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品中残留活化凝血因子Ⅺ活性检测
1
作者 管利东 侯书婷 +1 位作者 马秋平 王威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了解国产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品(IVIG)中凝血因子Ⅺ(FⅪ)的活性水平,为提高我国IVIG制品的安全性及开展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显色底物法、凝固法,分析国内23个厂家(品牌)共71批次(其中半数为近效期)的IVIG送检制品的活化... 目的了解国产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品(IVIG)中凝血因子Ⅺ(FⅪ)的活性水平,为提高我国IVIG制品的安全性及开展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显色底物法、凝固法,分析国内23个厂家(品牌)共71批次(其中半数为近效期)的IVIG送检制品的活化凝血因子Ⅺ(FⅪa)、FⅪ和非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NAPTT)。结果 FⅪa活性(mIU/mL):15个厂家(品牌)的32批次IVIG为<0.1或定量限(0.02),12个厂家24批次IVIG为0.1~1(0.39±0.20),余下6个厂家15批次IVIG为1~47(13.27±15.61)。FⅪ活性(mIU/mL):21个厂家58批次低于检测限(10)未检出,其余6个厂家13批次IVIG为13~309(69.0±98.1),其FⅪa活性>1mIU/mL。NAPTT(s):6个厂家15批次IVIG为>150,NAPTT比值0.67~0.94(0.83±0.07),其中7个批次为≤0.8。结论国产不同品牌的IVIG制品中FⅪa和FⅪ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多数品牌IVIG制品的FⅪa和FⅪ活性较低。IVIG生产企业应加强对其生产工艺的验证和评估以及制品促凝活性的监测,以消除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活化因子ⅺ FⅪ活性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生产工艺对活化凝血因子Ⅺ残留水平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欧阳平 夏云空 +2 位作者 李伟 王清磊 杨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评估本公司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的生产工艺对活化凝血因子Ⅺ(FⅪa)的去除能力,以期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基团显色法,对9个投浆批次制品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纯化阶段,和对应3个批次制品组分Ⅱ(FⅡ)沉淀合并精制,以... 目的评估本公司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的生产工艺对活化凝血因子Ⅺ(FⅪa)的去除能力,以期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基团显色法,对9个投浆批次制品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纯化阶段,和对应3个批次制品组分Ⅱ(FⅡ)沉淀合并精制,以及制剂阶段的各工艺步骤中,在制品的FⅪa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低温乙醇分离工艺过程中,FⅠ+Ⅲ过滤步骤将FⅪa含量由(8.1±1.3)mU/mL(FⅠ+Ⅱ+Ⅲ沉淀溶解液),降到低于2.0 mU/mL的检测下限(FⅠ+Ⅲ上清液);制剂阶段中低pH孵放步骤,则将原液和半成品的FⅪa含量由(15.4±1.7)mU/mL(原液超滤配制前),分别降至(2.9±0.9)mU/mL和(2.8±0.6)mU/mL。结论本公司IVIG制品中FⅪa含量较低,现有的生产工艺可以有效确保FⅪa的去除,从而进一步降低了IVIG潜在的致血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低温乙醇分离 低pH孵放 因子ⅺ 活化凝血因子ⅺ
下载PDF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生产工艺中活化凝血因子Ⅺ的形成与去除
3
作者 周顺波 丁亚凌 +5 位作者 田天丽 于海生 张姮婕 陈婕 陶迎秋 马晶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333-337,共5页
目的调查活化凝血因子Ⅺ(activated coagulation factorⅪ,FⅪa)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各个生产环节中的分布及含量,分析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形成过程、去除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底物显色法对合并血浆、组分Ⅰ+Ⅱ+Ⅲ(fractionⅠ+Ⅱ+... 目的调查活化凝血因子Ⅺ(activated coagulation factorⅪ,FⅪa)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各个生产环节中的分布及含量,分析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形成过程、去除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底物显色法对合并血浆、组分Ⅰ+Ⅱ+Ⅲ(fractionⅠ+Ⅱ+Ⅲ,FⅠ+Ⅱ+Ⅲ)上清液、FⅠ+Ⅱ+Ⅲ沉淀溶解液、FⅠ+Ⅲ沉淀溶解液、FⅠ+Ⅲ上清液、FⅡ沉淀溶解液、FⅡ精制滤过液以及超滤配制后、低pH孵放后制品的FⅪa含量进行检测。添加硅藻土对合并血浆的FⅪ进行激活,将FⅠ+Ⅱ+Ⅲ沉淀溶解液采用双层滤纸过滤或离心进行FⅪa去除。结果FⅠ+Ⅱ+Ⅲ分离阶段合并血浆FⅪ被激活形成FⅪa,其激活量为合并血浆的2500倍。FⅠ+Ⅲ分离阶段可去除合并血浆FⅪ活化后形成的约99.8%的FⅪa。结论FⅠ+Ⅱ+Ⅲ分离阶段为FⅪa形成的主要阶段,该阶段硅藻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形成FⅪa;FⅠ+Ⅲ分离阶段为FⅪa去除的主要阶段,该阶段废弃吸附了FⅪa的硅藻土以去除工艺中形成的FⅪa;硅藻土为FⅪa形成与去除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硅藻土 低温乙醇分离 低pH孵放 因子ⅺ 活化凝血因子ⅺ
原文传递
重组人活化凝血因子Ⅶ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媛明 李冠军 +3 位作者 王大帅 吴龙 董念国 邱雪峰 《中国医药》 2023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手术围手术期顽固性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1日至2019年5月30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实施主动脉夹层手术的100... 目的评价重组人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手术围手术期顽固性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1日至2019年5月30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实施主动脉夹层手术的100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rFⅦa组(6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rFⅦa组接受常规治疗及rFⅦa术中静脉输注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效果指标及肺部感染并发症指标。结果rFⅦa组体外循环时长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Ⅶa组术后24 h纵隔胸管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70±161)ml比(489±267)ml、(650±355)ml比(465±347)ml](均P<0.05)。2组机械通气时长、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长、住院时长、输注浓缩红细胞量、输注血小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FⅦa组和对照组痰培养革兰阴性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1%(28/65)比37.1%(13/35)](P>0.05)。结论对于ATAAD患者围手术期顽固性出血,应用rFⅦa能够显著减少术后24 h引流量,但会增加体外循环时长和术后血液制品的输注,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重组人活化因子
下载PDF
小剂量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对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秦学伟 陈宣伶 +2 位作者 姚兰 佟明汇 许建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2-967,共6页
目的:评估小剂量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rFⅦa)用于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对凝血功能调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多瓣膜置换术的93例患者,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在输注血制品及促凝血药... 目的:评估小剂量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rFⅦa)用于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对凝血功能调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多瓣膜置换术的93例患者,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在输注血制品及促凝血药物后,止血效果仍不理想者,麻醉医师和心脏外科医师共同决定是否给予rFⅦa,其中32例接受了rFⅦa治疗(rFⅦa组),rFⅦa剂量范围为11.23~17.54μg/kg;61例未接受rFⅦa治疗(非rFⅦa组)。收集两组患者凝血五项指标、出血量、血制品输注情况、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止血探查例数、血栓性事件和死亡例数等数据。结果:手术结束(T2)时刻非rFⅦa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大于rFⅦa组且超出正常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时刻非rFⅦa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rFⅦa组且低于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非rFⅦa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rFⅦ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Ⅶa组凝血酶原时间(PT)、APTT、TT、Fib、血红蛋白(Hb)和PLT在T1至T2时刻的变化幅度均小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术中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血浆、人纤维蛋白原和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使用量均少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在术后2 h(T3)、术后6 h(T4)引流量均明显少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患者在S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患者未出现与应用rFⅦa相关的血栓性事件。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小剂量rFⅦa给药可改善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而不增加血栓栓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 重组活化因子 因子 调控 全身麻醉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Ⅱ与活化凝血因子Ⅹ的结合性质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小龙 刘清亮 吴双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6-520,共5页
皖南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Ⅱ (ACFⅡ )与活化凝血因子Ⅹ (FⅩa)在钙离子作用下形成了 1∶1的复合物 ,从而延长凝血时间 .这个复合反应是依赖于钙离子的 ,ACFⅡ在没有钙离子存在条件下不能与FⅩa形成复合物 .ACFⅡ是凝血因子Ⅸ或凝血因... 皖南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Ⅱ (ACFⅡ )与活化凝血因子Ⅹ (FⅩa)在钙离子作用下形成了 1∶1的复合物 ,从而延长凝血时间 .这个复合反应是依赖于钙离子的 ,ACFⅡ在没有钙离子存在条件下不能与FⅩa形成复合物 .ACFⅡ是凝血因子Ⅸ或凝血因子Ⅹ结合蛋白家族中一个新发现的成员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2 946 8 1.ACFⅡ分子中含有 2 5 1个氨基酸残基 ,其氨基酸组成与这一家族中其他成员十分相似 .ACFⅡ在抗凝血反应中存在一临界浓度 (12nmol/L) ,只有在高于其临界浓度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 活化因子 钙离子 蛇毒
下载PDF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在急性脑出血早期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雅琼 李雯 李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91-2592,共2页
早期血肿扩大作为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发生在6 h之内相对常见,6 h之后显著降低,且血肿扩大与早期神经症状恶化和病死率增加相关。因此,通过超早期止血治疗进行干预可能会使早期血肿扩大最小化,目前重组人活性凝血因子Ⅶ... 早期血肿扩大作为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发生在6 h之内相对常见,6 h之后显著降低,且血肿扩大与早期神经症状恶化和病死率增加相关。因此,通过超早期止血治疗进行干预可能会使早期血肿扩大最小化,目前重组人活性凝血因子Ⅶ(rFⅦa)的出现成为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活化因子 脑出 早期治疗
下载PDF
凝血因子X的活化及活化的凝血因子X的抑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双顶 赵超 +1 位作者 张萌 刘清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25-729,共5页
凝血因子X(FX)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利用鲁氏蝰蛇毒素 (RVV)中的FX活化酶 (RVV X) ,研究了Ca2 + 存在时的FX的活化 .RVV X活化FX有两条路径 :(1 )FX→FXβ→FXaβ;(2 )FX→FXaα→FXaβ.研究表明这两条路径在活化初期呈竞争状态 ... 凝血因子X(FX)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利用鲁氏蝰蛇毒素 (RVV)中的FX活化酶 (RVV X) ,研究了Ca2 + 存在时的FX的活化 .RVV X活化FX有两条路径 :(1 )FX→FXβ→FXaβ;(2 )FX→FXaα→FXaβ.研究表明这两条路径在活化初期呈竞争状态 ,但是随着反应的进行 ,逐渐以第 (2 )种路径为主 ,FXβ 中间体的存在 ,可能有利于FX上的活化肽的脱去 .通过检测酶活性的方法 ,研究了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对活化的凝血因子X(FXa)的作用 ,发现EGCG对FXa 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用随EGCG浓度变化而呈正相关性 ,表明EGCG是一种潜在的抗血栓和抗肿瘤新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X 活化因子X 活化 抑制
下载PDF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滨 孙立忠 郑军 《中国医药》 2010年第2期188-190,共3页
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上升,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大量应用血制品不仅存在感染潜在病毒、细菌的风险,也可能导致脏器水肿、功能下降、影响伤口愈合等并发症。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ecombinant... 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上升,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大量应用血制品不仅存在感染潜在病毒、细菌的风险,也可能导致脏器水肿、功能下降、影响伤口愈合等并发症。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Ⅶ,rFⅦa)在治疗难以控制的出血方面近年来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rFⅦa最初为应用于血友病A、B型患者出血的治疗。近年来应用于非血友病患者,大量的临床报告表明,rFⅦa对外科手术、创伤、凝血机制紊乱导致的出血在应用血液制品及其他促凝剂难以奏效时显示出良好的效果,rFⅦa已经被应用于肝脏移植、颅内出血、胃肠出血、心脏外科手术后出血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活化因子 临床应用 机制研究
下载PDF
从细胞生物学角度深入研究活化凝血因子参与慢性进行性肾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香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7-159,共3页
传统观点认为,肾小球内凝血导致慢性进行性肾损伤的主要机制是微血栓形成引起肾小球缺血性损伤。近年来作者采用细胞生物学方法,观察了活化凝血因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对肾小球内皮细胞(GEC)和系膜细胞的直接影响,发现凝血酶可以... 传统观点认为,肾小球内凝血导致慢性进行性肾损伤的主要机制是微血栓形成引起肾小球缺血性损伤。近年来作者采用细胞生物学方法,观察了活化凝血因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对肾小球内皮细胞(GEC)和系膜细胞的直接影响,发现凝血酶可以诱导GEC增殖、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加以及细胞脱壁;纤维蛋白可以支持GEC铺展、增殖,并可以诱导GEC单层结构破坏和血管样结构形成,同时可以上调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凝血酶还可以促进系膜细胞增殖、表达ICAM-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据此认为,肾小球内凝血可以通过活化凝血因子对GEC和系膜细胞的直接作用,转化为炎症反应,并影响细胞外基质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 活化因子 细胞生物学 GEC
下载PDF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a在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韬滔 何清 冯喆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a(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Ⅶ,rFⅦa)治疗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ICU 2009年6月至2017年4月应用rFⅦa治疗普通外科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患者44例,与同期的38例腹...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a(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Ⅶ,rFⅦa)治疗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ICU 2009年6月至2017年4月应用rFⅦa治疗普通外科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患者44例,与同期的38例腹部手术后大出血患者进行对比,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成分输血量以及28d死亡率和血栓相关性并发症,并做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使用rFⅦa治疗难治性大出血后其成分输血减少。和对照组患者比较,28d死亡率降低(42.1%vs 65.9%,P=0.031),两组患者的血栓相关性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vs 8%,p=0.703)。结论对于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应用rFⅦa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大出 重组活化因子VIIa 疗效
下载PDF
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诺基)治疗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DIC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庞缨 熊旭明 +1 位作者 叶絮 冯莹 《血栓与止血学》 2005年第1期48-48,共1页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5岁,体重60 kg.因"呕血伴头晕一天"入院.患者于2003年3月27日上午不慎被小孩踢中上腹部,中午自觉上腹胀痛,随即呕吐鲜血,量约400ml,急诊入院.患者有酗酒史10余年,1年前类似病史,未作检查,自服"胃药&...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5岁,体重60 kg.因"呕血伴头晕一天"入院.患者于2003年3月27日上午不慎被小孩踢中上腹部,中午自觉上腹胀痛,随即呕吐鲜血,量约400ml,急诊入院.患者有酗酒史10余年,1年前类似病史,未作检查,自服"胃药"血止.体查:T 36.8℃,P 102次/min,R 20次/min,BP 90/60 mm Hg,神倦,肝病面容,重度贫血貌,皮肤轻度黄染,无出血点及瘀斑.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02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无蜘蛛痣及静脉曲张,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cm,质软,肠鸣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 活化因子
下载PDF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鲍渝霞 高荐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酚磺乙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补液...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酚磺乙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补液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治疗24h后,CT平扫评估两组血肿体积变化情况,治疗3、7d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治疗30、90d后采用Rankin量表(mR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长期预后;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4h,观察组患者血肿增大体积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和7d,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观察组患者mRS评分和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恢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活化因子 自发性 脑出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
下载PDF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生产过程中凝血因子活化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彦林 刘晓 +5 位作者 潘孟娇 刘晓宇 张璘 张继鹏 张安山 杨晓东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4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以组分Ⅲ沉淀和血浆为原料制备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s,PCC)过程中凝血因子活化情况,为选择最适PCC制备原料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别对以组分Ⅲ沉淀和血浆为原料制备PCC过程中中间品的活化的凝... 目的通过比较以组分Ⅲ沉淀和血浆为原料制备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s,PCC)过程中凝血因子活化情况,为选择最适PCC制备原料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别对以组分Ⅲ沉淀和血浆为原料制备PCC过程中中间品的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进行检定,分析凝血因子的活化情况。观察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过程中添加肝素能否抑制PCC中凝血因子的活化。结果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的PCC中间品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均不合格。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生产过程中添加肝素后,PCC中间品的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均不合格。以血浆为原料制备的PCC中间品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均合格。结论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会增加凝血因子活化的风险,新鲜冰冻血浆可作为制备PCC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原复合物 因子活化 酶活性
下载PDF
凝血因Ⅸ复合物中活化凝血因子的检测及体外潜在致血栓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红 余蓉 邬杨斌 《血栓与止血学》 2001年第4期160-162,共3页
目的:检测凝血因子Ⅸ复合物中的活化凝血因子,体外考察制品的潜在致血栓性。方法:检测了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的凝血因子Ⅸ复合物中FⅡa、FⅨa、FⅩa的含量,同时以体外血栓性分析(NAPTT、TGt50)实验结果为指标,考察了不同种类和比例的稳定剂... 目的:检测凝血因子Ⅸ复合物中的活化凝血因子,体外考察制品的潜在致血栓性。方法:检测了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的凝血因子Ⅸ复合物中FⅡa、FⅨa、FⅩa的含量,同时以体外血栓性分析(NAPTT、TGt50)实验结果为指标,考察了不同种类和比例的稳定剂(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对制品潜在致血栓性的影响。结果:与改良凝胶吸附法制备的因子Ⅸ复合物相比,用国产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及Ca_3(PO_4)_2吸附法制备的因子Ⅸ复合物中仅含少量的活化因子。当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以一定比例(70:30)加入到制品中时,制品的血栓安全性相对提高。结论;用国产分离介质制备因子Ⅸ复合物在减少凝血因子的活化,提高制品的血栓安全性方面是成功的。在普通肝素中按一定比例加入低分子量肝素将更有利于制品血栓安全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因子 体外栓性分析 普通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
下载PDF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以颈内静脉渗血为表现的创伤性凝血病2例报道 被引量:1
16
作者 费建平 《创伤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475-476,共2页
分析2例创伤后出血性凝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使用rFⅦa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临床止血效果。注射诺奇(rFⅦa)5mg后10min即显现显著止血效果,2h后,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率(INR)值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 分析2例创伤后出血性凝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使用rFⅦa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临床止血效果。注射诺奇(rFⅦa)5mg后10min即显现显著止血效果,2h后,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率(INR)值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恢复时间延迟至12h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重组活化因子 功能障碍 静脉穿刺
下载PDF
手术联合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李伟 龚涛 +3 位作者 胡夏生 崔壮 姜宏志 秦绍森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目的观察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凝血因子Ⅶ治疗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的疗效,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例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经过及预后等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 目的观察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凝血因子Ⅶ治疗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的疗效,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例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经过及预后等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8岁,以头晕起病,病情快速进展至左侧肢体偏瘫及嗜睡,头部CT显示右侧额叶脑出血,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术后血肿脑组织病理显示脑血管壁可见淀粉样蛋白沉积,显示为脑淀粉样血管病,予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2mg静脉注射1次。术后90d患者无明显功能障碍,能完成日常工作及生活,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分。结论手术联合凝血因子Ⅶ治疗可能对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患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活化因子 脑淀粉样管病 脑出
下载PDF
钙(Ⅱ)对抗凝血因子Ⅱ与活化凝血因子X结合反应的影响
18
作者 徐小龙 刘清亮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1-565,共5页
皖南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Ⅱ(ACFⅡ)不具有酶的活性,通过与活化凝血因子X(FXa)的合成1:1复合物来延长凝血时间。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发现ACFⅡ与FXa的结合反应依赖于Ca(Ⅱ)浓度,ACFⅡ与FXa的最大结合反应所需要的Ca(Ⅱ)浓度约... 皖南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Ⅱ(ACFⅡ)不具有酶的活性,通过与活化凝血因子X(FXa)的合成1:1复合物来延长凝血时间。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发现ACFⅡ与FXa的结合反应依赖于Ca(Ⅱ)浓度,ACFⅡ与FXa的最大结合反应所需要的Ca(Ⅱ)浓度约为1×10^-3mol/L,平衡透析的结果表明,ACFⅡ分子中有两个不同亲和性的Ca(Ⅱ)结合位点,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1.1±0.3)×10^5L/mol和(1.7±0.4)×10^4L/mol,ACFⅡ与2个Ca(Ⅱ)结合所需要的Ca(Ⅱ)浓度也约为1×10^-3mol/L,Ca(Ⅱ)对ACFⅡ的荧光有增强效应,其最大荧光增强所需要的Ca(Ⅱ)浓度也约为1×10^-3mol/L。由此推测ACFⅡ结合上2个Ca(Ⅱ)可能是其与FXa结合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蛋白 因子 活化因子X 钙离子 结合反应 抗栓药物 酶活性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丽 赵筱雯 《血栓与止血学》 202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5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予以患者r-FⅦa,术... 目的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5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予以患者r-FⅦa,术后随访10~12个月,观察用药前1 h及用药1 h、2 h、3 h后引流量变化情况,并对比术前、用药24 h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术后桥血管通畅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较用药前1 h相比,用药1 h、2 h、3 h后引流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4 h后患者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较用药前低,纤维蛋白原(Fb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较用药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0~12个月,患者桥血管通畅率为94.00%,且术后均无新发心梗、脑梗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CABG后使用r-FⅦa可改善凝血功能指标,减少引流量,对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影响,且未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重组活化因子 功能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近中期疗效分析
20
作者 李东 肖苍松 +2 位作者 任崇雷 吴扬 王嵘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年第6期361-36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 FⅦa)进行止血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总结r FⅦa在术后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本科行CABG术后应用r FⅦa共22例患者,其中20例采用体外循环下CABG,2...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 FⅦa)进行止血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总结r FⅦa在术后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本科行CABG术后应用r FⅦa共22例患者,其中20例采用体外循环下CABG,2例采用非体外循环下CABG。CABG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生物瓣6例,机械瓣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机械瓣)。给予r FⅦa(初始剂量以35~70μg/kg),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桥血管通畅情况采用64排螺旋CT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无二次开胸,应用r FⅦa后第一个小时引流量与应用前一小时引流量相比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 <0.05),止血效果良好。随访0.5~7年,平均随访时间(2.98±2.36)年,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总的桥血管通畅率为94.45%,其中动脉桥通畅率94.11%,静脉桥通畅率96.30%。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后血压、血糖、血脂控制良好,术后未出现明显出血情况;随访期间无新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论 r FⅦa在CABG后渗血的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止血效果和安全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使用r FⅦa,不影响术后近中期桥血管通畅率,不增加血栓形成及MAC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重组活化因子 桥通畅率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