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谈“同义成语”
1
作者 玄荣 《语文建设》 1965年第10期18-,共1页
电影《怒潮》中有一节歌词是:“死里逃生闹革命,枪林弹雨把敌杀”。听演员唱到这里,就觉得“别扭”;我认为“死里逃生”用在这里不妥当。后来看到的新歌词,“死里逃生”已改为“出生入死”,不禁拍手叫好。原来,“死里逃生”仅仅表示从... 电影《怒潮》中有一节歌词是:“死里逃生闹革命,枪林弹雨把敌杀”。听演员唱到这里,就觉得“别扭”;我认为“死里逃生”用在这里不妥当。后来看到的新歌词,“死里逃生”已改为“出生入死”,不禁拍手叫好。原来,“死里逃生”仅仅表示从死亡的危险中脱身,而“出生入死”则表示英勇地冒着生命的危险,一般都用于褒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人塘 精神道德 广播歌选 沸羹集 工人自治 社会改革 上巳 英雄气概 社会主义国家 法上
下载PDF
读书乐,读书苦——与书人们“公开谈”
2
作者 王云高 《南方文坛》 1994年第6期19-20,共2页
前些日子,南宁市工、青、妇、文的八个单位举办“家庭藏书竞赛”,给了我个“特别奖”。
关键词 我自己 她说 三翻四抖 活人塘 广西县 书虫 书海 金圣叹 根柢 不成气候
原文传递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3
作者 郝金红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生必读)》 2020年第10期16-16,共1页
陈登科写了一篇《活人塘》,他自信满满地带着《活人塘》去北京拜访赵树理,请赵树理为自己的作品把脉。在北京文联见到赵树理时,他正在埋头写作,陈登科说明来意后,赵树理从书桌后绕到陈登科面前,拿过手稿,足足看了十来分钟,然后皱了一下... 陈登科写了一篇《活人塘》,他自信满满地带着《活人塘》去北京拜访赵树理,请赵树理为自己的作品把脉。在北京文联见到赵树理时,他正在埋头写作,陈登科说明来意后,赵树理从书桌后绕到陈登科面前,拿过手稿,足足看了十来分钟,然后皱了一下眉头说:“稿子你留下,你再留个电话给我,到时候我通知你来取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陈登科 自信满满 活人塘 年轻人 文联
原文传递
凡晓旺祭
4
作者 贺野 《苏州杂志》 2013年第2期49-52,共4页
晓旺英年早逝,不胜悲恸。他的父母——凡一和钱璎是我的老上级、老战友,他幼年时我们曾同住饮马桥老市委,我叫他"小网",他叫我"贺叔叔",我可算是目睹其一生的人。值此清明时节,谨向晓旺、也向凡一、其舅钱毅烈士、... 晓旺英年早逝,不胜悲恸。他的父母——凡一和钱璎是我的老上级、老战友,他幼年时我们曾同住饮马桥老市委,我叫他"小网",他叫我"贺叔叔",我可算是目睹其一生的人。值此清明时节,谨向晓旺、也向凡一、其舅钱毅烈士、其外祖父伟大的革命家、现代作家、文学史家阿英,献上一束心头洁白的鲜花。我知道凡一大约是在1942年的阜东东坎,当时我还是小孩子,只会唱"你是灯塔"之类的歌。远看对面似乎是外来干部的住处,听说那有艺术风度、留长发、含着烟斗的叫凡一。我自幼爱好文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英 张乐平 活人塘 开国大将 赵燕侠 李慧芳 魏巍 道原 现代作家 饮马桥
原文传递
涟水喜遇陈登科
5
作者 钟敏 《金山》 2009年第11期58-58,共1页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这位著名作家陈登科先生不期而遇,在相互交流和接触中,使我增长了许多文学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关键词 涟水 活人塘 理论与实践 文学创作 文学爱好者 战斗生活 文学著作 通讯报导 时光荏苒 人物原型
原文传递
我与陈登科的一段交往
6
作者 袁明云 《中国铁路文艺》 2009年第5期53-54,共2页
早在70年代初,我作为一名铁路新闻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有幸与原安徽省文联主席、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陈登科结识并有过一段难忘的交往。那是1976年,十年浩劫刚划了个句号。万里同志出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把在"四人帮"迫害... 早在70年代初,我作为一名铁路新闻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有幸与原安徽省文联主席、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陈登科结识并有过一段难忘的交往。那是1976年,十年浩劫刚划了个句号。万里同志出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把在"四人帮"迫害下、关了五年大牢的陈登科解放出来,并让他来到蚌埠铁路分局这个当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协会主席 文联主席 省委第一书记 蚌埠铁路分局 文学爱好者 新闻工作者 韩美林 活人塘 业余作者
原文传递
多学习文学巨匠的作品
7
作者 徐刚 《人民文学》 1956年第3期102-103,共2页
历代有名的作家,都是很注重继承前人遗产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人——高尔基,早在少年时代就博览俄国和其他国家的文艺作品,为后来进行创作作了准备。他在回答他怎样学习写作这一问题时曾说:'我从生活和书本中直接地得到了各... 历代有名的作家,都是很注重继承前人遗产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人——高尔基,早在少年时代就博览俄国和其他国家的文艺作品,为后来进行创作作了准备。他在回答他怎样学习写作这一问题时曾说:'我从生活和书本中直接地得到了各种印象。前一类的印象可以和原料打比;后一类的印象,可以和半制成品打比;或者为了讲得更明显一些,用粗野的比方说:前一种场合,在我面前的是一头牲畜,而在后一种场合,则好像从牲畜身上剥下来的一张经过精制的皮革。'他以自己深刻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巨匠 古典文学 陈登科 活人塘 英雄人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