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体在线法检测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抗坏血酸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闫龙涛 林雨青 +3 位作者 侯小飞 卢剑 马潞林 毛兰群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情况下兔肾内抗坏血酸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组及假手术组各8只新西兰兔。实验组动物麻醉后,在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利用微透析及电化学分析系统持续检测抗坏血酸的水平。假手术组实验方法同实验组,但不阻断动脉。结果...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情况下兔肾内抗坏血酸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组及假手术组各8只新西兰兔。实验组动物麻醉后,在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利用微透析及电化学分析系统持续检测抗坏血酸的水平。假手术组实验方法同实验组,但不阻断动脉。结果实验组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微透析液内抗坏血酸最高浓度均比缺血前期平均浓度升高,分别升高57.7%、115.9%;再灌注期抗坏血酸的最高浓度比缺血期最高浓度升高37.0%。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假手术组各时间段抗坏血酸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假手术组微透析液内抗坏血酸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结论微透析技术与活体在线电化学检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是检测肾抗坏血酸变化的一种很好的手段,抗坏血酸是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灵敏指标。抗坏血酸在肾缺血再灌注情况下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微透析 抗坏血酸 活体在线 电化学检测
下载PDF
自由活动大鼠脑内次黄嘌呤的活体在线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
2
作者 张自品 林雨青 毛兰群 《中国科学(B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62-1267,共6页
本文通过联用选择性的电化学传感器和活体微透析采样技术,提出并建立了自由活体大鼠脑内次黄嘌呤的在线电化学分析新方法.本研究中,次黄嘌呤被黄嘌呤氧化酶(XOD)催化氧化,同时产生H2O2.利用普鲁士蓝(PB)作为H2O2电化学还原的催化剂,通... 本文通过联用选择性的电化学传感器和活体微透析采样技术,提出并建立了自由活体大鼠脑内次黄嘌呤的在线电化学分析新方法.本研究中,次黄嘌呤被黄嘌呤氧化酶(XOD)催化氧化,同时产生H2O2.利用普鲁士蓝(PB)作为H2O2电化学还原的催化剂,通过测定H2O2,从而实现了次黄嘌呤的在线电化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很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可以应用于自由活动大鼠脑内次黄嘌呤的连续测定.本文的研究为与次黄嘌呤相关生理和病理过程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在线电化学方法 次黄嘌呤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鼠脑
原文传递
活体电化学生物传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魏欢 吴菲 +1 位作者 于萍 毛兰群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66-1479,共14页
化学物质参与脑内信息传递以及与脑神经相关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因此,脑神经化学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电化学分析方法能够实现脑内重要神经分子的活体原位和活体在线分析,因而在脑神经生理病理过程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 化学物质参与脑内信息传递以及与脑神经相关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因此,脑神经化学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电化学分析方法能够实现脑内重要神经分子的活体原位和活体在线分析,因而在脑神经生理病理过程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利用酶、核酸适配体等生物识别元件,合理设计电极/溶液传感界面,进而研制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将为脑化学的活体分析提供重要的途径。本文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脑化学活体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分析 原位传感 活体在线分析 脑化学 评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