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核因子κB水平与肾损伤发生的关系
1
作者 张力奋 夏成云 +1 位作者 蒋健 邓富丽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6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核因子κB(NF-κB)对肾损伤发生的影响,并分析其对SLE发生肾损伤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124例SLE患者,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尿液,采用磺基水杨酸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判...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核因子κB(NF-κB)对肾损伤发生的影响,并分析其对SLE发生肾损伤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124例SLE患者,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尿液,采用磺基水杨酸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损伤。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比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F-κB。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Th17与NF-κB的相关性。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小板、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血肌酐、补体C3和C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h17、NF-κB对SLE肾损伤的影响,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h17、NF-κB预测SLE肾损伤发生的价值。结果124例患者中,发生肾损伤40例,发生率为32.26%。肾损伤患者外周血Th17、NF-κB水平均高于无肾损伤患者(P均<0.01)。SLE发生肾损伤患者Th17与NF-κB呈正相关(r=0.288,P<0.01)。与未发生肾损伤的SLE患者比较,肾损伤患者Th17、NF-κB、血肌酐、24 h尿蛋白、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IgG和Hb水平降低,抗ds-DNA抗体占比增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G、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Th17、NF-κB是SLE肾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显示,Th17、NF-κB单独及联合预测SLE肾损伤的AUC分别为0.733、0.784、0.887,均高于0.70,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Th17、NF-κB与SLE肾损伤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SLE患者发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肾损伤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因子ΚB
下载PDF
基于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蛋白酶激活受体2/瞬时电位受体香草酸受体1/活化T细胞的核因子信号通路探讨麻荆止咳颗粒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陈家卫 蔡穗珍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8期69-74,共6页
目的:通过麻荆止咳颗粒调控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2,PAR2)/瞬时电位感受器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活化T... 目的:通过麻荆止咳颗粒调控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2,PAR2)/瞬时电位感受器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NFAT)信号通路的动物实验,探讨其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疗效机制。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和地塞米松组,构建CVA豚鼠模型,药物干预10天,采用辣椒素激发各组豚鼠,观察咳嗽情况;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Method,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TSLP含量;免疫组化染色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检测肺组织PAR2、TRPV1、NFAT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对比,中药组和地塞米松组药物干预后咳嗽次数明显减少;血清TSLP含量显著降低;且肺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AR2、TRPV1和NFAT的蛋白与mRNA表达均下调。结论:麻荆止咳颗粒可通过抑制CVA模型豚鼠TSLP/PAR2/TRPV1/NFAT信号通路表达,降低气道敏感性及改善气道炎症,达到止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荆止咳颗粒 咳嗽变异性哮喘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蛋白酶激活受体2/瞬时电位受体香草酸受体1/活化t细胞因子信号通路 气道敏感性
下载PDF
α_(1A)-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活化T细胞核因子2稳定共表达细胞的构建
3
作者 王晓璇 李玉蕾 +1 位作者 周培岚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7-594,共8页
目的建立α_(1A)-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AR)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活化T细胞核因子2(NFAT2)稳定共表达细胞。方法①将pcDNA3.1-α_(1A)-AR-3×FLAG重组质粒转染至U2OS-EGFPNFAT2细胞,经潮霉素B(Hygro-B)200 mg·L^... 目的建立α_(1A)-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AR)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活化T细胞核因子2(NFAT2)稳定共表达细胞。方法①将pcDNA3.1-α_(1A)-AR-3×FLAG重组质粒转染至U2OS-EGFPNFAT2细胞,经潮霉素B(Hygro-B)200 mg·L^(-1)压力筛选后加入α_(1A)-AR激动剂去甲肾上腺素(NE,10μmol·L^(-1))孵育30 min,通过高内涵筛选系统检测细胞核内绿色荧光强度,验证EGFP-NFAT2核转位,筛选得到稳定表达α_(1A)-AR的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该细胞和对照细胞U2OS-EGFP-NFAT2中α_(1A)-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③将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接种于96孔板,分别加入NE(10^(-8)~10^(-5) mol·L^(-1))或α2-AR激动剂右美托咪定(DMED,10^^(-8.8)~10^(-5) mol·L^(-1))孵育30 min,通过高内涵筛选系统检测EGFP-NFAT2核转位。④将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分为溶剂对照组、α1-AR拮抗剂萘派地尔(1μmol·L^(-1))组、NE(1μmol·L^(-1))组、萘派地尔+NE(各1μmol·L^(-1)共孵育)组、α2-AR拮抗剂阿替美唑(0.1μmol·L^(-1))组、DMED(0.1μmol·L^(-1))组、阿替美唑+DMED(各0.1μmol·L^(-1)共孵育)组和萘派地尔+DMED(萘派地尔1μmol·L^(-1)与DMED 0.1μmol·L^(-1)共孵育)组,药物孵育时间均为30 min,通过高内涵筛选系统检测EGFP-NFAT2核转位,验证该细胞α_(1A)-AR功能的特异性。结果①Hygro-B压力筛选得到58株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NE 10μmol·L^(-1)孵育后,其中50号细胞核内绿色荧光强度最强,故选定其为稳定共表达α_(1A)-AR和EGFPNFAT2的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②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可明显表达α_(1A)-AR蛋白,而对照细胞U2OS-EGFP-NFAT2中未见α_(1A)-AR蛋白表达。RT-qPCR结果显示,该细胞在传代5~20代内α_(1A)-AR mRNA均稳定表达,其表达水平为对照细胞的500~800倍。③NE或DMED使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中EGFP-NFAT2核转位明显增加,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5.94×10^(-7)和6.15×10^(-8) mol·L^(-1)。④与溶剂对照组和萘派地尔组比较,NE组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EGFP-NFAT2核转位明显增强(P<0.01),而萘派地尔+NE组EGFP-NFAT2核转位较NE组明显减弱(P<0.01)。与溶剂对照组和阿替美唑组比较,DMED组EGFP-NFAT2核转位明显增强(P<0.01),阿替美唑+DMED组EGFP-NFAT2核转位与DMED组比较无明显差别,而萘派地尔+DMED组EGFP-NFAT2核转位较DMED组明显减弱(P<0.01)。结论成功构建稳定共表达α_(1A)-AR和EGFP-NFAT2的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可用于靶向α_(1A)-AR化合物筛选和受体分子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A-肾上腺素能受体 活化t细胞因子2 转位 去甲肾上腺素 高内涵筛选系统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活化T淋巴细胞核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西军 刘俊峰 何志旭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阐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化T淋巴细胞核因子(NFAT)通路是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肺动脉高压(PH)过程中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主要作用途径。方法利用人脐带来源的MSC对野百合碱诱导的PH大鼠模型进行治疗。大鼠... 目的阐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化T淋巴细胞核因子(NFAT)通路是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肺动脉高压(PH)过程中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主要作用途径。方法利用人脐带来源的MSC对野百合碱诱导的PH大鼠模型进行治疗。大鼠分为对照组、PH模型组、MSC治疗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血流动力学,采用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检测肺组织结构改变情况,同时检测TNF-α/NFAT的变化情况。结果与PH模型组大鼠比较,MSC治疗组一般情况明显趋于正常,右心室收缩压(RVSP)下降[(30.37±3.13) mmHg比(47.90±3.45) mmHg,1 mmHg=0.133 kPa],主动脉压(MAoP)上升[(115.03±16.01) mmHg比(92.78±16.28) mmHg],动脉中膜增厚情况明显减轻[(17.22±1.21)%比(31.68±2.26)%],血浆TNF-α水平明显降低[(842±76) ng/L比(245±24) ng/L],肺组织TNF-α水平降低(0.172±0.024比0.248±0.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SC治疗组肺动脉NFATc2的活化明显受抑制。结论MSC治疗PH是通过TNF-α/NFAT通路抑制炎症相关的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肺动脉高压 肿瘤坏死因子 活化t淋巴细胞核因子
原文传递
蛋白激酶C对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核因子-кB活化的调控 被引量:2
5
作者 熊维宁 徐永健 +3 位作者 张珍祥 王孝养 莫碧文 傅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3-375,共3页
为探讨蛋白激酶 C对哮喘患者 T淋巴细胞核因子 - кB(NF- кB)活化的调控作用 ,分别从 16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 16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 T淋巴细胞并分成 3组培养 ,即空白对照组 ,加入 PKC激动剂 12 -肉豆蔻酰 - 13-乙酸佛波... 为探讨蛋白激酶 C对哮喘患者 T淋巴细胞核因子 - кB(NF- кB)活化的调控作用 ,分别从 16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 16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 T淋巴细胞并分成 3组培养 ,即空白对照组 ,加入 PKC激动剂 12 -肉豆蔻酰 - 13-乙酸佛波酯 (PMA)的 PMA组 ,同时加入 PMA和 PKC抑制剂 Ro31- 82 2 0的 PMA+Ro31- 82 2 0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 Western印迹检测 NF- кB和抑制蛋白 - кB(I- кB)的表达。结果显示 :哮喘 PMA组 NF- кB活化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正常 PMA组 (P<0 .0 1) ,且 I- кB水平显著低于上述 2组 (P<0 .0 1) ;而哮喘 PMA+Ro31- 82 2 0组 NF- кB活化的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哮喘 PMA组 (P<0 .0 1) ,且 I- кB水平显著高于该组 (P<0 .0 1)。提示哮喘 T淋巴细胞 NF- кB的活化可能受 PKC调控 ,T淋巴细胞 PKC— 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调控 蛋白激酶C 因子-КB 支气管哮喘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降低T淋巴细胞核因子-κB的活性 被引量:82
6
作者 刘浩 刘志红 +2 位作者 章精 杨俊伟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力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对于普通培养状态下和同时使用佛波脂/植物...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力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对于普通培养状态下和同时使用佛波脂/植物血凝素(PMA/PHA)激活的Jurkat细胞中NF-κB活力的影响。结果:在普通培养状态下和同时使用PMA/PHA激活的Jurkat细胞中均存在一定活力的NF-κB,使用PMA/PHA处理可使Jurkat细胞中NF-κB的活力显著的升高,雷公藤内酯醇可以降低两种培养状况下的Jurkat细胞中NF-κB活力,并以激活状态下更为显著。结论:雷公藤内酯醇降低T淋巴细胞中NF-κB活力的作用可能是其免疫抑制效应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t淋巴细胞 因子-KB 雷公藤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核因子-κB及其抑制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浩 刘志红 +2 位作者 陈朝红 杨俊伟 黎磊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603-609,共7页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中核因子 κB活力及其抑制分子IκB的影响 ,进一步阐明雷公藤内酯醇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 .利用凝胶移率实验 (EMSA)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对于普通培养状态下和同时使用PMA/PHA激活的Jurkat细胞中...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中核因子 κB活力及其抑制分子IκB的影响 ,进一步阐明雷公藤内酯醇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 .利用凝胶移率实验 (EMSA)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对于普通培养状态下和同时使用PMA/PHA激活的Jurkat细胞中NF κB活力的影响 ,并以逆转录 半定量PCR方法检测了雷公藤内酯醇处理后两组Jurkat细胞中IκBα 的mRNA水平的改变 .研究发现 :①在普通培养状态的Jurkat细胞核内存在一定活力的NF κB ,使用PMA/PHA处理可使NF κB活力显著升高 ,雷公藤内酯醇可以降低两种培养状况下的Jurkat细胞中NF κB活力 ,并以激活状态下更为显著 ;②雷公藤内酯醇可以上调Jurkat细胞中IκBαmRNA的表达水平 .雷公藤内酯醇上调IκBα 基因转录有可能是其抑制细胞内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t淋巴细胞 因子-ΚB IΚB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涂琛 游晶 +4 位作者 刘怀鄂 陈红英 洪敏 刘子杰 娄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30-2134,共5页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1...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64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1例(CHB组)、代偿期肝硬化(CLC)患者21例(CLC组)、失代偿期肝硬化(DCLC)患者22例(DCLC组)。同期选取本院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Th17、Treg表达率,计算Th17/Treg比值;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法测定外周血RORγt、Foxp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4组年龄、ALT、AST、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CLC组、DCLC组Th17、Treg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DCLC组Th17、Treg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CHB组,Th17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CLC组(P<0.05)。CHB组、CLC组、DCLC组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CLC组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CHB组、CLC组(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h17表达率与RORγt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reg表达率与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h17表达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与ALT呈正相关(P<0.05);CHB组外周血Foxp3mRNA表达水平与ALT呈正相关(P<0.05);CHB组RORγt mRNA表达水平、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AST、TBIL呈正相关(P<0.05)。结论 Th17、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Foxp3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与肝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t淋巴细胞 辅助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叉状头 /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
下载PDF
儿童癫痫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并产生促炎因子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洁 虎崇康 江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检测儿童癫痫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活化状态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名儿童癫痫患者和19名健康对照儿童,采集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细胞膜表面标记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69、CD25和细... 目的检测儿童癫痫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活化状态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名儿童癫痫患者和19名健康对照儿童,采集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细胞膜表面标记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69、CD25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的表达,用细胞内因子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7A的表达,利用细胞内因子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表达IL-10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儿童癫痫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高表达共刺激分子CD69、CD25和CTLA4,活化的CD4+T细胞高表达IFN-γ、TNF-α、IL-6和IL-17 A。在儿童癫痫患者高表达IL-10的Treg数目增加。结论儿童癫痫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活化并产生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癫痫 外周血单个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流式细胞
下载PDF
高糖激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诱导CD8^+T淋巴细胞表达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趋化因子受体3 被引量:2
10
作者 汤玮 闾倩 +4 位作者 梁翠 宋艳 邹俊杰 刘志民 石勇铨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高糖对CD8+T淋巴细胞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型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不同浓度葡萄糖(5、10、25、50mmol/L)培养CD8+T淋巴细胞,检测其CXCR3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同时检测高糖环境下... 目的探讨高糖对CD8+T淋巴细胞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型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不同浓度葡萄糖(5、10、25、50mmol/L)培养CD8+T淋巴细胞,检测其CXCR3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同时检测高糖环境下(50mmol/L葡萄糖)CD8+T淋巴细胞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P38、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并观察使用相应抑制剂阻断各氧化应激信号通路对CXCR3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5、10、25、50mmol/L葡萄糖处理的CD8+T淋巴细胞中CXCR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该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增强。高糖组(50mmol/L葡萄糖)磷酸化的P65、P38、ERK、JNK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与正常组(5mmol/L葡萄糖,P值均<0.05)。加入P38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后,高糖环境下CD8+T淋巴细胞的CXCR3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高糖组(P值均<0.05),至正常组水平(P值均>0.05);而加入P65信号通路抑制剂BAY11-7082、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后,高糖环境下CD8+T淋巴细胞的CXCR3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仍显著高于正常组(P值均<0.05),与高糖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高糖可能通过激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诱导CD8+T淋巴细胞表达CXCR3,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中CD8+T淋巴细胞的趋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CD8+t淋巴细胞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辅助性t 淋巴细胞(th)1型趋化因子受体3
下载PDF
核因子-κB对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昌明 莫碧文 +3 位作者 黄慧 曾锦荣 白晶 王绩英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6-238,共3页
探讨核因子κB(NF κB)对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HO 1表达的转录调节机制。分离 18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 ,并分成 3组培养 :对照组、加入NF κB激动剂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组、同时加入TNF α和NF 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 探讨核因子κB(NF κB)对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HO 1表达的转录调节机制。分离 18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 ,并分成 3组培养 :对照组、加入NF κB激动剂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组、同时加入TNF α和NF 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醇吡咯烷 (PDTC)组。培养 6h后留取细胞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血红素氧合酶 1(HO 1)的mRNA。培养 2 4h后留取细胞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O 1的表达。发现TNF α组T淋巴细胞HO 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q =4 4 4 8、2 9 94 ,P均 <0 0 1) ,而同时加入TNF α和PDTC培养组T淋巴细胞HO 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TNF α组 (q =4 3 2 3、2 7 99,P均 <0 0 1)。可见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HO 1基因转录可能是通过激活NF κB进行调控。T淋巴细胞NF κ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ΚB 哮喘 t淋巴细胞 血红素氧合酶-1 表达 调控
下载PDF
基于T淋巴细胞PPAR-γ-核因子-κB通路探讨平喘固本膏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鸿 计忠宇 +2 位作者 赵辉 卢丽艳 代良田 《西部中医药》 2022年第5期111-115,共5页
目的:基于T淋巴细胞PPAR-γ-核因子-κB通路探讨平喘固本膏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和治疗组[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 目的:基于T淋巴细胞PPAR-γ-核因子-κB通路探讨平喘固本膏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和治疗组[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平喘固本膏]各5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白三烯D4(leukotriene D4,LTD4)、免疫功能、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T淋巴细胞NF-κB活化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HMGB1、cAMP、LTD4、免疫功能、IL-10及T淋巴细胞NF-κB活化率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的基础上口服平喘固本膏可通过升高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源性IL-10水平从而抑制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NF-κB的活性及PPAR-γ-NF-κB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t淋巴细胞 PPAR-γ-因子-κB通路 平喘固本膏 机制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在膀胱肿瘤细胞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13
作者 罗军 靳风烁 +2 位作者 李黔生 江军 高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90-793,共4页
目的 :了解T淋巴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在膀胱肿瘤细胞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1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与膀胱肿瘤细胞EJ、T2 4、正常移行上皮细胞共培养时T淋巴细胞NF κB。 2 用NF κB激动剂、抑制剂调节T淋巴细胞NF κB活性 ... 目的 :了解T淋巴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在膀胱肿瘤细胞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1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与膀胱肿瘤细胞EJ、T2 4、正常移行上皮细胞共培养时T淋巴细胞NF κB。 2 用NF κB激动剂、抑制剂调节T淋巴细胞NF κB活性 ,应用免疫组化法、MTT法 ,了解膀胱肿瘤细胞EJ、T2 4作用下NF κB活性与T淋巴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 EJ+T淋巴细胞组、T2 4 +T淋巴细胞组 ,T淋巴细胞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与人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组、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P <0 0 1) ;2 膀胱肿瘤细胞EJ、T2 4作用下T淋巴细胞NF κB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与增殖反应 (A值 )呈显著正相关 (Pearson相关系数 =0 74 4 ,P <0 0 0 1,n =6 0 )。结论 :膀胱肿瘤细胞EJ、T2 4可能通过下调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t淋巴细胞 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联合静吸复合麻醉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暨艳 邝鹰 +2 位作者 赖一民 李祥兴 韦志臣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6期1821-1826,共6页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联合静吸复合麻醉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接受胸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采用静吸复...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联合静吸复合麻醉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接受胸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与研究组48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联合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2 h内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血清PAF、γ干扰素水平,以及术后8 h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术后72 h内,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诱导后即刻、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时,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去甲肾上腺素、血清PA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γ干扰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8 h,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拔除气管导管时,研究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对单纯静吸复合麻醉,采用肺保护性通气联合静吸复合麻醉可以更好地减轻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紊乱,维持机体正常生理代谢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 静吸复合麻醉 胸科手术 细胞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氧化应激 血小板活化因子 Γ干扰素
下载PDF
溴隐亭对植物血凝素诱导活化T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瑛 毛兰芝 +4 位作者 余保瑞 胡志军 张婧婧 高志涛 王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57-859,共3页
目的研究溴隐亭(BRC)对植物血凝素(PHA)诱导活化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用泌乳素(PRL)与BRC单独和联合刺激培养PHA诱导活化的CD4+T淋巴细胞系JurkatE6-1细胞,利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活化T淋巴细胞重要信号分子转接蛋白(LAT... 目的研究溴隐亭(BRC)对植物血凝素(PHA)诱导活化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用泌乳素(PRL)与BRC单独和联合刺激培养PHA诱导活化的CD4+T淋巴细胞系JurkatE6-1细胞,利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活化T淋巴细胞重要信号分子转接蛋白(LAT)、T细胞受体相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000的蛋白激酶ζ链(ZAP-70)mRNA表达变化情况;利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活化T淋巴细胞自身PRLmRNA表达变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活化早期表面标志细胞分化抗原CD25分子表达变化情况;利用脂质体转染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T淋巴细胞活化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变化情况。结果1.BRC可抑制PHA诱导的T淋巴细胞活化和PRL-泌乳素受体(PRLR)信号转导途径的共同信号分子ZAP-70mRNA及活化T淋巴细胞自身PRLmRNA的表达;2.BRC促进了活化T淋巴细胞信号分子LATmRNA和活化T淋巴细胞表面CD25分子的表达;3.BRC抑制了PHA诱导的活化T淋巴细胞核NF-κB活性。结论BRC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和PRL-PRLR途径中的共同信号分子ZAP-70及活化T淋巴细胞自身PRLmRNA分泌,对T淋巴细胞活化发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隐亭 ZAP-70 活化t淋巴细胞重要信号分子转接蛋白 泌乳素 因子-ΚB
下载PDF
小鼠脾脏间充质干细胞调节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活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丽 朱恒 +11 位作者 张海宏 杨洋 韩冬梅 王志东 郑晓丽 董磊 闫洪敏 刘静 朱玲 薛梅 郭子宽 王恒湘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0,共6页
目的研究小鼠脾脏间充质干细胞(Sp-MSCs)对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培养出Sp-MSCs,并做多向诱导分化实验。分离小鼠T淋巴细胞,开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别检测Sp-MSCs对于非... 目的研究小鼠脾脏间充质干细胞(Sp-MSCs)对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培养出Sp-MSCs,并做多向诱导分化实验。分离小鼠T淋巴细胞,开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别检测Sp-MSCs对于非特异抗原和同种异体抗原活化的T淋巴细胞的影响。以CFSE流式法检测Sp-MSCs对活化的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定量PCR分析Sp-MSCs对T淋巴细胞表达的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流式检测结果显示Sp-MSs C可以抑制非特异抗原和同种异体抗原引起的T淋巴细胞增殖。Sp-MSCs能够有效抑制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引起的细胞活化。进一步分析发现,Sp-MSCs抑制T淋巴细胞表达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7A。结论 Sp-MSCs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抑制T淋巴细胞表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间充质干细胞 t淋巴细胞 增殖 活化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异基因T淋巴细胞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剑 李泉 +1 位作者 黎纬明 邹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3期10481-10486,共6页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是移植物抗宿主病中异基因T淋巴细胞的重要靶组织,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活化后组织因子表达显著增高。因此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可能在移植物抗宿主病引起的组织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异基因T淋巴细胞能...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是移植物抗宿主病中异基因T淋巴细胞的重要靶组织,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活化后组织因子表达显著增高。因此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可能在移植物抗宿主病引起的组织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异基因T淋巴细胞能否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及其分子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实验,于2008-03/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免疫学实验室完成。材料: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来源于美国Sciencecell公司。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结合CD4和CD8抗体的磁珠阳性分选CD4+T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经PBS充分洗涤后,异基因CD4+和CD8+T淋巴细胞以10:1的比例加入脐静脉内皮细胞,以未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组为对照。将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与细胞通路阻滞剂—特异性Jun氨基末端激酶抑制剂、特异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特异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提前温育1h,然后再与异基因CD4+和CD8+T淋巴细胞共培养,以未加入细胞通路阻滞剂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实时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基因T淋巴细胞作用后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组织因子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脐静脉内皮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表达。结果:异基因CD4+T淋巴细胞作用6,12,24h后,脐静脉内皮细胞膜表面组织因子表达率及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异基因CD8+T淋巴细胞作用6,12,24h后,脐静脉内皮细胞膜表面组织因子表达率及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亦显著增高(P<0.05)。异基因CD4+T淋巴细胞诱导12,24h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膜表面组织因子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异基因CD8+T淋巴细胞(P<0.05)。异基因T淋巴细胞作用后,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Jun氨基末端激酶表达增强,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无变化。特异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和特异性Jun氨基末端激酶抑制剂可显著下调异基因T淋巴细胞诱导的组织因子表达,两者合用可完全阻滞组织因子的表达。结论:异基因T淋巴细胞通过Jun氨基末端激酶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组织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勇 傅晋翔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5,共2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以造血组织为靶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A骨髓T细胞功能性亚群的分布和活化均有明显的异常。T细胞受体谱形呈现寡克隆性偏移,产生过多的负性造血调控因子,介导造血干/祖细...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以造血组织为靶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A骨髓T细胞功能性亚群的分布和活化均有明显的异常。T细胞受体谱形呈现寡克隆性偏移,产生过多的负性造血调控因子,介导造血干/祖细胞免疫损伤和凋亡。深入研究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对阐明再障的免疫病理机制及指导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 再生障碍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疾病 ANEMIA 造血调控因子 细胞免疫损伤 免疫病理机制 造血组织 寡克隆性 免疫治疗
下载PDF
髓核细胞中活化T细胞核因子对ADAMTS-4启动子的调控作用
19
作者 曹鹏 杨晨 +3 位作者 田野 高阳 胡津铨 袁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目的观察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1、4、5在髓核细胞中对聚蛋白聚糖酶ADAMTS-4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椎间盘退变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ADAMTS-4-pβ-gal-Basic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XhoⅠ及HindⅢ酶切后插入到PGL3-Basic质粒中,经筛选... 目的观察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1、4、5在髓核细胞中对聚蛋白聚糖酶ADAMTS-4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椎间盘退变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ADAMTS-4-pβ-gal-Basic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XhoⅠ及HindⅢ酶切后插入到PGL3-Basic质粒中,经筛选后获得纯化的PGL3-ADAMTS-4质粒。离体培养后,使用Lipofectamine 2000系统进行转染实验,将NFAT-1、NFAT-4、NFAT-5以及DN-TonEBP质粒和PGL3-ADAMTS-4质粒共转染大鼠髓核细胞。将正常髓核细胞和转染后的髓核细胞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测髓核细胞中NFAT-1、NFAT-4、NFAT-5对ADAMTS-4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构建了ADAMTS-4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发现2个NFAT结合元件。与对照组相比,转染NFAT-1的髓核细胞中ADAMTS-4启动活性被抑制(P<0.05),而转染NFAT-4、NAFT-5以及DN-TonEBP的髓核中ADAMTS-4启动子活性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AT-1可调控ADAMTS-4的表达,可能在椎间盘生理以及退变过程中对蛋白聚糖的含量起重要调控作用,为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tS-4 活化t细胞因子 椎间盘 细胞
下载PDF
活化T细胞抗原p140在输血患者T淋巴细胞的表达
20
作者 李州利 石炳毅 +3 位作者 蔡明 王亚炜 贾卫 金伯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观察1种新的活化T细胞膜分子p140在输血患者T淋巴细胞的表达。方法选择7名输血患者(均为意外创伤)为实验组,10名未输血患者(泌尿结石或精索静脉曲张术前患者)为正常对照组,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p140在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中... 目的观察1种新的活化T细胞膜分子p140在输血患者T淋巴细胞的表达。方法选择7名输血患者(均为意外创伤)为实验组,10名未输血患者(泌尿结石或精索静脉曲张术前患者)为正常对照组,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p140在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p140在输血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活化T细胞有表达,第1周时最高,至第4周时已无表达;而正常对照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始终无p140表达。结论p140在输血患者T淋巴细胞的表达表明:输血患者T细胞有活化,此种活化为外来抗原特异诱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活化 细胞分化抗原/p140 t淋巴细胞 外周血单个细胞 输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