来,基于应力释放的煤层气改造新方法“煤层气水平井水力喷射造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技术瓶颈问题,但是造穴卸压—增渗的作用机制及其主控地... 我国煤层渗透率低且地质条件复杂,采用常规油气储层改造的开发方式难度大、技术适应性差。近年来,基于应力释放的煤层气改造新方法“煤层气水平井水力喷射造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技术瓶颈问题,但是造穴卸压—增渗的作用机制及其主控地质因素尚不明晰。为此,考虑了煤岩层理和天然裂隙的影响,采用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方法(Finite-Discrete Element Method,FDEM)建立了煤层气水平井扇形洞穴完井数值模型,探究了造穴后岩体的应力演化历程和储层的卸压—增渗机制,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储层参数(孔隙压缩系数、储层强度、弱面强度和地应力场)对应力释放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围岩演化过程为造穴后岩体收缩,储层发生应力重构,围岩强度逐渐降低,岩体内部发生新生裂隙萌生和原生裂隙扩展,形成开挖损伤区和应力释放区;(2)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孔隙压缩系数是决定造穴完井储层适应性的关键,弱面强度、储层强度和地应力场分布决定了围岩的应力演化模式和裂缝扩展形态;(3)造穴卸压后储层增渗机制为穴周裂缝提升导流能力,储层应力释放提升基质渗透率。结论认为,模型首次综合考虑了地层特点、造穴过程和煤岩裂隙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煤层造穴后的应力演化过程及其卸压、增渗作用机制,深化了对煤层气水平井洞穴完井增产机理的认识,对我国煤层储层改造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低渗透率 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方法 水平井造穴 扇形洞穴 天然裂隙 应力释放
下载PDF
不同海拔共栖物种对中华穿山甲洞穴利用的研究
16
作者 杜雨梅 窦红亮 +4 位作者 孙松 杨锦圳 王镜欣 吴庆明 华彦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1-489,共9页
自然界中许多穴居动物都会建造洞穴,这些洞穴会被其他穴居和非穴居动物广泛使用,不同海拔由于温度和降水等环境特征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动物对洞穴的利用模式。2018年12月—2022年2月,应用红外相机对广东省内3个地区的中华穿山甲Manis pen... 自然界中许多穴居动物都会建造洞穴,这些洞穴会被其他穴居和非穴居动物广泛使用,不同海拔由于温度和降水等环境特征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动物对洞穴的利用模式。2018年12月—2022年2月,应用红外相机对广东省内3个地区的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洞穴进行了监测。通过非加权组平均法将研究地区的海拔划分成低、中、高3组,运用相似性分析和线性模型探究共栖物种对中华穿山甲洞穴的利用模式及其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区间共栖物种的洞穴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R=0.098,P=0.001),且与海拔显著正相关(t=2.093,P=0.038);(2)在共栖物种对洞穴的利用行为中,觅食(R=0.113,P=0.002)、探洞(R=0.116,P=0.036)、进出洞行为(R=0.077,P=0.042)占比与海拔均存在显著差异,觅食行为占比与海拔显著正相关(t=2.136,P=0.035),共栖物种在高海拔地区表现出更多的觅食行为。本研究阐明了不同海拔共栖物种对中华穿山甲洞穴的利用模式,明确了中华穿山甲洞穴在较高海拔地区对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建议加强对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洞穴 共栖物种 利用模式 海拔
下载PDF
虚幻、现实与数字鸿沟:“洞穴隐喻”下的元宇宙
17
作者 石庆波 石开忠 《学术探索》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元宇宙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但在社会学哲学交叉领域缺乏经典命题与当代最新发展之间的时空对话。本文引入古希腊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探讨元宇宙在社会领域的发展与影响。将“洞穴隐喻”及人类对元宇宙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洞中... 元宇宙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但在社会学哲学交叉领域缺乏经典命题与当代最新发展之间的时空对话。本文引入古希腊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探讨元宇宙在社会领域的发展与影响。将“洞穴隐喻”及人类对元宇宙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洞中场景是虚幻的“现实”,洞外场景是现实的“虚幻”,返洞场景是数字鸿沟。基于符号互动论及群体思维论认为,面对元宇宙社会到来,不同的个体和群体往往陷入虚幻、现实的两端无法调和,进而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应对元宇宙带来的新挑战,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促进知识传播和社会认同势在必行:开启元宇宙开放对话之门,铸造元宇宙信息批判之剑,构建元宇宙多样繁荣之场,增强元宇宙多维互动之域,倡导元宇宙平台建设之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 数字鸿沟 洞穴隐喻 元宇宙
下载PDF
桥梁上跨巨型岩溶洞穴的地质特征及失稳模式分析
18
作者 廖廷周 唐家辉 +1 位作者 田学军 刘黔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4期167-170,共4页
某高速公路桥梁基础位于巨型岩溶洞穴上部,为论证桥梁方案的可行性,通过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了溶洞的形态及地质特征,并分析岩溶洞穴的稳定状态,结果表明,该岩溶洞穴目前处于稳定状态,顶板岩体质量等级为Ⅲ级。分析结果为后续的稳定性评价... 某高速公路桥梁基础位于巨型岩溶洞穴上部,为论证桥梁方案的可行性,通过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了溶洞的形态及地质特征,并分析岩溶洞穴的稳定状态,结果表明,该岩溶洞穴目前处于稳定状态,顶板岩体质量等级为Ⅲ级。分析结果为后续的稳定性评价及桥梁基础设计提供了详实的地质基础资料,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勘察 岩溶洞穴 失稳模式 桥梁
下载PDF
桥梁荷载作用下巨型岩溶洞穴顶板稳定性研究
19
作者 廖廷周 田学军 +1 位作者 刘黔 唐家辉 《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某高速公路桥墩基础完全置于巨型溶腔上部,通过定性、半定量、定量的方法对岩溶洞穴顶板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确定了桥型方案,然后通过地表变形监测,验证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关键词 桥梁荷载 巨型岩溶洞穴 顶板稳定性 FLAC 3D
下载PDF
野外型洞穴大遗址的保护与发展
20
作者 叶蓬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8期130-132,共3页
作为野外型洞穴大遗址,万寿岩的区域位置影响了自身的发展,针对万寿岩当前的困境提出解决方案,将会为同类大遗址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现基于对野外型大遗址问题的分析,通过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 作为野外型洞穴大遗址,万寿岩的区域位置影响了自身的发展,针对万寿岩当前的困境提出解决方案,将会为同类大遗址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现基于对野外型大遗址问题的分析,通过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数字技术的线下和线上展示推广三个角度论述当前万寿岩文旅开发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开发 基础设施 保护与发展 公共服务水平 区域协调发展 万寿岩 区域位置 洞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