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质层与活性皮肤层对硝酸异山梨酯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国锋 陈业豪 +1 位作者 刘立捷 神山文男 《中国药师》 CAS 2002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评价皮肤角质层和真皮层对药物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以硝酸异山梨酯(ISDN)为模型药物,采用Franz吸收池法,考察药物单独或与吸收促进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合用时,经完整皮肤和角质层剥离皮肤的透皮能力。结果:IS-DN经剥离角质层... 目的:评价皮肤角质层和真皮层对药物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以硝酸异山梨酯(ISDN)为模型药物,采用Franz吸收池法,考察药物单独或与吸收促进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合用时,经完整皮肤和角质层剥离皮肤的透皮能力。结果:IS-DN经剥离角质层皮肤的表观透皮系数的Kp是经完整皮肤的1.68倍,IPM能分布在活性皮肤层,并可明显增加ISDN在角质层或真皮层的分布量及经皮累积透皮吸收百分率。结论:本实验为研究皮肤病态条件下(如皮肤受伤或溃疡等),药物透皮吸收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层 活性皮肤 硝酸异山梨酯 透皮吸收 影响 肉豆蔻酸异丙酯 联合用药
下载PDF
活性皮肤替代物的现状与研究前景
2
作者 黄吉春 刘广益 程基焱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74-176,共3页
关键词 活性皮肤替代物 皮肤缺损 组织工程学 皮肤移植
下载PDF
拉曼光谱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皮肤刺激和皮肤防护的体内分子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一凡 吴文海 +2 位作者 苏牧楠 蒋晓龙 刘宇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09,共9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损伤和皮肤防护的分子机制,需要研究人(内源性物质和结构)、物质(刺激物和抗刺激活性物)、以及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然而,在人体上分子水平的机制研究报道很少。共聚焦拉曼光谱可以开展此类研究,因其可... 为了更好地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损伤和皮肤防护的分子机制,需要研究人(内源性物质和结构)、物质(刺激物和抗刺激活性物)、以及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然而,在人体上分子水平的机制研究报道很少。共聚焦拉曼光谱可以开展此类研究,因其可以在体、实时和非侵入式地测定角质层中的某些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并分析角质层结构。文章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刺激剂,通过共聚焦拉曼光谱扫描志愿者前臂屈侧皮肤12μm深度内,定性和半定量地测量SDS经皮吸收的相对量和深度,以及SDS“入侵”时皮肤脂质相对含量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SDS经皮吸收进入角质层,导致角质层脂质流失和脂质有序性降低。据报道刺激物的进入量和深度是影响皮肤刺激程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文章首次在人体上通过SDS给予证实;此外,文章首次发现SDS引起的人体皮肤屏障损伤的第三个因素,我们称之为“刺激传导网络”,即SDS对皮肤的损伤不仅局限于其所到之处,“刺激传导网络”可以将刺激损伤传递到SDS未到达的更深更远处。通过拉曼光谱对皮肤内部进行研究,并结合体外手段例如3D皮肤等,结果一致,进而提出了“现实世界发生的”SDS诱导皮肤损伤的分子学机制。根据该机制设计的表面活性剂拮抗剂简称ASF,数据显示,可以有效阻挡SDS的经皮吸收,进而有效阻止皮肤脂质流失和脂质有序性的降低,对皮肤屏障的保护效果很好,为表面活性剂在人体刺激机制以及保护机制提供进一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研究表面活性皮肤刺激的分子机制 皮肤防护 共聚焦拉曼光谱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人羊膜活性皮肤替代物修复巨痣切除术后创面的可行性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旅军 吴洪娟 +3 位作者 张明君 谢思田 叶丹彦 唐世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95-1499,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以人羊膜为基质的活性皮肤替代物(amniotic membrane-living skin equivalent,AM-LSE)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7月收治1例5岁颈肩背部先天性巨痣患儿。首先取其正常皮肤分离扩增表皮角化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以人羊膜为基质的活性皮肤替代物(amniotic membrane-living skin equivalent,AM-LSE)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7月收治1例5岁颈肩背部先天性巨痣患儿。首先取其正常皮肤分离扩增表皮角化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再以自愿捐赠的人去上皮AM为基质,经气液面培养10 d构建含有真皮基质和重层分化表皮的AM-LSE。对AM-LSE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手术切除巨痣至深筋膜层,遗留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覆盖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2周后改用AM-LSE贴敷于肉芽创面,之后常规换药。术后观察AM-LSE成活以及创面修复效果。结果气液面培养10 d后,成功构建具有真皮层以及重层分化良好的表皮层的AM-LSE。临床修复术后见AM-LSE贴敷良好,逐渐扩大融合,至术后6个月其色泽接近正常皮肤,质地柔软,皮片间隙为淡红色瘢痕。组织学观察,可见呈柱状紧凑排列的基底层细胞,以及分化的棘细胞层、颗粒层以及角质层。真皮层内分布大量成纤维细胞以及血管,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采用自体皮肤细胞构建的AM-LSE移植修复创面可行,术后能长期存活,且无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活性皮肤替代物 先天性巨痣 皮肤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自体与异体细胞混合构建的活性皮肤替代物修复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手部瘢痕挛缩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旅军 张明君 +1 位作者 谢思田 叶舟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观察以人羊膜为基质、自体与异体细胞混合构建的活性皮肤替代物(AM—LSE)修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手部瘢痕挛缩的疗效。方法采集1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患者及其母亲的皮肤组织,分别进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 目的观察以人羊膜为基质、自体与异体细胞混合构建的活性皮肤替代物(AM—LSE)修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手部瘢痕挛缩的疗效。方法采集1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患者及其母亲的皮肤组织,分别进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将自体与异体细胞混合后构建AM—LSE并进行组织学检查和Ⅶ型胶原免疫荧光检查。移植AM-LSE皮片于RDEB患者手部瘢痕挛缩松解术后的皮肤缺损区域。术后观察皮片的成活以及创面修复效果。结果构建的AM-LSE具有真皮层、重层分化良好的表皮层和发育完好的基底膜。免疫荧光检查显示,Ⅶ型胶原沿基底膜线性分布。术后观察半年,移植的AM—LSE存活良好,未发现明显的排异反应,未发现受皮区再发水疱及破溃,瘢痕挛缩不显著,皮片色泽接近正常皮肤,质地柔软,患手可抓握,满足一般生活自理的要求。结论自体与异体细胞混合构建的AM-LSE具有良好的组织学形态,移植于RDEB患者瘢痕切除后的创面,无明显排异,不易因摩擦起水疱破溃或发生瘢痕挛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 皮肤 人工 皮肤移植 移植 同种 挛缩 活性皮肤替代物 自体与异体细胞
原文传递
活性皮肤替代物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钰 李恒宇 夏照帆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33-1034,共2页
战、烧伤创面覆盖和修复问题成为战伤救治和后期康复的重点问题,而战、烧伤实验研究在创伤和创面修复上做了许多卓有意义的工作,其中目前研究热点就是以组织工程方法构建的活性皮肤替代物(living skin replacement)等研究。组织工... 战、烧伤创面覆盖和修复问题成为战伤救治和后期康复的重点问题,而战、烧伤实验研究在创伤和创面修复上做了许多卓有意义的工作,其中目前研究热点就是以组织工程方法构建的活性皮肤替代物(living skin replacement)等研究。组织工程是一个新兴的前沿学科,其基本方法是:取少量组织,在体外分离、培养细胞,将一定量的培养细胞接种到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三维支架材料上继续培养,或将其植入体内,通过细胞生长繁殖,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或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皮肤替代物 实验研究 组织工程方法 烧伤创面覆盖 培养细胞 三维支架材料 创面修复 空间结构
原文传递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活性全层皮肤构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周镜桂 谢思田 +6 位作者 张明君 石伦刚 楚书立 张冰娜 李海红 唐世杰 杨旅军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4-85,105,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活性全层皮肤(LSE)培养构建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SE,于培养基中添加30 ng/mL bFGF(添加组),未添加bFGF组为阴性对照,观察LSE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表皮角化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状态。结果...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活性全层皮肤(LSE)培养构建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SE,于培养基中添加30 ng/mL bFGF(添加组),未添加bFGF组为阴性对照,观察LSE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表皮角化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状态。结果:添加组真皮较厚,历时4周,显著抑制了真皮的菲薄化;且发现添加组的表皮上层表现较多分化型keratin.keratin 1、10,而增殖型的keratin 6、16与未添加组比明显抑制。未添加组表皮真皮交界处,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现强烈;添加组α-SMA大部分被抑制。结论:bFGF提高了LSE的品质并可能在皮肤再生修复过程中起到维持真皮厚度,抑制瘢痕形成与增生,并促进表皮层早期成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皮肤替代物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伤修复 皮肤再生
下载PDF
4种蛙皮肤活性肽的提取及生物活性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韩俊友 赵瑞利 +5 位作者 韩文瑜 雷连成 冯新 江丽娜 乔红伟 胡博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6-579,共4页
利用80%甲醇和乙醚刺激方法,分别提取了4种两栖类动物皮肤粗提物和分泌物,并进行了生物学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蛙皮肤粗提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其中中国林蛙有轻微的溶血性,牛蛙与美国青蛙粗提物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而4种蛙皮肤... 利用80%甲醇和乙醚刺激方法,分别提取了4种两栖类动物皮肤粗提物和分泌物,并进行了生物学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蛙皮肤粗提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其中中国林蛙有轻微的溶血性,牛蛙与美国青蛙粗提物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而4种蛙皮肤粗提物均无胰蛋白酶活性,牛蛙、美国青蛙与东北林蛙具有很强的凝集素活性。利用MTT法检测到4种蛙皮粗提物具有抗肿瘤细胞与抗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活性 生物学活性 MTT法
下载PDF
胸部皮肤神经活性监测在心房颤动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姜兆磊 蔡捷 +4 位作者 王巍 汤敏 马南 刘浩 梅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40-43,51,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皮肤神经活性监测在心房颤动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5月在我科拟接受胸腔镜辅助下房颤微创外科射频消融的孤立性房颤患者36例,其中阵发性房颤20例、持续性房颤16例。在房颤消融术前,应用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 目的探讨胸部皮肤神经活性监测在心房颤动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5月在我科拟接受胸腔镜辅助下房颤微创外科射频消融的孤立性房颤患者36例,其中阵发性房颤20例、持续性房颤16例。在房颤消融术前,应用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采集、分析房颤患者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比较分析持续性房颤患者与阵发性房颤患者之间胸部皮肤神经活性的差异。结果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1.27±0.27)μV(95%CI 1.16~1.41)]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1.00±0.34)μV(95%CI 0.87~1.14)](P=0.013),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89.44±19.74)μm(95%CI 80.81~99.17)]也明显快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71.25±12.34)bpm(95%CI 66.35~76.36)](P=O.004)。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与心室率呈明显的正相关(r=0.719,P=0.002);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与心室率亦呈明显的正相关(r=0.634,P=0.003)。结论胸部皮肤神经活性可有效用于评估心脏交感神经活性,与心室率变化呈正相关;不同类型房颤,其胸部皮肤神经活性有所不同,持续性房颤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表明持续性房颤的自主神经重构可能较阵发性房颤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皮肤神经活性 心房颤动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应用断层切皮法判断脱套伤撕脱皮肤的活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阿钦 赵昌平 +2 位作者 刘彦辉 吴希瑞 刘素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02-203,共2页
对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撕脱的皮肤往往部分成活,应避免将其全部切除。清创后,将撕脱的皮肤暂时原位缝合,并对其作断层切片,真皮有渗血的部分则表示皮肤仍成活。沿渗血与非渗血的界限将无渗血的皮肤切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有活性的... 对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撕脱的皮肤往往部分成活,应避免将其全部切除。清创后,将撕脱的皮肤暂时原位缝合,并对其作断层切片,真皮有渗血的部分则表示皮肤仍成活。沿渗血与非渗血的界限将无渗血的皮肤切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有活性的皮蒂。1991年7月~1993年5月,应用本方法治疗8例病人,撕脱面积最小6%,最大13%。经治疗后,90%皮肤成活,功能及外形均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损伤 脱套伤 皮肤活性 断层切皮法
下载PDF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溃疡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妙琼 谭晓军 +2 位作者 吴年楚 陈月柳 龚丽荣 《中国药师》 CAS 2011年第12期1793-1794,共2页
目的:评价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德莫林)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的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慢性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A组用德莫林加高压氧治疗,B组单纯高压氧治疗,C组用银离子敷料加高压氧治疗。比较3组有效率、愈合... 目的:评价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德莫林)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的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慢性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A组用德莫林加高压氧治疗,B组单纯高压氧治疗,C组用银离子敷料加高压氧治疗。比较3组有效率、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A组有效率85.0%,治愈率65.0%,平均愈合时间(62.5±3.6)d,截肢1例,各项指标均优于B、C两组(P<0.05)。结论:使用德莫林加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减少截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 高压氧 糖尿病足溃疡
下载PDF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对股动脉穿刺后血管并发症止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晓霞 李海燕 +3 位作者 聂晶晶 田淬 孙志军 蒋博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9年第6期336-337,共2页
目的:观察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对股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止痛效果。方法:将股动脉穿刺处并发出血、淤血、血肿导致穿刺伤口剧烈疼痛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喷撒型粉剂均匀喷洒伤口,... 目的:观察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对股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止痛效果。方法:将股动脉穿刺处并发出血、淤血、血肿导致穿刺伤口剧烈疼痛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喷撒型粉剂均匀喷洒伤口,每日2次,连续3d;对照组以传统的磁疗方法治疗15min,每日1次,连续3d。分别记录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淤血、血肿部位止痛起效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和消肿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止痛起效平均时间分别为(18.4±6.2)min和(48.5±13.7)min(P<0.01);治疗24h后,实验组75%的患者无痛,25%的患者有轻、中度疼痛,对照组100%患者存在轻、中、重度疼痛(P<0.01);治疗72h两组血肿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用于股动脉穿刺伤口血管并发症治疗止痛效果好,操作简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 股动脉穿刺 血管并发症 血肿 止痛
下载PDF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涛 刘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3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在压疮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晚期肿瘤压疮患者采用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局部外涂。结果: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对压疮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可用于治疗压疮。
关键词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 压疮 护理
下载PDF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素梅 孙群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3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的疗效。方法将53例糖尿病合并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0.5%碘伏消毒创面,再用无菌纱布包... 目的探讨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的疗效。方法将53例糖尿病合并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0.5%碘伏消毒创面,再用无菌纱布包扎治疗。结果两组疗效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安全方便,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 糖尿病 压疮 护理
下载PDF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喷剂治疗放射性湿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春艳 王林娟 张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X期636-637,共2页
目的:观察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喷剂对放射性湿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42例放射性湿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使用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喷剂外喷创面2次/日,对照组(20例)使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外涂创... 目的:观察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喷剂对放射性湿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42例放射性湿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使用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喷剂外喷创面2次/日,对照组(20例)使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外涂创面2次/日,两组均需暴露创面。在治疗过程中对患放射性湿性皮炎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4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喷剂能有效地促进放射性湿性皮炎的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湿性皮炎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喷雾 护理
下载PDF
德莫林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凤菊 朱玉霞 +2 位作者 侯堆鹏 张凯 张明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0期1537-1541,共5页
目的探讨德莫林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甘肃省肿瘤医院行放疗期间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12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德莫林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甘肃省肿瘤医院行放疗期间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12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织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标准将患者分为Ⅱ期(51例)、Ⅲ期(45例)、Ⅳ期(30例),将各分期患者完全随机分为N组、FGF组和FGF+D组,各42例(包括Ⅱ期17例、Ⅲ期15例、Ⅳ期10例)。N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碘伏喷擦创面,FGF组在常规护理基础外予rb-bFGF外用溶液喷涂创面,FGF+D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德莫林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粉剂)溶解于rb-bFGF外用溶液涂抹于创面,均为3次/d。最长观察期为28 d,记录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情况,比较3组总有效率、创面感染、住院费用、生活质量等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第14、28天,在Ⅲ期患者中,FGF+D组、FGF组总有效率均高于N组;在Ⅳ期患者中,FGF+D组和FGF组总有效率均高于N组,且FGF+D组均高于FGF组(均P<0.05)。FGF+D组总换药次数少于FGF组和N组,FGF+D组和FGF组住院天数、有效时间、显效时间、创面感染率均短于/低于N组[(14±6)、(18±7)d比(26±10)d,(4.2±0.9)、(5.9±1.0)d比(10.0±1.7)d,(9.9±1.0)、(13.9±1.4)d比(20.6±2.2)d,2.4%(1/42)、11.9%(5/42)比28.6%(12/42)],且FGF+D组均短于/低于FGF组(均P<0.05)。FGF+D组和FGF组创面愈合率、欧洲癌症质量与研究组织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均高于N组,且FGF+D组均高于FGF组(均P<0.05)。结论德莫林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联合rb-bFGF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rb-bFGF,可为放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损伤 德莫林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对难愈合性创面I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庄兢 林根辉 郑清健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难愈合性创面模型大鼠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探讨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促进难愈合性创面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非难愈合性创面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 目的通过观察难愈合性创面模型大鼠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探讨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促进难愈合性创面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非难愈合性创面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对照组仅做皮肤全切手术;其余两组经皮肤全切后给予醋酸氢化可的松皮下注射,制备难愈合性创面模型。造模后第4天,实验组大鼠创面每日给予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软膏干预;其余2组大鼠创面每日进行常规换药处理。干预后第7天取材,计算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每组大鼠的一侧创面用作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另外一侧用于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和mRNA表达量。结果对照组创面愈合率为(83.2±8.9)%,模型组创面愈合率为(68.7±7.3)%,实验组创面愈合率为(77.6±9.5)%,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的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067±0.003和0.299±0.001,显著多于模型组的0.039±0.004和0.229±0.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的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601±0.005和0.587±0.016,高于模型组的0.225±0.015和0.307±0.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的Ⅰ型胶原蛋白mRNA和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量分别为5.81±0.87和3.54±0.94,显著多于模型组的1.77±0.42和1.98±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对难愈合性创面模型大鼠的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创面局部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合性创面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 Ⅰ型胶原蛋白 Ⅲ型胶原蛋白
下载PDF
活性人工皮肤的骨架——一种新型胶原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汉萍 牟善松 +1 位作者 屠美 狄静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93-293,296,共2页
以从成年牛筋腱中提取的I型胶原、甲壳糖、透明质酸(HA雪为基材,采用冷冻干燥、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的胶原复合膜。通过生理盐水耐受力测试,强度检测,比较交联前后的体外降解等研究新型胶原复合膜的性能。结果表明:含甲壳糖8%... 以从成年牛筋腱中提取的I型胶原、甲壳糖、透明质酸(HA雪为基材,采用冷冻干燥、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的胶原复合膜。通过生理盐水耐受力测试,强度检测,比较交联前后的体外降解等研究新型胶原复合膜的性能。结果表明:含甲壳糖8%,10%的胶原复合膜是较理想的活性人工皮肤骨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甲壳糖 透明质酸 活性人工皮肤 胶原复合膜
下载PDF
以组织工程技术构建活性双层人工皮肤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卫 周燕 +1 位作者 华平 谭文松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用冷冻干燥胶原凝胶方法制备胶原海绵,经戊二醛交联处理,作为活性双层人工皮肤的支架;以幼儿包皮为细胞来源获得真皮成纤维细胞和皮肤角质细胞,体外扩增后作为种子细胞;在胶原海绵上接种成纤维细胞和角质细胞,体外构建活性双层人工皮肤... 用冷冻干燥胶原凝胶方法制备胶原海绵,经戊二醛交联处理,作为活性双层人工皮肤的支架;以幼儿包皮为细胞来源获得真皮成纤维细胞和皮肤角质细胞,体外扩增后作为种子细胞;在胶原海绵上接种成纤维细胞和角质细胞,体外构建活性双层人工皮肤。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真皮内的成纤维细胞生长良好,并且有人纤粘连蛋白类生物活性物质存在,活性双层人工皮肤表皮层有类似于天然皮肤表皮层的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胶原海绵 角质细胞 成纤维细胞 活性双层人工皮肤
下载PDF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愈Ⅱ度压疮2例
20
作者 王兰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20期128-128,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对压疮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例Ⅱ度压疮患者采用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进行治疗。结果:1例治疗12 d创面完全愈合,另1例治疗18 d后完全愈合。结论: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用于治疗压疮... 目的:探讨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对压疮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例Ⅱ度压疮患者采用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进行治疗。结果:1例治疗12 d创面完全愈合,另1例治疗18 d后完全愈合。结论: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用于治疗压疮临床效果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 压疮 临床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