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社刘成禺《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研究
1
作者 邱睿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12-116,共5页
《南宋杂事诗》和《明史杂咏》是清代雍乾时期两部重要的咏史诗专集,《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是南社刘成禺记载袁世凯帝制史事的咏史诗专著。《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是在前二书直接启发下创作的,其亦史亦诗的体例,群体共构史识的方式,在... 《南宋杂事诗》和《明史杂咏》是清代雍乾时期两部重要的咏史诗专集,《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是南社刘成禺记载袁世凯帝制史事的咏史诗专著。《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是在前二书直接启发下创作的,其亦史亦诗的体例,群体共构史识的方式,在野独立与当权者离心的姿态,以诗存史的精神等均秉承二书而来。《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因容纳了民主主义的思想,更具有一种批判的锋芒,且以嬉笑幽默出之,自具风格,在咏史诗史及南社诗歌史上也别具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杂事 《明史杂咏》 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 补史 存史
下载PDF
孙中山与刘成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吉奎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0年第3期1-14,共14页
在孙中山的生平故旧中,武昌刘成禺是不应当被忽视的。据载,孙刘之间在1900年即有联系。1902年,刘氏受湖北官派赴日留学,在孙领导下积极从事反清活动。1904年刘氏赴美留学后,主持旧金山《大同日报》,大力宣传革命主张与孙中山学说... 在孙中山的生平故旧中,武昌刘成禺是不应当被忽视的。据载,孙刘之间在1900年即有联系。1902年,刘氏受湖北官派赴日留学,在孙领导下积极从事反清活动。1904年刘氏赴美留学后,主持旧金山《大同日报》,大力宣传革命主张与孙中山学说,并将孙介绍给旅欧湖北留学生。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初期至1916年袁世凯去世,孙刘关系从疏离走向对立。护法军兴,孙刘复合,迄1925年孙中山逝世,二人关系密切。孙中山还为刘氏的《太平天国战纪》、《洪宪纪事诗》作序。总之,研究孙中山与刘成禺的关系,对了解孙中山生平活动与中国近代史,均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刘成禺 生平 交谊 《大同日报》 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战纪》 洪宪纪事诗
下载PDF
樗斋书话二题
3
作者 叶康宁 《艺术生活》 2013年第2期80-80,共1页
一、纪事诗与书法史 纪事诗,作为一种诗体,自清季以来这种题材一直很流行,比较知名的有叶昌炽娟曦书纪事诗》、刘成禺《洪宪纪事诗》、叶德辉《消夏百一诗》《观画百咏》、张伯驹《红毹记梦诗》等。作法大抵是先为一诗,然后“条举... 一、纪事诗与书法史 纪事诗,作为一种诗体,自清季以来这种题材一直很流行,比较知名的有叶昌炽娟曦书纪事诗》、刘成禺《洪宪纪事诗》、叶德辉《消夏百一诗》《观画百咏》、张伯驹《红毹记梦诗》等。作法大抵是先为一诗,然后“条举事实,详注其下”。鼎革以还,风雅沦丧,有才识的纪事诗已是凤毛麟角,启功《论书绝句》即其一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宪纪事诗 书话 书法史 叶昌炽 叶德辉 记梦 张伯驹
下载PDF
试论洪宪帝制前后冯国璋同袁世凯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毅华 《近代中国》 1995年第1期154-175,共22页
1915年,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出了一幕伪造民意、复辟帝制的丑剧,这一倒行逆施,不仅遭到全国进步势力的坚决反对,而且引起北洋军阀集团内部的分裂。
关键词 冯国璋 复辟帝制 倪嗣冲 政治舞台 唐继尧 国体投票 盛京时报 洪宪纪事诗 黎元洪 中华革命党
原文传递
刘成禺主要著述史实考订 被引量:1
5
作者 傅德元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1-185,共5页
刘成禺是辛亥革命时期乃至民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他一生著述甚丰,留下了《洪宪纪事诗》、《世载堂杂忆》等史料性著作以及《太平天国战史》等史学著作。但学界对他的研究似嫌不够,对其著述的了解也存在讹误。笔者将对其主要著述的出版... 刘成禺是辛亥革命时期乃至民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他一生著述甚丰,留下了《洪宪纪事诗》、《世载堂杂忆》等史料性著作以及《太平天国战史》等史学著作。但学界对他的研究似嫌不够,对其著述的了解也存在讹误。笔者将对其主要著述的出版年代、版本等问题进行考订,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实考订 洪宪纪事诗 辛亥革命时期 史学著作 著名人物 民国时期 太平天国 出版年代 史料性
原文传递
"民国四公子"都有谁
6
作者 雷新 《教师博览(上旬刊)》 2014年第7期43-43,共1页
"民国四公子"都有谁?对此许多人有不同的说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中国历史的侧面》一书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梳理。根据不同情况,马勇归纳出至少有四种说法:一指陈锦堂、袁克让、张伯驹、宋传兴组合;二指袁克... "民国四公子"都有谁?对此许多人有不同的说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中国历史的侧面》一书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梳理。根据不同情况,马勇归纳出至少有四种说法:一指陈锦堂、袁克让、张伯驹、宋传兴组合;二指袁克文、溥侗、张伯驹、张学良组合;三指袁克文、卢小嘉、张伯驹、张学良组合;四指孙科、张学良、段宏业、卢小嘉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驹 袁克文 段宏业 近代史研究所 蒋孝武 孙科 陈履安 中国社会科学院 洪宪纪事诗 沈君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