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配式地下管廊穿越活动地裂缝的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强 白超宇 +2 位作者 彭建兵 卢全中 李文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0-679,690,共11页
在地裂缝分布广泛的地区,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穿越活动地裂缝的适宜性尚不明确。为了研究装配式地下管廊在地裂缝活动作用下的受力与变形特性,通过建立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穿越地裂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了10 cm、15 cm,20 cm和25 cm 4... 在地裂缝分布广泛的地区,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穿越活动地裂缝的适宜性尚不明确。为了研究装配式地下管廊在地裂缝活动作用下的受力与变形特性,通过建立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穿越地裂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了10 cm、15 cm,20 cm和25 cm 4种不同沉降量工况以及45°、60°、75°和90°4种不同的地裂缝与管廊相交角度,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地裂缝活动量的增加,管廊的变形与纵向应力均呈增大的趋势,且当沉降量接近20 cm时,管廊底板最大纵向拉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极限,位置在下盘接触且靠近地裂缝处;地裂缝与管廊交角越小,管廊最大纵向拉应力越小,但扭转效应明显;在地裂缝活动性较弱的场地,装配式管廊穿越地裂缝表现出对不均匀变形更优越的适宜性。研究成果对地裂缝活动作用下装配式管廊的破坏机理的研究以及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地下管廊 活动裂缝 变形响应 内力分析
下载PDF
采空区无人机影像地表裂缝活动特征研究
2
作者 訾应昆 张文君 +2 位作者 耿诗画 郭峻麟 徐梦辉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63-72,共10页
地表裂缝是一种典型地质灾害。以龙首矿西二采区为研究区,利用2020年8月和2021年6月两期沉降区的无人机正射影像,通过图像增强和多尺度分割处理得到用于分类的多边形对象,结合地表裂缝的光谱特征和形状特征构建模糊规则集,实现对地表裂... 地表裂缝是一种典型地质灾害。以龙首矿西二采区为研究区,利用2020年8月和2021年6月两期沉降区的无人机正射影像,通过图像增强和多尺度分割处理得到用于分类的多边形对象,结合地表裂缝的光谱特征和形状特征构建模糊规则集,实现对地表裂缝的提取;选取覆盖该区域2020年8月19日-2021年6月27日52景Sentinel-1A升降轨影像,采用小基线集(SBAS)技术,获取地表二维形变信息,并采用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法(EBK)和径向基函数法(RBF)对形变数据进行空间加密;将获取的裂缝分布信息和加密后的地表形变信息叠加,结合采空区、塌陷坑等从垂直向和水平向上揭示研究期间矿区地表裂缝的形变特征和分布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不同裂缝群距离采空区越近,垂直向和水平向形变速率越大,裂缝群整体向采空区侧偏移;(2)采空区周围的地表裂缝群主要受垂直向不均匀形变的影响,采空区上方的地表裂缝群主要受水平不均匀形变影响;(3)受周围塌陷坑的影响,地表裂缝群两侧会产生形变速率差异,且靠近塌陷坑的一侧形变较大,导致新裂缝的产生和裂缝群的规模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地表裂缝 地表形变 裂缝活动 无人机影像
下载PDF
基于裂缝精细评价和力学活动性分析的储层改造方案优选及其在博孜区块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杨 王振兰 +4 位作者 范文同 郑子君 李伟 于银华 滕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8,共12页
库车前陆盆地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具有超深超高压的特点,通过适当的改造策略,尽可能地激发天然裂缝的潜能是获得经济效益产能的关键。提出在精细储层裂缝评价和测井解释的基础上,进行天然裂缝的力学活动性研究,优选储层改造工艺。通过数... 库车前陆盆地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具有超深超高压的特点,通过适当的改造策略,尽可能地激发天然裂缝的潜能是获得经济效益产能的关键。提出在精细储层裂缝评价和测井解释的基础上,进行天然裂缝的力学活动性研究,优选储层改造工艺。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推导,指出除裂缝的倾角倾向以外,天然裂缝的有效性对其在改造中的力学活动性有明显的影响,并给出裂缝的剪切激活压力的计算方法;从钻井液漏失事件、成像测井参数定量分析、岩心分析、R/S变尺度分析等方面进行裂缝有效性的综合评价,提出了适合此类储层裂缝分类标准;根据天然裂缝力学活动性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造策略,即对3种不同裂缝发育特征的储层,可以分别优先采用体积酸压、缝网压裂和大规模加砂压裂等不同压裂改造策略。以此方法改良的储层改造方案,在库车西部博孜区块的实际井施工获得了理想效果,改造后产量较邻井提升显著,为该地区近千亿立方米储量的有效动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方法 裂缝有效性 裂缝力学活动 压裂策略 博孜区块
下载PDF
大同市地下水开采对地裂缝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吕继峰 《内江科技》 2004年第3期79-80,共2页
通过对大同市地下水降落漏斗与地裂缝活动的相关性对比研究,找到了地裂缝活动的内在动力 源泉,为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和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同市 地下水 水资源开采 裂缝活动 降落漏斗
下载PDF
地裂缝活动作用下城市立交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白超宇 刘聪 +2 位作者 徐强 李文阳 成玉祥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5,共7页
城市立交桥等线型结构无法彻底避免地裂缝活动的影响。基于地裂缝场地上盘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考虑地裂缝与桥梁结构的交角,得到结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时的非一致地震动输入的上盘放大系数。地裂缝两侧的沉降差使得连续桥内力显著变化... 城市立交桥等线型结构无法彻底避免地裂缝活动的影响。基于地裂缝场地上盘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考虑地裂缝与桥梁结构的交角,得到结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时的非一致地震动输入的上盘放大系数。地裂缝两侧的沉降差使得连续桥内力显著变化,导致桥墩的轴力增大且在地震作用下桥墩顶部的水平力增大。针对西安地裂缝场地与地裂缝活动特征,以三跨城市立交桥为例,采用park模型作为桥墩的损伤指标,考虑结构与地震动的不确定性,对立交桥进行不同场地条件的易损性分析。研究表明,地裂缝活动使得跨骑地裂缝的城市立交桥桥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失效概率相比于非地震缝场地显著增大,且桥墩的失效概率与其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立交桥 裂缝活动 地震易损性 上盘效应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地裂缝活动区域高程测量技术设计体会点滴
6
作者 张周平 《城市勘测》 1998年第3期47-47,共1页
本文结合西安市高架快速干道工程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之实例,提出了用“串式附合线路”解决地裂缝活动区域高程测量常见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高程测量 设计 裂缝活动 工程测量
下载PDF
桥梁裂缝注浆修补材料及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彦克 陈辉 +3 位作者 宋登富 潘绍伟 叶跃忠 李固华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5-78,共4页
分析了桥梁裂缝的特点及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根据其特点研究了适合于桥梁活动裂缝的注浆修补材料及技术,并对某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对桥梁活动裂缝修补是可行的。
关键词 桥梁 活动裂缝 注浆修补 材料
下载PDF
川南泸州区块五峰-龙马溪组现今地应力特征与页岩气开发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钰洋 鞠玮 +5 位作者 熊伟 郭为 宁卫科 于国栋 梁孝柏 李永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00-3206,共7页
川南泸州区块是中国重要的页岩气产区,其内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现今地应力在页岩气运移与富集规律分析、钻完井工程、储层压裂改造以及井网部署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应用。分析泸州区块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 川南泸州区块是中国重要的页岩气产区,其内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现今地应力在页岩气运移与富集规律分析、钻完井工程、储层压裂改造以及井网部署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应用。分析泸州区块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储层现今地应力状态,并探讨在其影响下的天然裂缝活动性与压裂裂缝扩展。结果表明: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现今地应力方向呈现WNW-ESE的优势方位;现今地应力值大小为:水平最大主应力最大、垂向主应力居中、水平最小主应力最小,指示走滑型地应力机制。五峰组和龙一11小层水平主应力差分别介于11.90~15.76 MPa和11.80~16.75 MPa范围内,具备形成复杂压裂缝网的地应力条件。在现今地应力条件下,川南泸州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天然裂缝不活动,随着开发流体的注入,天然裂缝逐渐活化,其压力增量的临界值为15~23 MPa;压裂后主要形成垂向延伸的裂缝系统。研究成果可为川南泸州区块深层页岩气效益开发提供现今地应力分析的基础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今地应力 地应力剖面 裂缝活动 深层页岩气 泸州区块
下载PDF
邻近地裂缝地铁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妮娜 赵腾 +1 位作者 谢小丽 李俊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5-88,共4页
西安地铁3号线有3个区间隧道近距离平行通过地裂缝。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地震荷载作用下地铁隧道场地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作用下竖向土压力增量在地裂缝上下盘处差异明显,地裂缝上盘竖向土压力增量明显大于下盘;在施加... 西安地铁3号线有3个区间隧道近距离平行通过地裂缝。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地震荷载作用下地铁隧道场地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作用下竖向土压力增量在地裂缝上下盘处差异明显,地裂缝上盘竖向土压力增量明显大于下盘;在施加地震荷载后地铁隧道拱顶处的竖向土压力迅速上升,震级越大竖向土压力越大;隧道内力中轴力最大值在右拱脚处,左拱脚次之;剪力最大值在右拱腰处,左拱腰次之;正弯矩和负弯矩的最大值接近,均在右拱腰处,左拱肩和右拱脚处弯矩偏小,其余弯矩值在30~60 k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活动裂缝 数值模拟 地震荷载 力学特征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地裂缝附近潜水流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艾力江.沙吾提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6年第11期94-97,共4页
地裂缝活动对水位下降有重要影响。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测时,需要明确地裂缝活动对水位的影响方式及水位变化趋势。基于国内外研究,本文研究地裂缝附近潜水流动特征,分析了岩土压密机理,并讨论了地下水开采与地裂缝的关系。研究表明:地裂... 地裂缝活动对水位下降有重要影响。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测时,需要明确地裂缝活动对水位的影响方式及水位变化趋势。基于国内外研究,本文研究地裂缝附近潜水流动特征,分析了岩土压密机理,并讨论了地下水开采与地裂缝的关系。研究表明:地裂缝存在对地下水具有隔水作用,可导致上、下盘之间地下水流量存在差异,上盘流量显著小于下盘;下盘地下水开采导致水位下降更快,加速地面沉降,从而加剧地裂缝活动。研究成果希望对地下水开采和跨地裂缝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活动 地下水 地面沉降
下载PDF
地裂缝场地综合管廊受力和变形数值模拟
11
作者 李奇 吴松锋 于文杰 《工业建筑》 2024年第7期202-209,共8页
以穿越地裂缝场地的郑州某综合管廊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地裂缝上盘不同沉降量时地表土和管廊的受力与变形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管廊刚度较大,当上盘沉降量较小时,管廊所对应的地表土发生隆起;随着沉降量的增大,... 以穿越地裂缝场地的郑州某综合管廊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地裂缝上盘不同沉降量时地表土和管廊的受力与变形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管廊刚度较大,当上盘沉降量较小时,管廊所对应的地表土发生隆起;随着沉降量的增大,地表土隆起量减小,甚至发生沉降,综合管廊的沉降也变大,弯曲程度也越大。上盘发生沉降时,管廊顶板处产生拉应力,拉应力最大值出现在管廊顶板中央,管廊底板处产生压应力,压应力最大值出现在管廊底板中央。随着上盘沉降量的增大,管廊的最大拉压应力都会增加。当上盘发生沉降时,在管廊宽度方向上的变形在0.1~10μm,属于微小变形,在管廊轴向的变形量较大,在管廊高度方向的变形量最大,但不同位置的变形大小没有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活动裂缝 数值模拟 力学特征 变形特征
原文传递
库车山前突发构造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及对气藏勘探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志民 张辉 +2 位作者 徐珂 王海应 刘新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3-95,共3页
库车前陆盆地位于南天山造山带和塔北隆起之间,受喜马拉雅期强挤压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一系列复杂逆冲构造带,构造样式多样(蔚远江等,2019)。最新的研究证明,库车山前普遍发育另一种构造类型——突发构造,该构造是叠瓦状构造进一步发育的... 库车前陆盆地位于南天山造山带和塔北隆起之间,受喜马拉雅期强挤压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一系列复杂逆冲构造带,构造样式多样(蔚远江等,2019)。最新的研究证明,库车山前普遍发育另一种构造类型——突发构造,该构造是叠瓦状构造进一步发育的结果(冯许魁等,2015)。勘探实践表明,突发构造是库车山前最为有利的圈闭类型,部署于突发构造的井普遍高产。现今地应力是影响库车山前致密裂缝性砂岩储层产能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针对突发构造的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研究以及地应力对突发构造勘探开发的影响研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山前 突发构造 现今地应力 裂缝活动 高产稳产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超深层致密砂岩气藏一体化增产关键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珂 杨海军 +7 位作者 张辉 王志民 王海应 尹国庆 刘新宇 袁芳 李超 赵崴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115,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克深10气藏是超深层致密砂岩气藏,钻井情况复杂,自然产能低,增产难度大。为了提高天然气勘探开发效益,在克深10气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现今地应力场、裂缝活动性等地质力学分析,明确了克深10气藏现今地应力...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克深10气藏是超深层致密砂岩气藏,钻井情况复杂,自然产能低,增产难度大。为了提高天然气勘探开发效益,在克深10气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现今地应力场、裂缝活动性等地质力学分析,明确了克深10气藏现今地应力场和裂缝活动性分布规律,发现不同方位的裂缝渗透性有明显差异,进而分析了不同井型、不同方向的井眼轨迹压裂改造效果,提出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方法,指导优化井眼轨迹设计。结果表明:(1)超深层气藏不同于中—浅层气藏,现今地应力及其影响下的裂缝活动性与超深层气井产能有明显关联,现今地应力低且裂缝活动性好有利于气井高产;(2)超深储层不同部位的现今地应力及裂缝特征、井壁稳定性、压裂缝网延伸情况差异大,大斜度井相比直井在钻井安全、低应力区和高角度裂缝钻遇率、压裂改造效果方面更具优势,有利的井眼轨迹能有效克服超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强非均质性以获得高产;(3)基于现今地应力场建模的裂缝活动性分析、井壁稳定性预测和压裂缝网模拟是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中的关键技术,有利于最佳井眼轨迹优选及改造方式和改造层段的优选;(4)地质工程一体化搭建了地质研究和工程施工的桥梁,对超深层气井增产、提高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效益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地质力学 地应力 裂缝活动 井眼轨迹 增产 地质工程一体化 克深10气藏
下载PDF
墙体裂缝的分析研究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3
14
作者 夏林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57-60,共4页
通过对墙体裂缝成因的分析 ,对控制墙体裂缝产生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
关键词 墙体 裂缝 控制 成因 静止裂缝 活动裂缝
原文传递
柔性接头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的地震响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妮娜 刘军涛 +2 位作者 黄强兵 韩冬冬 BULUT Rifat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42,共9页
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模拟地震荷载和地裂缝场地沉降,分析了穿越地裂缝区域且设置柔性接头的分段地铁隧道的动力响应,研究了地裂缝场地沉降、裂缝发育特征、地铁隧道加速度响应特征、土压力与隧道各区段不同部位的应变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模拟地震荷载和地裂缝场地沉降,分析了穿越地裂缝区域且设置柔性接头的分段地铁隧道的动力响应,研究了地裂缝场地沉降、裂缝发育特征、地铁隧道加速度响应特征、土压力与隧道各区段不同部位的应变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由地裂缝场地沉降与地震荷载耦合作用所产生的差异沉降和裂缝多集中于柔性接头部位;各区段地铁隧道间的运动具有一定独立性,上盘靠近地裂缝的地铁隧道的加速度峰值是下盘隧道的3.2倍;距离地裂缝越近土压力越大,且在耦合荷载作用下,上盘土压力是下盘土压力的6.7倍;地铁隧道各区段左右拱腰应变较大,底板处应变次之,拱顶部位应变较小;柔性接头设置后各区段应变增率减小,在距离地裂缝较近部位未出现明显的应变增加现象。可见,在地震荷载与地裂缝场地沉降耦合作用下,柔性接头能够减小地铁隧道地裂缝位置处的集中应力与地裂缝场地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地震荷载 活动裂缝 耦合荷载 地震响应
原文传递
地铁隧道邻近地裂缝带的地震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妮娜 朱勇锋 +3 位作者 李俊 冯骁阳 马玉杰 BULUT Rifat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81,共10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不同震级人工地震波作用下,研究了具有近距离平行地裂缝的地铁隧道的加速度、位移和内力特征,计算了地裂缝的影响区域、围岩动土压力变化规律和隧道与围岩接触动土压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表距隧道水平距离...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不同震级人工地震波作用下,研究了具有近距离平行地裂缝的地铁隧道的加速度、位移和内力特征,计算了地裂缝的影响区域、围岩动土压力变化规律和隧道与围岩接触动土压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表距隧道水平距离约25~50m范围内加速度响应存在一个附加放大区域;当输入地震动强度较小时(50年超越概率为63%),地铁隧道拱顶和拱底处相对水平位移都较小(约为0.39mm),但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50年超越概率为2%),拱顶和拱底的相对水平位移均逐渐增大,最终增大至1.53mm;在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左、右拱肩和拱脚处的轴力都较大,其中右拱脚处的轴力最大,为1 926kN;隧道结构的左、右拱腰处的弯矩和剪力都较大,其中最大弯矩与最大剪力在右拱腰处,分别为78.54kN·m与1 830kN;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隧道结构的内力逐渐增强;地裂缝附近的动土压力较大,并向两侧逐渐减小;在中震作用下隧道拱顶处,地裂缝上盘影响宽度为25m,下盘影响宽度为20m,在拱底处,地裂缝上盘影响宽度为26m,下盘影响宽度为22m;在大震作用下,地裂缝上、下盘影响宽度较中震时增大约35%;地裂缝附近的隧道拱顶和拱底的动土压力变化规律与无地裂缝时基本一致,但隧道结构附近的动土压力较大,其最大值为138kPa;在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结构拱腰处的接触动土压力增量较大,右拱腰处即靠近地裂缝一侧最大,增量为45.27%,拱顶次之,增量为13.41%,拱底最小,增量为6.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地震荷载 活动裂缝 地震响应 数值模拟 动土压力
原文传递
平行地裂缝地铁隧道土压力计算方法
17
作者 刘妮娜 赵腾 谢小丽 《勘察科学技术》 2018年第4期1-6,22,共7页
针对西安地铁三号线工程部分区间段存在近距离平行西安地裂缝的工程现象,通过力学解析方法对地铁隧道所受土压力进行分析。在建立平行地裂缝地铁隧道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所取计算单元的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得到隧道竖向土压力和水平土压... 针对西安地铁三号线工程部分区间段存在近距离平行西安地裂缝的工程现象,通过力学解析方法对地铁隧道所受土压力进行分析。在建立平行地裂缝地铁隧道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所取计算单元的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得到隧道竖向土压力和水平土压力,并通过拟静力化的方法对地震作用进行简化,分析地震动荷载作用下隧道土压力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地裂缝活动导致上盘产生竖向土压力减小区,而下盘出现竖向土压力增大区。根据规范推荐的方法对平行地裂缝的地铁隧道进行设计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地震荷载 活动裂缝 近距离平行 力学分析
原文传递
Contributions of non-tectonic micro-fractures to hydraulic fracturing—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based on FSD model 被引量:1
18
作者 WANG Yu Li Xiao +3 位作者 ZHAO ZhiHeng ZHOU RunQing ZHANG Bo LI GuanF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851-865,共15页
Shale gas has been discovered in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China. Due to the weak tectonic activities in which the shale plays, core observations indicate abundant random non-tectonic micro- ... Shale gas has been discovered in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China. Due to the weak tectonic activities in which the shale plays, core observations indicate abundant random non-tectonic micro- fractures in the producing shales. The non-tectonic micro-fractures are different from tectonic fractures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being irregular, curved, discontinuous, and randomly distributed. The role of micro-fractures in hydraulic fracturing for shale gas development is currently poorly understood yet potentially critical. Two-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modeling studies have been used in an initial attempt toward understanding how naturally random fractured reservoirs respond during hydraulic fracturing.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andom non-tectonic fractures on hydraulic fracturing. The numerical models with random non-tectonic micro-fractures are built by extracting the fractures of rock blocks after repeated heating and cooling, using a digital image process.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as a function of:(1) the in-situ stress ratio;(2)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f random fractures;(3) cohesion of random fractures;(4) operational variables such as injection rate; and(5) variable injection rate technology. A sensitivity study reveals a number of interesting observations resulting from these parameters on the shear stimulation in a natural fracture system. Three types of fracturing networks were observed from the studied simulations, and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variable injection rate technology is most promising for producing complex fracturing networks. This work strongly links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geomechanical evaluation. It can aid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optimiza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simulations in naturally random fractured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tectonic micro-fracture Hydraulic fracturing Fracturing network Numeric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