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西游记》洞穴意象新解
被引量:1
- 1
-
-
作者
任可
王俊德
-
机构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82-87,共6页
-
基金
山西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文学经典阅读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GH-16179)。
-
文摘
《西游记》通过对反复出现的洞穴意象的描写,反映出了强烈的文化人类学价值。洞穴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积极和消极的原始表现体现出了独特的文化意义;在原始遗风的基础之上,洞穴体现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独特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女性对自由婚恋的向往的艺术特色。其背后既是女阴崇拜的体现,也是作者对道教文化体系的折射和关注。
-
关键词
《西游记》
洞穴意象
文化人类学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异空间的想象与传承:新武侠“洞穴”意象研究
- 2
-
-
作者
陈卫华
-
机构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
文摘
20世纪的中国新武侠作品营造了诸多“洞穴”意象。这类意象别有洞天,充满神秘感,具有空间的隐秘性、时间的悬置性、内涵的传奇性、主题的伦理性等特征,深受道家洞穴信仰、传统隐逸文化、佛家重生观念等的影响。作为江湖空间的一个特殊构件,小小“洞穴”意味深长,负载着人类心灵进化史中沉淀下来的经验与模式,既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原型在艺术作品中的无意识表达,也是民族集体无意识心理的空间隐喻。
-
关键词
新武侠
“洞穴”意象
异空间
原型
-
Keywords
new martial arts
imagery of“cave”
heterogeneous space
prototype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陶渊明与柏拉图:中西方洞穴喻的分野
被引量:5
- 3
-
-
作者
王怀义
-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103,共5页
-
文摘
作为人类居住和生活了上百万年之久的场所,洞穴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洞穴神话较为零散,但人们对洞穴意象关注的历史颇为悠久;道家"洞同天地"思想促进了原始洞穴意象精神意蕴在后世文化中的转化和渗透,在此基础上,人们以洞穴意象为基点,建立了现实与理想、形象与理性相互转化的同一性文化心理结构,洞穴对主体的存在本体价值被凸显出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典型代表。在西方,以地母神崇拜为基础的洞穴神话较为丰富,"洞穴"是古希腊文化中的核心意象之一。随后,人们在以洞穴为基点建立文化思想体系时,洞穴意象的本原性情感价值逐渐被逻辑理性抽空而让位给主体的冥思和玄想,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典型代表。这种情况反映出中西方神话乃至艺术和哲学在思维方式和本体论思想等方面的根本差异。
-
关键词
中西神话
洞穴意象
审美意识
思维方式
存在价值
-
分类号
B932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