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暂养净化及无水保活中太平洋牡蛎活力品质与呈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恒宗 高加龙 +5 位作者 梁志源 秦小明 范秀萍 林海生 曹文红 黄艳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4-231,共8页
为探明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采捕后不同流通阶段活力品质与呈味物质的变化规律,模拟产业流通实际,将活体太平洋牡蛎进行暂养净化、诱导休眠和无水保活,并在不同时间段取样,以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关联物、... 为探明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采捕后不同流通阶段活力品质与呈味物质的变化规律,模拟产业流通实际,将活体太平洋牡蛎进行暂养净化、诱导休眠和无水保活,并在不同时间段取样,以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关联物、核苷酸能荷值(adenylate energy charge,AEC)及游离氨基酸变化分析牡蛎活力品质的变化;以呈味化合物含量结合呈味强度值评价流通过程中牡蛎风味品质变化。结果显示,采捕后运输及环境胁迫对其活力、呈味物质有显著影响,通过24 h暂养净化,牡蛎活力品质均呈明显恢复,其中ATP、AEC、游离氨基酸总量较净化前明显上升(P<0.05),机体活力达到新水平;诱导休眠至保活流通阶段,牡蛎受到低温、缺氧胁迫需调动更多能量物质以维持机体平衡,各项活力品质指标较净化前明显降低(P<0.05),处于稳定的较低水平。呈味化合物中,牡蛎在暂养净化后鲜甜味氨基酸增加,苦味氨基酸下降,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呈味氨基酸缓慢下降;鲜甜味核苷酸肌苷5’-单磷酸(inosine 5’-monophosphate,IMP)、单磷酸腺苷在整个流通中呈积累特征(P<0.05);有机酸总量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乳酸含量在净化后显著高于净化前水平(P<0.05),诱导休眠至保活终期呈下降趋势(P<0.05),而琥珀酸及苹果酸含量在保活流通阶段呈上升趋势(P<0.05);对鲜味有辅助作用的Na+、K+在保活9 d后高于净化前水平;呈味化合物未发生整体性改变。通过滋味化合物呈味强度值分析得出,Asp、Glu、Arg、Ala、IMP、乳酸、琥珀酸、Na+、K+对活体牡蛎的呈味有突出贡献。研究表明,太平洋牡蛎采捕后通过“暂养净化24 h-梯度降温诱导休眠-生态冰温保活9 d”模式可维持较高的活力及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无水保活 活力品质 非挥发性物质 风味品质
下载PDF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活力塑造与品质提升浅析
2
作者 谷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16年第2期4-4,共1页
滨水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城市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经济上的强大,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使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活力消失。城市滨水地区具有人工与自然的双重性,滨水区的发展不仅仅是景观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更是人文历... 滨水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城市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经济上的强大,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使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活力消失。城市滨水地区具有人工与自然的双重性,滨水区的发展不仅仅是景观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更是人文历史价值的体现。滨水区的建设应该考虑生态、经济、社会人文等活力因素,通过做好前期策划、抓紧规划设计并严格控制引导,不断完善滨水区相关建设,营造一个高质量的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地区 历史人文 公共空间 活力品质 城市设计
下载PDF
中国园林“旷奥”理念在苏州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营造中的价值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韩昕 李响 +1 位作者 刘强强 吴玉琦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76-82,共7页
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适应人们多元化的日常需求,促进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的关键品质要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文章以源自古典构园的“旷如—奥如”平衡思想及理论为源起,从“空间环境—使用行为”的互动视角出发,依托当代心理学私密性功能理... 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适应人们多元化的日常需求,促进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的关键品质要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文章以源自古典构园的“旷如—奥如”平衡思想及理论为源起,从“空间环境—使用行为”的互动视角出发,依托当代心理学私密性功能理论建立“空间—行为”品质研究模型,从定性、定量维度对苏州两组具有园林特征的城市广场进行空间品质和行为数据的对比分析,诠释中国园林“旷奥”平衡理论及作用机制下的典型空间形态、类型及其组合方式,以及该理论在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品质营造中的科学价值,以期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品质的精细化评价提供新的价值标准与文化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旷奥 公共空间 私密需求 活力品质
下载PDF
共享理念下老旧社区户外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卓尔 田原 《设计》 2023年第5期144-147,共4页
针对目前老旧社区空间使用率低下、缺少对居民使用需求的关注等问题,研究以共享理念为导向的城市老旧社区户外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文章首先界定老旧社区与共享理念的基本内涵,并通过对于多个社区的实际调研得出现有社区的户外公共空间现... 针对目前老旧社区空间使用率低下、缺少对居民使用需求的关注等问题,研究以共享理念为导向的城市老旧社区户外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文章首先界定老旧社区与共享理念的基本内涵,并通过对于多个社区的实际调研得出现有社区的户外公共空间现状的不足,以及不同类型居民的活动需求等,通过联系共享概念的特性分析得出其介入社区户外公共空间设计的必要性。由此归纳出共享理念下社区户外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与策略。本研究能够为社区中公共空间使用效益最大、空间利用最优、受益人群最广提供参考,使社区户外公共空间更加人性化、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社区 公共空间 品质活力 共享理念 更新设计
下载PDF
微更新理念下的共享城市家具设计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詹华山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21-328,共8页
目的针对现存各类城市家具仅停留在技术和功能层面、缺少与使用者的交互、对市民日常的多元生活需求关注不足、存在孤立呆板、缺少个性和趣味等问题,在微更新理念下探索共享城市家具的设计思考和实践,助力城市家具设计方向从粗放转向精... 目的针对现存各类城市家具仅停留在技术和功能层面、缺少与使用者的交互、对市民日常的多元生活需求关注不足、存在孤立呆板、缺少个性和趣味等问题,在微更新理念下探索共享城市家具的设计思考和实践,助力城市家具设计方向从粗放转向精细、品质与活力。方法阐释微更新、共享理念和城市家具的关系,界定共享城市家具的内涵,分析其特征,针对性地选择具有落地性和效用性的共享城市家具案例,总结设计特点、提炼设计路径,通过设计实践案例进行印证。结果微更新理念下的共享城市家具特征可总结为微扰动、微成本、微渗透、微织补和微营造,共享城市家具设计路径可以从地域可适应、模块可组合、结构可变动、生态可持续和智能可交互等方向进行思考和实践。结论微更新理念下的共享城市家具可以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空间发生器,启示城市家具设计的新方向,提升城市空间的品质与活力,逐步达成充满关怀和温度的参与型城市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微更新 品质活力 共享 城市家具设计
下载PDF
Influence of Biopreparations on Maiden Growth of Sour Cherry (Prunus cerasus L.) in Organic Nursery- Preliminary Results
6
作者 Zygmunt Stanislaw Grzyb Wojciech Piotrowski Lidia Sas Paszt Pawel Bielicki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3年第11期1179-1184,共6页
A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n organic nursery in 2010 and 2011 on the maiden growth of sour cherry cultivars "Debreceni Botermo" and "Sabina" grafted on Mahaleb cherry seedlings (Prunus mahaleb L.). The young tree... A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n organic nursery in 2010 and 2011 on the maiden growth of sour cherry cultivars "Debreceni Botermo" and "Sabina" grafted on Mahaleb cherry seedlings (Prunus mahaleb L.). The young trees were grown at a spacing of 25 cm × 1.0 m on a podzolic soil.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diameter and height of the maiden stock, the branch number, lateral shoots in the crown and their length, among treatments with various bioproducts applied to the maidens once or twice, such as granulated manure, Micosat, Humus UP (humus cultivated), Humus Active + Aktywit PM (positive microorganisms), BioFeed Amin, BioFeed Quality, Tytanit and Vinassa. The control maidens were not fertilized at all, or fertilized with NPK (nitrogen, potassium, phosphorus). The first time when these products were applied in the nursery was mid-May, and the second time was one month later. Repeating the application of humic preparations (vermiculites) and a formulation containing mycorrhizal fungi (Micosat) gave better results than applying them only once, but in the case of BF Quality and the preparation Tytanit treating the plants for the second time did not increase their growth vigour compared to the plants treated only onc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iopreparations was different for the treated cultivars chan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den CHERRY bioproduct NURSERY appli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