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洪洞通背拳技法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剑 侯介华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第3期91-94,共4页
建国以来,由于历史客观原因,洪洞通背拳在技艺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导致了技法不统一、交流困难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洪洞通背拳的保护与传承。因此,规范洪洞通背拳技法,明确其特点,是洪洞通背拳传承和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保护"... 建国以来,由于历史客观原因,洪洞通背拳在技艺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导致了技法不统一、交流困难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洪洞通背拳的保护与传承。因此,规范洪洞通背拳技法,明确其特点,是洪洞通背拳传承和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洞通背拳的重要命题。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田野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洪洞通背拳的技法特征进行了系统地提炼与归纳,得出如下结论:节奏多变、无处不圆、方法多变、以短制长、以快制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洞通背拳 技法 特征
下载PDF
洪洞通背拳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孙会文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63-65,共3页
采用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洪洞通背拳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发展对策,以期在现代社会里使其实现良性发展,为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洪洞通背拳 现状 发展对策
下载PDF
洪洞通背拳价值的探析
3
作者 吕艳琼 张燕群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第S1期56-58,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经济学等角度对洪洞通背拳的价值进行分析,对如何使其在现代社会里实现良性发展,使我们更好地利用它为社会服务,从而实现洪洞通背拳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洪洞通背拳 价值
下载PDF
传播学视野下对洪洞通背拳未来的“忧与思”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黄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第3期145-146,共2页
为了继承和传播洪洞通背拳技术与文化,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从传播学视角对洪洞通背拳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议:志存高远,求真务实;慎重去做标准化;寻求经济支持,自身创造价值;利用好媒体宣传,谨防网络负功能等。
关键词 传播学 洪洞通背拳 传统武术
下载PDF
洪洞通背拳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发展研究
5
作者 张凯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第20期191-192,195,共3页
本文对洪洞地区通背拳的地域文化和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的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等,本文针对洪洞通背拳的历史渊源、地理优势和发展特点,以及洪洞市民对洪洞通背拳的态度和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着重对洪洞通背... 本文对洪洞地区通背拳的地域文化和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的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等,本文针对洪洞通背拳的历史渊源、地理优势和发展特点,以及洪洞市民对洪洞通背拳的态度和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着重对洪洞通背拳文化特征的影响因素、地域文化特征及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和探讨。最后,根据党和国家现有的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洪洞通背拳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洞通背拳 地域文化 发展 传承
下载PDF
洪洞通背拳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以洪洞县大槐树镇为例
6
作者 刘志宇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第10期144-145,共2页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洪洞通背拳在洪洞县大槐树镇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的内容包括洪洞县大槐树镇通背拳练习现状的五个方面的详细情况,目的在于分析其开展现状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调查发现:1.洪洞...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洪洞通背拳在洪洞县大槐树镇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的内容包括洪洞县大槐树镇通背拳练习现状的五个方面的详细情况,目的在于分析其开展现状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调查发现:1.洪洞通背拳的传承形式主要是以民间的拜师传授为主,很多民间的老拳师思想相对保守。2.洪洞县大槐树镇相关政府单位对洪洞通背拳的发展也不太重视,忽视了对洪洞传统文化的发展。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促进洪洞通背拳发展的建议,其目的在于继承优秀传统武术文化,使洪洞通背拳更加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洞通背拳 洪洞县大槐树镇 开展现状 调查分析
下载PDF
“非遗”视野下洪洞通背拳的保护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启超 《搏击》 2012年第3期62-65,共4页
洪洞通背拳,又名无极通背拳、通背缠拳,是主要流传于山西省洪洞县的一个珍惜拳种,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洪洞通背拳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较好的保存着其原始风貌,其技术特点之一是高度重视“缠法”、其技术以九排子、一百... 洪洞通背拳,又名无极通背拳、通背缠拳,是主要流传于山西省洪洞县的一个珍惜拳种,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洪洞通背拳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较好的保存着其原始风貌,其技术特点之一是高度重视“缠法”、其技术以九排子、一百零八式为母拳套路与陈式太极拳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对于洪洞通背拳的发展与保护是保存民族优秀文化,提升民族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洞通背拳 保护策略 民族优秀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式太极拳 文化竞争力 洪洞 山西省
下载PDF
浅析洪洞通背拳的传承与发展
8
作者 袁奇 李晓毅 《运动-休闲(大众体育)》 2022年第20期7-9,共3页
洪洞通背拳由其相对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得传播和流传在当地较为广泛,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的查阅与访谈进行洪洞通背拳的历史源流与传承方面的研究得出较为详细的历史起源与发展现状,为洪洞通背拳的相关后续研究和... 洪洞通背拳由其相对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得传播和流传在当地较为广泛,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的查阅与访谈进行洪洞通背拳的历史源流与传承方面的研究得出较为详细的历史起源与发展现状,为洪洞通背拳的相关后续研究和探讨给予一定的作用和价值,并对洪洞通背拳的产生与发展的形式进行分析。洪洞通背拳的自身套路及功理功法,拳经、拳谱、拳义约有上百个,完备的传承使得这一古老拳法在新的时代能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洞通背拳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洪洞通背拳的技术体系
9
作者 张智禄 徐景田 《搏击》 2012年第3期10-10,共1页
一、基本功法 功法是为了掌握和提高攻防技术的演练和运用效果,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围绕提高身体某一素质或锻炼某种特殊技能的专门练习。
关键词 攻防技术 洪洞通背拳 体系 基本功法 人体潜能 专门练习 武技 锻炼
下载PDF
洪洞通背拳阐宗
10
作者 康小亮 《精武》 2003年第8期24-26,共3页
洪洞通背拳,又名无极通背缠拳,是中华武林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它以兼内外两家之长而名播武林;因与陈氏太极拳异名同骨的血缘关系而引起太极拳理论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有人说,洪洞通背拳就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故乡——河南温县陈家沟第... 洪洞通背拳,又名无极通背缠拳,是中华武林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它以兼内外两家之长而名播武林;因与陈氏太极拳异名同骨的血缘关系而引起太极拳理论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有人说,洪洞通背拳就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故乡——河南温县陈家沟第十二世传人郭永福所传的“一百零八势”太极长拳。就其本意来讲,“通”为通达、开阔、力从背发之意,体现通背拳腰脊发力、贯于肢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洞通背拳 阐宗 陈氏太极拳 拳谱 传承关系 健身价值 演练方法
下载PDF
田源系洪洞通背拳的基本传承谱系
11
作者 李国民 苏小朝 《搏击》 2012年第3期13-14,共2页
关于洪洞通背拳的源流有多种传说和文献,较为可信的是其始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由明代洪武年间迁民河南温县的古槐移民郭永福传授于山西洪洞县苏堡镇苏堡村的天官府。
关键词 洪洞通背拳 谱系 传承 乾隆年间 洪武年间 洪洞 苏堡
下载PDF
洪洞通背拳的基本拳理与要求
12
作者 田平 田建平 《搏击》 2012年第3期8-10,共3页
通背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发展至今其内部已产生分化,如祁家的通背拳(大架、小架)、通臂拳、西北马家的“通备武学”、山西河津县的同备拳、河南焦作净影寺的猿仙通背拳等。洪洞通背拳除与上述拳种有相似之处外,还有自己... 通背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发展至今其内部已产生分化,如祁家的通背拳(大架、小架)、通臂拳、西北马家的“通备武学”、山西河津县的同备拳、河南焦作净影寺的猿仙通背拳等。洪洞通背拳除与上述拳种有相似之处外,还有自己独到的拳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洞通背拳 拳理 中国武术 拳学理论 通臂拳 河津县 武学 拳种
下载PDF
洪洞通背拳yu陈式太极拳的密切关系
13
作者 杨祥全 张蕾 《搏击》 2012年第3期5-7,共3页
1983年5月,根据国家体委制定的武术遗产挖掘整理精神,洪洞县体委主任李德才同志主持并组织力量对郭永福所传的拳法进行了系统的挖掘和整理活动,并将之定名为“洪洞通背拳”。
关键词 洪洞通背拳 陈式太极拳 整理活动 国家体委 组织力量 洪洞 挖掘 武术
下载PDF
洪洞通背拳九排子用法举例
14
作者 孔洪生 张根生 《搏击》 2012年第3期66-72,共7页
一、丢下腿出步单阳用法 (1)预备势:甲乙双方面对面站立。(图2—10—1①) (2)乙方上右步冲右拳。(图2—10—1②) (3)甲方左腿上步扣于乙方右腿后,同时左手臂紧贴乙方胸前,挤靠对方。
关键词 洪洞通背拳 用法 面对面 预备势 右腿
下载PDF
我与洪洞通背拳的因缘
15
作者 杨祥全 《搏击》 2012年第3期78-79,共2页
受《少林寺》的影响,我于1983年开始在山东老家跟随长辈练习“大架子”、“小架子”、弹腿和太祖长拳。后又到山东聊城兴华武术学校专门练习了几年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并以武术为专项考进了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大学期间,除系统的学习... 受《少林寺》的影响,我于1983年开始在山东老家跟随长辈练习“大架子”、“小架子”、弹腿和太祖长拳。后又到山东聊城兴华武术学校专门练习了几年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并以武术为专项考进了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大学期间,除系统的学习“体院派”武术外,我还跟随聊城体校的蒋和远老师继续练习散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洞通背拳 竞技武术套路 聊城大学 因缘 专门练习 《少林寺》 武术学校 体育学院
下载PDF
洪洞通背拳(1-3排)
16
作者 孔洪生 张根生 《搏击》 2012年第3期15-41,共27页
起势:两脚并步站立,头正身直,两臂自然下垂,两手五指并拢贴于两腿外侧,目视正前方。(图2-1-1)
关键词 洪洞通背拳 起势 武术 中国
下载PDF
洪洞通背拳(六) 三十六跌摔技法
17
作者 薛盛才 薛印全 《搏击》 2002年第12期49-51,共3页
(十)顺手牵羊1、对方上右步,右拳向我面部冲来。我右脚退步,右掌由其右臂外上穿,成拗步右捩手之势,向外化解其冲拳之劲路(图1)。2、我右掌外旋,顺势搂握对方右手腕,左手擒握其右肘关节后,借对方前扑之力,向我右侧领带,左腿支撑身体,出... (十)顺手牵羊1、对方上右步,右拳向我面部冲来。我右脚退步,右掌由其右臂外上穿,成拗步右捩手之势,向外化解其冲拳之劲路(图1)。2、我右掌外旋,顺势搂握对方右手腕,左手擒握其右肘关节后,借对方前扑之力,向我右侧领带,左腿支撑身体,出右脚横踹对方右小腿前之迎面骨(图2)。3、我劲力不断,上体右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洞通背拳 右蹬脚 右手腕 三十六
下载PDF
人口迁移与武术传播——以洪洞通背拳为例
18
作者 孙华唯 《搏击》 2012年第3期59-61,共3页
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国人口最初生活和繁衍于这一片地区,从秦汉时期开始,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原因,人口频繁地迁移,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特别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从而使人口逐步扩散到我... 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国人口最初生活和繁衍于这一片地区,从秦汉时期开始,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原因,人口频繁地迁移,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特别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从而使人口逐步扩散到我国的每一个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洪洞通背拳 武术传播 黄河中下游 中华民族 中国人口 秦汉时期 自然环境
下载PDF
洪洞通背拳(4-6排)
19
作者 孔洪生 张根生 《搏击》 2012年第8期57-77,共21页
第四排子 三十七、朝阳手 歌诀:朝阳一手次撩阴,按头扫脚另有门。从此若不按头变,或上跨腿去盘根。
关键词 洪洞通背拳 朝阳 歌诀
下载PDF
洪洞通背拳(四)三十六跌摔技法
20
作者 薛盛才 薛印全 《搏击》 2002年第10期41-42,共2页
"洪洞通背拳"之三十六跌摔,是第七代传人焦登榜之秘笈。他视为珍宝,深藏不露,秘而不传。年事已高时,始择徒而授,单传于弟子程涌泉,程涌泉又独授于薛盛才。1985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时,此拳被视为看家镇宝,未曾献出。嗣后,我(... "洪洞通背拳"之三十六跌摔,是第七代传人焦登榜之秘笈。他视为珍宝,深藏不露,秘而不传。年事已高时,始择徒而授,单传于弟子程涌泉,程涌泉又独授于薛盛才。1985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时,此拳被视为看家镇宝,未曾献出。嗣后,我(作者薛盛才)和程涌泉(亦友亦师)多次商榷,将该拳公诸于世。因遵循艺不轻传、宁可失传不能滥传的师训,未能实现。不幸的是,程涌泉也于1997年与世永诀,只留掌握此技的我现已年逾古稀。我认识到孤芳自赏,莫若与人共乐者更乐,一花独放不算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洞通背拳 反关节 三十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