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表达与文化守正——敦煌壁画乐舞活态传播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婷婷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2期131-143,345,346,共15页
敦煌舞蹈作为中国古典舞流派之一,身体表达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与艺术审美都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它不仅是对古代壁画乐舞形态与思想的再现,更是对敦煌文化、中国传统审美的深化探究。舞蹈化身体在带给人们视觉感官体验的同时也传达着主... 敦煌舞蹈作为中国古典舞流派之一,身体表达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与艺术审美都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它不仅是对古代壁画乐舞形态与思想的再现,更是对敦煌文化、中国传统审美的深化探究。舞蹈化身体在带给人们视觉感官体验的同时也传达着主体精神内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观者的思想意识。因此,继承传统文化基因突显中华审美精神是敦煌舞蹈树立中国文化形象的立本之源。如何在不违背历史审美,遵循原典、正本清源的原则下,将传统文化精髓在传播中深化与增值;将舞蹈化身体表达与内部文化指向相统一,“守”其优秀精神文化、“正”其民族艺术形式根本,以纯正身体文化基因为根源建构中国文化形象是当下敦煌舞的传播方向与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守正 身体表达 敦煌舞 活态传播
下载PDF
主体·场域·意义:基于仪式观的非遗活态传播路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佳丽 《视听》 2023年第10期127-130,共4页
非遗作为人文资源,在乡村振兴的历史横切面下被赋予了活化活用的时代要求。结合对羌族乡村非遗的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非遗传播的现存困境在于,在“流量为王”的逻辑下,传播主客体相互牵制;去情境化的信息传递导致时空失衡;非遗作品... 非遗作为人文资源,在乡村振兴的历史横切面下被赋予了活化活用的时代要求。结合对羌族乡村非遗的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非遗传播的现存困境在于,在“流量为王”的逻辑下,传播主客体相互牵制;去情境化的信息传递导致时空失衡;非遗作品中承载的原始意义符号在消费中被改写,非遗消费走向异端。要想建立新的非遗活态传播模式,继而反哺乡村精神和物质文明进步,需要在主体维度通过组织化确保共同参与仪式,在场域维度通过具身化确保身心时空同在,在意义维度通过秩序化确保民族信仰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播仪式观 活态传播
下载PDF
新媒体视角下阳城焙面面塑的活态传播与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一帆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7期103-105,共3页
面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门类,在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都有极高的传承价值。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工面塑受限于难以保存、传承断代、缺乏受众等困境,在活态传播方面面临极大挑战。阳城焙面面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 面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门类,在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都有极高的传承价值。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工面塑受限于难以保存、传承断代、缺乏受众等困境,在活态传播方面面临极大挑战。阳城焙面面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面食之乡山西省高超面塑技艺的典型代表。本文基于活态传播视角,以山西焙面面塑为例,利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口述史法,从技术、文化、社会三个层面为面塑类非遗活态传播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城焙面面塑 活态传播 文化传承 新媒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昆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活态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佳楠 《传播力研究》 2019年第32期5-6,共2页
昆曲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不应仅仅局限于静态固化的记录延续,"活态传播"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与发扬的希望。建立昆曲数字博物馆不仅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使珍贵资料得以长久保存,并且基于互联网技术能够... 昆曲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不应仅仅局限于静态固化的记录延续,"活态传播"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与发扬的希望。建立昆曲数字博物馆不仅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使珍贵资料得以长久保存,并且基于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更多交互式体验和对外传播功能,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传播媒介和思路。本文通过描述昆曲数字博物馆的设计案例的作用与功能,来探讨新媒体传播方式对昆曲传承与传播发挥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数字化 博物馆 活态传播
下载PDF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播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丹 《天工》 2021年第8期58-59,共2页
如今我国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同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对其进行保护与振兴,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现状仍旧不容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一带一路”倡议下黑龙江省的角度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如今我国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同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对其进行保护与振兴,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现状仍旧不容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一带一路”倡议下黑龙江省的角度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进行研究。相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多种交互方式传播的现代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活态传播也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活态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播现状 传播特点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的活态传播的在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研究
6
作者 李卓 《成长》 2019年第10期7-8,共2页
本文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化为研究点,讲述了利用活态传播方式传承非物质文化的方式,希望能对艺术研究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活态传播 艺术教育
下载PDF
智媒体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播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腾巍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75,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是静态保护和活态保护的有机结合。静态保护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档保护,而活态保护是近些年才被提出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思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传播是使其活化的方式,也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是静态保护和活态保护的有机结合。静态保护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档保护,而活态保护是近些年才被提出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思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传播是使其活化的方式,也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手段。当今发展迅猛的智媒体具有多元的传播功能,多向交互的传播方式,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大数据分析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带来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播
下载PDF
“海丝”背景下福建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播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博 王士林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28-32,共5页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福建民间美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博物馆式"和借助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难以使福建民间美术得以有效传播。为充分发挥福建民间美术的影响力,相关部门应以人为主体,充分利...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福建民间美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博物馆式"和借助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难以使福建民间美术得以有效传播。为充分发挥福建民间美术的影响力,相关部门应以人为主体,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优势资源,通过创新数字平台和传播方式,构建稳定的数字文化生态环境,拓展传播广度,挖掘传播深度,打造全方位、多层次、互动式、情境化的传播体系,实现福建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民间美术 活态传播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融媒体语境下山西传统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播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宇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19期18-19,共2页
山西传统民俗文化是山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标识,更是山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囿于地理位置和文化的封闭性,山西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平面的传播模式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很难跻身到大众视野中。在融媒体语境... 山西传统民俗文化是山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标识,更是山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囿于地理位置和文化的封闭性,山西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平面的传播模式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很难跻身到大众视野中。在融媒体语境下,适应时代要求,促进山西传统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播,是提升其文化价值潜能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山西传统民俗文化 活态传播
下载PDF
媒介文化视域下皮影文化的活态传播——以罗山皮影戏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映雪 《新闻知识》 2019年第3期80-82,共3页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信息传播内容多元化、渠道多样化,使得皮影的民俗文化和乡土信仰逐渐淡化,皮影文化的活态传播环境受到了冲击。笔者以传统皮影戏代表之一、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罗山皮影戏为例,从媒介...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信息传播内容多元化、渠道多样化,使得皮影的民俗文化和乡土信仰逐渐淡化,皮影文化的活态传播环境受到了冲击。笔者以传统皮影戏代表之一、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罗山皮影戏为例,从媒介文化视角出发,追溯历史,主要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这两个维度,分析皮影文化的活态化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影戏 媒介文化 活态传播
下载PDF
节气文化的境外活态传播——以马来西亚为例
11
作者 王姝媛 《歌海》 2020年第4期111-114,共4页
节气文化以节日习俗、文学艺术等活态传承样式流传至今。而这一活态传承方式也逐步影响到了节气文化的对外传播中,传播主体沿用节日习俗,初步实现了以原有活态样式为主的对外传播,而后结合时代需求、当地文化对节气文化原有的内容、形... 节气文化以节日习俗、文学艺术等活态传承样式流传至今。而这一活态传承方式也逐步影响到了节气文化的对外传播中,传播主体沿用节日习俗,初步实现了以原有活态样式为主的对外传播,而后结合时代需求、当地文化对节气文化原有的内容、形式进行了活态性的创新和深化。在这一系列的传播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活态传播样式。在活态传承基础上繁衍而出的活态传播,为当下文化对外传播开辟了新路径。在借鉴活态传播方式中,加强文化认同,落地活态传承,树立明星符号,拓宽传播途径,重塑文化故事,提倡人人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气文化 活态传播 传承
下载PDF
数字直播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播研究
12
作者 李孜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6期87-90,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广泛且有效的活态传播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产物,数字直播以动态立体的方式向公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魅力,激活了“非遗”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广泛且有效的活态传播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产物,数字直播以动态立体的方式向公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魅力,激活了“非遗”本有的生命力,为其活态立体传播创造了新的舞台。文章聚焦这一重要文化传播现象,首先阐述“非遗”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其次分析数字直播开创“非遗”活态传播新局面的方式,最后提出数字直播助力“非遗”活态传播的创新路径,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直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播
下载PDF
智媒体时代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播与创新发展研究
13
作者 王春燕 《江苏商论》 2024年第7期65-69,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命题。推动河南非遗的活态传播与创新发展是河南建成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的关键。基于河南省非遗活态传播与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智媒体时代河南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命题。推动河南非遗的活态传播与创新发展是河南建成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的关键。基于河南省非遗活态传播与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智媒体时代河南非遗活态传播与创新发展对策,为智媒体时代河南非遗活态传播的结构优化和创新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播 创新发展
下载PDF
从“小众”走向“大众”: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立青 徐晓红 《东南传播》 2020年第5期81-83,共3页
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通过传播组织、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从小众边缘逐步走向大众面前。遵循非遗原真性保护原则、活态传承保护原则,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必须兼顾传播规律... 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通过传播组织、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从小众边缘逐步走向大众面前。遵循非遗原真性保护原则、活态传承保护原则,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必须兼顾传播规律和非遗保护要求。需要通过提高非遗传承人媒介素养、推动非遗文化整合传播、培育非遗活态传承群体等措施来改善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新媒体语境 传承与传播
下载PDF
蔚县剪纸的数字化活态传播策略研究
15
作者 高云鹏 魏昀赟 《美术文献》 2021年第5期145-146,共2页
蔚县剪纸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民间美术项目,其保护与传承不应局限于静态的固化传承。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手段应被充分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和传承的策略当中,为蔚县剪纸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播提供更多可... 蔚县剪纸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民间美术项目,其保护与传承不应局限于静态的固化传承。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手段应被充分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和传承的策略当中,为蔚县剪纸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播提供更多可能。本文首先运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蔚县剪纸的发展现状,总结数字活态传播的现实意义,然后对蔚县剪纸的数字化活态传播特征提出应用策略,以赋予其崭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蔚县剪纸 数字化 活态传播
原文传递
博物馆“体验教育”理念的探索和实践——中茶博“茶+N”活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慧英 《茶叶》 2018年第4期231-233,共3页
本文通过中国茶叶博物馆开创"茶+N"的理念,设置各种与社会各阶层的相匹配的活动内容,增加博物馆的趣味性和开拓性,从而达到新形势下新型博物馆的新定位。
关键词 茶+N 一馆两区 文化串联 茶文化景观 活态传播
下载PDF
遗产的社会建构:话语、叙事与记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遗产传承与传播 被引量:18
17
作者 潘君瑶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51,115,共12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遗产话语与实践正面临危机,基于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符号学、文化学等梳理并构建跨学科理论逻辑体系,用社会建构的视角探讨我国遗产话语横向共时性的中西方平等对话、纵向历时性的文化符号表征与文化记忆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遗产话语与实践正面临危机,基于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符号学、文化学等梳理并构建跨学科理论逻辑体系,用社会建构的视角探讨我国遗产话语横向共时性的中西方平等对话、纵向历时性的文化符号表征与文化记忆的形成,提出“遗产社会建构框架”与“遗产共建共享:文化‘活态化’传承与传播的社会实践路径”,强调只有在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上,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核心,对遗产文化符号进行“神圣化”“重复化”与“现时化”的阐释与展示,才能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形成文化记忆,“活态化”传承与传播遗产文化,塑造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 遗产话语 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记忆 化传承与传播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发展模式
18
作者 何琪敏 史中超 谈国新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9-217,共9页
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旅游业,既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新的活态传播路径,也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案例。文章首先利用ROST CM6工具,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构建出相关政策的三维分析框架,提出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水平... 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旅游业,既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新的活态传播路径,也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案例。文章首先利用ROST CM6工具,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构建出相关政策的三维分析框架,提出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16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统计数据,综合评价各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水平,根据各维度评价的差异情况,总结了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的不同模式。研究发现:(1)从评价结果看,我国非遗保护指标权重高于主体获益与旅游市场,且各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水平差异较大;(2)从发展模式看,各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形成了上下贯通型、从上至下型、从周边到中心型、以大带小型4种模式。最后,为更好地保障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非遗活态传播,提出了促进文化生态保护区与旅游业可持续融合发展的实践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保护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发展水平 政策文本分析 评价 活态传播 发展模式
原文传递
网络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与传播——以故宫文创IP的打造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邑雯 邓晰 《艺术教育》 2020年第5期133-136,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是近年来我国文化保护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非遗大都是少数人之间传承的活态文化,传播渠道相对大众文化来说较为闭塞。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状况岌岌可危,非遗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是近年来我国文化保护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非遗大都是少数人之间传承的活态文化,传播渠道相对大众文化来说较为闭塞。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状况岌岌可危,非遗保护迫在眉睫。当今环境下,数字多媒体技术发展成熟,以其独有特性在非遗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传播途径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何利用网络多媒体环境使非遗进行活态传播是文章探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非遗保护 网络传播 活态传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