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公英、忍冬藤抗菌活性组分及配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艳妮 李智宁 +5 位作者 张丽先 李飞飞 魏悦 于立芹 任峰 朱政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为了探寻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及其配伍活性,试验以蒲公英和忍冬藤为研究对象,通过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和抗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各自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并对这些组分进行总黄酮、有机酸和多酚含量分析和... 为了探寻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及其配伍活性,试验以蒲公英和忍冬藤为研究对象,通过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和抗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各自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并对这些组分进行总黄酮、有机酸和多酚含量分析和活性配伍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和忍冬藤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分离工艺为:先用70%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后用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70%或50%乙醇洗脱部位即为它们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这些组分对9种供试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性,蒲公英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约为1.95 mg/mL和15.63 mg/mL,忍冬藤的MIC和MBC分别约为1.95 mg/mL和31.25 mg/mL。且含量分析显示,蒲公英高效抗菌活性组分黄酮和多酚含量相对较高,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多酚含量相对较高。配伍研究发现,当蒲公英高效抗菌活性部位与少量忍冬藤水洗脱部位(16∶1~4∶1)或其高效抗菌部位(16∶1~1∶1)配伍使用时,对部分供试菌的抗菌活性存在一定的相加作用。说明所得的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提取分离工艺简单、易得,广谱抗菌作用强,合适的配伍使用可以实现更好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忍冬藤 活性 活性组分 配伍
下载PDF
美洲大蠊肠道菌株WA5-1-7的初步鉴定及其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2
作者 汪洁 余田甜 +4 位作者 陈雪琴 赵嘉怡 刘文彬 马艳 金小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1-649,共9页
目的对具有抗白念珠菌活性的美洲大蠊肠道来源菌株WA5-1-7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次级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采用染色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利用PCR技术扩增菌株16S rRNA,通... 目的对具有抗白念珠菌活性的美洲大蠊肠道来源菌株WA5-1-7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次级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采用染色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利用PCR技术扩增菌株16S rRNA,通过其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并采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发酵后经乙酸乙酯溶剂萃取获得粗提物,粗提物经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HPLC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质谱数据与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检测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菌株WA5-1-7初步鉴定为环圈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从粗提物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SF2738F(1)、SF2738D(2)、环(脯氨酸-亮氨酸)二肽(3)、SF2738A(collismycin A,4)、环(苯丙氨酸-脯氨酸)二肽(5)、SF2738C(6)、1H-吲哚甲醛(7)、大豆黄酮(8)、放线菌素X2(9)、放线菌素D(10),其中化合物4、9和10有较强抗菌活性。结论本研究从美洲大蠊肠道来源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出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为深入探索美洲大蠊肠道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链霉 次级代谢产物 活性
下载PDF
胶冻样芽孢杆菌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抗菌次级代谢产物分析
3
作者 李海利 徐引弟 +8 位作者 王治方 朱文豪 陈建豪 李斌 段进刚 冯丽丽 杨帆 马春江 闫祥洲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9-169,共11页
为筛选对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活性较好的药用植物芍药的内生菌,采用表面消毒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有拮抗作用的芍药内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全基因组学分析探究其抗菌活性物质。结果表明,从芍... 为筛选对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活性较好的药用植物芍药的内生菌,采用表面消毒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有拮抗作用的芍药内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全基因组学分析探究其抗菌活性物质。结果表明,从芍药根、茎、叶等不同组织分离得到20株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抑菌试验,从20株内生菌中获得1株抗菌效果较好的革兰氏阴性内生菌HNYJ291,经形态学和分子方法鉴定为胶冻样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kribbensis),该菌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该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HNYJ291的基因组大小为5609136 bp,G+C含量为45.48%,预测其编码基因个数为4805个。分别有4779、3678、4027、3941、2994、2700个基因被NR、Swiss-Prot、Pfam、COG、GO、KEGG数据库注释,通过antiSMASH预测到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的10个基因簇,主要次级代谢产物有环脂肽类抗生素(Fusaricidin B)、细菌素(Paenilan)、抗菌脂肽(Tridecaptin)、多黏菌素(Polymyxin)和抗菌肽(Paenicidin A)等。从其基因组中含有的抗菌活性物质相关基因簇可以预测出,该菌株具有开发新药和作为可饲用微生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冻样芽孢杆 芍药 内生 沙门氏 大肠杆 效果 活性物质
下载PDF
香芹酚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程璞 贾亚君 +2 位作者 张桂枝 许娟娟 靳双星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6-90,共5页
为探讨香芹酚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试验以天然植物精油香芹酚为研究对象,以肠炎沙门氏菌作为指示菌,通过测定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情况以评价香芹酚的抗菌活性;研究不... 为探讨香芹酚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试验以天然植物精油香芹酚为研究对象,以肠炎沙门氏菌作为指示菌,通过测定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情况以评价香芹酚的抗菌活性;研究不同浓度香芹酚对肠炎沙门氏菌菌液电导率、胞外蛋白质和核酸浓度、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细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芹酚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MIC、MBC分别为(22.5±2.6)mm、0.125μg/mL、0.25μg/mL,肠炎沙门氏菌在1 MIC和2 MIC香芹酚作用下生长受到了明显抑制;随着香芹酚浓度增大,菌液电导率呈现增长的趋势;培养至第3,6小时时,胞外蛋白质和核酸浓度随香芹酚浓度升高显著升高(P<0.05);培养至第6小时时,AKP活性随香芹酚浓度升高显著升高(P<0.05);0.5MIC~2MIC香芹酚能够破坏菌体结构,使菌体出现形态改变、皱缩、溶解等结构变化。说明香芹酚可以通过破坏肠炎沙门氏菌菌体细胞壁或细胞膜通透性及完整性,致使菌体内容物泄露,对肠炎沙门氏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芹酚 肠炎沙门氏 活性 机制 植物精油
下载PDF
磷脂酶A_2氨基末端衍生肽的合成及其抗细菌活性的研究
5
作者 安娜 李艳 +1 位作者 廖柳凤 梁宁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24-27,共4页
目的 探讨磷脂酶A_(2)(PLA_(2))氨基末端衍生肽的合成及抗菌活性。方法 根据PLA_(2)氨基末端氨基酸残基的顺序合成为多肽PLA_(2)N_(11)、PLA_(2)N_(15)、PLA_(2)N_(20),将其分别与2种细菌(大肠埃希菌、枯草杆菌)在特定条件下培养,并以... 目的 探讨磷脂酶A_(2)(PLA_(2))氨基末端衍生肽的合成及抗菌活性。方法 根据PLA_(2)氨基末端氨基酸残基的顺序合成为多肽PLA_(2)N_(11)、PLA_(2)N_(15)、PLA_(2)N_(20),将其分别与2种细菌(大肠埃希菌、枯草杆菌)在特定条件下培养,并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析抗菌活性。结果 与对照比较,多肽不同作用浓度时PLA_(2)N_(11)、PLA_(2)N_(15)、PLA_(2)N_(20)对革兰氏阳性枯草杆菌杀菌活性更强,各多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多肽作用浓度为500μg/ml时,PLA_(2)N_(15)对革兰氏阳性枯草杆菌杀菌活性可达99.8%,高于PLA_(2)N_(11)、PLA_(2)N_(20),及对照(P<0.05)。与对照比较,各多肽不同作用浓度时对大肠埃希菌杀菌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肽作用浓度为7.81、125.00、500.00μg/ml时,PLA_(2)N_(15)的杀菌活性均高于PLA_(2)N_(11)和PLA_(2)N_(20),及对照(P<0.05);多肽作用浓度为31.25μg/ml时,PLA_(2)N_(15)的杀菌活性低于PLA_(2)N_(11)的杀菌活性,且高于PLA_(2)N_(20)的杀菌活性(P<0.05)。结论 多肽PLA_(2)N_(11)、PLA_(2)N_(15)、PLA_(2)N_(20)对枯草杆菌、大肠埃希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_2氨基末端衍生肽 活性 革兰氏阳性 革兰氏阴性
下载PDF
三个四核稀土配合物的晶体结构、DNA作用及抗菌活性
6
作者 苗常青 陈凤姣 +6 位作者 李文钰 魏淑杰 姚宇晴 王可怡 王妮 辛晓艳 方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55-2465,共11页
以多齿席夫碱(E)-2-羟基-3-甲氧基-N'-(6-甲氧基吡啶-2-亚甲基)苯并酰肼(H_(2)L)为配体,与Ln(dbm)3·6H_(2)O(Hdbm=二苯甲酰甲烷)反应,通过溶剂热法,成功设计并构筑了3例新的四核稀土配合物[Ln_(4)(dbm)_(6)(L)_(2)(μ_(2)-OCH_... 以多齿席夫碱(E)-2-羟基-3-甲氧基-N'-(6-甲氧基吡啶-2-亚甲基)苯并酰肼(H_(2)L)为配体,与Ln(dbm)3·6H_(2)O(Hdbm=二苯甲酰甲烷)反应,通过溶剂热法,成功设计并构筑了3例新的四核稀土配合物[Ln_(4)(dbm)_(6)(L)_(2)(μ_(2)-OCH_(3))_(2)(CH_(3)OH)_(2)]·x CH_(3)OH[Ln=Eu(1)、Tb (2)、Tm (3),x=3 (1)、0 (2)、0 (3)]。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表明:1~3的结构相似,配位单元主要由4个Ln^(Ⅲ)、6个dbm-、2个L^(2)-、2个μ_(2)-OCH_(3)及2个配位的CH_(3)OH组成。4个中心LnⅢ通过6个μ_(2)-O原子相互连接,呈线型四核结构。固体荧光实验测试表明:1和2在室温下表现出稀土的荧光特征发射峰。此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与配体H_(2)L和稀土离子相比,1~3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采用紫外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1~3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3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为插入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核稀土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DNA作用 活性
下载PDF
暹罗芽孢杆菌对多重耐药细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抗菌次级代谢产物分析
7
作者 李海利 杨夷平 +4 位作者 杨康 雷亚楠 闫祥洲 杨帆 马春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3-80,共8页
为筛选对多重耐药细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药用植物内生菌,本试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分离筛选金银花内生菌,通过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PCR扩增和测序对其鉴定,并通过全基因组学分析其抗菌活性物质。结果显示,从金银花根、茎、叶... 为筛选对多重耐药细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药用植物内生菌,本试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分离筛选金银花内生菌,通过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PCR扩增和测序对其鉴定,并通过全基因组学分析其抗菌活性物质。结果显示,从金银花根、茎、叶和花中分离、鉴定和筛选出1株抗菌效果较好的革兰阳性内生菌(命名为HNYJ2204B),经鉴定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该菌能有效抑制多重耐药大肠杆菌(E.coli)、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副猪嗜血杆菌(HPS)和巴氏杆菌(PM)。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HNYJ2204B的基因组大小为3929792 bp,G+C含量为46.5%,预测其编码基因个数为3747个。分别有3744、3527、3348、3074、2870和2364个基因被NR、Swiss-Prot、Pfam、COG、GO和KEGG数据库注释,通过antiSMASH软件预测到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的8个基因簇;主要次级代谢产物有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大环内酰亚胺H、多烯类化合物杆菌烯、脂肽类丰霉素、抗真菌化合物的二肽化合物芽孢菌溶素和多肽类细菌素儿茶酚型杆菌巴汀/嗜铁素类和聚酮类艰难菌素等。从暹罗芽孢杆菌HNYJ2204B的基因组中含有的次级代谢产物可以预测出,该菌具有开发为新药和饲料添加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暹罗芽孢杆 金银花 内生 效果 活性物质
下载PDF
氮杂吡咯西里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8
作者 吴璐璐 杨国玉 +2 位作者 江圣飞 樊小改 徐翠莲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在乙内酰脲、醛和丙二腈为原料,锌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一锅法得到氮杂吡咯西里啶衍生物,尝试不同取代的醛,得到17种目标化合物,产率为40%~94%。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温度为80℃,锌催化剂用量为10%为最优反应条件。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IR)... 在乙内酰脲、醛和丙二腈为原料,锌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一锅法得到氮杂吡咯西里啶衍生物,尝试不同取代的醛,得到17种目标化合物,产率为40%~94%。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温度为80℃,锌催化剂用量为10%为最优反应条件。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溶剂无毒、后处理简单、产率高、催化剂可循环使用等优点。采用菌丝生长法测试了其对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供试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反-7,7a)-5-氨基-7-(2-氯苯基)-1,3-二氧-2,3,7,7a-四氢-1 H-吡咯[1,2-c]咪唑-6-腈、(反-7,7a)-5-氨基-7-(2-溴苯基)-1,3-二氧-2,3,7,7a-四氢-1 H-吡咯[1,2-c]咪唑-6-腈、(反-7,7a)-5-氨基-7-(2-氯-6-氟苯基)-1,3-二氧-2,3,7,7a-四氢-1 H-吡咯[1,2-c]咪唑-6-腈、(反-7,7a)-5-氨基-7-(2,6-二氯苯基)-1,3-二氧-2,3,7,7a-四氢-1 H-吡咯[1,2-c]咪唑-6-腈对禾谷镰刀菌表现出较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相反应 锌-脯氨酸复合物 一锅法 氮杂吡咯西里啶类化合物 活性
下载PDF
青蒿琥酯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董国伟 唐新宁 +3 位作者 钟英成 郭洁 韩志城 杨琦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与抗生素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分离的CRECO 20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物质青蒿琥酯(ASN)、左氧氟沙星(LEV)、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IMP)最小抑菌浓度(MIC)。用棋盘法测...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与抗生素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分离的CRECO 20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物质青蒿琥酯(ASN)、左氧氟沙星(LEV)、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IMP)最小抑菌浓度(MIC)。用棋盘法测定ASN与LEV、CAZ、IMP协同抗菌活性;用细菌生长曲线法观察不同处理组CRECO临床菌株(E5)生长的情况;用RT-PCR检测外排泵基因以及调控基因的表达。结果 抗菌物质ASN、LEV、CAZ、IMP的MIC50分别为>8 192、64、2 048、32μg/mL。协同抗菌试验显示:ASN (1 024μg/mL)与LEV联用时,LEV的MIC50由64μg/mL降至16μg/mL (即1/4 MIC50),联合作用效果以协同为主;与CAZ联用时,CAZ的MIC50由2 048μg/mL降至1 024μg/mL (即1/2 MIC50),联合作用效果以相加为主。生长曲线显示,ASN联合LEV能有效抑制CRECO生长,曲线走向平缓。20株菌株全部携带外排泵基因AcrA和AcrB基因。RT-PCR结果显示ASN联合LEV可降低外排泵基因AcrB表达。结论 ASN对CRECO无抗菌活性,但ASN联合LEV能有效增强抗生素的抑菌作用,其协同抑菌机制与降低外排泵基因AcrB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 左氧氟沙星 活性
下载PDF
抗寄生虫药物双氯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研究
10
作者 陈体 佘鹏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77-1485,共9页
目的研究抗寄生虫药物双氯酚(DI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试验和纸片扩散试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DIC的敏感性和耐药诱导能力,时间-杀菌曲线检测DIC的杀菌效率,结晶紫和XTT染色检测DI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 目的研究抗寄生虫药物双氯酚(DI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试验和纸片扩散试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DIC的敏感性和耐药诱导能力,时间-杀菌曲线检测DIC的杀菌效率,结晶紫和XTT染色检测DI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和对已形成生物膜的清除作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检测DIC的细胞毒性,构建皮肤脓肿感染的小鼠模型检测DIC的体内抗菌活性和体内毒性。结果DI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4μg/mL、2~8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菌株的MIC和MBC分别为2~8μg/mL、8~32μg/mL。纸片扩散试验中,DI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抑菌活性。时间-杀菌曲线显示,DIC浓度为4×MIC时,处理2 h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 29213和处理4 h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43300可分别将活菌浓度从(5.51±0.27)Log 10 CFU/mL、(5.44±0.08)Log 10 CFU/mL降低至最低检测限。亚抑菌浓度的DIC连续作用于细菌传代15次后,未见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株形成。2μg/mL的DIC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使其生物膜的总量从(100±7.49)%减少至(11.12±2.86)%(P<0.001);2μg/mL的DIC可显著清除已形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使生物膜的总量从(100±10.34)%减少至(42.53±16.87)%(P<0.001)。DIC能显著降低小鼠脓肿组织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载量,使活菌数从(9.54±0.46)Log 10 CFU/脓肿降低至(7.78±0.62)Log 10 CFU/脓肿(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DIC能明显缩小小鼠脓肿面积并降低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具有良好的体内耐受性。结论DIC的细胞毒性小且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显著,有望成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替代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 双氯酚 药物重新利用 生物膜 体内活性
下载PDF
双咪唑硝基衍生物银(Ⅰ)配合物的合成及抗厌氧菌活性
11
作者 杨莉宁 范涛 +4 位作者 姜箴一 姚琳 胡娅琪 王荣 余丽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3,66,共10页
以柔性双咪唑硝基衍生物1,3-二[1-(2-甲基-4-硝基咪唑)]丙烷(L1)和1,4-二[1-(2-甲基-4-硝基咪唑)丁烷(L2)分别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得到配合物{[Ag(L1)NO_(3)]·H_(2)O}_n(1)和[Ag(L2)_(2)NO_(3)]·2H_(2)O(2)。采用元素分析、摩... 以柔性双咪唑硝基衍生物1,3-二[1-(2-甲基-4-硝基咪唑)]丙烷(L1)和1,4-二[1-(2-甲基-4-硝基咪唑)丁烷(L2)分别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得到配合物{[Ag(L1)NO_(3)]·H_(2)O}_n(1)和[Ag(L2)_(2)NO_(3)]·2H_(2)O(2)。采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固体荧光光谱、电喷雾质谱及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1)、配合物(2)的组成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与确认。通过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并测试了配合物对ct-DNA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物(1)、配合物(2)分别以插入、部分插入模式与DNA作用。抗厌氧菌活性实验发现,配合物(1)对厌氧菌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UA 159)和伴放线放线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TCC 29523)的抗菌活性较强,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0~40μg/mL,推测银(Ⅰ)配合物的抗菌机理有可能部分靶向细菌的DNA。固体荧光光谱实验表明配合物(1)的荧光发射光谱强度远远高于其有机配体,几乎达到其有机配体发射强度的20倍,在光致发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咪唑硝基衍生物 银(Ⅰ)配合物 与DNA相互作用 厌氧活性 荧光性质
下载PDF
含喹唑啉结构的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合成及抗菌活性
12
作者 刘莹 徐勇 田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1,共11页
以溴代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运用活性结构拼接法,设计合成了17个新型的含喹唑啉结构的苯甲酰胺类衍生物(Ⅳ_(a)~Ⅳ_(q))。通过~1H NMR、^(13)C NMR、HRMS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认,并以叶枯唑为阳性对照药物,分别在50μg·mL... 以溴代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运用活性结构拼接法,设计合成了17个新型的含喹唑啉结构的苯甲酰胺类衍生物(Ⅳ_(a)~Ⅳ_(q))。通过~1H NMR、^(13)C NMR、HRMS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认,并以叶枯唑为阳性对照药物,分别在50μg·mL^(-1)、100μg·mL^(-1)浓度下,测试了所有产物对3种常见植物细菌(水稻白叶枯细菌(Xoo)、猕猴桃溃疡病菌(Psa)、柑橘溃疡病菌(Xac))的体外抗菌活性。由于化合物Ⅳ_(d)在两个浓度时对3种细菌抑菌率普遍高于其他16个化合物,且对水稻白叶枯细菌(Xoo)的抑菌率高达100%,明显高于化合物Ⅳ_(d)对另外2种细菌的抑菌率,因此对化合物Ⅳ_(d)进行了抗水稻白叶枯细菌(Xoo)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三种病菌都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Ⅳ_(d)表现出较好的抑菌作用。在菌体浓度为10~8CFU/mL,化合物Ⅳ_(d)对Xoo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0μg·mL^(-1),化合物Ⅳ_(d)可通过改变Xoo细胞膜的通透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菌体的细胞膜,使病原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发生泄露,并且化合物Ⅳ_(d)浓度越高,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越大;当目标化合物Ⅳ_(d)浓度达到2MIC时,可显著降低3种关键菌体胞内酶活性,从而影响Xoo菌体正常的能量代谢,起到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 苯甲酰胺类衍生物 合成 活性 机制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中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13
作者 杨建安 杨小军 金桂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中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感染患者的尿液、痰液、血液、脑脊液标本,对其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实验,随机抽取80株PDR-AB,测定醋五味子、罗...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中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感染患者的尿液、痰液、血液、脑脊液标本,对其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实验,随机抽取80株PDR-AB,测定醋五味子、罗汉果、五倍子、乌梅、黄连、连翘6种中药对PDR-AB的抑菌活性,并比较单用中药、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中药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使用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联用前后达到完全抑菌时的浓度。结果:PDR-AB对乌梅、罗汉果、醋五味子、黄连、五倍子、连翘等6种中药均无耐药性,所选中药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6种中药中五倍子单独用药的MIC50为5.29 mg/ml,抑菌活性高于其他中药。6种中药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用药后各中药的MIC50均降低,抑菌活性高于联用前,联用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MIC为0.12~33.26μg/ml,MIC50为0.91μg/ml,MIC90为9.95μg/ml。各中药单用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前后的M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后各中药的MIC值均显著降低(P<0.05)。各中药单用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前后的达到完全抑菌时的浓度比较(P<0.05),联用后各中药达到完全抑菌所需浓度均降低(P<0.05),且五倍子联用后达到完全抑菌时的浓度低于其他中药。结论:五倍子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PDR-AB抑菌作用明显,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 中药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 活性 浓度指数 药敏实验
下载PDF
草珊瑚内生真菌SgG4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物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韦坚芬 邓志勇 +5 位作者 邓业成 骆海玉 蒙思妤 徐紫薇 施瑶 梁文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2,共8页
对草珊瑚内生真菌卷曲木霉Trichoderma spirale SgG4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物质进行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SgG4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并结合活性追踪对发酵产物的活性萃取物进行活性物质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 对草珊瑚内生真菌卷曲木霉Trichoderma spirale SgG4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物质进行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SgG4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并结合活性追踪对发酵产物的活性萃取物进行活性物质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技术对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抗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该萃取物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EC 50值为0.0002~2.4757 g/L,其中对甘蔗凤梨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好。从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出1个抑菌活性化合物,鉴定为木霉酸(trichoderma acid)。木霉酸在0.1 g/L时,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茶轮斑病菌、烟草黑胫病菌、甘蔗凤梨病菌和白绢病菌的抑菌率为100%,对其余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为21.43%~85.71%。可见,木霉酸的抑菌活性较好且抗菌谱广,在微生物源杀菌剂方面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内生真 卷曲木霉 活性 活性物质
下载PDF
三种药用植物来源的蜂蜜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国志 韩凌云 +2 位作者 李珊珊 郑火青 胡福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8,共9页
该文研究了3种药用植物来源的蜂蜜(茴香蜜、枸杞蜜和玄参蜜)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菌活性,并与麦卢卡蜜进行对比分析。用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评价蜂... 该文研究了3种药用植物来源的蜂蜜(茴香蜜、枸杞蜜和玄参蜜)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菌活性,并与麦卢卡蜜进行对比分析。用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评价蜂蜜的抗氧化能力。琼脂扩散法(抑菌圈)和微量肉汤稀释法用于表征蜂蜜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和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抗微生物能力。结果表明,麦卢卡蜜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高于其他3种蜂蜜。蜂蜜的抗氧化能力和电导率、色值、总酚含量之间具有相关性(r≥0.727,P<0.01)。茴香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能力最强。茴香蜜和枸杞蜜对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能力高于麦卢卡蜜。麦卢卡蜜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高于采集的茴香蜜、枸杞蜜和玄参蜜。3种药用植物来源蜂蜜的抗菌活性与pH、淀粉酶活性和过氧化氢含量呈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氧化能力 活性 麦卢卡蜜
下载PDF
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莲 程珊 +1 位作者 吕钦 万升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但抑菌效果不强。本文对小檗碱进行结构改造,获得了具有更高抗菌活性的小檗碱衍生物。将经典的FtsZ(Filamenting temperature-sensitive mutant Z)抑制剂PC190723衍生物的苯并噻唑类活性片段引入到小檗碱中,对... 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但抑菌效果不强。本文对小檗碱进行结构改造,获得了具有更高抗菌活性的小檗碱衍生物。将经典的FtsZ(Filamenting temperature-sensitive mutant Z)抑制剂PC190723衍生物的苯并噻唑类活性片段引入到小檗碱中,对小檗碱进行结构改造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菌活性实验。合成出了10个小檗碱衍生物,其中有5个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小檗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苯并噻唑 FtsZ抑制剂 结构改造 活性
下载PDF
一株类芽孢杆菌的鉴定及抗菌活性探究
17
作者 陈利 黄升 +4 位作者 苏国旗 杨飞云 黄金秀 齐仁立 刘作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9-1511,共13页
为了筛选产新型天然抗菌物质微生物,本研究利用共培养的方法筛选目的菌株;通过16S rDNA、生理生化性质和全基因组测序鉴定菌株种属;利用抗菌物质稳定性、菌株基因组次级代谢产物预测和最小抑菌浓度研究抗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从土壤中... 为了筛选产新型天然抗菌物质微生物,本研究利用共培养的方法筛选目的菌株;通过16S rDNA、生理生化性质和全基因组测序鉴定菌株种属;利用抗菌物质稳定性、菌株基因组次级代谢产物预测和最小抑菌浓度研究抗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从土壤中筛选了一株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lgii CL-1,该菌所产抗菌物质具有广谱抗菌性能,且耐受过氧化氢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和酸碱,高温不稳定;利用antiSMASH分析发现Paenibacillus elgii CL-1含有penisin和octapeptin C4等17种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从该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的抗菌物质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好,最小抑菌浓度值可达1μg/mL。通过质谱分析发现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lgii CL-1能够产生抗菌谱广、稳定性好和抗菌活性强的抗菌物质pelgipeptin B。本研究为挖掘天然抗菌药物pelgipeptin B提供底盘菌株,为其研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芽孢杆 天然物质 活性 最小抑浓度
下载PDF
康替唑胺对脓肿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18
作者 王宇津 荆玮 +3 位作者 李强 王庆枫 初乃惠 聂文娟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9期1026-1028,共3页
目的分析康替唑胺在体外及动物模型体内对脓肿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选取脓肿分枝杆菌标准株ATCC19977进行康替唑胺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选取AB型野生斑马鱼构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模型,评估康替唑胺对感染脓肿分枝杆菌的斑马鱼的... 目的分析康替唑胺在体外及动物模型体内对脓肿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选取脓肿分枝杆菌标准株ATCC19977进行康替唑胺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选取AB型野生斑马鱼构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模型,评估康替唑胺对感染脓肿分枝杆菌的斑马鱼的治疗效果。结果康替唑胺在体外对脓肿分枝杆菌标准株的MIC为16μg/ml。康替唑胺浓度分别为0.488、0.977、1.95、3.91、7.81、15.6μg/ml时,感染脓肿分枝杆菌的斑马鱼全身荧光强度分别为524203±31487、505230±16923、470785±14787、487036±11374、472309±22530、439040±3647,死亡率分别为95.0%(57/60)、90.0%(54/60)、85.0%(51/60)、80.0%(48/60)、75.0%(45/60)、78.3%(47/60),即随着康替唑胺浓度升高,斑马鱼体内脓肿分枝杆菌数量逐渐降低、死亡率逐渐下降。结论康替唑胺可有效抑制脓肿分枝杆菌在体外和体内的生长,延长感染脓肿分枝杆菌斑马鱼的存活时间,有望用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肿分枝杆 康替唑胺 斑马鱼 活性
下载PDF
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LW152抗细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
19
作者 刘仟茜 王茹 +2 位作者 蔡磊 殷军 刘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633,共7页
目的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LW152发酵提取物的抗细菌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 目的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LW152发酵提取物的抗细菌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等数据并与文献数据对比进行确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化合物抗菌活性进行体外评价。结果从真菌LW152发酵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7-脱氧-7,14-二脱氢水杨酸(1)、7-脱氧-7,8-二脱氢水杨酸(2)、pseudaboydin B(3)、(Z)-5-(羟甲基)-2-(6'-甲基庚-2'-烯-2'-基)苯酚(4)、aspergillusene A(5)、2,4-二羟基-6-甲基苯甲酸甲酯(6)和1-亚油酸单甘油酯(7)。结论海洋真菌Aspergillussp.LW152能产生具有抗细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中化合物4和5对6种致病细菌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合物7对青枯雷尔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 曲霉属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次级代谢产物 活性
下载PDF
1株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抗细菌活性研究
20
作者 章宝丹 任晋玮 +3 位作者 翟亚楠 贾佳 蔡磊 刘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研究1株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LW23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细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等方法并比对相关文... 目的研究1株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LW23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细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等方法并比对相关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从菌株发酵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methyl penicyrone(1)、penicyrone(2)、verrucosidin(3)、deoxyverrucosidin(4)、peniquinone A(5)和penipratynolene(6)。结论海洋真菌Penicilliumsp.LW23能产生具有抗细菌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3和4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G27和三重耐药菌H.pylori BHKS159具有中等抑菌活性;化合物5对野油菜黄单孢菌、青枯雷尔菌、枯草芽胞杆菌和耻垢分枝杆菌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 青霉属 次级代谢产物 活性 幽门螺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