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统计特征研究
1
作者 王霞 宋美卿 +1 位作者 郭文峰 李玉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4期33-40,共8页
基于《中国震例》,梳理总结了1966—2018年川滇地区120次5级以上地震震前6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及特征参数,并提出了各异常的半定量预测指标。结果显示,川滇地区6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按次数排序依次为:震前显著事件88次,地震平静42次,地震... 基于《中国震例》,梳理总结了1966—2018年川滇地区120次5级以上地震震前6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及特征参数,并提出了各异常的半定量预测指标。结果显示,川滇地区6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按次数排序依次为:震前显著事件88次,地震平静42次,地震空区39次,地震条带25次,地震窗24次,震群11次;其中,4项异常多出现在中强震前的中短期阶段,多数中强震发生在这些异常区内及其附近地区;部分特征参数与中强震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其他观测异常来综合判定震情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图像异常 中国震例 预测指标 川滇地区
下载PDF
基于地震活动图像的机器学习地震预测方法及其在华北地区的应用
2
作者 尹晓菲 李文军 +2 位作者 许英才 张晓东 蔡晋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72,共16页
本文开展了基于地震活动图像预测华北地区地震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根据华北地区M≥5.0中强震、强震及大震的地震平均时间间隔,采用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M≥5.0中强震、强震及大震震前大量不同时窗长的M_(L)≥3.0地震活动图像作为输入数据... 本文开展了基于地震活动图像预测华北地区地震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根据华北地区M≥5.0中强震、强震及大震的地震平均时间间隔,采用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M≥5.0中强震、强震及大震震前大量不同时窗长的M_(L)≥3.0地震活动图像作为输入数据集,提出了基于地震活动图像预测地震的机器学习方法,并进行了震例回溯。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选取“未拓展图像数据集”和“含拓展图像数据集”对华北地区发生中强地震进行预测对比,结果显示,数据集样本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地震预测模型的精度,其中“含拓展图像数据集”预测地震的准确率可达77%;对于华北地区无震区、少震区的M≥5.0地震,可采用非1年窗长的较大时间间隔(3年、7年以上)的M_(L)≥3.0地震活动图像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地震活动图像 机器学习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含人脸的前景在活动图像序列中的分割 被引量:5
3
作者 施可为 傅锡天 +1 位作者 蔡安妮 孙景鳌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6-70,共5页
通过对会议电视序列中主要活动物体——人脸的分析 ,结合亮度和运动的一致性 ,提出一种新的算法 ,可以准确地将包含人脸的前景与背景分开 .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参数模型 人脸 算法 活动图像序列
下载PDF
大震前地震活动图像演变及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地震活动性标志 被引量:39
4
作者 刘蒲雄 陈兆恩 +2 位作者 高伟 吕晓健 韩丹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通过多震例分析,表明大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具有类似的演变形式,即空段—背景空区—增强活动—条带—平静。地震平静可以看作是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地震活动性标志,从图像演变角度有助于识别异常平静,并有可能把震前平静的时间尺度缩短至... 通过多震例分析,表明大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具有类似的演变形式,即空段—背景空区—增强活动—条带—平静。地震平静可以看作是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地震活动性标志,从图像演变角度有助于识别异常平静,并有可能把震前平静的时间尺度缩短至几个月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图像 震前平静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下载PDF
中国大陆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慧敏 吕梅梅 +1 位作者 黎明晓 张晓东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52,共9页
将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5次6.5级以上地震分为52组,按华北-东北、西南、青藏块体、新疆不同构造区域,分别对其6.5级以上强震前4级、5级以上地震活动图像进行了全时空扫描,选取震前特征图像,按构造区域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强震前中... 将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5次6.5级以上地震分为52组,按华北-东北、西南、青藏块体、新疆不同构造区域,分别对其6.5级以上强震前4级、5级以上地震活动图像进行了全时空扫描,选取震前特征图像,按构造区域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强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图像演变的基本特征,及其震前图像演化的共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强震前不同级别中等地震活动出现二个阶段异常图像转化具有普适性。5级地震图像后期在时间和空间上配套出现的4级地震的异常图像,可能是强震孕育过程中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一种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构造区域 地震活动图像 中国大陆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大陆6级以上地震活动图像及其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献智 侯建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3-268,共6页
190 0年以来 ,中国大陆经历了 5个地震活跃期和 4个地震平静期 ,活跃期中Ms≥ 6 0地震为线性分布和块状分布 ,平静期中Ms≥ 6 0地震为线性分布。线性分布和块状分布形象地展示了每个活动期中作用力的传递方向和途径 ,以及地震活动区... 190 0年以来 ,中国大陆经历了 5个地震活跃期和 4个地震平静期 ,活跃期中Ms≥ 6 0地震为线性分布和块状分布 ,平静期中Ms≥ 6 0地震为线性分布。线性分布和块状分布形象地展示了每个活动期中作用力的传递方向和途径 ,以及地震活动区域所受到的严格约束。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震活动图像 线性分布 地震动力学
下载PDF
首都圈地区M_S5.0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 被引量:4
7
作者 岳晓媛 张红旗 武安绪 《华北地震科学》 2011年第2期45-48,共4页
针对地震前经常出现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展开研究,分析了首都圈地区1970年以来MS5.0级以上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首都圈地区8次(组)MS5.0级以上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均出现了地震条带和逼近地震,震前有87.5%的逼近地... 针对地震前经常出现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展开研究,分析了首都圈地区1970年以来MS5.0级以上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首都圈地区8次(组)MS5.0级以上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均出现了地震条带和逼近地震,震前有87.5%的逼近地震距主震130 km内;87.5%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孕震空区,并在空区边缘或空区内部出现了逼近地震。最后对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特征与首都圈地区中强震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地区 中强震 地震活动图像 异常特征
下载PDF
基于超混沌的活动图像的加密新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肖要强 王玲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5期53-54,144,共3页
基于超混沌信号的非周期性和不收敛性,提出了利用超混沌信号对活动图像进行加密的一种新方法,详细地论述了加密矩阵的实现。用产生的加密矩阵随机地改变每一帧图像的每一个像素,并利用图像置乱变换技术来实现对活动图像加密的目的。实... 基于超混沌信号的非周期性和不收敛性,提出了利用超混沌信号对活动图像进行加密的一种新方法,详细地论述了加密矩阵的实现。用产生的加密矩阵随机地改变每一帧图像的每一个像素,并利用图像置乱变换技术来实现对活动图像加密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图像加密 加密矩阵 置乱变换 超混沌序列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向量小波在活动图像数据压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红 李国宽 +1 位作者 彭嘉雄 刘伟峰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9-20,共2页
研究了向量小波在活动图像数据压缩中的应用.利用序列图像中相邻两帧之间数据无多大变化的特点,改进了重复行预滤波方法,采取相邻两帧重复行方法,获得了较高的分解、重构速度;由于采取了适当的量化与编码,在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好的... 研究了向量小波在活动图像数据压缩中的应用.利用序列图像中相邻两帧之间数据无多大变化的特点,改进了重复行预滤波方法,采取相邻两帧重复行方法,获得了较高的分解、重构速度;由于采取了适当的量化与编码,在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好的情况下,序列图像压缩比可达到1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量小波 预滤波 活动图像 图像数据压缩
下载PDF
新疆成组中强地震活动前后地震活动图像的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超英 王筱荣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9-154,159,共7页
用“震源触发 系统响应”孕震模式 ,分析讨论了新疆 1 996~ 1 998年成组强震活动前后地震活动图像的时空演化特征 ,由此定义了“诱发信号震” .进而分析研究了诱发信号震与后续主震的关系 .结果表明 ,强震发生后触发 (或引起 )的中等... 用“震源触发 系统响应”孕震模式 ,分析讨论了新疆 1 996~ 1 998年成组强震活动前后地震活动图像的时空演化特征 ,由此定义了“诱发信号震” .进而分析研究了诱发信号震与后续主震的关系 .结果表明 ,强震发生后触发 (或引起 )的中等地震活动区及边缘很可能是未来强震发生的地点 ;强震或其强余震发生当天或稍后 1天内发生的信号震具有预报意义 .信号震发生后 ,其周围 2 0 0km范围内未来 3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大 ,其震级可能比信号震的震级高 0 .5~ 2 .0 .最后对成组强震活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强震 地震活动特征 信号震 孕震模式 地震活动图像 时空演化特征
下载PDF
基于达芬奇技术的日面活动图像处理与识别系统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新华 邓元勇 王先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165-3168,共4页
针对日面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采用高性能的数字视频处理技术——达芬奇技术设计了日面活动图像处理与识别系统(SIPRS)。首先从SIPRS的系统架构出发,对系统的硬件设计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DM6437与数字相机MDC1004之间的接口进行了详细... 针对日面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采用高性能的数字视频处理技术——达芬奇技术设计了日面活动图像处理与识别系统(SIPRS)。首先从SIPRS的系统架构出发,对系统的硬件设计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DM6437与数字相机MDC1004之间的接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软件上按系统功能需求规划出八个核心任务,实现了SIPRS基于Web的远程系统配置及日面活动图像的预处理、处理和识别功能。整个系统采用高性能数字媒体处理器、优化的实时操作系统和优化的图像处理与识别算法,完全满足太阳望远镜终端实时图像处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技术 DM6437 数字相机 MDC-1004 日面活动图像处理与识别系统 日面活动 图像处理与识别
下载PDF
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前中强地震活动图像的相似性演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红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11-1621,共11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汶川地震前,青藏块体曾出现与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特大地震前相似的大规模中强地震活动图像.为了探讨8级左右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规律,本文研究了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8级左右地震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汶川地震前,青藏块体曾出现与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特大地震前相似的大规模中强地震活动图像.为了探讨8级左右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规律,本文研究了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8级左右地震前中强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①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前一般会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图像的两阶段演化,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强地震沿印度板块与青藏块体接触带附近分布、青藏块体内部平静,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强地震向青藏块体内部扩展,形成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未来主震一般发生在大规模中强地震主条带或者多组条带的交汇处.②该演化规律可能反映了印度板块作用于欧亚板块(尤其是青藏块体)产生的大区域地壳运动与构造应力场的动态变化过程,对预测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尤其是8级以上特大地震)有一定意义,对预测新疆块体8级左右地震有参考价值,但尚不适用于中国大陆东部地区.③从更大范围考察中强地震活动图像的演化,有可能发现大地震前的场兆信息,对分析、预测未来的8级左右地震是一个有意义而且可行的方向.本文还对汶川地震的孕震过程和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的形成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特大地震 中强地震活动图像 两阶段演化 青藏块体
下载PDF
闽粤海外历史地震与台湾海峡现今强震活动图像 被引量:9
13
作者 丁学仁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1-59,共9页
闽粤两省强烈地震多发生在沿海地区,且福建南日岛至广东南澳一线的泉州-汕头地震带地震活动尤为突出。历史上东南沿海地震带曾发生过4次7级以上大地震,而其中3次都发生在泉-汕段海域。继华南地区本世纪著名的1918年广东南澳... 闽粤两省强烈地震多发生在沿海地区,且福建南日岛至广东南澳一线的泉州-汕头地震带地震活动尤为突出。历史上东南沿海地震带曾发生过4次7级以上大地震,而其中3次都发生在泉-汕段海域。继华南地区本世纪著名的1918年广东南澳73级地震后,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又发生73级强震,这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闽粤沿海地区引起了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历史强震活动资料,分析闽粤沿海与台湾海峡强震在时间进程、强度规模和地域分布及空间活动图像上的变化,阐述在区域地球物理场长期作用下,史今地震活动演变过程的强震活动特征,剖析沿海地震与台湾海峡强震发生的地质构造复杂性,进而探讨闽粤近海与海峡强震发生的可能动力环境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海外 历史地震 台湾海峡 强震活动 活动图像
下载PDF
川滇强震活动图像特征及其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圣睦 董瑞英 《内陆地震》 2015年第1期1-14,共14页
将川滇地震区活动断裂、历史地震与地震预测经验教训等方面资料,充实地震活动图像分析预测强震趋势的方法,总结出了10项地震活动异常作为预测依据,统称为"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利用此研究成果,从川滇推广至中、外许多震例都可... 将川滇地震区活动断裂、历史地震与地震预测经验教训等方面资料,充实地震活动图像分析预测强震趋势的方法,总结出了10项地震活动异常作为预测依据,统称为"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利用此研究成果,从川滇推广至中、外许多震例都可以确认有这些异常图像的存在,反映出大地震孕育过程晚期,即主震前中短期阶段区域及主震破裂区应变释放的演化特征,有一定的构造物理背景。对川滇地震活动图像特征的核心——重复性及其验证效果作了分类介绍,讨论了重复性特征的机理。对强震趋势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图像 周期性与重复性 大震震例 强震趋势预测、验证
下载PDF
1987年江西寻乌5.4级地震及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图像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大庆 杨雪 《华南地震》 2019年第S01期78-82,共5页
通过震前中小地震的时空分布图和结合构造分区的D-T图对1987年江西寻乌5.4级地震及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震前活动图像特征做了研究。两次地震主破裂面都为北西向,但破裂方式不同。研究发现震前压应力区闭锁地震活动减弱,张应力区中... 通过震前中小地震的时空分布图和结合构造分区的D-T图对1987年江西寻乌5.4级地震及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震前活动图像特征做了研究。两次地震主破裂面都为北西向,但破裂方式不同。研究发现震前压应力区闭锁地震活动减弱,张应力区中小地震活动呈活跃的趋势。通过主震前全时空的地震活动图像分析方法,对2次地震前的中小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震源机制给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乌地震 台湾海峡地震 活动图像 震源机制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活动图像压缩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毛玉星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3-55,共3页
小波分析在图像压缩方面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已有相应的基于小波分析的图像压缩芯片问世。若考虑活动图像的帧间相关性,对差值图像进行小波压缩,可进一步提高压缩比。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最小方差匹配的运动补偿快速搜索方法,对序列图像先进... 小波分析在图像压缩方面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已有相应的基于小波分析的图像压缩芯片问世。若考虑活动图像的帧间相关性,对差值图像进行小波压缩,可进一步提高压缩比。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最小方差匹配的运动补偿快速搜索方法,对序列图像先进行自适应预测,然后对差值进行小波压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预测编码 运动补偿 方差 活动图像压缩 图像编码 图像处理
下载PDF
西太平洋地震带8级地震活动图像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圣睦 董瑞英 《四川地震》 2011年第2期9-16,共8页
分析研究了西太平洋地震带8级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图像及其成对性、重现性特征;对近代25次8级地震发生前几年地震活动异常图像进行了震例总结。并对1~5年内本带的强震活动趋势提出两个值得注意的危险区,其中之一的仙台东侧近海,对应发... 分析研究了西太平洋地震带8级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图像及其成对性、重现性特征;对近代25次8级地震发生前几年地震活动异常图像进行了震例总结。并对1~5年内本带的强震活动趋势提出两个值得注意的危险区,其中之一的仙台东侧近海,对应发生了2011年3月11日仙台9·0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地震 8级地震 强震活动图像 仙台9.0级地震
下载PDF
应正确评估地震活动图像的信息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世愚 和雪松 《国际地震动态》 2003年第4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地震活动图像 地震台网 震级 震中位置 发震时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重力和地震活动图像的构造特征分析
19
作者 陈安国 周涛发 +2 位作者 王健 刘东甲 葛粲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6-710,共15页
利用中国地震监测台网积累的大量观测资料,通过将研究区网格化,计算得到每个节点的地震活动频度即密集值,将定性的震中分布图转化成定量图像。在选取起算震级时通过震级-频度G-R关系和震级-序号法计算研究区最小完整性震级M_C,给出起算... 利用中国地震监测台网积累的大量观测资料,通过将研究区网格化,计算得到每个节点的地震活动频度即密集值,将定性的震中分布图转化成定量图像。在选取起算震级时通过震级-频度G-R关系和震级-序号法计算研究区最小完整性震级M_C,给出起算震级和时间。使用基于CryoSat-2和Jason-1卫星观测数据的V23.1重力模型,自由空气重力异常经过布格板校正和SRTM30地形数据做地形校正,得到完全布格重力异常。文中对邢台地震区和郯庐断裂带安徽段进行了实例研究:邢台地震区布格重力异常呈NE向狭长条形U型特征,异常位置与束鹿断陷盆地吻合,中、小地震密集值等值线受到重力U型条带的限制,剖面图显示密集值的极值处于重力U型变化的谷底位置;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布格重力异常及不同高度的向上延拓结果具有很好的线性和梯度,地震活动图像长轴方向以及震源机制解发震断层节面走向呈NNE,显示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是1条现今仍具有控震能力的深大断裂;对发生在郯庐断裂带附近的安庆M4.8地震,使用边界识别TDX方法进行了1︰20万实测重磁数据的隐伏边界解译,结合研究区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成果,探讨了安庆地震的发震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重力异常 地震活动图像 邢台地震 郯庐断裂带 安庆地震
下载PDF
活动图像的IP组播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钮焱 周彩兰 +1 位作者 张颖江 李振立 《湖北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9-21,共3页
介绍了基于 TCP/ IP协议的组播通信模型 ,说明了 Winsock2对 IP组播的支持 ,在局域网环境设计并实现了活动图像 IP组播系统 .
关键词 WINSOCK AVI文件 活动图像 组播通信模型 设计 IP协议 组播系统 计算机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