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班学生皮纹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罗桐秀 许名宗 +3 位作者 李石旺 周祥 欧阳驰 周新莲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 :通过对科技班学生皮纹的研究 ,了解高智商人群的皮纹特征。方法 :用印油印取皮纹 ,放大镜观察。比较科技班和对照组的指纹、手 (脚 )掌各区纹型频率的差异。结果 :科技班指端斗形纹为 5 2 7% ,趾球部远侧箕形纹 5 2 8%、斗形... 目的 :通过对科技班学生皮纹的研究 ,了解高智商人群的皮纹特征。方法 :用印油印取皮纹 ,放大镜观察。比较科技班和对照组的指纹、手 (脚 )掌各区纹型频率的差异。结果 :科技班指端斗形纹为 5 2 7% ,趾球部远侧箕形纹 5 2 8%、斗形纹 2 7 5 %和TFRC 1 49 2条 ,均高于对照组。而指端和趾球部弓形纹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再次证明皮纹与智商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纹 活体调查 智商 指端斗形纹 优秀人才
下载PDF
广西壮族居民三个组群的体质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朱芳武 林光琪 +5 位作者 苏曲之 李富强 覃成号 张瑛美 韦国庆 赖剑初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8-49,61,共13页
本文报告3个分别位于桂北、桂中及桂南地区的与其他民族比较隔离的壮族居民组群的活体调查结果。并讨论了他们之间的及其周边其他民族的关系。至今仍生活在封闭地区的壮族群体其民族体征仍是鲜明的。分布于城镇的壮族群体与同一地区的... 本文报告3个分别位于桂北、桂中及桂南地区的与其他民族比较隔离的壮族居民组群的活体调查结果。并讨论了他们之间的及其周边其他民族的关系。至今仍生活在封闭地区的壮族群体其民族体征仍是鲜明的。分布于城镇的壮族群体与同一地区的汉族群体在体征上已非常接近。与壮语分化为若干方言相似,壮族各组群间在体征上也出现一定的差异。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地理隔离屏障的作用日渐消失,不同人群的基因得以更为频繁地交流。作为这一变化的结果之一是各人群之一是备人群之间混血程度越来越严重,体质特征越来越接近。从这一意义上说,及时收集现今各民族的体质资料,建立比较完整的中国人体质数据库,也是一件抢救性工作。由于自秦汉以来历朝均鼓励壮汉之间互相通婚,使得壮汉之间混血的程度可能较为突出。不过,一般相信,在广西不同地区壮汉混血程度仍有轻重不同之别,在比较封闭的地区壮汉混血程度可能就比较轻。居住于城镇、交通发达地区的壮族居民体征已有调查研究报告(张振标、张建军,1983),但交通相对闭塞、壮汉混血相对较轻的地区的壮族居民体征尚未见报告。壮族是一个人口较多,分布地域较广的少数民族。对不同状况,特别是对混血程度较轻的壮族居民进行人类学研究很有必要。在广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居民 质特征 广西壮族 组群 封闭地区 质形态 活体调查 汉族 鄂伦春族 鄂温克族
下载PDF
长江河口区江豚种群调查 被引量:10
3
作者 姚思聪 樊明宁 +8 位作者 唐文乔 张亚 王磊 李盈盈 于晓 朱国利 董文霞 周天舒 赵振官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53,共9页
为弄清长江河口区江豚( 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于2012年6月8-11日和2012年9月12-19日对这一水域作了2次较大覆盖面的目视考察和9次遗骸搜寻。6月的考察目击到江豚5群8头,9月的考察未目击江豚个体。依据... 为弄清长江河口区江豚( 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于2012年6月8-11日和2012年9月12-19日对这一水域作了2次较大覆盖面的目视考察和9次遗骸搜寻。6月的考察目击到江豚5群8头,9月的考察未目击江豚个体。依据样带法估算,长江河口水域6月份的江豚种群数量约为61头。全年共获得7头江豚遗骸,并搜集到其他5例死亡信息。对其中5头外表完整、特征保留良好的遗骸所作的鉴定结果显示,2头为长江亚种( N.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3头为东亚亚种( N.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调查表明,崇明岛西端和青草沙附近水域是长江亚种活动的热点水域,可作为重点监护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江豚 遗骸搜寻 活体调查 种群数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