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结构与天然气脱附量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周桂林 蒋毅 +1 位作者 谢红梅 邱发礼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3-617,共5页
以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在不同的活化条件下制得系列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SBET>2500m2.g-1)样品。将实验制得的不同比表面积和孔分布的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作为天然气吸附剂,测定了不同孔径范围孔所占的表面积与天然气脱附量的关... 以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在不同的活化条件下制得系列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SBET>2500m2.g-1)样品。将实验制得的不同比表面积和孔分布的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作为天然气吸附剂,测定了不同孔径范围孔所占的表面积与天然气脱附量的关系,讨论了孔分布对天然气脱附量的影响;用数学方法求得了活性炭吸附剂孔表面上单位表面积天然气的脱附量,并利用线性回归求出了天然气脱附量(V)与中孔表面积的关系。经相关性分析表明,天然气的脱附量与活性炭吸附剂中孔所具有的比表面积(Smid)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在活性炭吸附剂上天然气脱附量主要取决于中孔表面对天然气分子的吸附;求得中孔表面上单位表面积天然气脱附量达0.350mL.m-2,是微孔单位表面积上天然气脱附量的2倍以上;在各吸附温度、吸附压力下,天然气脱附量随活性炭吸附剂中孔表面积呈线性增加,满足线性方程:V=k.Smi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 吸附剂 天然气 脱附量 结构
下载PDF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储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谢红梅 罗清明 +1 位作者 景佳佳 周桂林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4,共4页
以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得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剂并用于H2吸附储存,采用BET和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具有发达的微孔结构且其比表面积高达2693 m2/g,其孔结构以狭缝状孔结构为主。该吸附剂具有高的H2吸附... 以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得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剂并用于H2吸附储存,采用BET和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具有发达的微孔结构且其比表面积高达2693 m2/g,其孔结构以狭缝状孔结构为主。该吸附剂具有高的H2吸附储存能力,在吸附压力为9.0 MPa、吸附温度为273K时,H2脱附量可达12.21 mmol.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 吸附剂 氢气 吸附储存 石油焦
下载PDF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孔分布对天然气脱附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桂林 谢红梅 +1 位作者 蒋毅 邱发礼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88-92,共5页
在比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剂孔分布对天然气脱附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剂的中孔(2nm<d<50nm)更有利于天然气的吸附储存,压力对中孔百分率高的活性炭吸附剂储存天然气能力的... 在比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剂孔分布对天然气脱附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剂的中孔(2nm<d<50nm)更有利于天然气的吸附储存,压力对中孔百分率高的活性炭吸附剂储存天然气能力的影响更显著,温度对不同孔分布的活性炭吸附剂储存天然气能力的影响具有一致性;低压时天然气脱附量与压力遵从乘幂关系:V=A·Pn,高压时天然气脱附量与压力满足线性关系:V=k·P+b;与压缩天然气(CNG)相比,天然气脱附量增加百分率与压力满足关系:X=C·P-n。在273K、9.0MPa时,比表面积约为2600m2/g的活性炭吸附剂,中孔百分率增加27个百分点时,天然气脱附量增加27.9%,中孔百分率达79.06%时天然气脱附量达1131.7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 吸附剂 天然气 吸附储存 孔分布
下载PDF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比表面积对天然气储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桂林 蒋毅 邱发礼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2,共4页
在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剂孔分布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比表面积对天然气吸附储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天然气的吸附储存,且吸附储存天然气的能力受吸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越明显;在吸附压力低... 在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剂孔分布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比表面积对天然气吸附储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天然气的吸附储存,且吸附储存天然气的能力受吸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越明显;在吸附压力低于3.5MPa时遵从乘幂关系,高于3.5MPa时呈线性关系。在273K、9.0MPa时,对于孔分布相似的活性炭,比表面积增加23.7%时,天然气脱附量增加25.5%,比表面积达3348m2/g时天然气脱附量达1248.4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 吸附剂 天然气 吸附储存
下载PDF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用于天然气吸附储存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桂林 蒋毅 邱发礼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41,共5页
以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为吸附剂,对天然气的吸附储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循环使用性能,经180次循环使用后,吸附储存天然气的能力仅下降9%左右。天然气的脱附量(V/mL)与脱附时间(t/s)之间满足函数关系:... 以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为吸附剂,对天然气的吸附储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循环使用性能,经180次循环使用后,吸附储存天然气的能力仅下降9%左右。天然气的脱附量(V/mL)与脱附时间(t/s)之间满足函数关系:V=149.7Ln(t)-97.2,天然气脱附速率为:dV/dt=149.7/t;吸附压力P(MPa)与天然气脱附量增加百分率X(%)之间满足乘幂函数关系:X=C×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 吸附剂 天然气 吸附储存
下载PDF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结构与比电容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桂林 蒋毅 +1 位作者 邓正华 邱发礼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7,共4页
在非水电解质体系中,用恒电流充放电法测定所制活性炭电极的双电层比电容,研究了活性炭的结构对比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SBET≥2500m2/g)比表面积为2827m2/g时,电容器比电容值高达101.6F/g,是比表面积为1384m2/g的... 在非水电解质体系中,用恒电流充放电法测定所制活性炭电极的双电层比电容,研究了活性炭的结构对比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SBET≥2500m2/g)比表面积为2827m2/g时,电容器比电容值高达101.6F/g,是比表面积为1384m2/g的普通活性炭电容器比电容的2.4倍。提高活性炭中2~4nm孔所占的百分率,能有效地提高电容器比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技术 双电层电容器 比电容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 结构
下载PDF
Zn(Ac)_2/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催化剂上乙炔法合成醋酸乙烯宏观动力学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桂林 蒋毅 +2 位作者 吕绍洁 李子健 邱发礼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5-240,共6页
在接近工业生产条件下研究了Zn(Ac)2/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ABET=2713m2/g) 催化剂上,乙炔法合成醋酸乙烯 (VAc) 反应宏观动力学,并与Zn(Ac)2/日本普通椰壳炭 (ABET=1384 m2/g) 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求得两种不同比表面积载体催化... 在接近工业生产条件下研究了Zn(Ac)2/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ABET=2713m2/g) 催化剂上,乙炔法合成醋酸乙烯 (VAc) 反应宏观动力学,并与Zn(Ac)2/日本普通椰壳炭 (ABET=1384 m2/g) 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求得两种不同比表面积载体催化剂的宏观动力学方程分别为:υ1=28.22p1.00C2H2p-0.62VAc和υ2=25.03p1.01C2H2p-0.52VAc,即合成VAc的反应对乙炔是1级反应,对VAc是负的反应级数,载体的比表面积越高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活性越高.求得在160℃~175℃两种催化剂反应的平均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2.49(kJ·mol-1)和53.87(kJ·mol-1),均小于文献报道的反应真实活化能87.80(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 Zn(Ac)2/C催化剂 醋酸乙烯(VAc) 宏观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孔分布对氢气储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谢红梅 艾咏梅 +4 位作者 陈爽 赵玲英 豆爱明 李仁炳 任建敏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2-66,共5页
将制得的具有相同比表面积和不同孔分布的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用作吸附剂,研究活性炭吸附剂的孔分布对氢气吸附储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氢气吸附储存性能明显受吸附剂孔分布的影响,活性炭吸附剂中孔(2 nm<d<50 nm)更有利于... 将制得的具有相同比表面积和不同孔分布的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用作吸附剂,研究活性炭吸附剂的孔分布对氢气吸附储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氢气吸附储存性能明显受吸附剂孔分布的影响,活性炭吸附剂中孔(2 nm<d<50 nm)更有利于氢气的有效吸附储存,压力对中孔百分率高的活性炭吸附剂储存氢气能力的影响更显著;氢气脱附量与压力满足线性关系:V=k.P+b(k>0);在吸附温度为273 K、压力为9.0 MPa时,中孔百分率为79.06%的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剂上氢气脱附量达26.67 mmol·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 吸附剂 氢气 吸附储存 孔分布
下载PDF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上天然气脱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玉恒 蒋毅 《天然气技术》 2008年第1期61-63,共3页
以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为吸附剂,以天然气为吸附介质,考察了影响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上天然气脱附性能的几种因素。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大的中孔孔容以及科学有效的成型方式是吸附存储天然气用活性炭所需具备的。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 以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为吸附剂,以天然气为吸附介质,考察了影响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上天然气脱附性能的几种因素。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大的中孔孔容以及科学有效的成型方式是吸附存储天然气用活性炭所需具备的。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天然气脱附量与存储压力呈正比关系:在低压区,压力影响较强;在高压区,其影响变弱。天然气脱附量与存储温度呈反比关系:在低压区,温度影响较弱;在高压区,温度影响增强。在3.40MPa下,天然气脱附量与存储温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n(%)/△T=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 脱附量 天然气 吸附剂 压力 温度
下载PDF
Zn(Ac)2/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催化剂上乙炔法合成醋酸乙烯
10
作者 周桂林 蒋毅 +2 位作者 吕绍洁 李子健 邱发礼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542-1543,共2页
以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比表面积2713 m2/g)为载体,在接近现有工业生产条件下研究了在Zn(Ac)2/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催化剂上合成醋酸乙烯(VAc)的生产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空速为360 h-1时合成VAc的生产能力达2.96 g/(ml·d),比相同条... 以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比表面积2713 m2/g)为载体,在接近现有工业生产条件下研究了在Zn(Ac)2/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催化剂上合成醋酸乙烯(VAc)的生产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空速为360 h-1时合成VAc的生产能力达2.96 g/(ml·d),比相同条件下空速为200 h-1时的生产能力提高了48.7%;而空速大于360 h-1时,空速对生产能力的影响较小;反应温度为195℃时合成VAc的生产能力达3.55 g/(ml·d),比相同条件下反应温度为160℃时的生产能力提高了148.3%.该催化剂对合成VAc具有较优良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 反应温度 空速 生产能力 醋酸乙烯
下载PDF
超高比面积活性炭上天然气脱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桂林 蒋毅 邱发礼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4-126,共3页
制备了孔分布相同比表面积不同、比表面积相同孔分布不同的系列超高比表面积(S>2500m2/g)活性炭,以天然气为吸附质研究了活性炭吸附剂比表面积及孔分布对天然气脱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气脱附量随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中孔百分... 制备了孔分布相同比表面积不同、比表面积相同孔分布不同的系列超高比表面积(S>2500m2/g)活性炭,以天然气为吸附质研究了活性炭吸附剂比表面积及孔分布对天然气脱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气脱附量随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中孔百分率的增加而增加;在25℃、3.5MPa下,脱附量(V)与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比表面积(S)满足关系式:V=0.197S-78.0;脱附量与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中孔百分率(X)满足关系式:V=2.18X+3.24×102;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越大,脱附量受吸附压力及温度的影响越大;活性炭中孔百分率越大,脱附量受吸附压力的影响越大,而吸附温度对具有不同孔分布的活性炭脱附量的影响则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 吸附储存 脱附量 比表面积 中孔百分率
下载PDF
Fe对Pt-Fe/C催化剂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彦恩 唐亚文 +3 位作者 周益明 高颖 刘长鹏 陆天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3-746,共4页
制备了用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碳载Pt-Fe(Pt-Fe/C)阴极催化剂,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X射线衍射谱和电化学测量的结果表明,在Pt-Fe/C催化剂中,Fe以3种形式存在.质量分数大约为20%的Fe进入Pt的晶格,形成Pt-Fe合金,质量分数大约为80%的Fe... 制备了用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碳载Pt-Fe(Pt-Fe/C)阴极催化剂,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X射线衍射谱和电化学测量的结果表明,在Pt-Fe/C催化剂中,Fe以3种形式存在.质量分数大约为20%的Fe进入Pt的晶格,形成Pt-Fe合金,质量分数大约为80%的Fe没有进入Pt的晶格而以Fe和Fe2O3的形式单独存在.该催化剂经酸处理后,非合金化Fe和Fe2O3被溶解,而使Pt-Fe/C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要比未经酸处理前的增加约30%左右,导致Pt-Fe/C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优于未经酸处理前的Pt-Fe/C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Pt-Fe/C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起重要的作用,另外,只有与Pt形成合金的Fe能提高Pt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而非合金化的Fe对Pt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载Pt-Fe催化剂 氧还原 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 电催化活性
下载PDF
磷酸盐活化法制备椰壳纤维基活性炭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永 洪玉珍 +2 位作者 李玲 陈润六 李建保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4期3355-3359,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实验方案,以椰纤维为原料,经炭化、活化等处理,研究磷酸盐活化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实验方案与工艺条件,得到比表面积高,孔隙发达,吸附效果优异的活性炭。考查了活化剂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升温速率等因素对活...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实验方案,以椰纤维为原料,经炭化、活化等处理,研究磷酸盐活化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实验方案与工艺条件,得到比表面积高,孔隙发达,吸附效果优异的活性炭。考查了活化剂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升温速率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及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的活化方案与工艺条件。并在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活性炭的活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纤维活性炭碘吸附值比表面积
下载PDF
石墨化碳载体对Pt/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罗璇 侯中军 +2 位作者 明平文 邵志刚 衣宝廉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研究了碳载体Vulcan XC-72石墨化处理对Pt基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对碳材料Vulcan XC-72进行了石墨化处理,并以处理后的材料为载体通过浸渍还原法制备了20%Pt/C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氮气物理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对碳载体材... 研究了碳载体Vulcan XC-72石墨化处理对Pt基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对碳材料Vulcan XC-72进行了石墨化处理,并以处理后的材料为载体通过浸渍还原法制备了20%Pt/C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氮气物理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对碳载体材料进行表征,并用电化学实验和热重分析法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碳材料在1 500℃左右开始石墨化,温度越高,石墨化程度越高,但比表面积逐渐减小;以石墨化的碳材料为载体的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普通Pt/C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化 活性比表面积 稳定性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下载PDF
合理利用废铅膏提高铅蓄电池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慧 王斌 顾中洋 《蓄电池》 2014年第6期253-257,共5页
在铅酸蓄电池制造的涂板、淋酸等工序中会产生很多废铅膏泥,若不能合理利用,则造成原料浪费和污染。本文按不同比例将废铅膏加入到正极铅膏中,进行一系列电化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废铅膏可有效增大极板的活性比表面积,降... 在铅酸蓄电池制造的涂板、淋酸等工序中会产生很多废铅膏泥,若不能合理利用,则造成原料浪费和污染。本文按不同比例将废铅膏加入到正极铅膏中,进行一系列电化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废铅膏可有效增大极板的活性比表面积,降低反应内阻,提高活性物质容量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蓄电池 废铅膏 电化学特性 活性比表面积 反应内阻
下载PDF
Fibrous activated alumina prepared through phase transformation using dawsonite as a template 被引量:2
16
作者 TANG Jie LIU Gui-hua +3 位作者 QI Tian-gui ZHOU Qiu-sheng PENG Zhi-hong LI Xiao-b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147-1160,共14页
Fibrous activated alumina is widely applied in catalysts,adsorbents,and composite materials.This work presents a green approach in preparing the fibrous activated Al_(2)O_(3) with high purity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Fibrous activated alumina is widely applied in catalysts,adsorbents,and composite materials.This work presents a green approach in preparing the fibrous activated Al_(2)O_(3) with high purity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through multistep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aluminum-bearing substances using intermediate dawsonite as a template.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Na_(2)CO_(3) and(NH_(4))_(2)CO_(3) is remarkably benefi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dawsonite and ammonium aluminum carbonate hydroxide,respectively.Based on determination of dissolution and precipitation mechanism,the ultrafine granular gibbsite is converted to the uniform fibrous dawsonite with a ratio of length to diameter over 50,and the fibrous dawsonite changes into the long fibrous ammonium aluminum carbonate hydroxide with a ratio of length to diameter is about 80 in above 70 g/L(NH_(4))_(2)CO_(3) solution.Furthermore,the activated alumina remains fibrous morphology after roasting ammonium aluminum carbonate hydroxide at a slow heating rate,plentiful open mesopore and weak aggregation of particles,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159.37 m^(2)/g at 1273 K for the activated alumina.The complete transformation of dawsonite to ammonium aluminum carbonate hydroxide and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contribute to the purity of the activated fibrous alumina above 99.9%with low Na and Fe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s activated alumina specific surface area DAWSONITE ammonium aluminum carbonate hydroxide
下载PDF
Study on Preparation of Rice Husk Ash 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Its Chemical Reactivity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庆革 林清宇 +1 位作者 童张法 杉田修一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11-715,共5页
Preparation of rice husk ash 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chemical reactivity of the product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amorphous rice husk ash 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311 m2·g-1 was produc... Preparation of rice husk ash 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chemical reactivity of the product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amorphous rice husk ash 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311 m2·g-1 was produced by heating acid treated rice husk at 700℃ for 4 h. The isotherms of rice husk ash are similar in shape to type Ⅱof Brunaner's classification with mesopores being predominant. The rice husk ash has a high chemical reactivity,especially that pretreated with acid. This chemical reactivity depends on ashing temperature and pretreatment conditions. There is an exponential relation between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rice husk ash and the change in the conductivity of saturated Ca(OH)2 solution with rice husk ash, from which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can be known according to the conductivity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husk ash PRETREATMENT specific surface area chemical reactivity
下载PDF
Regeneration of waste SCR catalyst by air lift loop reactor 被引量:10
18
作者 LEE Jung-bin EOM Yong-seok +1 位作者 KIM Jun-han CHUN Sung-nam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314-1318,共5页
A solution of 0.1 mol/L to 1.0 mol/L H2SO4 can dissolve alkali metals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s which weaken an active site of SCR catalyst. The waste catalyst washed with 0.5 mol/L H2SO4 regained the best catalytic a... A solution of 0.1 mol/L to 1.0 mol/L H2SO4 can dissolve alkali metals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s which weaken an active site of SCR catalyst. The waste catalyst washed with 0.5 mol/L H2SO4 regained the best catalytic activity. When a concentration of the sulfuric acid is less than 0.5 mol/L, sufficient cleaning effects cannot be obtained. In contras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is greater than 1.0 tool/L, the active components, vanadium and tungsten are undesirably eluted. The total BET surface of the catalyst regenerated by air lift loop reactor showed almost the same as that of fresh catalyst due to the removal of insoluble compounds which may be penetrated into pores of catalyst. The addition of a solution of 0.075 mol/L ammonium vanadate (NHnVO3) and 0.075 mol/L ammonium paratungstate (5(NH4)20· 12WO3-5H20) to 0.1 mol/L H2SO4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activity of the waste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oxide REGENERATION selective catalyst reduction air lift loop reactor catalyst
下载PDF
Effects of coal rank, Fe_3O_4 amounts and activ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c activated carbon 被引量:14
19
作者 YANG Mingshun XIE Qiang ZHANG Jun LIU Juan WANG Yan ZHANG Xianglan ZHANG Qingwu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6期872-876,共5页
Coal-based Magnetic Activated Carbons (CMAC's) were prepared from three representative coal samples of various ranks: Baorigele lignite from Inner Mongolia; Datong bitumite from Shanxi province; and Taixi anthraci... Coal-based Magnetic Activated Carbons (CMAC's) were prepared from three representative coal samples of various ranks: Baorigele lignite from Inner Mongolia; Datong bitumite from Shanxi province; and Taixi anthracite from Ningxia Hui Auto- nomous Region. Fe3O4 was used as a magnetic additive. A nitrogen-adsorption analyzer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e structure of the resulting activated carbon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assessed by the adsorption of iodine and methylene blue. X-ray diffraction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evolution behavior of Fe304 during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Magnetic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a vibrating-sample magnetometer. The effect of the activ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performance of CMAC's was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to Baorigele lignite and Taixi anthracite, the Datong bitumite is more appropriat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MAC's with a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 advanced pore structure and suitable magnetic properties. Fe304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control the pore structure by increasing the ratio of meso- pores. An addition of 6.0% Fe304 and an activation temperature of 880 ℃ produced a CMAC having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 iodine adsorption, a methylene blue adsorption and a specific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1152.0 m2/g, 1216.7 mg/g, 229.5 mg/g and 4.623 emu/g, respectively. The coal used to prepare this specimen was Datong bitum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activated carbon coal rank Fe304 activation temperature
下载PDF
文摘
20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6-66,共1页
RV19型连续混捏冷却机测温装置国产化改造,碳纳米管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C/C复合材料用Ti—Cu合金钎料的试验研究,低温磷酸活化棉秆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关键词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 C/C复合材料 文摘 国产化改造 超级电容器 测温装置 碳纳米管 合金钎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