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性耕作对太行山前平原土壤热水解和酸解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杜章留 任图生 胡春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49-2256,共8页
【目的】研究传统耕作转为保护性耕作后土壤热水解碳(HWC)和酸解碳(AHC)的分布和积累特征。【方法】2001年在河北栾城设置翻耕+玉米秸秆不还田(CK)、翻耕+玉米秸秆粉碎还田(CT)、旋耕+玉米秸秆粉碎还田(RT)和免耕玉米秸秆直立还田(NT)4... 【目的】研究传统耕作转为保护性耕作后土壤热水解碳(HWC)和酸解碳(AHC)的分布和积累特征。【方法】2001年在河北栾城设置翻耕+玉米秸秆不还田(CK)、翻耕+玉米秸秆粉碎还田(CT)、旋耕+玉米秸秆粉碎还田(RT)和免耕玉米秸秆直立还田(NT)4个处理。2007年小麦收获后,采集0—5 cm、5—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样品,测定热水解有机碳(HWC,80℃水浴下提取24 h)和酸解有机碳(AHC,6 mol.L-1HCl,105℃下提取4 h)的浓度,分析两种活性碳的层化比率值(SR),并基于等效质量碳库储量计算方法,比较了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活性碳分布和储量的影响。【结果】连续6年保护性耕作后,HWC和AHC在土壤表层积累,具有较高的层化比率值。在0—10 cm土层,保护性耕作(RT和NT)系统HWC的SR值(1.68—1.98)显著高于传统翻耕(CK和CT)处理(1.30—1.50),保护性耕作下AHC的SR值(1.62—1.83)亦高于传统翻耕(1.12—1.63)。与传统翻耕CT相比,保护性耕作系统0—30 cm剖面的HWC储量无显著变化,但免耕显著增加了AHC的储量。【结论】在太行山前平原地区,保护性耕作导致土壤剖面中HWC和AHC在表层积累,呈现高度层化特征,可能会潜在影响土壤质量和农田固碳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热水解碳 酸解碳 层化系数 活性碳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