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洮岷型花儿”的传承保护
1
作者 李文庆 曹夜景 《北方音乐》 2016年第11期213-213,共1页
"花儿"是现在人们对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以及新疆部分地区的一种区域性山歌的统称。它一般被分为两种流派,即"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2006年,"洮岷型花儿"被确认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年来由于"花儿... "花儿"是现在人们对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以及新疆部分地区的一种区域性山歌的统称。它一般被分为两种流派,即"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2006年,"洮岷型花儿"被确认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年来由于"花儿"传承者、演唱者年龄普遍偏大,目前面临消亡的危险。本文主要从"洮岷型花儿"的传承保护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洮岷型花儿 现状 传承保护
下载PDF
洮岷型花儿与藏族民歌演唱风格之比较
2
作者 何卫 韦亦珺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21-123,共3页
洮岷型花儿是西北洮岷地区各族群众重要的精神文化食粮。群众的参与性、传播的广泛性、语言的统一性、唱词的思想性、音乐的丰富性,使得洮岷型花儿成为这一地区各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甘南地区安多藏族民歌和洮岷型花儿存在同一文化融... 洮岷型花儿是西北洮岷地区各族群众重要的精神文化食粮。群众的参与性、传播的广泛性、语言的统一性、唱词的思想性、音乐的丰富性,使得洮岷型花儿成为这一地区各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甘南地区安多藏族民歌和洮岷型花儿存在同一文化融合区域。两种民歌的演唱形态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多重共性。有必要对两种民歌共性的形成进行探究,寻找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同时,对文化形态的融合、流变特征进行梳理,从而对两种文化的传承及创新提供点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洮岷型花儿 安多藏族民歌 演唱风格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花儿会”的多维文化意蕴及其对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弘扬
3
作者 康芮婷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116,共5页
花儿是流行于西北部分地区的一种原生态民歌。以具有代表性的花儿会为载体,对花儿的两大类型: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的曲令类属、音乐形态、歌词文本、表演方式等方面加以比较,归纳出河州型花儿与洮岷型花儿的不同风格,并进一步讨论不... 花儿是流行于西北部分地区的一种原生态民歌。以具有代表性的花儿会为载体,对花儿的两大类型: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的曲令类属、音乐形态、歌词文本、表演方式等方面加以比较,归纳出河州型花儿与洮岷型花儿的不同风格,并进一步讨论不同的地理、风土人情对同一民间音乐形式的影响,挖掘其中的文化意蕴,彰显地域文化特色,进一步丰富中华文化民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河州花儿 洮岷型花儿 音乐形态比较 文化意蕴 社会文化现象 语言文化特征
下载PDF
“Sound Group”概念下丝绸之路传统音乐曲调类型的再认识——以秦声之“苦音声腔”和“花儿”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君仁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4,共8页
"声群"不仅关涉到"声调""音调""曲调"等多层概念,同时也涉及音阶结构、旋法特征及习惯性旋律模型等层面。从历史上传衍于西北地区丝绸之路沿线的"秦声"之"苦音声腔"和&qu... "声群"不仅关涉到"声调""音调""曲调"等多层概念,同时也涉及音阶结构、旋法特征及习惯性旋律模型等层面。从历史上传衍于西北地区丝绸之路沿线的"秦声"之"苦音声腔"和"花儿"音乐的现存形态来看,它涉及多地域、多民族、多形态、多风格。本研究更多的是从"听觉经验"入手,试图将广泛流传于丝绸之路沿线的"秦声"与"花儿"音乐放置于诸相关概念之下进行尝试性分析。初步的分析研究认为:"声群"存在层级关系,可以分为一级、二级,甚至三级等层次;"声群"不受体裁类型的制约,可以跨体裁存在;"声群"的传播地域虽比较集中,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与人口迁徙,似不受地域限制;"声群"虽然在一定的调式体系之下才能体现,但是并不受调式制约;"声群"在音乐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影响下,可以跨民族存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群(sound group) 苦音声腔 洮岷型花儿 河州花儿
原文传递
浅析西北民歌“花儿”中的“牡丹情结”
5
作者 孙辉 《甘肃民族研究》 2003年第4期102-104,共3页
关键词 西北民歌 “牡丹情结” 河州花儿 花儿 成因 女性形象 精神分析学 心理学分析 菲勒斯中心主义 女性潜倾 集体无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